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学通报》2006,23(1):43-43
为了加强我国光合作用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光合作用研究进一步发展,中国植物学会、中国植物生理学会拟于2006年4月在扬州举行“光合作用学术研讨会2006”(具体时间、地点和日程安排请见第二轮通知)。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作用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光合作用研究实验室、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和扬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单位联合承办。会议将邀请国内和国际上从事光合作用的专家,以及从事植物生物学研究的知名专家参加会议。会议将以大会报告、报告、墙报和论文集的形式进行学术研讨和交流。会议将与…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植物生理学会于1983年5月24~28日在苏州市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暨1983年学术年会。参加会议代表共70余人,大会收到论文58篇。会上,高煜珠教授作了第一届理事会的会务工作报告。会议并安排了从国外学习归来的周燮、张荣铣等同志分别作了关于“植物放氨量与含氨量关系”与“光合作用的生理生态”方面的专题报告;仲崇信老教授作了关于“大米草的生理生态及其经济利用”方面的报告;  相似文献   

3.
《植物学通报》2010,(3):378-378
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办的“第十五届国际光合作用大会”将于2010年8月22—27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国际光合作用大会是由国际光合作用研究协会(ISPR)发起组织的光合作用研究领域学术水平最高且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学术盛会。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探讨光合作用相关研究在应对当前全球粮食、能源及气候等问题中的应用。25项分会报告涉及了植物生理、生态、农业科学、林业科学、分子生物学、藻类生理生态、水生生物学、海洋生态学、生物能源、仿生学等数十个研究领域。会议期间将重点安排大会特邀报告、专题报告和墙报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4.
中国生理科学会于1964年8月7—15日在大连召开了生物物理专业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共75人。会议共提出论文103篇。这次会议检阅和交流了生物物理学研究成果和经验。会议分生物高分子物理化学、理论生物物理、光合作用光反应和生物物理仪器学四个专题进行论文报告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全国高原植物生理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5月12~16日在贵阳召开。出席代表共36人。会议的专题报告有:青海高原小麦的光合作用与高产关系探讨(沈允钢);高原植物的光合作用及生产力(刘贞琦);云南高原不同海拔地区种植的水稻的若干生理学特征比较(李存信);高原地区植物对环境条件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植物学会于1981年11月21日至27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有61名代表参加的草原生态学研究方法学术讨论会。大会收到包括植物群落结构调查研究、第一性生产力测定、第二性生产力测定、光合作用测定、物质与水分循环、热值测定、数学生态等有关内容的研究方法论文和报告34篇。其中有18篇论文在大会上作了报告。在小组讨论中,代表们就第一性生产力测定、水分与物质循环、光合作用测定  相似文献   

7.
最近蘇聯科学院植物生理所尼奇波若维奇教授和沙赫夫教授寄给我们一些关於光合作用会议资料,可以看出来蘇聯对这个问题研究的比较全面的情况,值得在此介绍。 1957年1月21日至26日,在莫斯科举行了第二届全蘇光合作用会议,会议是由蘇聯科学院生物学部和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联合召集的,会上一共宣读了一百二十多篇论文和报告,还讨论了组织及联系问题,並通过了决议。日程中每天上午大多数是比较综合性的专题报告,首先由蘇聯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所长庫沙诺夫院士的开幕词,以後就是齐瑞宁院士、西沙江通讯院士、尼奇波若维奇教授、沙波士  相似文献   

8.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于1980年11月23~28日在上海召开了全国光合作用生理生态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全国39个研究和教学单位的七十位科学研究人员、教师和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上海分院的领导同志以及出版社和报社的同志,还方许多同志列席听取综述报告和论文报告,总人数最多时达150人左右。这是本专题第一次全国性的盛会。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殷宏章致开幕词。全体会议听取了以下16个报告。光合作用的调节控制沈允钢(中科院上海植  相似文献   

9.
“庆祝中国植物生理学会成立 4 0周年暨全国学术年会”于 2 0 0 3年 4月 19~ 2 1日 (原定至 2 3日 )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主办 ,浙江省植物生理学会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共同承办。会议收到来自全国 2 7个省、市、自治区、香港特区和台湾地区的论文共 340篇 ,集中地反映了我国植物生理学在植物基因组、细胞与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环境与营养生理、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教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会议期间 ,2 6 0多名与会代表就上述问题以大会报告和分组进行了交流讨论和展望。会议于 4月 2 0日上午 9时…  相似文献   

10.
第三届全国植物抗性生理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8月23~27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出席会议代表共55名,来自14个省市的16所大学和5个科研单位。会议收到论文共70篇,大会报告6篇,分组交流38篇。大会报告是:植物抗冻生理生态研究进展(陶大立);植物冷害和氧毒害机理研究进展(刘鸿先);种子吸胀冷窖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作物学会栽培研究委员会栽培生理学组主持,江苏省作物学会、江苏省植物生理学尝及江苏农学院共同承办,第四次全国作物栽培生理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0月22日至25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164位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收到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物质运输、营养生理、环境生理及作物高产栽培生理等方面的论文共170余篇,其中15O篇被编入大会沦文摘要汇编。会议首先回顾了栽培生理学组  相似文献   

