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5—1988年对宜宾地区的库蚊Culex Linnaeus,1758越冬情况作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于后。方法每次于11月至翌年3月,各月捕捉40至60处次越冬场所的成蚊分类计数,并根据B.H.BeKпeMишeBa,1949的方法对脂肪体分级。同时对各型积水进行调查,将所获幼虫(蛹)置室内隔离饲养。以各虫期综合分类鉴定。结果捕获9种库蚊成虫276只,幼虫(蛹)2987只(见表)。表1985—1988年越冬库蚊观察蚊虫种类虫态各月捕获数(只)越冬场报1112123小计致倦库蚊成虫*172842189114室内、山洞Culex quinquefasciatus幼虫464298285△207△4811735废粪坑、污水坑小斑翅库…  相似文献   

2.
有关嗜人按蚊的越冬问题,国内虽已证明其蚊卵可以越冬,但幼虫能否越冬尚未见报道,为此,于1986年1至3月在宜宾市旧州、方水等乡进行了此项观察。元月29日首先在一水坑中获Ⅳ龄幼虫和蛹各1只,2月3日和3月3日又在稻田、溪流获Ⅳ龄幼虫4只、蛹2只。分别于3月11、16和25日羽化,共羽化出雌、雄蚊各2只,经鉴定全为嗜人按蚊。我区冬期较短,气候较温和,全年平均气温以元月份最低(7℃左右),霜、雪少见,但在此温度范围内幼虫一般都不能发育,由于在室内以Ⅳ龄幼虫到孵出成虫平均约48天,我们所获Ⅳ龄成熟幼虫,显见是幼虫的越冬而不是由卵(越冬卵)孵化发育…  相似文献   

3.
何桂铭 《昆虫学报》1963,(3):368-371
在1957年7月,作者在广州市郊夏收后稻田积水,采集库蚊幼虫一批,经隔离培养获得羽化成虫、蛹皮及幼虫皮,另保存四龄幼虫一批,经研究后认为是库蚊属的一新种。现将其中雌蚊10个,雄蚊9个及其幼虫皮,并将幼虫形态描述如下: 一、成虫 雌蚊 头部复盖有淡色至棕色弯窄鳞及直竖叉状鳞片,头顶部两侧有扁平淡色鳞  相似文献   

4.
望谟地区蚊种复杂,据张合(1960)报告,按蚊共达十七种。中华按蚊及微小按蚊是我国(包括贵州省)的主要传疟蚊种,是否有越冬现象,对消灭蚊虫和疟疾防治上,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作者对该两种按蚊在望谟地区冬季有无越冬,进行了以下的观察: 一、调查方法与结果 望谟县在我省南部,位于北纬25°30′,东经106°20′,观察地区的海拔约520—550米。该地属山区,溪沟纵横交错,稻田棋布。据望谟县蔗香水文站观察,1958年12月至1959年3月,各月平均气温均在10℃以上(表1);1月4日至1月22日的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其中15、17、18日的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5.
林氏局限蚊Topomyia (Topomyia) lindsayi Thurman,1959 Thurman(1959)在泰国仅描述过雄蚊,雌蚊、蛹及幼虫迄今未见描述,笔者1984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芭蕉叶腋和芋头叶腋内采获一批局限蚊幼虫,经隔离饲养,获得两性成蚊,经雄蚊尾器鉴定,确证为林氏局限蚊,兹将雌蚊、幼虫及蛹记述如下。 雌蚊(根据11只雌蚊描述) 头 三角形的顶白斑为纯银白色宽鳞所组成,后头为墨蓝色平铺宽鳞,颊部具大片银白平铺宽鳞,两颊的银白宽鳞在腹面相连。触角梗节被霜,鞭节棕褐色。唇基浅棕色。触须银白色或杂有少许暗鳞,甚短,为喙长的1/10。喙  相似文献   

