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子痫前期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妊娠疾病,主要症状有高血压、蛋白尿、内皮功能障碍、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以及滋养层细胞浸润不足等,动物模型是研究本病发病机理与开发诊治手段的主要工具.长期以来,针对子痫前期主要症状已经建立了多种动物模型,但不同的动物模型各有优缺点,至今仍没有一个理想的子痫前期动物模型,这也是子痫前期病因不明和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已有的模型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为不同研究需要而选择合适的模型,并为开发更为理想的子痫前期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秀美 《蛇志》2011,23(2):200-201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化、个体化、创造性、有效的护理模式,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2010年1月~2011年3月,我院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来,我产科将舒适护理贯穿于42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的护理过程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子痫前期是影响孕、产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但是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胰岛素抵抗在子痫前期临床表现出现之前即可被检测到,并参与其发生发展.近来,一些研究认为视黄醇结合蛋白4,同型半胱氨酸等均与胰岛素抵抗相关,并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子痫前期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对在本院就诊的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舒适护理,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高危病史、产检次数、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孕妇在心理、生理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痫前期的患者应用舒适护理,能改善临床症状,预防和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母婴预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子痫前期的发病原因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医学之谜,研究者认为子痫前期的发病存在两个阶段,首先是胎盘的异常植入从而导致了产妇全身的炎症反应。目前治疗子痫前期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娩出胎盘,但是这可能引起早产。正是由于人们对子痫前期发病机理知道的还十分有限,本研究希望通过对众多观点的总结,整合相关资源,更新研究理念和丰富研究手段来取得子痫前期发病机理研究的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及围生儿病死率的重要原因,其病因和发病机理仍未完全明确。目前,已被提出 和子痫前期的发生相关的因素包括遗传、氧化应激、异常滋养层细胞侵入、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营养缺乏、免疫缺陷等,其中 内皮细胞损伤导致的内皮细胞生理功能紊乱已经成为子痫前期病因学研究的热点。肿瘤坏死因子-alpha(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alpha)在内皮细胞损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能通过诱导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生成、抑制基质金属蛋 白酶(MMP)、影响血管活性物质、脂联素、瘦素和血管因子生成,介导子痫前期的发生。本文就TNF-琢与子痫前期发生的关系进行 综述。  相似文献   

7.
子痫前期与母体先天免疫系统过度激活有关.激活的循环中性粒细胞形成细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NETs由染色质-DNA、抗微生物肽和抗微生物酶构成,具有捕获与杀灭微生物的作用.中性粒细胞形成NETs是先天免疫应答机制之一.胎盘衍生因子IL-8和合体滋养细胞微粒激活循环中性粒细胞并产生NETs.子痫前期NETs含量增加提示NETs与子痫前期病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与孕期营养的关系,为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发病孕周34周)60例为A组,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发病孕周≥34周)58例为B组,以及同时期门诊产检孕周34周的正常孕妇40例为C组,产检孕周≥34周的正常孕妇40例为D组,检测和比较各组孕妇的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压积水平。结果:A组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压积均显著低于B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压积与D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生可能与孕期低蛋白血症、贫血相关,加强孕妇孕期的营养可能有助于预防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子痫前期患者sHLA—G水平,探讨母血sHLA—G的水平和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例正常孕妇晚期和20例子痫前期患者血清sHLA—G水平。结果:在正常妊娠组sHLA—G血清中的水平为10.72±3.40ng/mL;子痫前期组为9.46±1.5.10ng/mL。子痫前期组sHLA—G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晚期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HLA-G可能与子痫前期患者的发病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之一,严重损害母婴健康,影响3%~5%的妊娠。随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关系逐渐清晰。PE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结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失调的肠道菌群很可能会成为PE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或干预的靶点。本文总结了以测序技术为基础获得的正常妊娠女性和PE患者肠道微生物分布规律数据,并提出益生菌调理建议,以期为PE的科学预测、精准干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12.
在世界范围内 ,子痫前期 (preeclampsia)是引起产妇死亡和早产儿出生的主要原因 .研究者现已发现 ,子痫前期的许多症状皆起源于一个专一的蛋白质 ,该发现导致产生检测与治疗子痫前期的新方法 .2 0个孕妇中便有一人会发生子痫前期 ,通常是在怀孕最后 3个月时发生 .症状包括高血压和蛋白尿———即尿中有过量的蛋白 .子痫前期可逐步升级成为子痫 .子痫的特征是产妇发生威胁生命的惊厥与肾损害 .较早的研究认为 ,子痫前期与胎盘有关 ,胎盘是连接母亲与胎儿的血管器官 .由于没有针对构成疾病基础的特效药 ,因此往往需要提早分娩出胎儿与胎盘方能…  相似文献   

