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tirnica multinucleocapsid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cMN-PV)基因组含几丁质酶基因(chiA)的pstI M片段为探针,通过Southern杂交将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SpltNPV)的chi  相似文献   

2.
蓖麻蚕核糖体RNA基因(rDNA)5′-非转录间隔区有长约1kb的核骨架结合区SAR(scafold-associat-edregion)[1]。本文对该SAR元件的酵母自主复制功能进一步研究,证明该SAR5′端688bp含有12个ACS(ARS的核心序列)同源序列,但无ARS活性,而其3′端仅3个ACS同源序列,但对酵母的转化率比全片段还高40~50倍。体外结合实验证明,蓖麻蚕rRNA基因的SAR能专一地同酵母核骨架结合,提示ARS的功能体现与核骨架结合紧密相关。rRNA基因SAR与ARS的功能在进化上可能是很保守的。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分析SAR中与DNA复制相关的正调及负调元件。  相似文献   

3.
斜纹夜蛾核多角本病毒(SpltNPV)基因组4.73Kb片段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NPV)基因组EcoRI-E片段中长4730bp的序列分析结果。该序列上含有完整的SpltNPV odv-e66基因,一个开入读码框ORF 1086(AcMNPVORF109的同源区)和一类似亮氨酸拉链蛋白的基因(命名为p34基因)。序列比较分析表明,SpltNPV odv-e66基因  相似文献   

4.
Cui JJ  Wang S  Zhang Y 《生理学报》2000,52(4):347-350
实验观察了侧脑室注射(icv)及缰核(habenula nucleus)内微电泳血管紧张素Ⅱ(AⅡ)与「Sar^1,Thr^3」-AⅡ(ST-AⅡ,AⅡ拮抗剂)对正常和诮激性高血压(stress-induced hypertension SIH)大鼠血压及内外侧缰核(MHb、LHb)内心血管神经元入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如下:icv AⅡ或ST-AⅡ,正常鼠和SIH大鼠血压均升高或降低,SIH鼠较正常  相似文献   

5.
雄激素受体与雄激素应答元件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将雄激素受体(AR)的cDNA1119bp片段(1105-2224)(其中包含其DNA结合结构域到部分激素结合结构域)克隆于表达南粒pGEX中,通过IPTG诱地,在E.coli中表达GST-AR融合蛋白,经谷胱甘肽-Sepharose-4B亲和层析得以部分纯化。利用一个有雄激素应答元件(ARE)活性的C3(1)DNA片段为阳性探针,通过凝胶阻滞分析和DNase1足迹法证明此表达产物具有牧民的DNA  相似文献   

6.
小分子G蛋白Ras超家庭成员都是通过与鸟苷酸交换因子(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s,GEFs)结合而被活化,GEFs能增加这类小分子G蛋白对GTP的摄取,并使之形成有活性的GTP结合构象。Rap1是Ras样的小分子G蛋白。迄今为止,已发现G3G、CalDAG-GEF1、Epac、cAM-GEF1、cAMP-GEFⅡ、nRapGEP、GFR可特异的活化Rap  相似文献   

7.
利用APAGE,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RFLP标记,对导入黑麦(SecalecerealeL.)多小穗等性状创制的小麦新种质10-A进行了分子标记检测,APAGE分析发现,10-A与其他1RS/1BL易位系一样,含有1RS的醇溶蛋白标记位点Gld1B3。以黑麦基因组总DNA作探针,用中国春(Triticumaestiumcv.ChineseSpring)基因组DNA作封阻,与10-A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  相似文献   

8.
以Swaisonine(Sw)作为高尔基体N-糖链加工酶系中α-甘露糖苷酶II的特异抑制剂。研究N-糖链结构和胰岛素受体(Ins-R)功能的关系,发现Sw不影响细胞生长和3H-亮氨酸参入SMMC7721细胞,但明显促进3H-甘露糖参入细胞总糖蛋白和表面糖蛋白,并使后者的ConA强结合组分显著增加,提示Sw使Ins-R的N-糖链变成杂合型及高甘露糖型,胰岛素结合试验后作Scatchard分析,发现S  相似文献   

9.
酵母双杂合系统在丙型肝炎病毒NS5A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双杂合系统是在酵母细胞中研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新技术。应用该技术,以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5A(NS5A)为“诱饵”,筛检了人中细胞HepG2来源的cDNA文库,获得了7个NS5A结合蛋白的基因克隆。报道了其中两个阳性克隆(#2、#16)的结果,并对“人核小体组装蛋白相关蛋白”(Human nucleosome assembly protein-related protein,hNR  相似文献   

10.
以Swaisonine(Sw)作为高尔基体付糖链加工酶系中α-甘露糖苷酶Ⅱ的特异抑制剂,研究N-糖链结构和胰岛素受体(Ins-R)功能的关系.发现Sw不影响细胞生长和3H-亮氨酸参入SMMC7721细胞,但明显促进3H-甘露糖参入细胞总糖蛋白和表面糖蛋白,并使后者的ConA强结合组分显著增加,提示Sw使Ins-R的N-糖链变成杂合型及高甘露糖型。胰岛素结合试验后作Scatchard分析:发现Sw不改变Ins-R的结合容量和每个细胞表面的结合位点数,也不改变结合动力学。再用部分纯化的Ins-R研究自身磷酸化和对外源底物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活力,也未发现Sw处理和对照细胞间的明显区别,表示Sw也不影响Isn-R的跨膜信息传递,结合已报道的衣霉素使细胞表面Ins-R减少的结果,提示Ins-R运送至细胞膜需要N-糖链存在,但糖链的类型对INS-R的代谢和结合动力学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