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与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0医院收治的20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OPD稳定期患者132例作为COPD稳定组,AECOPD患者72例作为AECOPD组。另选取同期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0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比较三组受试者血清SAA水平、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肺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ECOPD患者血清SAA水平与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并分析SAA对AECOPD的诊断价值。结果:AECOPD组患者血清SAA、PCT、CRP、IL-6、IL-8水平较COPD稳定组及健康组升高(P0.05),COPD稳定组患者血清SAA、IL-6、IL-8、PCT、CR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低于COPD稳定组及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稳定组患者FEV1、FVC、FEV1/FVC%、FEV1%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ECOPD患者血清SAA水平与IL-8、IL-6、CRP、PCT呈正相关,与FEV1%、FEV1/FVC%、FEV1、FVC呈负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SAA对AECOPD诊断的敏感度为80.85%,特异度为80.07%,曲线下面积为0.832。结论:AECOPD患者血清SAA水平明显升高,其与患者肺功能及炎症因子存在相关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用于AECOPD患者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α1-抗胰蛋白酶(α1-A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加重期(急性组)患者49例,稳定期(稳定组)患者38例,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急性组、稳定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血清NE、α1-AT、CRP、PCT水平及肺功能指标,并分析COPD患者NE、α1-AT、CRP、PCT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急性组与稳定组患者的NE、CRP、PCT水平均明显升高,α1-AT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急性组患者的NE、CRP、PCT水平高于稳定组,α1-AT水平低于稳定组(P0.05);急性组与稳定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均低于对照组,且急性组FEV1%、FEV1/FVC低于稳定组(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E、CRP、PCT与FEV1%及FEV1/FVC均呈负相关,α1-AT与FEV1%及FEV1/FVC呈正相关(P0.05)。结论:COPD患者血清NE、CRP、PCT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α1-AT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NE、α1-AT、CRP、PCT均与肺功能存在一定相关性,加强对此类指标的监测有助于对COPD患者病情判断及治疗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46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3例COPD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纳入急性期组,73例COPD缓解期患者纳入缓解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同时比较急性期组细菌感染与无细菌感染患者、不同肺功能分级的患者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的差异。结果:急性期组与缓解期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急性期组的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较缓解期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细菌感染组血清PCT、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细菌感染组(P0.05),而D-D水平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肺功能分级患者间的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肺功能分级越高水平越高(P0.05)。结论:AECOPD患者的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均显著的升高,三者联合检测能够有效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有利于诊断患者是否存在有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其体内PCT和IL-17的变化,本研究选择AECOPD患者(AECOPD组) 60例和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后的受试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17 (IL-17)变化,并分析血清PCT和IL-17水平与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AECOPD组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的PCT和IL-17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AECOPD患者的PCT和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AECOPD组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的FEV1%Pred、MMEF%Pred、FEV1/FVC%和V50%Pred均显著升高(p0.05);AECOPD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PCT和IL-17水平两者之间显著正相关(r=0.754, p=0.001);血清PCT和IL-17水平均与4项肺功能指标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结论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清PCT和IL-17水平较健康体检者显著升高,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PCT和IL-17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CT和IL-17水平与患者的肺功能和气流阻塞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利奈唑胺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2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8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利奈唑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2周,检测和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血清PCT、CRP、TNF-α水平及白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1%和7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FEV1/FVC值、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PCT、CRP、TNF-α水平都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患者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可能与其降低血清PCT、CRP、TNF-α水平,提高白细胞计数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老年帕金森(PD)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及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4例老年PD患者作为PD组,并选择相同时期在我院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其肺功能指标如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FVC以及血清白介素1β(IL-1β)、IL-6、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根据Hoehn-Yahr分级将患者分为轻中度(1.0~3.0,45例)、重度(4.0~5.0,29例)。分析和比较各组PD患者肺功能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中度、重度PD组FVC、FEV1水平明显降低,重度PD组FVC、FEV1、FEV1/FVC明显低于轻中度PD组(P0.05)。