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健男  张瑞岩 《生物磁学》2011,(13):2584-2586
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缺血心肌组织在恢复血流供给后,其细胞代谢功能障碍及结构破坏反而加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微循环血流紊乱、细胞代谢失调、电解质平衡紊乱、细胞凋亡与坏死等,并伴随着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和毒性损伤以及炎症反应的激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过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物(TIMPs)是心肌组织中多种细胞分泌的内源性细胞因子,其作用涵盖了细胞外基质降解、炎症反应激活、调节血管功能、影响细胞凋亡与存活等众多病理生理过程,而这些过程均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肌)营养不良短小蛋白结合蛋白1(dystrobrevin binding protein 1,dysbindin-1)是溶酶体相关细胞器生物发生复合体-1(biogenesis of lysosome related organelles complex 1, BLOC-1)的1个亚基,在多种组织细胞中广泛表达;然而,其在睾丸组织中的作用至今尚不明确。为寻找(肌)营养不良短小蛋白结合蛋白1在睾丸组织中的相互作用蛋白质,以进一步研究(肌)营养不良短小蛋白结合蛋白1在睾丸中的作用,本研究首先在Rosetta(DE3)菌种中表达可溶性GST-dysbindin-1融合蛋白,经谷胱甘肽 琼脂糖珠亲和纯化后,与小鼠的睾丸组织蛋白质孵育进行GST pull-down实验,并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 MS/MS)分析筛选(肌)营养不良短小蛋白结合蛋白1在睾丸组织中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利用BioGPS数据库聚类在睾丸组织中高表达和特异性表达的互作蛋白质,运用DAVID6.8在线分析工具从细胞组分、分子功能、生物学过程和KEGG通路等方面对筛选出的互作蛋白质进行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本实验共筛选出108个(肌)营养不良短小蛋白结合蛋白1在睾丸组织中的潜在互作蛋白质,其中98个为尚未报道的(肌)营养不良短小蛋白结合蛋白1相互作用蛋白质,7个为睾丸高表达蛋白质,5个为睾丸特异性表达的蛋白质。这些候选蛋白质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细胞外泌体等细胞组分中,通过与蛋白质、核酸等分子结合参与蛋白质翻译和转运、囊泡运输及凋亡等生物学过程以及氨基酸生物合成、溶酶体及蛋白酶体等生物学通路。我们推测,在睾丸组织中(肌)营养不良短小蛋白结合蛋白1可能通过与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参与精子的发生和受精等过程。  相似文献   

3.
黑素细胞及黑素的生成与调节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概述了:(1)黑素细胞的来源,黑素细胞的数量、形态、分布特点及其与角朊细胞等周围组织和细胞的关系;(2)黑素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3)酪氨酸酶、黑素合成相关基因、黑素细胞刺激素、细胞因子以及环境因素等对黑素生物合成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向心电仿真及其研究现状杨基海彭虎娄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2300261前言心脏作为生物体新陈代谢和能量传递的动力中心,在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医学、仿生学等诸多领域占有突出的地位。心脏生物电过程与心脏组织的生物化学过程、心脏机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大鼠肝肺综合征(HP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HIS大鼠血浆和肝组织、肺组织匀浆中NO的水平。结果(1)HIS大鼠血浆和肝组织、肺组织匀浆中NO水平动态升高。(2)各阶段血浆和肝组织、肺组织匀浆中NO水平与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呈正相关,出现腹水者血浆和肝组织、肺组织匀浆中NO水平高于未出现腹水者。结论在HIS形成过程中,血浆和肝组织、肺组织匀浆中NO水平持续升高,与肝功能受损状态和腹水形成有关,提示扩血管物质NO可能参与HIS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和VEGF表达、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2例大肠癌组织和14例正常粘膜中Survivin和VEGF表达的状况。结果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和VEGF表达率分别为67.1%(55/82)和69.5%(57/82),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组(P〈0.05),Survivin表达与大肠癌的Duke s分期有关(P〈0.05)。VEGF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Duke s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及组织分化等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在大肠癌中Survivin表达与VEGF和表达呈正相关(rs=0.358,P〈0.05)。结论Survivin和VEGF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Survivin和VEGF表达水平有助于反映大肠癌进展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7.
