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术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及大承气冲剂对患者手术应激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3年所收治的80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分别采取ERAS及大承气冲剂、传统处理方法及常规西医治疗结合安慰剂,对比围手术期不同处理方式对患者手术应激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心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生理(C反应蛋白(CRP)、肾上腺素、皮质醇)应激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7 d,研究组患者各项应激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各营养状态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指标发现,各营养指标均应激降低后,逐渐恢复,研究组患者术后3 d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后7 d逐渐恢复术前水平。结论:胃肠外科术后ERAS及大承气冲剂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术后应激反应更轻,促使患者机体营养状态稳定,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使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分级复温措施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认知功能、应激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老年骨科手术患者80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研究组(n=40)。对照组予以传统复温措施,研究组予以系统分级复温措施,统计比较两组围术期温度变化、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评分、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AD)]、神经功能相关指标[血清S100B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寒战发生情况、恢复期相关指标。结果:麻醉诱导后、麻醉30 min、手术结束时研究组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24 h、48 h研究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24 h、48 h研究组NE、AD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2 h、24 h、48 h研究组血清S100B、MBP、NSE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寒战发生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主呼吸时间、气管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及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分级复温措施可维持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体温平稳,减少寒战发生,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缩短麻醉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究输尿管软镜术后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结石残留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肾结石患者,所有患者予以输尿管软镜术治疗,术后一周,开展泌尿系CT及尿路平片复查,根据术后结石残留情况,将其分为无残石组(n=155)及残石组(n=45)。并依据两组患者术后是否伴随并发症,将其分为并发症组(n=41)及无并发症组(n=159)。比较术后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的基线资料、术后结石残留率、影响肾结石患者术后结石残留的单因素及肾结石患者术后结石残留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既往输尿管疾病史、鹿角形结石、操作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P<0.05),年龄、术前合并慢性病、性别、体质量指数、结石位置未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P>0.05);200例肾结石患者,输尿管软镜术后,结石残留率为22.50 %(45/200),结石清除率为77.50 %(155/200),残石组及无残石组性别、年龄及平均病程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肾功能不全、结石直径、结石数量、结石脓苔包裹、肾盂肾下盏夹角、结石成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影响肾结石术后结石残留的单因素(P<0.05),糖尿病、高血压、肾积水、结石位置等因素未对术后结石残留产生显著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肾功能不全、结石直径≥2 cm、结石脓苔包裹、肾盂肾下盏夹角<30°及结石成分是影响肾结石患者术后结石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肾结石患者输尿管软镜术后,可依据影响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对不良风险事件予以预警,此外研究结果提示,肾功能不全、结石直径≥2 cm、结石脓苔包裹、肾盂肾下盏夹角<30°及结石成分是影响结石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可基于危险因素开展相应预防,以提高结石清除率。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PLU)对重度肾积水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尿内皮素-1(ET-1)、水通道蛋白-1(AQ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重度肾积水的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研究组采用RPLU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肾功能、尿ET-1、AQP-1、MCP-1水平,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多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红蛋白较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血肌酐及血尿酸氮均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尿ET-1、AQP-1、MCP-1水平均下降,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LU术是治疗重度肾积水的上尿路结石清除率高,创伤小,可作为重度肾积水伴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内痔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对Ⅱ-Ⅳ期混合痔患者围术期指标、疼痛症状及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5例Ⅱ-Ⅳ期混合痔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4)和研究组(n=51),对照组给予外剥内扎术,研究组则给予内痔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疼痛症状评分、肛肠动力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疼痛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7、14 d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直肠最大耐受量、直肠感觉阈值、肛管最大收缩压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痔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Ⅱ-Ⅳ期混合痔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肛肠动力学指标,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镇痛中地佐辛应用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需接受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120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布托菲诺进行术后镇痛,研究组应用布托菲诺联合地佐辛进行术后镇痛,分析两组患者镇痛效果、炎症反应以及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对比两组患者镇痛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术后24 h、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core,VAS)评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 h、12 h布氏舒适评分(Brinell Comfort Score,BC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48 h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48 h 的IL-2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 h、12 h、24 h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前以及术后48 h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以及心率(heart rate,HR)水平在麻醉前、气管拔管后5 min以及10 min时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HR、SBP以及DBP水平在气管拔管后5 min以及10 min时高于麻醉前(P<0.05),研究组气管拔管后5 min以及10 min时HR、SBP以及D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进行镇痛干预时,在布托菲诺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地佐辛可有效降低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提高镇痛效果,降低患者应激反应,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以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14例的资料,根据麻醉方法分组:观察组(58例),采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对照组(56例),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监测各时段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应激反应及躁动率。