与轻中度组比较,重度组阻塞性、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重度PD组血清IL-1β、IL-6、IL-12、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轻中度PD组(P0.05)。轻中度组患者FVC、FEV1与IL-1β、TNF-α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重度组患者FVC、FEV1、FEV1/FVC与IL-1β、IL-6、IL-12、TNF-α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P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减退,且与PD病情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密切相关,改善肺功能及减少炎性因子的表达可能有助于缓解PD的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分级及转归脓毒症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9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分级及转归脓毒症患者的血清中PCT、D-D和CRP水平、急性病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并分析脓毒症患者PCT、D-D、CRP水平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组、轻度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血清PCT、D-D和CRP水平、MPV、PDW、P-LCR、APACHEⅡ评分逐渐升高(P0.05),PLT逐渐降低(P0.05)。存活组患者血清PCT、D-D、CRP水平、MPV、PDW、P-LCR、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0.05),PLT高于死亡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PCT、D-D、CRP、MPV、PDW、P-LCR与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P0.05),PLT与APACHE I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PCT、D-D、CRP及血小板相关指标可能参与了脓毒症的发展,通过检测其血清PCT、D-D、CRP水平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可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C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心功能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及呼吸与危重症科收治的170例CCP患者(CCP组),其中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49例、Ⅲ级66例、Ⅳ级55例,根据1年后存活状况分为死亡组26例和存活组144例,另选取同期54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收集CCP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CP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对CCP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CP组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升高(P<0.05)。Ⅱ级、Ⅲ级、Ⅳ级CCP患者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依次升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肺动脉收缩压、Tie指数和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高于存活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FEV1/用力肺活量(FV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和肺动脉收缩压、IL-6、PCT、D-D、NT-proBNP升高为CC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FEV1占预计值%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单独与联合预测CCP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0.789、0.792、0.801、0.954,灵敏度分别为93.33%、66.67%、66.67%、86.67%、86.67%,特异度分别为46.67%、82.67%、85.33%、66.67%、94.67%。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联合预测CCP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大于单项预测(P<0.05)。结论:CCP患者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升高可增加心功能严重程度并导致预后不良,可作为CCP患者预后不良的辅助预测指标,且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轻症、重症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AP患者108例进行研究,并记为AP组,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58例纳入MAP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50例纳入SAP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AP组患者于入院第1 d、3 d、7 d、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PCT、hs-CRP、TNF-α水平,对照组仅在体检时检测血清中PCT、hs-CRP、TNF-α水平。将AP组患者分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和非SIRS组,比较SIRS组和非SIRS组血清中PCT、hs-CRP、TNF-α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AP患者入院第1 d的血清PCT、hs-CRP、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P组患者入院第1d血清PCT、hs-CRP、TNF-α水平升高(P0.05)。入院第1 d、3 d、7 d、14 d时SAP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TNF-α水平均高于MAP组患者(P0.05),SAP组患者各指标在第3 d达到峰值,此后依次降低,而MAP组患者各指标随入院时间的延长持续降低。SIRS组患者入院第1d的血清PCT水平高于非SIRS组患者(P0.05),而两组血清hs-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P患者入院第1 d的血清PCT、hs-CRP、TNF-α水平互为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AP患者血清中PCT、hs-CRP、TNF-α水平偏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三指标之间呈正相关,检测血清PCT、hs-CRP、TNF-α可为该病诊断、病情评估、疗效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ABP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ABP(MABP组)38例及重症ABP(SABP组)18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52例和死亡组4例,另选42例单纯胆囊结石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第1、3、7 d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hs-CRP和PCT水平,对患者进行改良Ranson评分、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价,分析血清hs-CRP及PCT水平与两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入院后三组血清hs-CRP、PCT逐渐升高,第3 d到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但第7 d时仍较第1 d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MABP组、SABP组患者血清中hs-CRP、PCT水平明显升高,且SABP组患者血清hs-CRP、PCT水平显著高于MABP组(P0.05);存活组患者血清hs-CRP、PCT水平较死亡组明显较低(P0.05);患者血清hs-CRP、PCT水平改变与改良Ranson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ABP患者血清hs-CRP和PCT水平呈高表达,检测两指标可评价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3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沙美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MP-2,MMP-9及IL-8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MP-2,MMP-9及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2,MMP-9及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及MVV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及MVV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还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清气化痰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热壅肺证的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MMP-12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中医医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116例AECOPD 