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桔大实蝇为害征状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桔大实蝇(Tetradacus citri Chen)属于双翅目果实蝇科(Trypetidae),是为害柑桔类植物具有毁灭性的重要害虫之一。它的幼虫因地域及被害柑桔品种的不同,有柑蛆、桔蛆及果蛆等名称。柑桔被它为害后,被害果呈现未熟先黄、黄中带红的现象,而且容易落果。为害重的则满  相似文献   

2.
桃仁蜂(Eurytomus sp.)是广肩小蜂科的蛀果害虫。产卵于幼果胚珠(桃仁)内,幼虫终生于桃仁内蛀食,以致桃果成为灰黑色的僵果而脱落,也有少数被害果干缩后仍着生枝上,直至来年桃树开花结果后仍不落地,而常被误认为褐腐病果。统被称为“僵桃”。但两种不同的僵果不难识别。由于桃褐腐病引起的僵桃,果肉常较肥厚,果实干缩后果肉皱缩,僵果表面显著凹凸不平,而桃仁蜂为害所造成的僵果(图1),果瘦少肉,果面无显著凹凸不平观象。 据目前了解,桃仁蜂只为害桃果。特别是零星散生的桃株,尤其是毛桃受害较重。桃仁蜂在山西省不少地区都有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3.
油茶蝽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茶是木本油料植物,经济价值很大。油茶蝽为害油茶果实相当严重,1961年我们开始对此虫进行观察。今将观察结果整理于下,以供参考。 一、分布、被害植物和为害程度 油茶蝽的学名是Poecilocoris latus Dallas.,又叫茶籽蝽蟓或蓝斑质蝽。属于半翅目、盾蝽科。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江西、浙江和福建;国外记载有印度、越南和缅甸。主要为害油茶和茶。 此虫数量虽不甚多,但它的为害除严重时会引起落果外,还因其成虫和若虫长期刺吸茶果种仁内的汁液,影响茶果发育,以致减低产量和出油率。此外,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正常果与脱落果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化橘红生理落果的机理.结果显示,N、P、K、Ca、Mg含量正常果一致地高于脱落果;脱落果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正常果则先升后降;果实中生长促进类内源激素(GA3、IAA、ZT)含量正常果显著高于脱落果,而ABA/(GA3 LAA ZT)值则是脱落果显著地高于正常果;三类水解酶活性均为脱落果显著高于正常果.说明化橘红果实的脱落与果实内部的矿质元素、总糖、内源激素含量和水解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在杨梅园的发生为害特性,为斑翅果蝇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4月至7月在红河州石屏县采用糖醋酒溶液诱捕斑翅果蝇成虫,调查斑翅果蝇的田间种群动态;从果园采集鲜果及落果带回室内观察虫果率;从土壤中取样以调查土壤中斑翅果蝇蛹量;通过定期清除落果评价果园清洁对斑翅果蝇种群的影响。【结果】斑翅果蝇在4月下旬至7月中旬在杨梅园均有发生,其发生高峰期在在6月底至7月初。在斑翅果蝇发生高峰期,杨梅果实的被害率可达100%。新鲜虫害果及落果中既有斑翅果蝇也有其它果蝇。这表明多种果蝇可同时为害杨梅果实。斑翅果蝇除了可在果实中化蛹外,也有少量入土化蛹。清理地上落果会显著降低果园中斑翅果蝇的种群数量。【结论】斑翅果蝇与其它种类果蝇混合发生、为害杨梅鲜果。及时清除地上落果能显著降低果园斑翅果蝇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6.
<正> 油茶宽盾蝽Poecilocoris latus Dallas又称油茶蝽,属半翅目,蝽科,盾蝽亚科。近几年来此虫在我县为害油茶逐年严重。笔者于1981—1982年进行院内笼罩饲养和林间观查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一、分布及为害 此虫除分布在广西的贺县、阳朔、桂林、临桂、永福、龙胜、上思、昭平、苍梧等县的山区外,广东、湖南、浙江、江西、福建、云南等省也有分布。 油茶宽盾蝽主要为害茶果,无果期也为害幼嫩枝叶。成虫和若虫吸食果实中的油汁,影响其发育,造成落果或种子秕瘪。被害果皮呈现  相似文献   

7.
<正> 杏仁蜂Eurytoma maslovskii Nikolskaya是危害杏树果实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地区杏仁蜂突然暴发并有蔓延的趋势,杏被害后变黄脱落。 杏仁蜂以幼虫危害杏及杏仁,以老熟幼虫在杏核内越冬,翌年春在杏核内化蛹后羽化为  相似文献   

