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要:近年来,膀胱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呈逐年上升,已成为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核基质蛋白 (NMPs)、膀胱肿瘤抗原(BTA)、透明质酸和透明质酸酶(HA-HAase)、细胞角蛋白(CK)等诸多膀胱肿瘤标志物被发现。其中,膀胱癌 特异性核基质蛋白-4(BLCA-4)是一种可溶性的复合物,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不表达而存在于膀胱癌组织中。检测尿样中BLCA-4 水平有望用于膀胱癌的筛查及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可用于普通人群与膀胱癌高危人群(脊髓损伤患者)的筛选与 检测;而术后病理组织检测BLCA-4 的表达也可为膀胱癌患者的预后预测提供参考。本文对近年来BLCA-4 在膀胱癌中的作用进 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张建  高琳  李庆  杨德君  李建章 《生物磁学》2014,(20):3991-3993
近年来,膀胱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呈逐年上升,已成为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核基质蛋白(SMVs)、膀胱肿瘤抗原(BTA)、透明质酸和透明质酸酶(HA—Haase)、细胞角蛋O(CK)等诸多膀胱肿瘤标志物被发现。其中,膀胱癌特异性核基质蛋白-4(BLCA-4)是一种可溶性的复合物,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不表达而存在于膀胱癌组织中。检测尿样中BLCA-4水平有望用于膀胱癌的筛查及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可用于普通人群与膀胱癌高危人群(脊髓损伤患者)的筛选与检测;而术后病理组织检测BLCA-4的表达也可为膀胱癌患者的预后预测提供参考。本文对近年来BLCA-4在膀胱癌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iR-126在膀胱癌患者尿液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估miR-126的肿瘤标志物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8例初发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与32例健康对照者晨尿,提取尿液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样本中的miR-126的表达水平,并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膀胱癌患者尿液中的miR-126表达水平相对健康对照组明显上调(P0.01),其表达水平在不同病理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且低级别组表达水平略高于高级别组,与肿瘤大小、数目以及淋巴转移也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TNM分期等均无相关性(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尿液中miR-126诊断膀胱肿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当最佳切点定在7.475时,miR-126诊断膀胱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0%、81.2%。结论:膀胱癌患者尿液中miR-126的表达差异能够反映病情进展程度,其表达水平对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联合检测血清糖类抗原(CA)19-9和CA72-4水平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2例胰腺癌患者作为胰腺癌组,以同期住院的68例良性胰腺病患者作为良性胰腺疾病组,同时纳入6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人群血清CA19-9和CA72-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评估各单项检测指标及联合检测指标对胰腺癌特异性诊断的价值。结果:胰腺癌组患者血清CA19-9和CA72-4水平分别为(137.69±25.32)U/mL和(6.96±1.25)U/mL,显著高于良性胰腺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血清CA19-9和CA72-4联合检测诊断胰腺癌的ROC曲线AUC高于其单独检测(P0.05),CA19-9和CA72-4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6.94 U/m L和4.23 U/m L,此时联合检测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94.7%,特异性为95.2%。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A19-9和CA72-4诊断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明显优于其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与糖类抗原125(CA-125)在子宫内膜癌(EC)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EC患者、60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记为EC组、DUB组),以同期体检健康的60名女性为对照(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电化学发光法(ECLA)分别检测三组受检者的血清HE4、CA-125水平并比较,绘制ROC曲线评价两指标单项及联合检测对EC的诊断效能。结果:EC组血清HE4[(141.16±46.43)pmol/L]、CA-125[(33.14±7.52)U/mL]水平均明显高于DUB组和NC组(P0.05),DUB组血清CA-125水平[(19.05±7.20)U/mL]明显高于NC组(P0.05),而HE4水平与NC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ECⅢ期患者的血清HE4[(172.04±18.66)pmol/L]和CA-125[(45.05±4.11)U/mL]水平均明显高于Ⅱ期和Ⅰ期患者(P0.05);ECⅠ期的HE4阳性率(67.9%)明显高于CA-125阳性率(P0.05);HE4、CA-125诊断EC的临界值分别为65.42pmol/L和25.53 U/mL;单独检测HE4、CA-125诊断EC的敏感性分别为97.5%、78.3%,特异性分别为95.0%、98.3%,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93、0.954;二者联合检测诊断EC的敏感性、特异性及AUC分别99.2%、95.0%和0.995;与术前比,EC患者术后血清HE4[(45.13±8.06)pmol/L]、CA-125[(11.22±5.50)U/m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清HE4水平监测对EC的诊断、术前评估及疗效评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与CA-125联合检测可提高EC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术前血清泌乳素水平对泌乳素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垂体腺瘤切除术且术前测得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术后行病理免疫组化染色的垂体腺瘤164例,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PRL水平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性,通过Kappa值判断PRL水平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采用ROC曲线获得PRL水平最佳临床诊断临界值。