6.
向邦成等(1987)曾报道我区嗜人按蚊(Anopheles anthropophagus)幼虫可以越冬。1986—1988年连续两个冬季对其越冬情况作了进一步的观察,并进行了一个冬季的模拟现场实验,结果如下:方法冬季各月分别设点对成蚊、幼虫、卵进行调查,将所获按蚊幼虫置水温18—22℃的实验室内,待羽化出成蚊后结合蛹皮进行鉴定,成蚊和卵则直接鉴定,并对入冬前成蚊体内脂肪体进行了观察。模拟现场则于11月2日起分别投入Ⅰ—Ⅳ龄幼虫各100条以上,于11月上、下旬分别投入该种蚊卵100粒以上并逐日进行观察。结果两年共查人房372间,牛房69间,自1986年12月23日至翌年2月…  相似文献   

7.
<正> 室内蚊虫种群的饲养,通常是将蚊卵放入盛有去氯水的搪瓷碗或搪瓷面盆中,隔日换水一次,每日喂饲料二次。此法对一些条件要求较高、饲养难度较大的蚊种,如:伪杂鳞库蚊Culex pseudovishnui Colless,蚊腿库蚊Culex theiteri Theobald等很不理想。幼虫常在3—4龄  相似文献   

8.
1989年冬至1990年春在四川宜宾作了蛛形杵蚊Tripteriodes aranoides(Theobald,1901)越冬观察。1方法成虫:选择有蛛形杵蚊分布的江北竹林为观察点,于11月至翌年4月各月捕捉40至60处越冬场所的成蚊毒杀分类鉴定,并根据в.н.веклешишева(1949)的方法观察脂肪体,每次均测记温、湿度。幼虫(蛹):各月采集1至2次竹筒(宜宾仅竹筒孳生)中的蚊幼虫置室内饲养,逐日记录水温,待羽化成虫作分类鉴定。卵:在采集幼虫的同时采集沉积物及润泥装入碗内,加水置室内观察有无该蚊幼虫孵出。幼虫耐寒试验:于元月30日将部分Ⅱ、Ⅲ、Ⅳ龄幼虫移入0—4℃…  相似文献   

9.
影响库蚊幼虫摄食鱼腥藻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实验室条件下,致乏库蚊幼虫可大量摄食鱼腥藻,并能消化利用,完成生活史。鱼腥藻在蚊幼虫肠道中滞留时间约6h,酵母约5h,鱼腥藻比酵母稍难消化。对比幼虫孵化至化蛹周期,饲喂鱼腥藻为194h,而饲喂酵母则为142h,饲喂鱼腥藻比饲喂酵母延缓了蚊幼虫期52h。致乏库蚊幼虫摄食鱼腥藻的适宜条件为:pH7-8,温度25-30℃,藻液浓度愈高,摄食越多。随着蚊幼虫的生长,摄食量递增。  相似文献   

10.
中国库蚊属一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在云南瑞丽县等戛清凉小水塘内采获一批库蚊幼虫,饲养后获得幼虫至成蚊各虫期标本各10余只,经雄蚊尾器鉴定,确证为山栖库蚊。该蚊系我国新纪录,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石臼港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东经119°25′,北纬35°33′,是我国正在崛起的一个深水港口。1986年我们在港区内对蚊虫种类及成蚊越冬场所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7、8、9月份,在港区内寻找积水处(海水及淡水)捞取孑孓,实验室羽化成蚊后鉴定蚊种。1986年1月中旬,对港区的人房、花窖、下水道及暖气管道等查看有无成蚊栖息越冬,采用捕光法或计数法(蚊数/一刻钟)记录蚊密度及种类。结果捞取孑孓38瓶,羽化成蚊后鉴定有3属14种: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潘氏按蚊(济南按蚊)An.pattoni海滨伊蚊(东乡伊蚊)Aedes togoi刺扰伊蚊Ae.vexans朝鲜伊蚊Ae.korei…  相似文献   

