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究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炎症表型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我院)2017年5月至2020年3月诊治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280例,按照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分为3组,嗜酸性粒细胞<100为A组86例,嗜酸性粒细胞100~300为B组102例,嗜酸性粒细胞>300为C组92例。同时纳入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结果:A组、B组和C组的FeNO显著高于对照组,且C组>B组>A组(P<0.05);FEV1占预测值和FEV1/FVC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B组和C组的FEV1占预测值和FEV1/FVC对比无差异(P>0.05)。A组、B组和C组的CRP、IL-6、IL-8和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C组>B组>A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A组和B组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FeNO、CRP、IL-6、IL-8和TNF-α、FEV1占预测值和FEV1/FVC无明显相关性(P>0.05)。C组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FeNO、CRP、IL-6、IL-8和TNF-α呈正相关(P<0.05),与FEV1/FVC%呈负相关(P<0.05);与FEV1占预测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FeNO水平呈正相关,二者能够反映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气道的炎症反应,对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炎症的评估、病情的程度及后期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八段锦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COPD稳定期患者,纳入病例时间:2018年1月~2020年7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八段锦,40例)、对照组(肺功能康复训练,40例),干预6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6MWD)]及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症状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慢阻肺综合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两组干预6个月后FVC、6MWD、FEV1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 两组mMRC评分、CAT评分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八段锦干预COPD稳定期患者,可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肺部适应性,进而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对老年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炎症因子和脑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C组(n=30),每组均为压力控制容量保证(PCV-VG)模式联合小潮气量加滴定PEEP;其中C组的PEEP值为肺动态顺应性(Cdyn)滴定法下最适PEEP,B组的PEEP=5 cm H2O,A组的PEEP=0 cm H2O。对比三组脑氧供需平衡、炎症因子和脑损伤标志物,同时记录三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气腹后15 min(T1)、停气腹平卧位15 min(T2)时间点,B组、C组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2)、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rScO2)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同时间点(P<0.05)。术后1 d,B组、C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同时间点(P<0.05)。术后1 d,B组、C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低于A组,但C组低于B组同时间点,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同时间点(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dyn滴定法下最适PEEP可维持老年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脑氧供需平衡,减轻炎症因子分泌,降低脑损伤标志物水平,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观察八段锦联合心脏运动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MI急诊PCI术后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心脏运动康复干预,50例)和观察组(八段锦联合心脏运动康复干预,50例),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B型脑利钠肽(BNP)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运动持续时间(ED)、峰值摄氧量(VO2peak)及无氧阈值(AT)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段锦联合心脏运动康复用于AMI急诊PCI患者的术后干预中,可促进心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同时还可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前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呼吸支持的最佳时间窗。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NRDS患儿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给予PS前预先进行小于2 h的nCPAP,n=33)、B组(给予PS前预先进行2-4 h的nCPAP,n=33)和C组(立即给予PS,n=34)。对比三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B组给予PS后4h、给予PS后24 h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高于C组,且B组高于A组(P<0.05),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C组,且B组低于A组(P<0.05)。A组、B组给予PS后4 h、给予PS后24 h潮气量(VT)、肺动态顺应性(CD)高于C组,且B组高于A组(P<0.05),而吸气阻力(Raw)低于C组,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用药后3天内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例数少于A组和C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和C组(P<0.05),A组、C组的用药后3天内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例数、住院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PS前预先进行2-4h的nCPAP,可较好地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心肺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中的康复效果及对心肺功能、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11月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接收的择期行CABG的患者100例,根据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心肺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早期心肺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疗法,观察两组康复效果、心肺功能指标变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认知功能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6 min内行走的最大距离(6WMT)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心肺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干预CABG术后患者,可促进心肺功能改善,减轻认知功能损伤,调节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疏风解毒胶囊辅以综合管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及运动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COPD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患者均使用疏风解毒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n=42)予以常规干预,试验组(n=42)进行综合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肺功能改善情况、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指数(MRC)评分以及6分钟步行实验(6MWT)结果。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MRC评分较干预前降低(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第1秒用力呼气容器(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6MWT距离较干预前增加(P<0.05),且试验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更优(P<0.05)。