8.
山楂红蜘蛛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 言 山楂红蜘蛛(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是我国北方果树——苹果、梨、桃、杏、樱桃等树种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河北、山东、辽宁、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省均有发生。干旱年份为害严重,河北省的昌黎、晋县、赵县、交河、魏县等老产果区发生量很大,每年均造成为害,被害叶片干枯或出现黄斑早期脱落。从而影响树势,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9.
张纪吾 《昆虫学报》1988,(4):442-444
我国自山区发展果树以来,吸果夜蛾的为害日益加剧,在某些果区已成为生产中重要的问题。据记载,吸果夜蛾的种类以热带及亚热带为多,沿海一带较内陆地区为多。青岛崂山地区虽位于北纬36度多的温带,但因在山东半岛南侧,黄海之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年平均温度约11.9℃,冬季温度很少低于零下15℃,年平均降水量约822毫升,林木葱郁,野生植物繁茂,盛产水果(主要为苹果),因而有利于吸果夜蛾之孳生与扩散。苹果、梨、桃、杏、李、葡萄、樱桃、无花果等无不受其危害。尤以皮薄、汁多、味香的果实受害更重。果实被害处先变色凹陷,以后轻者果实变形变质,不耐贮存;重者腐烂脱落,味变苦涩,不能食用。  相似文献   

10.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我国重大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对苹果属以及梨属的水果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该虫以初孵化的1龄幼虫蛀入果肉,在果实内部取食为害并完成发育,老熟幼虫在黑暗中离开果实并寻找场所结茧化蛹。为掌握苹果蠹蛾幼虫进入及脱出果实时的行为特性,从而为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基础信息,本文在内蒙古格棱布楞滩对苹果蠹蛾幼虫的蛀果与脱果特性开展了详细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苹果蠹蛾种群密度较高的情况下,单个果实平均蛀孔数可达5.25个,初期蛀入果实的幼虫在2~8头之间;2)苹果及梨蛀果中的幼虫数量与蛀孔数无关,虽然果实上的最高蛀孔数可达14个,但一般情况下受害果实中的幼虫数不超过3个;3)当果实表面蛀孔数较多时(苹果超过5个,梨超过2个),苹果蠹蛾幼虫向种室钻蛀的行为发生偏移,通常转入在果肉中为害;4)落果后5d内,落果内的幼虫近半数脱果(43.1%),落果后15d内,落果内的幼虫几乎全部脱果(99.9%);5)在脱果幼虫中,94%选择在夜间脱果,6%在日间脱果;6)至试验结束,蛀果中还有64%的幼虫滞留。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种群密度较高的情况下,苹果蠹蛾幼虫存在激烈的种内竞争;及时清除苹果蠹蛾幼虫蛀果后造成的落果对未脱果幼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 杏虎Rhynchites faldemanni Schoenherr,别名桃象甲,是我国北方果区核果类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在吉林省普遍发生,为害杏和李子较重,已成为当前生产上一大威胁。该虫最大的危害是雌虫在幼果上蛀孔产卵,并造成大量幼果脱落而减产。发生重的年份减产达50%以上。为了摸清杏虎的发生规律、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我们于1985~1986年以吉林农业大学杏园和吉林市果树场为基点,采用室内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56年8月,我们在南瓜上发现果实蝇为害相当严重,以后在其他爪类蔬菜上也检查到此虫,因此引起我们的注意。几年来在福州福建农学院魁岐农场和西湖农场的蔬菜地上断断继继进行观察,得到了一些材料,鉴于此虫为害严重。在国内文献记载较少,兹将加整理,以供参考。 一、学名及寄主植物 果实蝇属双翅目果实蝇料(Trypetidae),经陈世骧先生鉴定学名为Zeugodacus sp.,确切中名尚待拟定,作者暂时称它为瓜类果实蝇。寄主植物有:南瓜、丝瓜、  相似文献   