结果:(1)164例垂体瘤患者中,病理诊断单激素PRL瘤25例,主要表现为男性性功能低下及头痛、头晕,女性月经紊乱、闭经、泌乳;(2)术前PRL水平与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与肿瘤大小呈中度正相关(r=0.530,P0.05);(3)以正常范围上限值(23.3 ng/m L)为基线,分别以PRL23.3 ng/mL(1倍)、46.6 ng/m L(2倍)、69.9 ng/ml(3倍)、100 ng/mL、150 ng/m L、200 ng/mL为诊断标准,与病理免疫组化的一致性分析显示PRL69.9ng/m L作为诊断标准时符合率和Kappa系数最高,分别为82.3%和0.533;(4)以病理免疫组化作为诊断金标准作泌乳素瘤ROC曲线,以血清PRL为69.785 ng/m L作为诊断标准时,曲线下面积最大,此时符合率和Kappa系数分别为82.3%和0.553,灵敏度49.1%,特异度98.3%。结论:泌乳素瘤血清学诊断与病理免疫组化诊断一致性较高,血清PRL水平69.9 ng/mL(3倍于正常上限值)是诊断泌乳素瘤的最佳参考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总PSA(TPSA)、F/TPSA和PSA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价值,寻找更准确的前列腺癌诊断指标。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前列腺癌患者(60例)和前列腺增生患者(240例)的血清PSA水平,通过B超测定患者前列腺的体积,计算PSAD,运用ROC曲线评价和比较血清总PSA(TPSA)、F/TPSA和PSAD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和特异性。结果:(1)前列腺癌患者TPSA和PSAD值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P0.01),F/TPSA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患者(P0.01);(2)TPSA阈值定为4 ng/ml时,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6.23%、80.10%。F/TPSA阈值定为0.15时,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10%、69.10%,PSAD阈值定为0.20时,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60%、88.30%。结论:TPSA、F/TPSA和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均有一定的价值,且PSAD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优于TPSA、F/TPSA,是诊断前列腺癌更为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摘要:膀胱癌是临床常见的发生在泌尿系统的恶性肿瘤,该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其复发率也相对较高。早期诊断和定期随访是保证膀胱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对于膀胱癌的诊断以及患者的随访通常凭借膀胱镜检查或尿脱落细胞学的测定。然而,前者的检查费用较为昂贵,且属于有创诊断;后者则具有检查敏感性相对较低的特点,还存在较大程度受病理科诊断医生主观因素影响的局限,目前还没有尿液生物标志物可以替代传统的诊断方法。膀胱肿瘤具有广泛的异质性,不同的疾病表型具有不同的分子差异。因此,引入尿液生物标志物来诊断疾病,评估疾病的侵袭性、进展的风险、复发的可能性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总结了目前尿液所含生物标志物诊断膀胱癌的研究现状,并对此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前梯度蛋白-2(AGR2)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30例作对照组。膀胱癌患者择期行腹腔镜根治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采用ELISA法检测膀胱癌患者术前和术后4周血清AGR2水平的变化。术后随访至2017年12月25日,分析血清AGR2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结果:80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根治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无死亡,手术时间(359.8±45.7)min,术中出血量(423.8±109.4)mL,术后肠道排气时间(3.2±1.4)d,术后住院时间(12.9±2.4)d。膀胱癌患者术前血清AGR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3.5±9.4) vs.(8.5±2.1)ng/m L,P0.05],术后4周血清AGR2较术前显著降低[(17.8±4.1) vs.(33.5±9.4) ng/mL,P0.05]。术后4周血清AGR2低水平患者PFS(23vs14月,P0.05)和OS (36vs23月,P0.05)均显著大于高水平患者(P0.05)。结论: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治疗效果满意,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AGR2水平。血清AGR2水平的变化有助于腹腔镜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尿液降钙素原(PCT)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8例,以其中合并真性细菌尿者39例作为观察组,未合并尿路感染3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同时留取尿液标本,观察组分别留取使用抗生素治疗前、后的尿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尿液PCT浓度。分别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尿液PCT水平,分析尿液PCT水平对于诊断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尿液PCT水平为0.030 (0.025,0.039) ng/m L,明显高于对照组0.017 (0.011,0.021) ng/m L(P0.05);观察组有症状尿路感染与无症状细菌尿(ABU)的尿液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使用抗生素治疗后的尿液PCT水平为0.031 (0.025,0.040) ng/mL,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PCT对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诊断的敏感度为82.05%,特异度为79.49%,阳性预测值为80.00%,阴性预测值81.58%,ROC曲线下面积为0.81 (95%CI为0.71-0.89, P0.0001)。