结论:疏风解毒胶囊辅以综合管理干预可提高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肺功能,可有效缓解呼吸困难,提升运动强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剂对慢阻肺治疗效果及对患者C-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CRP)、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以及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至2019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单纯接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吸入剂施治,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age of FEV1 in the predicted value,FEV1%)、二氧化碳分压(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aCO2)、SaO2、PH值、CRP。结果:(1)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FEV1、FVC、FEV1%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SaO2、PaCO2、PH值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SaO2、PH值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两组CRP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剂对慢阻肺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同时还能够缓解患者炎性状态。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比阿培南对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的103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静脉滴注比阿培南0.3 g ,每 8 h给药1次;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血必净50 mL,每天两次。检测两组的炎症因子:白介素-1(Interleukin-1, 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IL-6水平,应激激素:皮质醇(Cortisol, Cor)、人血管紧张素Ⅰ(Human angiotensin I, AngⅠ)、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E)和人血管紧张素Ⅱ(Human angiotensinⅡ, AngⅡ)水平,肺功能:第一秒最大呼气量(Maximum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FEV1)、FEV1%pred、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L-1、TNF-α、IL-6、Cor、AngⅠ、NE和AngⅡ水平水平均明显降低,FEV1、FEV1%pred和FEV1/FVC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比阿培南对重症肺炎有显著的疗效,不但能明显改善肺功能,还能有效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不同表型评估测试问卷(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与肺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61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CAT评分、肺功能检查结果及肺外合并症、肺内并发症等情况,按临床表型分为肺气肿组(n=200)和支气管炎组(n=161),分析肺气肿组200例和支气管炎组161例COPD患者CAT评分与肺功能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肺气肿组CAT评分高于支气管炎组(P<0.05),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低于支气管炎组(P<0.05),吸气分数(IC/TLC)低于支气管炎组,残总比(RV/TLC)高于支气管炎组(P<0.05);肺气肿组肺间质性病变、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均高于支气管炎组(P<0.05);支气管炎、肺气肿组CAT评分均与FEV1%、FEV1/FVC、IC/TLC呈负相关(P<0.05),与RV/TLC呈正相关(P<0.05),肺气肿各参数相关度更高(P<0.05);肺气肿组不同CAT评分患者肺间质性病变、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炎组不同CAT评分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CAT评分的升高,肺气肿组肺间质性病变、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上升,支气管炎组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上升。结论: COPD肺气肿表型CAT评分较支气管炎表型高,肺功能降低更明显,呈现肺过度通气,气流受限特点,更易并发肺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且与CAT评分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成功实施PCI的62例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1)和对照组(n=31),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对照组按照《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康复程序》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结合根据6 min步行试验(6min walking test, 6MWT)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院内、院外心脏康复干预、心理干预及随访,为期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心功能、心理状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康复后6个月,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各心功能指标均较康复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康复后6个月LVEF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6个月,两组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 SCL-90)各项目中除敌对、偏执外,其余项目评分均显降低,且研究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随访期间,研究组终点事件的总发生率9.7%,显著低于对照组25.8%,且6 min步行距离(6 min walking distance, 6MWD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可明显促进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恢复,改善心理状态,降低术后不良终点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氧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cardiac failure,CHF)患者心室重构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7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n=39)、对照组(n=39)。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日常活动能力训练,运动组在此基础上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的《三阶段康复运动方案》进行有氧康复运动,共持续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和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MLHF)评分、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水平均明显减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6分钟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ing test,6MWT)、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运动组LVESD、LVEDD、MLHF评分、血清ET-1、Ang 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6MWT、血清NO、CG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干预期间心衰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运动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CHF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或逆转心室重构,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弹力带抗阻训练联合七步法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心肺适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4月期间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收治的113例冠心病患者,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康复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弹力带抗阻训练联合七步法运动康复干预,对比两组血脂、日常生活能力、心功能、心肺适能及运动能力。