自1994年瘦蛋白(leptin)被发现以来,其生理作用得到广泛的研究。近年的研究表明,在高等动物的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胶原与血管的生成、肉芽组织与上皮的再生以及组织的重建等因子,对皮肤的创伤愈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瘦蛋白与上述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机制,有助于指导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接触系统生物学意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凝血学说发放发生了概念性改变,认为体风凝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组织因子途径凝血过程的启动,以因子Ⅸ(FⅨ)为起点的内在途径凝血过程的放大,而接触系统并不参与体内凝血过程。已有资料表明,接触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血管生物学调制 主要作用包括调整血管紧张度、抑制血小板活化、促进纤溶、抑制粘附以及促进炎病等。它的改变与败血症、血栓性疾病等病变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植物离体培养产生草珊瑚有效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以草珊瑚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和各种植物激素在诱导及其生长培养中的调节作用。应用薄层层析(TLC)和紫外光鉴定,证明所获得的愈伤组织具有合成与原植物材料相同的黄酮类、异嗪上以啶类、延胡索酸等有机酸的能力。亦通过愈伤组织无性系筛选过程,得到一个增长率和代谢物产量比愈伤组织母系高4倍左右的优良愈伤组织系。  相似文献   

10.
鹤山重建植被的几种优势种叶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南亚热带鹤山恢复植被5种优势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九节(Psychotria rubra)和南洋楹(Albizia falcata)进行了叶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变化表现在表皮角质膜的厚度、细胞壁的厚度和形状,叶肉组织中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的分化,内皮层维管束的构造等。为以后进一步探讨植被恢复过程中叶解剖结构的变化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李雪  张巍巍  耿长新  解祥军  司君利  王青 《生物磁学》2011,(10):1913-1916,1909
目的:研究wnt信号通路的中GS蛋白(谷氨酰胺合成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索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胃癌组织(110例)、肠化生组织(3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20例)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60例)中GS蛋白表达。用快速尿素酶法与病理组织切片染色法检测上述各组织中HP感染的情况,并予统计学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胃癌组织GS高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部位、TNM分期、Borrmann分型、性别、年龄等无明显相关(P〉0.05)。GS表达与HP感染密切相关。结论:GS蛋白高表达同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裸子植物的种子是否都是裸露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新华 《生物学通报》2005,40(8):25-26,F0004
裸子植物的胚珠虽然在传粉时是裸露的,但在发育成种子的过程中,罗汉松科、三尖杉科、红豆杉科、买麻藤科、麻黄科及柏科的圆柏属(Sabina)和刺柏属(Juniperus)等类群的种子在成熟时常常为肉质的假种皮或种鳞等组织所包被。因此,并不是所有裸子植物类群的种子在成熟时都是裸露的。裸子植物种子与其周围肉质假种皮或种鳞等组织共同构成的繁殖结构,尽管在结构上与被子植物的果实具有根本的区别。但在吸引鸟类等食果动物传播种子的生态功能方面却与被子植物的肉质果实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3.