结论:尿液PCT水平对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但对于抗生素疗效的评估价值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本(Lnc RNA XIST)与微小RNA-33a(mi R-33a)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95例膀胱癌患者作为膀胱癌组,选择同期体检的95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的血清LncRNA XIST与mi R-33a表达水平,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与血清LncRNA XIST、mi R-33a表达水平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LncRNA XIST与mi R-33a对膀胱癌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组相比,膀胱癌组的血清LncRNA XIST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mi R-33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清LncRNA XIST与mi R-33a表达均与膀胱癌患者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血清LncRNA XIST联合mi R-33a(AUC=0.830,敏感性=90.47%,特异性=89.85%)预测膀胱癌的临床价值明显高于血清LncRNA XIST(AUC=0.716,敏感性=81.36%,特异性=80.74%)及血清mi R-33a(AUC=0.736,敏感性=82.19%,特异性=81.09%)单独检测。结论:血清LncRNA XIST表达异常升高、血清mi R-33a表达降低与膀胱癌发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膀胱癌发生的风险,从而为临床制定针对性干预和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A)在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酶法试剂盒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总ADA(tADA)及其同工酶ADA1和ADA2的活性变化,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总ADA、ADA1及ADA2活性的诊断价值。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ADA和ADA2活性在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均极显著升高(P<0.001),ADA1活性有一定程度升高(P=0.035)。不同自身免疫性肝病亚型患者之间的血清tADA、ADA1及ADA2活性均无显著差异。ROC分析显示,血清tADA和ADA2活性具有诊断价值,ADA1活性无诊断价值。tADA活性截断值取13.5 U/L时,诊断特异性为93.3%,敏感性为81.2%。血清ADA2活性截断值取9.5 U/L时,诊断特异性为85.0%,敏感性为83.3%。而ADA1无显著的诊断价值,ADA活性与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41,P=0.004),与球蛋白水平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r=0.34,P=0.018),与ALT呈弱正相关(r=0.29,P=0.042),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血清tADA及ADA2活性在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并且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Thrombomodulin (TM) is a surface glycoprotein and expressed in many cancer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M in plasma and urine of bladder cancer patients and to compare these levels to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of the patients as well as the ploidy status of their exfoliated urinary cells. We studied the levels of TM in plasma and urine samples of 57 bladder cancer patients and 10 controls using the (ELISA) assay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to the ploidy status of the cells taken from the patents urine samples as well as their clinicopathological profile.ResultsUrinary TM was significantly down regulated while plasma TM was significantly up regulated in bladder cancer patients. Plasma T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CC than TCC patients.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urinary TM were 90% and 86%, respectively. Whil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plasma TM were 76% and 80%, respectively.ConclusionUrinary TM is significantly down regulated, while plasma TM is significantly up regulated in bladder cancer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Urinary TM has superior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ver plasma TM. Urinary TM could be used as a predictive marker in bladder cancer.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detect the prognosis significance of thrombomodulin in schistosomiasis associated bladder cancer.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研究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胸苷激酶1(TK1)、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对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癌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50例绝经后出血患者。将其按照病理检查结果的差异分为子宫内膜癌组31例与子宫内膜良性增生组119例。对所有患者均开展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检测血清HE4、TK1、YKL-40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HE4、TK1、YKL-40水平预测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癌的效能。结果:子宫内膜癌组血流指数(FI)、血管形成指数(VI)、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以及由该三参数构建的综合指数I相较于子宫内膜良性增生组均更高(均P<0.05)。子宫内膜癌组血清HE4、TK1、YKL-40水平相较于子宫内膜良性增生组均更高(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HE4、TK1、YKL-40水平预测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癌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约登指数均高于上述四项单独预测。