结果: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径(LVEDD)以及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改良Barthel量表(MBI)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高密度脂蛋白(HDL)高于对照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峰值公斤摄氧量(VO2/kg peak )、无氧阈、峰值氧脉搏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峰值功率(WR peak )、峰值代谢当量(MET peak )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力带抗阻训练联合七步法运动康复可促进患者心功能、血脂状况改善,提高其心肺适能、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旋进式振动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痉挛状态、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和实验组(三维旋进式振动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偏瘫侧上下肢痉挛状态、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下肢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步长、步速、6 min步行试验(6MWT)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8周后,生理职能(RP)、活力(VT)、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躯体疼痛(BP)、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旋进式振动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上下肢痉挛状态,提高步行能力,促进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观察肺康复训练联合规律性有氧运动疗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肺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和Th17/Treg细胞亚群失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稳定期COP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肺康复训练联合规律性有氧运动疗法)、对照组(40例,接受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心肺运动功能、运动耐量、生活质量和Th17/Treg细胞亚群失衡相关指标。结果:两组干预3个月后最大分钟通气量(VEmax)、峰值摄氧量(PeakVO2)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无氧阈时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CO2 at AT)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运动时间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Treg含量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Th17/Treg比值、Th17含量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康复训练联合规律性有氧运动疗法用于稳定期COPD患者,可改善其心肺运动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可调节Th17/Treg细胞亚群失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左室重构与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的研究对象(50例)均来自于2018年9月~2019年6月就诊于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且被诊断为AMI的住院患者,患者均经早期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术后规范药物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50例患者发病后1天、7天、30天的血清vaspin和IL-6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以50例健康体健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血清vaspin、IL-6水平的差异,观察AMI后血清vaspin、IL-6水平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左室重构的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的相关性。结果:(1)对照组血清vaspin水平为6.03±1.18 ng/mL,AMI组血清vaspin水平4.22±1.37 ng/mL,AMI组血清vaspi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AMI后1月内血清vaspin水平逐渐降低(P0.05);对照组血清IL-6水平为12.04±3.97 ng/mL,AMI组血清IL-6水平为26.72±10.06 ng/mL,AMI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AMI后1月内血清IL-6水平逐渐升高(P0.05);(2)经相关性分析显示:AMI后1天、7天、30天血清vaspin水平与LVEDD、LVESD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IL-6水平与LVEDD、LVESD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vaspin水平与IL-6水平均呈负相关(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左室重构的进展伴随着血清vaspin的降低与IL-6的升高,临床上应监测两种指标的变化,对左室重构早期干预,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作业疗法用于脑瘫患儿的疗效对肢体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6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8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运动疗法干预,包括Bobath技术和核心稳定性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作业疗法干预,包括手功能、手眼协调能力、进食、如厕、更衣及游戏训练。干预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估表(FMFM)及Gesell发育量表对患儿进行评估,评价临床疗效,并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后的GMFM评分、FMFM评分均明显提高,而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的DQ评分均明显提高,而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DQ评分增幅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SF-36评分均明显提高,试验组在活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联合作业疗法可有效促进脑瘫患儿的上肢与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提高康复效果,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应充分重视脑瘫的综合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腰背肌康复训练联合脊柱微调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功能康复、血液流变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LDH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腰背肌康复训练)和观察组(60例,腰背肌康复训练联合脊柱微调手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功能康复效果、血液流变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4周后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4周后腰部屈曲腰部活动范围(ROM)、伸展ROM、测屈ROM和屈肌肌力、伸肌肌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4周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4周后躯体功能、精神健康、活力、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生理机能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背肌康复训练联合脊柱微调手法用于LDH患者干预中,可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功能康复,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分析阶段性康复训练联合心理认知疗法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100例。根据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阶段性康复训练)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认知疗法)。对比两组干预4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后的Fugl-Meyer 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HAMA、HAMD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FMA、ADL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康复训练联合心理认知疗法有助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缓解抑郁焦虑情况,促进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