痰热壅肺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n=58,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和实验组(n=58,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气化痰汤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IL)-6、IL-8、降钙素原(PCT)]、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血清MMP-2、MMP-9、MMP-12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发热、咳嗽或喘息气急、大便干结、口渴喜冷饮、痰多色黄或白黏、CAT评分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EV1、FVC、FEV1/FVC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6、IL-8、PCT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MMP-2、MMP-9、MMP-12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气化痰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AECOPD痰热壅肺证,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炎症因子和血清MMP-2、MMP-9、MMP-12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性病变磁共振成像(MRI)征象及其与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1例RA患者,根据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分将其分为活动组(35例)和稳定组(26例)。对比两组MRI征象,血清FIB、FDP、D-D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RA活动期患者MRI各征象间的相关性及MRI各征象与血清FIB、FDP、D-D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活动组滑膜增厚或滑膜炎、骨髓水肿、软骨及骨侵蚀、腱鞘炎或周围软组织受累、关节腔积液征象人数占比均高于稳定组(P<0.05)。活动组患者血清FIB、FDP、D-D水平均高于稳定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A活动期患者滑膜增厚或滑膜炎征象与骨髓水肿、软骨及骨侵蚀、关节腔积液征象均呈正相关(P<0.05),骨髓水肿征象与软骨及骨侵蚀征象呈正相关(P<0.05);RA活动期患者滑膜增厚或滑膜炎、骨髓水肿、关节腔积液征象与血清FIB、FDP、D-D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软骨及骨侵蚀征象与FIB呈正相关(P<0.05)。结论:MRI征象可清晰显示RA患者的滑膜、骨质、关节腔及周围肌腱、软组织等异常改变,且MRI征象之间具有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RA的病理改变;血清FIB、FDP、D-D的检测有助于反映RA活动情况;MRI征象与血清FIB、FDP、D-D水平间具有相关性,二者联合应用有助于进一步评估RA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联合坎地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D-二聚体(D-Dimer,D-D)、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肾上腺髓质素(Adrenal medulla,ADM)、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2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坎地沙坦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ET、D-D、Hcy、ADM、FIB水平、肾功能及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2 hours Plas ma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9.44%(P0.05);观察组血浆ET、D-D、Hcy、ADM、FIB、FPG、2hPG、HbA1C水平、24 h尿总蛋白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坎地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卡托普利治疗,可助于降糖、降压并有效保护患者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介素17(IL-17)与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究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20例,纳入研究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分为单纯AECOPD组60例及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AECOPD+PH)组60例,另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CT水平,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IL-17水平及生化分析仪检测CR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PCT,IL-17与CRP对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结果:AECOPD+PH组及AECOPD组的PCT,IL-17,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而AECOPD+PH组的各指标水平也均高于单纯AEC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PCT与IL-17之间存在表达正相关性(r=0.733,P0.05),PCT与CRP表达存在正相关性(r=0.817,P0.05)。此外,针对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中P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IL-17为0.71,CRP为0.77,联合三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结论:PCT、IL-17和CRP可能与AE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关,各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联合以上三项生物学指标对诊断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伴发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皮质醇(COR)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3例烧伤早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患者伴发脓毒症(脓毒症组),44例患者未伴发脓毒症(无脓毒症组),另选取30例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将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休克组(n=4)、严重脓毒症组(n=7)、一般脓毒症组(n=8),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3)和预后不良组(n=6)。动态检测并对比所有研究对象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结果:无脓毒症组、脓毒症组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脓毒症组高于无脓毒症组(P<0.05)。烧伤后7 d、11 d、15 d,脓毒症组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均高于无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休克组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高于严重脓毒症组、一般脓毒症组,且严重脓毒症组患者高于一般脓毒症组患者(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血清PCT、hs-CRP、COR和WBC水平在烧伤早期伴发脓毒症患者中水平异常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上述指标对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