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用化学品污染及预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用化学品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农用化学品可分为化肥、农药、农膜3类。化肥主要用于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不合理使用则会改变土壤性质,降低土壤肥力,并且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农药主要用于杀菌、杀虫、除草等,在促进和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农药的滥用造成农药事故频发,农药的毒性富集作用以及残留问题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农膜主要用于农膜覆盖栽培技术,农膜的原料主要是聚乙烯树脂等高分子化学物质,在土壤中很难降解,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各种农用化学品的不合理使用,可降低农产品的质量,使其在出口贸易中受到极大限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在肯定农用化学品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的巨大贡献的同时,深入分析了其污染状况及危害,总结了当前国际上对于化肥、农药、农膜的研究进展以及所取得的成果,最后提出了科学使用农用化学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污泥的合理处置是目前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城市污泥因富含大量的有机质和有效营养成分,对农业土壤肥力、土壤物理结构和农业生产均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使得污泥农用成为可能.但城市污泥中含有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尤其是重金属,成为污泥农用处置的瓶颈.为提高我国城市污泥的农业资源化利用效率和减少污染物造成的负面效应,本文就国内外施用城市污泥对植物-土壤互作系统的影响及过程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提高污泥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
城市污泥农用对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述了城市污泥中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介绍了现行污泥处理工艺中存在的不足,对目前技术条件下采用污泥农用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4.
施用污泥对小白菜生长及其迁转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方式,以厦门市筼筜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作为有机肥种植小白菜,探讨污泥施用对小白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及重金属在小白菜-土壤间的迁移转化和积累情况.结果表明:污泥中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丰富,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适宜的污泥施用量可促进小白菜的生长,污泥用量为5%时,小白菜长势最好,生物量最大;污...  相似文献   

5.
农用抗生素7072可湿性粉剂的研究刘树良,鲍秀芬,王志,胡永兰,宗玉丽,张爱玲(辽宁省微生物研究所,朝阳122000)7072是我所自行筛选的一株产厂一谱性抗生素的菌株,经中科院微生物所鉴定为不吸水链霉菌(SterPto。。xoesa抑a。“o’e-...  相似文献   

6.
农用抗生素筛选模型的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用抗生素是指微生物产生的,可用于防治农业有害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随着筛选模型的贫乏,发现新型农用抗生素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农用抗生素的研究应用与筛选模型密切相关,并随筛选模型的不断改进而向前推进。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从微生物中筛选新的农用抗生素的几率逐渐加大。主要对传统筛选模型、特定筛选模型以及高通量筛选模型进行了阐述,并对我国未来农用抗生素筛选模型的发展方向提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顾丹  王颖  赵华 《生物技术》2007,17(5):83-86
目的:采用堆肥技术处理城市污泥以实现城市污泥的农用资源化进行了研究。方法:重点分析了污泥与粉煤灰混合厌氧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铜稳定化的效果,分别按照污泥与粉煤灰质量比为1∶1;3∶1和4∶1进行混合,在常温下进行厌氧堆肥17d。结果:实验表明污泥与粉煤灰3∶1混合堆肥过程中铜的稳定化效果最佳。结论:堆肥过程有利于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8.
农用化学品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DNA序列多样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姚健  杨永华  沈晓蓉  陆维忠 《生态学报》2000,20(6):1021-1027
采用RAPD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研究了农用化学品不同使用环境下的4种土壤微生物群落DNA序列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土壤微生物群落DNA序列在其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农用化学品的使用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在DNA分子水平上的多样性产生影响;而冰同的农用化学品对土壤微生物群落DNA序列多样性影响各不相同:化肥污染会引起某些土壤微生物的富集和一些微生物物种的丧失;农药杂会引起土壤微生  相似文献   

9.
