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生动物体汞污染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汞是动物体非必需的重金属元素,它容易被动物体吸收和富集,不易被动物体排除,更不能被动物所分解,它可经由食物链(网)进行传递,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汞对水生动物的污染早就引起人们的关注,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发生两千多渔民严重汞中毒(即“水俣病”...  相似文献   

2.
在谷粒快成熟季节,有大量麻雀吃掉谷粒,造成大面积减产。农民为了防止麻雀吃谷粒,有往谷穗上喷洒农药的习惯。这样做有害无益。往谷穗上喷洒农药造成食物污染,容易导致食物中毒。由食物污染而引起的中毒,是屡见不鲜的。据报道浙江省1970~1971年由于大量使用有机汞农药,造成大批粮食污染,有的含汞高达9mg/kg,发生中毒多起。如金华喻新大队70%的主要劳力中毒,患者出现狂哭、狂闹等精神、神经症状。并有大批家禽家畜死亡,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粮食供应。往谷穗上喷洒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农药是土壤的主要污染源,农药在土壤中残留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受汞污染的农田土壤—植物系统中汞的分布,迁移和积累的规律。土壤中的汞在离污染源3公里的范围内含量最高;主要集中在0一20厘米的土壤上层,几乎不往下迁移。植物可以从土壤和大气中吸收、积累汞。在汉沽区没有发现由于汞污染所造成的植物受害症状。植物中的汞含量与土壤中的汞含量成正相关。土壤汞含量与水稻茎叶汞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836(N=7),与糙米汞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898(N=7)。植物不同部位的汞含量根>叶>茎>种子。不同作物种子比较,糙米>高粱>小麦。在大气中汞含量高的地段,植物地上部分汞含量高于根。土壤、植物中的汞不断地向大气扩散,而大气中的汞随着降雨、降尘等又不断地沉降到土壤和植物的气生表面,并可被植物吸收。汞向其邻近地区扩散的能力较小。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矿区地表异常地段的土壤汞水平和植物群落,提出了自然条件下划分野生植物含汞水平标准,并研究了它们积累汞的规律。在大气含汞量极高的情况下,强富汞植物,弱富汞植物和中富汞植物都相应增加体内的汞积累。野菊花,大叶胡枝子,牛筋树可以作为大气汞污染物的净化植物。矿区农田土壤含汞量较高,农作物可食部位的含汞量都超标,菜蔬类尤为严重。在植物群落汞积累与环境因子关系的探讨中,认为草本植物和部分灌木的汞积累与下层土壤有机质和坡向关系密切,木本植物老枝含汞量受下层土壤含汞量的控制,也受土壤干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汞中毒患者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相关运载蛋白(U-NGAL)的含量,探讨其在汞中毒早期肾损伤中的意义。方法:以24例我科收住院患者为汞中毒组、无汞接触史的15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临床体检并测定尿-N-乙酰-D-葡萄糖苷酶(U-NAG)、24h尿蛋白定量(UPQ)、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尿α1微球蛋白(U-α1-MG)、尿汞(U-Hg)、血汞(B-H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排除既往肾脏病史,ELISA法测定U-NGAL含量,并分析上述结果。结果:汞中毒组B-Hg、U-Hg、U-NAG、UPQ、U-β2-MG、U-α1-MG、U-NGAL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传统指标Ser、BUN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U-α1-MG、U-β2-MG、U-NAG、UPQ、U-NGAL与B-Hg均有相关性,且相关系数逐渐递增。结论:长期汞接触可造成肾功能损害,U-α1-MG、U-β2-MG、U-NAG、UPQ、U-NGAL可作为汞中毒肾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且灵敏性依次递增;U-NGAL可能比U-NAG早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对急性汞中毒家兔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皮下注射1%氯化高汞(Hg-Cl2,1.7ml/kg)溶液,复制家兔急性汞中毒的动物模型。动态观察血尿素氮(BUN)、血浆铜蓝蛋白(CP)、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丙二醛(MDA)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检测肾皮质、肺、肝、心及脾脏组织匀浆MDA、SOD的含量;同时检测尿蛋白和尿沉渣;并与丹参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结果:注射HgCl2后0.5h和9.5h分别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ml/kg,可使BUN、CP、LDH、ACP及MDA含量降低,且可防止SOD减少,各项指标与汞中毒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尿蛋白和尿沉渣中的管型也明显减少。结论:急性汞中毒后不仅损害肾脏,而且累及多个器官组织。复方丹参能通过稳膜作用减轻或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急性汞中毒过程的进行性加剧。  相似文献   

