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利敏  郭晓东  江岚  李新颖  王玲  张慧  田宏  兰云 《生物磁学》2013,(24):4770-4772
摘要目的:探讨在特需病房护理工作中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特需病房接受过“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和人性化护理方式的1000例相关病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方式的满意度评价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护理方法得到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在我院接受特需病房护理的1000例患者中,有900例(90.00%)患者表示非常愿意接受该种护理方法。有950例(95.00%)患者的家属也十分赞同该护理方法。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对人性化护理有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护理人员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另外,特需病房护理人员的素质以及专业技能也存在不足;护理环境以及护理方法仍存在些许漏洞。结论: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结合患者的相关病症及相应需求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模式,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合理的沟通。在进行特需病房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注重人性化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晓亭  王晓梅  郑英花  徐晶  王悦  张臻 《生物磁学》2011,(19):3734-3737
目的:探讨心内科实施人性化护理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这对提高护理质量,有效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促进住院患者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1年3月心内科住院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需求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数据显示,实施人性化护理患者的满意度为89.86%,较2010年有较大的提高。导致患者不满意的原因依次为护患沟通不足、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差、护理人员缺乏经验和个别护理人员职业道德低下。根据患者需求调查数据显示,患者在病房环境、个人隐私尊重与保护、服务态度、医疗技术操作水平及职业道德5个方面还有较大需求。结论:人性化护理对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安全,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作用。依据调查的患者需求量,人性化护理还需要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就儿童病房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儿童病房2014年1月~2014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住院患儿开展人性化护理。结果:本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与2013年同期相比,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病房住院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由原来80.00%提升为97.30%,患儿家属满意度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儿童病房护理中的应用,能够让护患之间建立起相互合作、相互信赖的关系,从而让患儿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来平静地接受护理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张英芳 《蛇志》2016,(4):480-481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基层医院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14名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管理模式进行分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为对照组,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服务态度、护理效率以及亲和力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医师对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协调能力、工作态度、理论知识以及职业技能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基层医院手术室管理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明显提高住院患者和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唐梅珍 《蛇志》2017,(1):61-62
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诊疗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收集行输液治疗的患儿16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输液,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穿刺,比较两组患儿1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1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儿科输液中,静脉留置针穿刺较传统头皮针穿刺具有优势,临床操作过程中与患儿家属进行相应的沟通,可有利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内科实施人性化护理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这对提高护理质量,有效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促进住院患者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1年3月心内科住院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需求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数据显示,实施人性化护理患者的满意度为89.86%,较2010年有较大的提高。导致患者不满意的原因依次为护患沟通不足、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差、护理人员缺乏经验和个别护理人员职业道德低下。根据患者需求调查数据显示,患者在病房环境、个人隐私尊重与保护、服务态度、医疗技术操作水平及职业道德5个方面还有较大需求。结论:人性化护理对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安全,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作用。依据调查的患者需求量,人性化护理还需要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性化舒适护理措施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02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人性化的舒适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人性化舒适护理措施可促进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排气,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并探讨人性化管理在特需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以及评估人性化管理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科学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0名我院于2011年招聘的特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所有特护人员均自愿接受调查并服从所有准则。对照组只进行普通培训,观察组建立并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树立其人本思想。观察不同的管理模式对特护人员的知识、技能、理念等方面的影响,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特护人员的知识、技能、理念提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本质上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管理明显提高了特护人员的整体素质,特需护理过程中应大力推行人性化管理,对于保证护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值得医院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心血管病患10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基本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7.5±2.3)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9.9±2.1)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结论:对心内科患者推行人性化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358例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接受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满意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可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肠镜下早期结肠扭转复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早期结肠扭转患者5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中的高度、低度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较差的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早期结肠扭转复位中应用舒适护理使患者感受到舒适及亲人般的温暖,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丰富护理的内涵,顺应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在呼吸科病房常规专业护理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护患沟通技巧的效果。方法:100例呼吸科就诊的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呼吸科专业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专业护理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护患沟通技巧。结果:观察组很满意率34.00%(17/50)高于对照组12.00%(12/5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观察组总满意率82.00%(41/50)优于对照组62.00%(31/5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结论:呼吸科病房在常规专业护理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护患沟通技巧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黄海燕  黄叶莉  杨文  张炎  郭晓东 《生物磁学》2013,(25):4892-4894
目的:探讨军队医院干部病房实施流程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入住我院干部病房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流程化管理。观察并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变化,调查患者对不同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良好,抑郁和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军队医院干部病房实施流程管理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以Orem自护理论作为指导,对膀胱肿瘤患者电切术后实行护理干预,观察Orem自理模式对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2年6月我科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将Orem自理模式贯穿于常规护理的全过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Orem自理模式应用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患者的护理,训练患者及家属自我护理技术和能力,不仅能调动和激发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患者主观能动性,变“替代护理”为“自我护理”,而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初步实现了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患者教育的个体化、系统性、连贯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5.
段明  方艳  匡琴  聂晚年  贾维迪 《生物磁学》2014,(9):1734-1736,1715
目的:探究并分析肾穿刺术后患者血肿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行肾穿刺活检术的肾脏病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上半年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穿刺术期间采取常规护理预防血肿感染的发生;将下半年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尿潴留、肉眼血尿及轻度腰疼的发生率两组较为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肿、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3.00%、4.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肿直径及穿刺点渗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重度血肿及重度感染的人数分别占25.00%、24.00%,明显高于观察组,血肿及感染的严重程度较观察组重(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肾穿刺患者术后血肿感染的预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术血肿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近年来,急诊收治的不同病症的肝病患者越来越多,给医护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以致工作频频出错,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文针对急诊肝病患者采取多元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探讨该模式的特点及作用,为肝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60例肝病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管理组。常规组采取基础护理,观察组采取多元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人性化管理、分层级管理、情绪管理及环境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及患者的依从性。结果:管理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8.7%,护理工作落实率为97.62%,患者依从性为90.46%;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7.5%,护理工作落实率为94.58%,患者依从性为87.82%;管理组的患者满意度、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及患者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多元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推进急诊工作顺利进行,更有利于提高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该模式对临床护理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阶段变化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因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的患者72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阶段变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对照组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为11.41±1.87,观察组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为12.47±2.33。观察组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阶段变化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BN)在预防老年骨折术后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住院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及步骤进行护理:找出急需解决的护理问题,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调查,找出与老年骨折术后便秘的相关因素,最后在循证支持的基础上,将所获得的实证与临床专业知识和既往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计划。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便秘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循证护理不仅预防和减少了老年骨折患者的术后便秘,而且提高了护理质量,激发了护士对学习、科研、工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12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BiPAP Vision呼吸机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依据氧合调整EPAP,使脉搏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当病情好转,及时降低FiO2,降低呼吸条件。并在通气阶段配合心理护理,管道护理,气道湿化,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对患者进及家属讲解该方法的优越性,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严密监护患者病情发展,加强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紧张、烦躁心理。定期观察患者意识、呼吸、HR、BP等变化。定时复查血气分析,保持充足的液体入量,及避免误解。对照组给予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1-3 L/min,并酌情给予呼吸兴奋剂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于治疗前后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是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