12.
光周期对淡色库蚊滞育越冬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仁赉 《昆虫学报》1979,(3):294-300
本文观察了光周期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Coq.滞育越冬的影响,发现短日照导致雌蚊滞育越冬:1.卵巢滞育;卵巢平均长0.75毫米,第一卵泡平均直径0.04毫米(长日照卵巢发育,平均长1.23毫米,第一卵泡平均直径0.09毫米)。2.胃紧缩;圆柱形,无皱壁,最大横径平均为0.41毫米(长日照胃发育,有皱壁,平均最大横径0.78毫米)。3.拒绝吸血;吸血率仅为1.18%,唯一吸血的雌蚊吸血量仅为正常的1/4(长日照吸血率在80%以上)。4.积聚脂肪;含有中量和大量的占80%左右,(长日照脂肪含量少,微和少量的占80%以上)。5.寿命长可越冬;45天后有63%存活,10°—3℃温度下,越冬3个月存活28%,4个月后尚有10%,(长日照45天的全部死亡)。 对淡色库蚊光周期敏感虫期的观察,发现1至2龄幼虫对光周期不起反应。4龄幼虫、蛹和成蚊同时处理反应完全。羽化当天的雌蚊开始用短日照处理,仍可导致部分雌蚊产生滞育。胃和卵巢已发育和吸血产卵后的雌蚊不能再受短日照影响而滞育。从而说明淡色库蚊滞育越冬者均为新蚊,因此杀灭秋天蚊幼制止越冬蚊的发生是可取的。 对淡色库蚊还进行了光周期临界时间的观察,发现上海地区日照缩短到寒露后,就有大量拒绝吸血的滞育蚊出现。因此上海地区晚秋杀灭末一代蚊幼防制越冬蚊发生的工作,应在10月上旬开始进行。  相似文献   

13.
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是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圣路易斯脑炎病毒等重要的媒介。蚊浓核病毒(Mosquito densovirus,MDV)是特异性感染蚊类的病毒,对蚊虫具有明显的致病性。为研究MDV对致倦库蚊的致病效应,我们使用不同浓度埃及伊蚊浓核病毒(Aedes aegypti densovirus,AaeDV)感染致倦库蚊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蛹与成蚊,测定其感染率与死亡率,结果证实AaeDV对致倦库蚊1~2龄幼虫、3~4龄幼虫、蛹和雌雄成蚊的感染率分别为93.33%±2.49%、66%±3.74%、2.67%±0.94%、23.33%±3.40%和24.00%±1.63%,感染率与其发育阶段有关而与性别无关。AaeDV对幼虫的杀伤效果具有剂量依赖性,且与发育阶段有关,在1×1011拷贝/mL浓度下,新孵化龄幼虫和3~4龄幼虫的死亡率高达95.33%±0.74%和61.67%±2.07%。因此AaeDV对致倦库蚊具有生物防制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雅安地区蚊类越冬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炎 《四川动物》1992,11(1):32-33
1955年至1984年对四川雅安地区25种蚊类越冬情况作了初步调查,结果发现以成蚊越冬者6种;以成、幼虫越冬者1种;以成虫及卵越冬者2种,以幼虫越冬者4种,以幼虫及卵越冬者1种;以卵越冬者2种;无明显越冬期,冬季仍能繁殖发育者9种,各蚊种的越冬情况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耐寒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Salle是一种新入侵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为了明确其对极端低温的耐受性,以了解其适生范围,测定了桉树枝瘿姬小蜂幼虫、蛹、成虫及不同地区、不同寄主条件下雌雄成虫以及广东、广西、海南3省6地越冬幼虫12—3月的过冷却点和冰点。结果表明,不同虫态的过冷却点和冰点由低到高顺序为:蛹<幼虫<成虫。蛹的过冷却点和冰点分别为(-24.93±0.10)℃、(-22.81±0.14)℃,成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为(-20.93±0.24)℃和(-17.33±0.27)℃。随着纬度的升高,桉树枝瘿姬小蜂的过冷却点和冰点都呈现降低的趋势。海南地区不同寄主桉树枝瘿姬小蜂过冷却点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为:湛-201<小叶桉<广林9号。在12—3月,桉树枝瘿姬小蜂的越冬幼虫过冷却点和冰点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以广东广州地区1月份的越冬幼虫过冷却点和冰点为最低,其数值分别为(-25.44±0.17)℃和(-24.04±0.21)℃,个体过冷却点的最低值为-26.9℃。由实验结果可知,桉树枝瘿姬小蜂蛹和幼虫的耐寒力最强,以幼虫和蛹越冬。地区、寄主、温度对其耐寒力均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其有向现疫区以北的区域扩散的潜能。  相似文献   