7.
木本植物对汞耐性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林治庆  黄会一 《生态学报》1989,9(4):315-319
土培与水培相结合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当年生木本植物对汞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并依不同种而呈现差异。其中加拿大杨>晚花杨>旱柳>辽杨。加拿大杨体内汞的耐受阈值约为95—100ppm,每株体内最大汞吸收积累总量约为6779μg。超过耐受限度,植物生长发育将出现显著抑制伤害。根细胞壁对汞的亲合吸附,根系脱氢酶活性的提高,以及过氧化物同工酶含量与谱带的增加可直接或间接地有助于植物对汞耐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8.
马兰为菊科植物,江、浙等省常作蔬菜食用。以往认为无毒,其实大量服用会引起中毒。如猪吃了大量马兰就能引起中毒。我站近来发现马兰有同士的宁相类似的强烈中枢兴奋作用的成分。试验证明:猪吃少量无毒害作用,吃入中量即发生不同程度的中毒现象。人吃多量会彻夜不眠。  相似文献   

9.
大米草对有机汞的耐性、吸收及转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米草对营养液中氯化甲基汞(MeHgCl)毒性的临界浓度为15 uml/L,是烟草的3倍.氯化甲基汞处理后,植株体内有机汞总量在增加,而营养液中有机汞总量在减少,无机汞总量则明显增加.这些结果表明,大米草可以吸收有机汞,将有机汞部分地转化为无机汞,并且无机汞较多地积累在植株的地下部,同时有一部分通过扩散或分泌进入营养液中.大米草对汞的积累作用和把有机汞转化为无机汞的转化作用在环境污染的植物修复方面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2015 年5 月大亚湾海域34 个采样站位表层沉积物和底栖生物生物体中5 种重金属(铜、铅、锌、镉、汞)的综合污染程度因子、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和生物-沉积物积累因子, 评估了大亚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现状、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和生物-沉积物积累程度。结果表明: 大亚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上呈现锌>铅>铜>镉>汞的规律; 空间上呈带梯度带分布: 北部沿岸海域含量较高, 南部口门附近海域最低。重金属污染属于中等-比较严重污染水平, 其中锌、镉、汞是大亚湾沉积物污染的主要因子, 潜在生态风险属于中等-较高风险水平, 汞、镉是较大的潜在风险因子。底栖生物生物体重金属含量上呈现锌>铜>铅>镉>汞。铜、铅、锌、汞四种重金属除铜、锌在棒锥螺(Turritella terebra)生物体轻度积累外, 其它均无明显积累表现, 而重金属镉呈现较强的积累现象。  相似文献   

11.
日常生活中食品会出现霉变情况,食品霉变后可能产生真菌毒素,误食这类食品易导致真菌毒素中毒。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真菌毒素,产毒菌株的特征,真菌毒素中毒的症状及中毒的作用机理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 ,由于汞在化学工业、造纸工业、采矿工业和国防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含汞废水常在世界各地进入沿海水域和低洼湿地 ,从而导致人类的汞中毒。例如早在 6 0年代 ,日本就由此两度引发水俣病的流行。临床调查表明 ,汞常以其高毒有机衍生物甲基汞 (CH3 Hg 或MeHg )形式蓄积于鱼类和食鱼者体内 ,从而引起严重的神经变性症状 (例如原田 ,1995)。现今认为 ,水域沉积物的甲基汞污染乃是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 (Keating ,1997)。研究证明 ,甲基汞虽是一种罕见的废弃物 ,但在水沉积物某些…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凤眼莲、芦苇、蒲草、杏菜、黑藻等高等水生植物对含砷、汞、镉污水的监测作用和净化能力以及温度、pH值等因子对植物的影响。初步认为凤眼莲是含砷污水的监测植物,同时又是含砷、汞,镉污水的净化植物。芦苇,蒲草是抗污能力较强的植物,并能吸收积累污水中的砷、汞、镉。水生植物对砷、汞、镉的忍耐力大小是因其植物生活型不同而异,一般为挺水植物>飘浮、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积累量为沉水植物>飘浮、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积累受温度和pH值等生态因子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海马齿对无机汞的耐性和吸附积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对重金属汞的耐性和吸附特性。 在10 μmol·L-1汞胁迫时, 海马齿中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 丙二醛(MDA)含量、根的电解质外渗率(Electrolyte leakage rate, ELR)无明显变化; 叶绿素含量增加; 植物生长良好, 形态、生长速率、鲜重和根的长度与对照无区别, 且有新的须根形成。结果表明: 低浓度汞对海马齿的生长发育起着促进作用。海马齿能大量吸附积累汞离子, 主要积累在根组织中。当培养液中汞浓度为50 μmol·L-1时, 海马齿根中汞含量最高可达到33.9 μg·g-1DW, 是相同处理下地上部分的70倍。培养液中汞浓度为10 μmol·L-1时, 植物并未受到伤害, 且能快速生长, 此时根部的汞含量可达到12.02 μg·g-1 DW。由此可见, 海马齿植物表现为很强的耐汞和吸收汞特性。  相似文献   