结果: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言语应答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麻醉后气管导管插入即刻(T1)、手术开始10 min(T2)、拔管后10 min(T3)时的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较T0均有所降低(P<0.05),而观察组T1、T2、T3时的SpO2、MAP、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开始10 min、术后30 min、术后24 h后的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含量较术前均有所升高(P<0.05),而观察组手术开始10 min、术后30 min、术后24 h后的NE、COR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躁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的麻醉效果相当,但喉罩通气全身麻醉更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镇静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双腔水囊联合腹主动脉介入阻隔术对比催产素联合常规剖宫产对于晚期妊娠糖尿病引产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待产的146例晚期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研究组首先采用双腔水囊置于宫颈引产,对于双腔水囊引产失败的患者则采用腹主动脉介入阻隔术情况下剖宫产;对照组采用单纯静脉滴注小剂量催产素引产,对于催产素引产失败的患者则行常规剖宫产。通过询问病史、体征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收集孕妇一般情况、引产前后宫颈Bishop评分、各产程情况、不良反应等数据;引产失败的部分患者收集手术时间、输血量、出血量、子宫切除率、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促宫颈成熟度、各产程情况、妊娠结局、不良反应等结果。结果:研究组孕妇宫颈Bishop评分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宫颈Bishop评分提高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剖宫产率高于研究组,两组分娩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引产开始至临产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上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子宫切除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腔水囊、催产素均可促宫颈成熟,但前者优于后者且可提高引产成功率;腹主动脉介入阻隔术的应用较常规剖宫产优势更为明显,对于晚期妊娠糖尿病孕妇采用双腔水囊联合腹主动脉介入阻隔术引产具有更高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穴位针灸联合泼尼松治疗无听力变化耳鸣的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 (5-hydroxytryptamine,5-HT)、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20年1月所收治的160例无听力变化的耳鸣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波尼松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穴位针灸联合泼尼松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式治疗无听力变化的耳鸣疗效、听力障碍分级以及对血清5-HT、GABA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前气导平均听阈水平、耳鸣程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气导平均听阈水平、耳鸣程度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8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53.75 %(P<0.05);研究组的听力恢复正常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听力障碍人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轻度听力障碍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各神经递质含量(5-HT、GABA)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5-HT、GABA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穴位针灸联合泼尼松治疗无听力变化耳鸣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听力、耳鸣,调节中枢性神经递质含量,疗效明显优于单独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全冠修复联合牙合贴面修复治疗牙体缺损疗效及对抗折强度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牙体缺损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研究组应用全冠修复联合牙合贴面修复治疗,对照组只应用全冠修复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美观、固定及咀嚼功能、折裂载荷值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05 % vs.80.0 %,P<0.05);研究组的美观、固定及咀嚼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折裂载荷值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 % vs. 22.5 %,P<0.05)。结论:利用全冠修复联合牙合贴面修复治疗牙体缺损效果优于单纯全冠修复,抗折强度较高,美观、固定及咀嚼功能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混合痔剥扎术后患者肠胃功能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2年7月我院行混合痔剥扎术的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镇痛,观察组给予术前经皮穴位电刺激,时间为手术开始前2 min至手术结束,右美托咪定使用方法、剂量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0.5 h、1 h、2 h、3 h的疼痛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疗效,对比两组创面愈合时间、腐肉完全脱落时间、住院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术前、术后的血管活性肠肽、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结果:术前及术后3 h时,两组的疼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5 h、1 h、2 h时,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术后疼痛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腐肉完全脱落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排气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术前,两组的血管活性肠肽、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管活性肠肽、胃泌素水平升高,胃动素水平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改善混合痔剥扎术后患者肠胃功能及术后疼痛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修复先天性手部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2月到2019年4月选择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先天性手部畸形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腹部带蒂复合组织瓣修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修复的基础上给予基于3D打印技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修复治疗,记录与报告两组预后。结果:所有患者都皮瓣修复成功,成功率为100.0%。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拇指侧偏、虎口挛缩、感染、血管危象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6%(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手部旋转功能优良率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手部疼痛、功能活动和自我感受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3D打印技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修复先天性手部畸形成功率高,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手部旋转功能优良率与手部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下腔内激光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和安全性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血管外科在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收治的14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依照住院号单双号进行分组,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高位结扎联合抽剥术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超声下腔内激光消融联合点式剥脱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术前术后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的手术耗时较对照组高,术中出血量、切口个数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对比有明显差异,且联合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VCT均有缩短,Vmax均有提升,且联合组术后3个月VCT较对照组短,Vmax较对照组高(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