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绿色农药是农药研发的发展趋势,其中微生物源农药抗生素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基因组学、代谢工程、高通量筛选等技术的发展,新型微生物源农用抗生素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文中简要总结了近10年来研发的新型微生物源农用抗生素的种类、农用抗生素产生菌株的高产育种与发酵研究策略等,为未来农用抗生素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最近报告说,脑部D-丝氨酸含量升高与阿尔茨海默氏症有关,这一发现有望帮助早期诊断该疾病。D-丝氨酸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即充当信使、在神经突触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研究人员对比了死于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患者大脑与健康大脑,发现D-丝氨酸在患者大脑皮层和海马区的含量很高,在脑脊液中的含量也高于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方法,对辽西地区人工林生产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建国以来,辽西地区人工林蓄积量整体上有显著的增长,人工林平均蓄积量达49.08m3·hm-2,3次森林资源清查期间,人工林蓄积量净增20.19m3·hm-2,增长了5.16倍.但整体蓄积量水平仍较低,平均蓄积增长量仅为全省同期的63.9%,人工林蓄积量也只有全国森林平均蓄积量的51.1%,且区域内部产量水平差异显著,达68.47m3·hm-2.总体上,幼龄林比例偏高,达49%,成熟林单位蓄积量低,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38%.占人工林面积主体的国有林从中龄林到成、过熟林,其蓄积增长量相当于个人和集体林的55.1%和32.3%.用材林单位蓄积量比防护林低36.4%.除了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外,人工林结构简单、树种组成单一、管理水平低下以及人为破坏严重等可能是导致辽西地区人工林整体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稻水象甲种群增长规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扣笼接虫观测稻水象甲不同接虫密度所产下代虫量。结果表明,稻水象甲种群增长具有明显密度依赖性,接虫密度X越大,代间增殖倍率Y2越低。X-Y2关系用Y2=1/(0.836 0.421X)的双曲线拟合良好。以水稻移栽后稻田成虫密度N为指标,越冬成虫存活率为S0,防治后成虫残存率为S1,则第t 1年种群密度关系可表述为:Nt 1=S0S1Nt/(0.0836 0.0421S0S1Nt)。模型参数值稳定,拟合度好,模型描述的种群增长规律与稻水象甲侵入辽宁省以来种群增长的实际情况相吻合。用该模型预测辽宁省不同地区稻水象甲的发生趋势其准确率高,并可指导稻水象甲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Wang B  Lu SW  You WZ  Ren XX  Xing ZK  Wang SM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7):1792-1798
基于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连续定位观测,采用辽宁省2006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对辽宁省14个地市的主要植被类型生态系统功能进行了物质量和价值量评估.结果表明:2006年,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保育土壤、固碳制氧、营养物质积累、净化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游憩所提供的服务价值为2591.72亿元,分别为同年辽宁省林业总产值和同年辽宁省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54倍和28.02%;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固碳释氧价值合计占总服务价值的79.09%,是辽宁省森林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林、灌木林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小,但面积较大,其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容忽视;冷杉林、水曲柳林、黄波罗林和核桃楸林是辽宁省典型地带性植被,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辽宁省西部森林面积及森林质量均低于东部.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道路廊道的辽宁省旅游景区(点)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分析辽宁省内旅游景(区)点和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的基础上,以双休日出游游程为服务距离,基于公路交通网络创建各主要城市的旅游区域和各旅游景区(点)的服务区域,揭示辽宁省内旅游景区(点)和人口之间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旅游景区(点)空间格局以一个旅游重点发展区域和一条滨海廊道热线为特征,重点发展“金三角区”由沈阳、大连、丹东3个重要城市节点和贯穿9个主要城市的3条旅游黄金廊道构成;辽西旅游廊道热线由盘锦和葫芦岛为主体的滨海廊道构成;辽宁省的14个地级市市区,特别是中部城市群成为省内旅游客源的主体;城市旅游域内景区(点)较多的城市也集中于金三角廊道;人口分布和旅游景区(点)的空间分布重心基本吻合。省内9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200 km的服务区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2.5%,各服务区面积1.00×106~7.00×106hm2,其中4处可为千万以上人口服务。各服务区所覆盖的城市数、总人口数和城市人口数,与该风景区在道路网络中的位置及其与周围城市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省内各景区(点)的服务范围及服务人口数量均已达一定规模。  相似文献   

15.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是我国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划定的重要区域,辽宁省境内目前并无此类优先区,弥补相关缺失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生态系统保护、人类影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划3个准则层7个指标进行计算,依次获得辽宁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指标值、准则层值和优先区识别综合值,结合辽宁省县(市)行政边界和自然保护区边界数据,确定了辽宁西部和东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建议地域范围。其中,辽宁西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面积为12951 km2,森林覆盖率为53.6%,包括9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以水土保持作为区域重要生态功能;辽宁东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面积为20057 km2,森林覆盖率为78.9%,包括8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以水源涵养作为区域重要生态功能。上述优先区是国家和省级保护物种的集中分布区,也是辽宁省重要生态系统的分布区,亟待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域宁夏枸杞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王振宇 《植物研究》2003,23(3):337-339