13.
植物落花落果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花落果是花、果实、种子从母体脱落的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发生器官脱落的区域为离区(abscission zone,AZ)。离区分化形成离层,离层与脱落息息相关。离层的发育和功能行使是多酶、多激素、多基因参与调控的复杂而精确的过程。落花落果不仅是作物栽培和育种中的典型农艺性状,而且是植物器官脱落的主要形式之一。减少植物落花落果或控制某些植物适度落花落果,提高作物和果蔬类植物的产量和品质,是人类在作物驯化上努力的目标。该文基于前人对植物器官脱落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主要从植物落花落果的细胞学基础、生理生化机制、遗传学规律、分子生物学和相关基因定位、转录组分析方面阐述落花落果分子机理,重点从落花落果的分子生物学和相关基因定位两个方面进行剖析落花落果的作用机制,以便为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柑桔红蜘蛛(Panonychus citri McG.)属蜘蛛纲蜱螨目(Acarina)叶螨科(Tetranychidae),亦名柑桔叶螨;由于身体背部有明显的疣状突起,又名柑桔疣皮红蜘蛛;在发生季节遇高温干旱及多风环境,则普遍传播蔓延成灾,故四川果农又有“火风”之称。为害叶片、绿色枝条及果实,特别对幼年树和苗木为害较大,发生严重时引起大量的落叶和落果,对产量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5.
通常,荔枝产量与花量之间未见相关。这是因为早花过多,特别是早期着果,而导致成花到果实成熟期间的落花落果。有可能是雌、雄花比率低、缺少授粉昆虫、授粉不良、花粉生活力低以及花粉管生长受阻,均会减少着果率,而果实发育不良会降低果实的最终生长量。有关基因型与环境因素(温度、土壤水分、相对湿度和矿质营养)对花、果的生长和脱落的影响,需要进行详细的研究。提高着果率的生产技术有:品种选择、开花和果实早期生长期间控制氮肥(以减少营养生长),以及保持植株的水分状况(灌溉、人工喷雾和设置风障)。  相似文献   

16.
通常,荔枝产量与花量之间未见相关。这是因为早花过多,特别是早期着果,而导致成花到果实成熟期间的落花落果。有可能是雌、雄花比率低、缺少授粉昆虫、授粉不良、花粉生活力低以及花粉管生长受阻,均会减少着果率,而果实发育不良会降低果实的最终生长量。 有关基因型与环境因素(温度、土壤水分、相对湿度和矿质营养)对花、果的生长和脱落的影响,需要进行详细的研究。提高着果率的生产技术有:品种选择、开花和果实早期生长期间控制氮肥(以减少营养生长),以及保持植株的水分状况(灌溉、人工喷雾和设置风障)。  相似文献   

17.
吴燕如 《昆虫学报》1965,(6):591-599
准蜜蜂科是蜜蜂总科中的一个小科,科内共分与足蜂亚科 Dasypodinae,准蜜蜂亚科Melittinae,栉距蜂亚科 Ctenoplectrinae及宽痣蜂亚科Macropidinae等四亚科。全科有12属,目前共记载有120种。宽痣蜂属 Macropis 是宽痣蜂亚科内唯一的属,属内包括 Ma-cropis s.str.及Paramacropis两亚属。此属分布于全北区,共记载有14种,其中北美有  相似文献   

18.
<正> 柑桔芽瘿蚊Contarinia sp.(瘿蚊科),是近年在广东省柑桔上新发现的一种为害嫩芽的重要害虫。我们从1981年开始对此虫进行观察研究,现将几年来研究结果,简要报道于下。 一、发生及为害 此虫于1980年在广州市河南园艺场首先发现,1981年我校的柑、橙、桔类也相继发生,至1982年,在市郊已发生相当普遍,且为害严重。寄主有橙、柑、桔、柚、柠檬、尤力加柠檬、酒饼簕等。主要以蛆状幼虫钻入嫩芽为害,被害  相似文献   

19.
麻天牛(Thyestilla geberi Fald.)是为害麻类的主要害虫之一,关于此虫的生活习性,在东北还缺乏详细记载。我们于1957—1958年,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观察,今介绍于后。 分布和为害情况 根据文献记载,我国东北、西北、华北、江浙各省均有发生。以东北、西北为害较重,在东北主要为害大麻和青麻,个别地区也为害苧麻和棉花。1957年,仅沈  相似文献   

20.
刘秀琼 《昆虫学报》1964,(2):145-158
为害荔枝果实的害虫,除荔枝蝽象 Tessaratoma papillosa(Drury)外,钱庭玉(1955)记载在福建省有下列六种蛀果害虫:1.后黄卷叶蛾 Cacoecia asiatica Wals.,2.黑点卷叶蛾 Argyroploce illepida Butler.3.小黄卷叶蛾 Adoxophyes fasciata Walls.,以上皆属卷叶蛾科(Tortricidae);4.白缘螟蛾(学名未定)(螟蛾科 Pyralididae);5.爻纹蛾Acrocercopscramerella Snell.(细蛾科 Gracilaridae);6.荔枝小灰蝶 Deudorix epijarbas Moore(灰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