16.
薛瑞德  陆宝麟 《昆虫学报》1990,33(4):444-449
中华按蚊 Anopheles sinensis以成蚊越冬.在上海、无锡从11月至3月上旬当气温超过10℃时,于畜棚可诱捕到新饱血蚊.卵巢发育观察表明,71.5%为发育蚊,吸血蚊生殖营养协调.另外还捕到个别经产蚊(1.3%).采自户外草堆等处的越冬蚊人工喂血与卵巢发育观察表明,64%为滞育蚊,35%为静止的发育蚊.滞育蚊出现于11月份,持续2个月,到2月底及3月上旬滞育开始解除.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按蚊在上海、无锡是以深滞育(3%)、浅滞育(41%)与静止(56%)的生理状态越冬.  相似文献   

17.
在22~28℃和16~22℃变温条件下研究了水分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越冬幼虫存活、滞育解除及成虫生殖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越冬幼虫复苏后至化蛹阶段,水分是影响越冬幼虫完成滞育发育的关键因子,只有满足其饮水需求,才能解除滞育而化蛹。幼虫的存活和化蛹率随幼虫饮水后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幼虫化蛹的早晚受温度和水分的综合影响,在22~28℃下越冬幼虫化蛹进度较快,在复苏后35天时为最佳饮水时间,比在16~22℃下早5~10天。此阶段如能满足幼虫的需水量,幼虫死亡率低,化蛹率高,而只在滞育发育早期或后期饮水时,死亡率高,化蛹率低。同一变温条件下,其滞育发育因饮水时间的推迟而延长。因此可以推测春季温度偏高、干旱的气候条件不利于亚洲玉米螟越冬代的大发生,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8.
1.本文报告了济南市蚊虫种类,孳生地,栖息场所,幼虫发现季节,尖音库蚊淡色变种成虫、幼虫及白纹伊蚊幼虫的密度调查结果。 2.过去在济南曾有人作过蚊类的初步观察,而此次调查较为普遍。共采获蚊类标本3属11种。其中吉浦伊蚊、拟态库蚊、二带喙库蚊、褐尾库蚊4种为济南市新发现之蚊种。其中褐尾库蚊在山东省为首次发现。 3.3属蚊虫中以尖音库蚊淡色变种为最普遍,其与居民之关系亦最为密切;次之为白纹伊蚊与中华按蚊。 4.尖音库蚊淡色变种之幼虫从5月上旬开始出现,到8月中旬达最高峯,9、10月份渐少,到11月下旬绝迹。白纹伊蚊之幼虫,8月上旬密度最高,9月中旬绝迹。各种蚊幼 之密度随雨量之增减而消长。  相似文献   

19.
1986年1~3月,在蒙山和石臼港进行蚊越冬场所调查时先后在山洞及地下道查见淡色库蚊2万余只,全部是雌蚊。据文献介绍,蚊一生只需交配一次。为了解越冬后无雄蚊交配能否产卵繁衍的问题,我们作了实验观察。3月上旬,在地下道捕到雌蚊400余只,分放入两个养蚊笼,仍置原处。4月7日将蚊拿到室内(室温16.5℃,相对湿度73%)饲血,并选吸血满腹的6只,在日平均气温为15.2℃(13—18.6℃)、平均相对湿度为76%(70—84%)饲养下,4月19日(吸血后12天)有3只产卵。随取卵块放入小罐的污水内,移放在日均温度22.3℃、日均相对湿度78%、水温16~20℃的伙房内。4月23…  相似文献   

20.
丁香北京瘿蚊Pekinomyia syringae Jiao & Kolesik以幼虫在北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 subsp. pekinensis和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 subsp. amurensis叶片内隐蔽为害,为害严重时导致寄主提前落叶。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对其生活史、习性研究发现,该瘿蚊在北京1 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表土层结茧越冬。3月初越冬幼虫开始化蛹,成虫羽化盛期为3月底至4月初,成虫不需补充营养,有趋黄性,卵孵化期为4月上中旬,4-10月幼虫为害,10月老熟幼虫脱离叶片在表土层结茧越冬。本研究结果为该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防治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