15.
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汞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汞污染土壤的修复问题,一直倍受各国科学工作者关注,土壤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其中,汞污染土壤的植物提取技术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有关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应用技术,如植物挥发、固化及提取等修复方法进行了评述,探讨了植物修复技术在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前景.加快对汞超积累植物的筛选和植物体对重金属耐性机制的研究,对今后开展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选择贵州万山汞矿区及雷山参考点,采集了7属9种陆生常见节肢动物,分析了其体内的汞、硒和δ~(13)C、δ~(15)N含量特征,探讨了联合暴露下硒、汞在陆生食物链的传递规律。结果表明:参考点节肢动物体内汞、硒平均含量分别为157±329和190±277 ng·g~(-1),显著低于汞矿区汞、硒的平均含量5692±1472和2220±691 ng·g~(-1);无论是汞矿区还是对照区,肉食性动物体内汞含量显著高于植食性动物,表现出显著的生物积累与放大效应;而硒在肉食性与植食性动物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表明硒在节肢动物体内不具有生物积累放大效应。在自然背景条件下,节肢动物体内硒含量与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83,P0.001),硒、汞摩尔比接近2∶1,同时节肢动物体内汞含量与δ~(15)N含量呈正相关(r=0.434,P0.001),而与δ~(13)C关系不明显,表明动物体内δ~(15)N较δ~(13)C更能反映捕食与被捕食营养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不同汞化合物对水稻、小麦的影响及作物对汞的吸收积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研究了5种汞化合物(HgS,HgO,CH_3HgCl,HgCl_2,C_8H_8O_2Hg)对水稻、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作物对汞的吸收、积累。结果表明,C_8H_8O_2Hg对作物的危害比HgCl_2和CH_3HgCl大,HgS的危害最轻。不同汞化合物对水稻蒸腾作用的抑制程度看出,C_8H_8O_2Hg的毒性大,HgS的毒性最小;抑制小麦光合作用的程度看出,HgCl_2的毒性大、HgS的毒性小。不同汞化合物处理的土壤中,水稻、小麦的含汞量是随着汞化合物的浓度增加而增加,以C_8H_8O_2Hg处理的土壤,作物吸收的汞最多,转移到地上部的汞最多,HgS处理的土壤,汞转移到地上部最少;小麦吸收的汞大部积累在根中,地上部(茎叶)的含汞量显著比水稻少;各处理的土壤总汞含量与水稻的含汞量相关性显著。土壤中的HgS、HgCl_2可以转化为CH_3HgCl,并转运到植物体各器官。 本试验是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土壤用不同浓度不同汞化台物处理。 用的“称重法”测定了水稻的蒸腾作用。用FQW-CO_2红外气体分析仪测定了小麦的光合强度。用F-732测汞仪测定了水稻、小麦不同器官和土壤中的总汞含量。用巯基棉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甲基汞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并发症的特点及其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7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是否中毒死亡,分成死亡组与存活组,检验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别。结果:77例患者早期出现并发症状,发生率为88.51%,其中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占52.9%;死亡组患者与存活组患者在肝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呼吸功能损害、胰腺功能障碍以及肌肉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应在早期关注患者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症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与治疗肝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呼吸功能损害、胰腺功能障碍以及肌肉损害等症状,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汉沽污水库养鱼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研究表明:汉沽污水库进水口污水对鱼类毒性很大,它对白鲢、鲤鱼和鲫鱼24小时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3%、30%和58%(V/V)。汉沾污水库对化工废水有一定自净能力,净化后的水质是有益于鲫鱼生存、发育和繁殖的。污水库中的鲫鱼对DDT积累不明显;对666虽有积累但不超过食用标准(2ppm);对汞的积累量较高,100天内鲫鱼肌肉汞含量超过食用标准(0.3ppm)26倍。鲫鱼对汞、DDT、666均有排除能力,其排除速率的快慢顺序为:666>DDT>Hg。  相似文献   

20.
广州黄埔区夜鹭和池鹭体内汞浓度和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  言许多研究表明,汞是能在食物链中富集的重金属[2].汞对鸟类的危害受到广泛的关注,Sundlof等[12]学者指出,全球涉禽种群减少的部分原因可能是汞中毒.鸟类从食物中摄取的汞在体内组织中富集.在鸟的生长过程中,体内富集的汞释放入羽毛中,鸟类通过定期的换羽把汞排出体外.汞进入羽毛后牢固地与羽毛中的角蛋白结合,其生理和化学过程比较稳定,所以汞在羽毛中的浓度最高.有研究表明,博氏鸥(Larusphiladelphia)成鸟体内93%的汞存留在羽毛中,黑鸢(Milvusmigrans)体内70%的汞在羽毛中[1,9].羽毛中汞的浓度与鸟体内组织中汞浓度相关[4].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