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HE4、TK1、YKL-40水平预测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癌的效能较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可溶性人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中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肺癌根治术的42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进一步划分为380例未感染组和40例感染组。感染组根据治疗结局进一步划分为29例治疗好转亚组与11例未好转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的血清PCT、CRP与s TREM-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CRP和s TREM-1对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手术后血清PCT、CRP和s TRE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好转亚组相比较,治疗未好转亚组手术后以及感染后血清PCT、CRP和s TRE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ROC曲线显示,PC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3,最佳截断值为1.23 ng/m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1、0.79,准确度为0.82;CRP的AUC为0.752,最佳截断值为36.07 mg/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3、0.81,准确度为0.83;s TREM-1的AUC为0.792,最佳截断值为20.58 pg/m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6、0.84,准确度为0.85;PCT、CRP联合s TREM-1预测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AUC为0.88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9、0.91,准确度为0.92。结论: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发生与患者血清PCT、CRP和s TREM-1水平相关,早期联合检测血清PCT、CRP和s TREM-1有助于预测肺癌根治术患者肺部感染发生风险,在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和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在萎缩性胃炎及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医院2015年2月至12月门诊及住院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44例(非萎缩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47例(萎缩性胃炎组),早期胃癌42例(胃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血清PGⅠ、PGⅡ、G-17的水平,同时计算PGⅠ/PGⅡ的比值(PGR),比较各组指标间的差异,同时绘制各指标筛查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别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胃癌组及萎缩性胃炎组的血清PGⅠ、PGR水平较非萎缩性胃炎组明显下降,且胃癌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组血清PGⅡ显著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的血清G-17水平较非萎缩性胃炎组及萎缩性胃炎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Ⅰ筛查萎缩性胃炎的最佳界值为PGⅠ90 ng/m 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5%和51.0%,血清PGR筛查萎缩性胃炎的最佳界值为PGR8,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9%和54.0%,血清G-17筛查萎缩性胃炎的最佳界值为G-175 pmol/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1%和64.0%。血清PGⅠ筛查胃癌的最佳界值为PGⅠ73 ng/m 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0%和74.9%;血清PGR筛查胃癌的最佳界值为PGR3,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2%和62.5%;血清G-17筛查胃癌的最佳界值为G-174 pmol/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5%和61.3%。结论:胃癌及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Ⅰ、PGR水平下降明显,且胃癌患者的血清G-17异常升高,血清PG联合GS-17测定可用于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的临床及病理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为IMN患者221例作为IMN组,将2019年7月至2019年9月体检且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正常的8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计算每个研究对象的NLR值,比较两组间NLR值的差异。记录IMN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及患者的肾脏病理分期及纤维化程度,并且根据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NLR与IMN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外周血NLR评估IMN患者肾间质纤维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IMN组外周血NLR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NLR值与IMN患者年龄和肾间质纤维化有关联(P均<0.05),但与IMN患者性别及肾脏病理分期无关联(P均>0.05)。IMN外周血NLR值与IMN患者hs-CRP、SCr、BUN呈正相关(P<0.05),与eGFR呈负相关(P<0.05),与ESR、UA、TP、Alb、24小时蛋白尿定量均无相关性(P均>0.05)。不同程度肾间质纤维化的IMN患者外周血NLR值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在1、2、3级时,纤维化程度越重,NLR值越大;3个级别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周血NLR值预测IMN患者肾间质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5[95%CI(0.626,0.803)],其截断值为1.858时,灵敏度为68.6%,特异度为66.7%。结论:外周血NLR可作为IMN肾脏功能水平的一个有效评价指标,且与IMN患者肾间质纤维化有关,可作为判断肾间质纤维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