对不同地域宁夏枸杞中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产地不同的宁夏枸杞中活性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别,宁夏银川产的宁夏枸杞中所含的活性成分高于辽宁朝阳产的宁夏枸杞;在积温高、土壤呈弱碱性条件下,宁夏枸杞中的多糖、游离氨基酸、果红素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在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的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采用2005年浙江省平均土地单位产量核算了浙江省各地的生态足迹,并与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从省公顷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浙江省生态足迹达1.18s-nhm2/人(省公顷,记为:s-nhm2),而生物承载力只有0.24s-nhm2/人,生态赤字达0.94s-nhm2/人,生态压力指数达4.91,是典型的生态赤字地区.另外,浙江省各地生态足迹空间差异较大,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舟山和温州处于高强度生态压力,宁波、杭州、台州、金华和绍兴处于中强度生态压力,而丽水、衢州、湖州和嘉兴处于低强度生态压力.最后借助IPAT的分析,发现杭州、金华、嘉兴、湖州和衢州等地的万元GDP占用足迹不同程度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合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乌日娜  张兴东  曹永强  王妍 《生态学报》2022,42(16):6731-6744
以辽宁省气象数据、空间数据和田间管理数据集为基础,首先,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形成理论,从危险性、脆弱性、暴露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四因子入手,选择10个副指标,构建辽宁省玉米旱灾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组合加权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确定其权重及区域化。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建立辽宁省玉米旱灾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并进行了辽宁省玉米旱灾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及综合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自1960年以来,研究区干旱频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2010年以后有明显增加态势。其中1970-1979年间干旱发生频率较低,2010-2019年间干旱频率最高。不管是月尺度、季节尺度、生长季尺度还是年际尺度,辽宁省西北部干旱频率普遍较高,而东南部干旱频率较低。干旱强度呈现从辽宁省中部地区向东西地区两个方向递减的趋势,高值出现在辽宁省中部的阜新、锦州、铁岭、辽阳、盘锦、鞍山、营口和大连等地。干旱历时从辽宁省东部向西部区域递减的趋势,其中高值出现在铁岭北部、盘锦、鞍山、营口和丹东南部等地,低值分布在朝阳西南部、葫芦岛西北部、本溪西部和丹东等地。(2)从4个因子角度来说,辽宁省朝阳西部和葫芦岛西北部玉米旱灾危险性指数较低以外其他区域玉米旱灾危险性指数均较高。然而,辽宁省西北玉米主产区玉米旱灾脆弱性指数和暴露性指数均较高,且防灾减灾能力较低。当4个因子加权综合评价时,辽宁省西北部玉米旱灾综合风险呈现较高的现象。研究结果可为保障辽宁省粮食安全及制定防灾减灾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重化工业地区公众的环境意识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众环境意识对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影响.辽宁省中部重化工业区公众环境意识水平的调查对象为5个城市的居民、决策者、教师、学生、企业职工与农民,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公众对环境质量变化的评价、对所居住社区环境的满意程度、公众关注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类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原因、造成地区环境质量差异的原因、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及国家未来的发展目标等.调查表明,78.7%的公众认为环境质量同5年前相比明显好转;但65.3%的公众认为居住社区环境一般,公众对于环保经费的使用排序为垃圾处理>植树造林>建污水处理厂>改善空气质量.总体来看,多数公众缺乏必要的环境保护知识,对水体、食品污染的严重性普遍认识不足;居民环保意识差对环境质量改善具有明显制约作用;公众对环境意识宣传具有很强要求.本调查结果可为研究辽宁地区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政府部门制定各种环保政策法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金勇  安明态  崔兴勇  叶超  安青青 《广西植物》2019,39(12):1710-1723
该研究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指示物种,结合贵州各县(市、区)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统计信息,基于GIS技术,分析了贵州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特征;应用Dobson算法筛选识别贵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优先区,并利用全省已建自然保护区信息评价分析所筛选的保护优先区的保护现状。结果表明:(1)在贵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分布上,总体来说全省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环省界区域往内陆延伸的物种丰富度明显呈现减少趋势。(2)在75%和10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保护水平上,筛选识别出了荔波县等4个和17个县域为保护优先区,其中分别有1个和9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优先区内涵盖的自然保护区面积低于5%,且涉及的自然保护区中68.26%的面积是市/县级。(3)贵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较丰富的区域和全省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与所筛选识别的保护优先区有较好的空间对应关系。(4)贵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就地保护应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地理分布丰富的区域结合本研究筛选的保护优先区为重点,进行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