超声下腔内激光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方法治疗,与常规手术相比疗效更佳,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鼻后神经切断术与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对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来我院诊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48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喷嚏、鼻塞、鼻痒、流涕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血清血管活性肠肽5水平,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两组临床症状评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同组间术后1年,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均较高(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同组间术后1年,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两组血清血管活性肠肽5水平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血清血管活性肠肽5水平低于同组间术后1年,但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与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相比,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鼻后神经切断术可提高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近远期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四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包虫病患者合并术后胆漏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肝包虫病患者103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行内囊摘除术,n=26例)、B组(行外囊完整剥除术,n=28例)、C组(行外囊次全切除术,n=25例)、D组(行肝部分切除术,n=24例)。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统计并比较四组患者手术后胆漏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C组、D组,B组和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D组(P0.05);A组的术后带管时间明显多于B组、C组、D组,D组的术后带管时间明显多于B组、C组(P0.05);D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多于A组、B组、C组,A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多于B组、C组(P0.05)。A组的术后胆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C组、D组(P0.05)。四组的膈下感染、胸腔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残腔感染、残腔积液发生率高于B组、C组、D组(P0.05);D组的术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B组、C组(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肝包虫病的主要方式,四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尿管下段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应用坦洛新辅助排石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于ESWL术后,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予以坦洛新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术后排石效果、疼痛情况,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和CRP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无石率(91.8%)明显高于对照组(78.7%)(P0.05);观察组排石时间短于对照组,排石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10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肾绞痛发生率、镇痛剂使用率及VAS评分均较低(P0.01)。用药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坦洛新能有效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排石效果,减轻机体损伤,缓解术后疼痛,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标准通道及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40例行PCNL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根据手术通道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70)及(研究组,n=70),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肾小球滤过率变化、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手术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结石清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前的肾小球滤过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肾小球滤过率均有升高,研究组术后的肾小球滤过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 d两组血清降钙素原(PCT)以及研究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可更有效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前侧微创入路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8月到2017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骨盆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X线与CT进行手术设计,观察组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手术设计,两组都给予前侧微创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的骨盆功能优良率。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5.1%)显著低于对照组(25.6%)(P0.05),术后3个月的骨盆功能优良率(97.4%)显著高于对照组(74.4%)(P0.05)。结论:与常规X线与CT前侧微创入路手术治疗比较,3D打印技术辅助前侧微创入路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个性化的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骨盆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小切开术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与单纯EST对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15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75例,给予对照组单纯小切开EST术治疗,给予研究组小切开EST+EPBD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一次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结石复发率等指标;术中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排便天数等临床指标;术后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腹痛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取石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碎石、结石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中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排便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腹痛、术后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9.33%(7/75),显著低于对照组37.33%(2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开EST联合EPBD对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显著,该方法可有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荐至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评价应用行为分析(ABA)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行为、发育以及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ASD儿童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均予以ABA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感觉统合训练。评价两组的行为、发育及睡眠情况等,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9%(P<0.05);两组治疗后ABC和ATEC量表的各项得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减少,而观察组减少幅度更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Gesell量表各项得分明显升高(P<0.05),而观察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CSHQ的各项评分及总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SHQ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低(P<0.05)。结论:ABA疗法联合感觉统合训练能够减轻ASD患儿的疾病症状,改善行为状态及睡眠质量,促进患儿发育,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