13.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及围生儿病死率的重要原因,其病因和发病机理仍未完全明确。目前,已被提出和子痫前期的发生相关的因素包括遗传、氧化应激、异常滋养层细胞侵入、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营养缺乏、免疫缺陷等,其中内皮细胞损伤导致的内皮细胞生理功能紊乱已经成为子痫前期病因学研究的热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在内皮细胞损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能通过诱导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生成、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影响血管活性物质、脂联素、瘦素和血管因子生成,介导子痫前期的发生。本文就TNF-α与子痫前期发生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BMP-7 在子痫前期肾脏损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 年3 月到2013 年12 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98 例子痫前期肾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3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分别采用ELISA 方法检测血液、尿液中BMP-7 蛋白、尿茁2微 球蛋白(beta2-MG)浓度,以苄索氯胺比浊法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子痫前期肾脏损伤患者尿液及血清 BMP-7 蛋白浓度显著降低(P<0.05);②随着病程进展,子痫前期组尿液血清BMP-7 蛋白浓度、尿白蛋白定量、beta2-MG 显著升高 (P<0.05);③子痫前期组尿液、血清BMP-7 蛋白浓度分别与尿白蛋白定量、beta2-MG 成正相关(P<0.05)。结论:子痫前期肾脏损伤 患者血清BMP-7 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可用于评估子痫前期肾脏损伤进展,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者发现 ,在发生子痫前期以及发生妊娠晚期并发症的某些孕妇中 ,有一种使血管收缩的天然化合物含量过多 .测试这种化合物可邦助医生在孕妇发生高血压或其他症状之前确定其发生子痫前期的危险性 .今年早期时候鉴定了一种蛋白质 ,可引起子痫前期 ,现在发现的该化合物可能与这种蛋白质一样在引起子痫前期中起作用 .新研究所发现的天然化合物称为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 (ADMA) ,其作用是抑制血管扩张剂—氧化氮的产生 .子宫内的血管必须扩张才能给胎儿供应足够的氧和营养 .医生诊断子痫前期的根据通常是孕妇有高血压 ,同时有面部、手足水肿、…  相似文献   

16.
谭凤娟 《蛇志》2010,22(3):308-309
重度子瘸前期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以妊娠20周后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特征的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并伴有全身多脏器的损害。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腹水是病情严重的表现,该病严重威胁着孕产妇及围生儿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RhoB/ROCK蛋白分子在重度子痫前期(severe preeclampsia,sPE)患者胎盘组织中表达水平以及意义。方法:取sPE产妇和正常产妇胎盘组织各20例,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胎盘组织中Rho亚家族蛋白(RhoB、RhoC)及其Rho激酶即ROCK(ROCKI、ROCKII)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检验RhoB、RhoC与ROCKI、ROCKII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RhoB、ROCKI、ROCKII蛋白在sPE表达水平增加(P<0.05);sPE患者胎盘组织中RhoB与ROCKI、ROCKII蛋白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793,r=0.901,P<0.05)。结论:RhoB及其与下游分子ROCKI、ROCKII构成的信号通路,在sPE的发病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宁良群 《蛇志》2014,(1):64-65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Orem自理理论指导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出院时自理能力、护理新生儿能力、母乳喂养率、满意度及康复出院平均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理能力、护理新生儿能力、母乳喂养率、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平均康复出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护理中应用自护理论可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及护理新生儿的能力,促进母乳喂养及患者康复,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数量、杀伤功能以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5例(研究组)以及正常妊娠妇女25例(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NK细胞数量,细胞毒实验测定NK细胞的杀伤活性,ELISA法测定血清IFN-γ及IL-2的浓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的数量以及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外周血中IFN-γ、IL-2的浓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增多,杀伤活性增强,血清中NK细胞相关细胞因子也增加。这些改变可能参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发生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为筛查慢性高血压孕妇合并子痫前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高血压妊娠患者116例,根据是否合并子痫前期分为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组(NHDP组)和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组(HDP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孕期的血压、尿蛋白水平以及血液生化检测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两组间年龄、孕次、孕前尿蛋白水平、孕早期及孕中期的平均动脉压、尿蛋白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DP组孕前体质指数、孕晚期的平均动脉压、尿蛋白水平、Hb、UA、LDH、FDP均较NHPD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P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b、UA及FDP是慢性高血压妊娠患者并发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结论:凝血状况、血清尿酸水平及肾功能变化是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者发生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