微环境在胃癌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了解胃粘膜早期癌变的分子机制,对防治胃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解胃粘膜非典型增生过程中,微环境中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调节机制,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技术,纯化正常胃粘膜组织(normal gastric mucosa tissue, NGM)和胃粘膜非典型增生(gastric mucosal atypical hyperplasia, GMAH)间质,通过同位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鉴定NGM和GMAH间质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NGM和GMAH间质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其联系。共鉴定出165个GMAH间质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GMAH组织中表达上调者99个,下调者66个。它们涉及一些与肿瘤相关的信号通路,如p53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细胞周期与凋亡等信号通路,且与细胞生长、增殖、凋亡和体液免疫应答等生物学过程有关。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在STRING网络中呈现相互作用,两两间相互联系。 本文的研究提示,胃粘膜非典型增生微环境中存在S100A6和SOD3等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它们通过影响p53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细胞周期与凋亡等信号通路,在胃癌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4种常见造林树种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和杨树(Populus simonii),研究水分胁迫下苗木移栽后萌芽过程中体内水分状况与ABA累积关系,探讨干旱使苗木致死的生理学机制。结果表明,土壤干旱导致苗木组织含水量、芽体生长速率、萌芽率及成活率显著下降;各树种在萌芽过程中其芽体和韧皮部中的脱落酸(ABA)含量随土壤干旱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并与苗体组织含水量、萌芽率及成活率呈显著负相关;抗旱性强的沙棘和油松芽体和韧皮组织中ABA绝对含量比杨树和刺槐高5~10倍左右;经统计分析发现,4种苗木的萌芽速度、萌芽率以及移栽成活率均与韧皮部的组织含水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效应T细胞激活需要两个或以上的信号诱导.抗原肽结合MHC-Ⅱ分子的溶酶体途径(第一信号)包括两个重要的步骤:不变链(invariant chain Ii)降解和抗原加工.目前所知的溶酶体蛋白酶中,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at S)被认为以非冗长的作用参与了上述两步过程,其还参与了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过程.因此被认为在调节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抗肿瘤免疫、组织重塑等方面是具有潜力的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16.
张岩 《生命科学》2009,(5):679-689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是目前研究方法最为多样、研究技术手段最为成熟的一类组织干细胞,并且已经被成功运用于临床上对白血病以及先天性免疫缺陷等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通过对一系列“转基因”与“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分析,人们对造血干细胞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发生与起源、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定向分化”的调节机制、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微环境(niche)对造血干细胞功能维持的调控,以及造血干细胞与白血病干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何实现造血干细胞的体外长期培养与扩增,实现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或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细胞)向造血干细胞进行有效的定向分化,以及探索造血干细胞在病理状态(如癌症、贫血、衰老等)或应激状态下(如炎症与感染、组织损伤、代谢异常等)的功能变化,都将会是今后造血干细胞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凋亡诱导因子(AIF)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75例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肝组织、30例正常肝组织中AIF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织中AI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IF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仅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肿瘤数目、有无肿瘤包膜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门静脉癌栓均无关。结论:AIF表达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自由基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抑制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自由基(Freeradicals)作为活性生物体产生的一类特殊的小分子基团,它们可能与正常的生物大分子,膜,组织产生氧化等作用,对上述生物系统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这一过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生理过程,对这一生理过程的研究和探讨对揭示生物体的生命过程是非...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研究干扰素α应答基因IFRG15(Interferon responsive gene 15)在小鼠整个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从植入前胚胎及2、5、16周龄的雌、雄昆明小白鼠心、肝、脾、肺、肾、肌肉、卵巢或睾丸等组织中提取总RNA,以HPRT1(Hypoxanthin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 1)为内参基因,利用RT-PCR的方法进行目的片段的扩增及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IFRG15在植入前胚胎8-细胞期,桑葚胚期开始显著高表达于受精卵、2-细胞期、4-细胞期(p〈0.05),在囊胚期表达量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期(p〈0.05);在雌雄小鼠几个组织体外发育过程中均检测到表达,但表达量有所不同,在雄性小鼠各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规律性差异;在5周龄雌性小鼠组织中达到最高(p〈0.05),卵巢组织尤为明显,推测该基因对卵巢的成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实验成功获得IFRG15在小鼠植入前各期胚胎及体外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在小鼠克隆胚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发育过程中,胰岛素增强子结合蛋白-1(ISL1)被认为是一个胚胎性基因。成年后,ISL1只在特定的组织或器官中表达,例如胰腺和大脑。近年来,在多种肿瘤中检测到ISL1的异常表达,不仅在胰腺内分泌肿瘤、神经肿瘤中高表达(与之相应的正常组织也表达ISL1),而且在淋巴瘤、胃癌和膀胱癌等肿瘤组织中呈现表达(其正常组织不表达ISL1)。ISL1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本文针对ISL1与肿瘤的相关性以及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功能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