12.
1985年5月19日—24日在意大利北部Riva delGarda举行第10届国际神经化学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有800余人,分别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大约有1/3来自美国,1/3来自西欧国家)。我国仅有本文作者和上海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张瑾副研究员两人参加。此外,还有外籍华人十余人。这次会议共收到与神经化学有关各学科的学术论文821篇(我国代表带去论文共3篇)。全部论文分别在五天内以大型报告、分组报告、专题讨论、圆桌讨论和大字报展示等方式介绍,先后共分为24个专题分别进行报告和讨论。此外,还在会议的前后组织了七项卫星会议(兴奋性氨基酸,胶质细胞的生化,DNA在脑  相似文献   

13.
这次大会上,神经生理的论文占大多数,包括中枢神经(66篇)、痛觉与镇痛(46篇)、外周神经(11篇),共123篇。其中有2篇在大会报告,85篇分别在两个分会场报告。现就较突出的几方面作简要介绍。一、痛与镇痛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一日至五日,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光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在苏州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讨论会”.43个单位,1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本届会议由光生物学专业委员会路荣昭主任主持.共接纳学术论文110篇.大会综述报告九篇:1.ESR与光生物原初过程的研究(张志义)2.生物体的超弱发光及其实践意义(胡天喜)3.嗜盐菌紫膜光能转换过程(李庆国)4.光合作用原初过程中电子传逆的微观  相似文献   

15.
各位代表: 我受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代表们审议。一.过去几年工作的回顾 从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议于1996年9月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至今已过去4年了。4年间,我会在中国科协和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的领导和支持下,履行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一)学术交流工作1.国内学术交流 1997~1999年3年里,我会先后召开了植物生长物质第六届年会;全国农业持续发展中的土壤——植物营养与施肥问题会议(与中国土壤学会等联合召开);全国植物光合作用机理与生理会议;第四届青年植物生理工作者会议;第六届全国植物环境生理会议;全国植物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会议;'99全国植物生长物质应用经验交流会议;全国植物生长发育与信息转导会议。8次会议共收到论文657篇,共有676人出席会议,有45人在大会上作了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6.
高山植物对其环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山林线植物(林木和草本)由于生长环境特殊而形成其独特的适应环境的生理生态特性.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高山植物、特别是林线林木在形态解剖结构、光合作用、养分利用和碳水化合物及抗氧化系统等方面对高山环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了林线树种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今后高山林线树种生理生态需要研究的方向,以期为研究气候变化下高山林线植物的应对策略和适应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985年5月19日—24日在意大利北部Riva del Garda举行第10届国际神经化学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有800余人,分别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大约有1/3来自美国,1/3来自西欧国家)。我国仅有本文作者和上海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张瑾副研究员两人参加。此外,还有外籍华人十余人。这次会议共收到与神经化学有关各学科的学术论文821篇(我国代表带去论文共3篇)。全部论文分别在五天内以大型报告、分组报告、专题讨论、圆桌讨论和大字报展示等方式介绍,先后共分为24个专题分别进行报告和讨论。此外,还在会议的前后组织了七项卫星会议(兴奋性氨基酸,胶质细胞的生化,DNA在脑活动中的作用,脑在发育期和衰老期的生化改变,微量元素,神经元的可塑性和神经节苷脂,神经系统中磷脂  相似文献   

18.
一 1988年召开的中国植物学会55周年年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已经印出。16开本,全书120余万字,包括国际植物学会议传达报告12篇,我国植物科学研究成果,包括真菌、植物分类、形态、生殖生理、古植物和孢粉、细胞、植物生态与地植物、植物生理、植物化  相似文献   

19.
万云  许丽丽  耿其芳  冷欣  安树青  唐剑武 《生态学报》2012,32(17):5601-5608
为促进中国青年生态学者与海外生态学者的交流与合作,第二届"国际青年生态学者论坛"于2011年8月1—4日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海内外近400名学生和青年学者,围绕"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学热点问题"主题,分别从植物群落学、植物生理生态学、地下生态学、水生态系统、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区域生态安全等7个方面进行了交流与讨论,本届论坛报告反映了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我国生态学在研究领域、内容、尺度、方法上的发展现状与进展。以会议收集的95篇摘要为基础,重点综述了27场青年学者论坛报告内容,并对会议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弄拉峰丛洼地不同演替阶段优势种白茅、黄荆、红背山麻杆、黄杞和青冈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并比较它们的净光合作用速率、蒸腾作用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表观量子效率等生理生态指标及其生境中对应的光合有效辐射、大气CO2浓度、气温、相对湿度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峰丛洼地生态环境因子日变化复杂,黄杞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先锋种黄荆、红背山麻杆的净光合作用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较大,先锋种中C4植物白茅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演替后期优势种青冈和黄杞的表观光量子效率、利用岩溶区水分的效率和适应性更强。对净光合作用速率与生理生态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生理和生态因子共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同演替优势种的影响因子有差异。以逐步回归方式建立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影响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模型,5个方程均有显著性意义和良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