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脑疾病,可引起大脑发生病理性变化.在我国滥用的毒品主要是阿片类物质,阿片类物质依赖包括身体依赖(表现为停药后的戒断症状)和精神依赖(表现为满足感和重新用药的渴求).与阿片依赖及耐受相关的因素有内源性阿片肽、阿片受体及其受体后信号转导系统功能状态的适应性改变等.本文就与阿片依赖有关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阿片μ受体阻断剂对酒精依赖有治疗作用Zering等总结大量的文献后提出,对非意志低沉的酒精依赖患者来说,阿片μ受体拮抗剂acamprosate和natrexone可有效治疗酒精依赖。前者的药效比后者作用还强,这表现在前者可使患者的持续戒断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3.
刘玲  高永良 《生物磁学》2009,(16):3163-3165,3175
目前戒毒药物的作用靶点主要包括阿片受体、M受体、a2受体、DA2受体、NMDA受体以及钙离子通道等,与此相对应的戒毒药物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长期使用会形成心理、躯体依赖及耐受性,停用时出现明显的戒断症状。中药戒毒有较好的发展前途,尤其在控制稽延症状方面优于西药阿片受体类及非阿片受体类。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文章,按戒毒药物的性质分类汇总,并对近年来戒毒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药物成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35年来,针刺治疗物质依赖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相关学者和临床医生的关注.该领域内的研究进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一)香港的温祥来医师于1973年首次报道,采用电针(两对体针和一对耳针连接电刺激)可以减轻阿片成瘾者的戒断症状(身体依赖);(二)纽约M.Smith医师(1985)领导的美国国家针刺脱毒协会(NADA)确定,仅采用耳针,不加电刺激,治疗药物依赖(身体依赖);(三)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PKU NRI)韩济生教授及其同事(1992-)用特定频率的躯体穴位电刺激缓解海洛因成瘾者的戒断症状(身体依赖),并可抑制患者脱毒后对毒品的心理渴求(精神依赖)以预防复吸.本文将综述针刺干预药物依赖的临床疗效、实验研究及初步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Cao JL  Ding HL  He JH  Zhang LC  Wang JK  Zeng YM 《生理学报》2005,57(2):161-168
在大鼠吗啡依赖和戒断模型上,采用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鞘内应用蛋白激酶C(protien kinase C,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 chloride(CHE)对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成断反应、脊髓Fos蛋白表达和脊髓神经元胞膜和胞浆PKCα、γ表达的影响,以探讨不同亚型PKC在吗啡依赖和戒断反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鞘内注射CHE能明显减轻吗啡成断症状的评分和吗啡戒断引起的痛觉异常,抑制吗啡成断期间脊髓Fos蛋白表达的增加;吗啡依赖可引起脊髓神经元PKCα和γ表达的上调和转位:吗啡戒断期间存在明显的且可被鞘内注射CHE抑制的PKCα转位,但未观察到明显的PKCγ转位。上述结果表明,脊髓PKC表达上调和转何可能参与吗啡依赖的形成和戒断反应的表达,且PKCα和γ亚型在吗啡依赖和戒断反应中的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He JH  Cao JL  Xu YB  Song XS  Ding HL  Zeng YM 《生理学报》2005,57(5):557-565
在大鼠吗啡依赖和戒断模型上,采用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吗啡依赖及戒断大鼠脊髓神经元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表达的变化,及鞘内注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MEK)抑制剂U0126或ERK反义寡核苷酸对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反应、触诱发痛及脊髓神经元pERK表达的影响,探讨脊髓水平pERK在介导吗啡依赖和戒断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在吗啡依赖形成过程中,大鼠脊髓胞浆与胞核非磷酸化ERK表达没有改变,但pERK表达逐渐增加,纳洛酮催促戒断后,仍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戒断1h后,其表达量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2)鞘内预先注射MEK抑制剂U0126或ERK反义寡核苷酸能明显抑制吗啡戒断反应和戒断引起的痛觉异常;与行为学结果一致,脊髓背角pERK阳性神经元表达与脊髓胞浆和胞核pERK表达也明显降低。上述结果提示,脊髓水平ERK激活和核转位参与吗啡依赖的形成及戒断反应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对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反应、脊髓Fos蛋白表达和脊髓神经元nNOS和iNOS表达的影响,以探讨nNOS和iNOS在吗啡依赖和戒断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吗啡依赖和戒断模型上,采用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鞘内应用nNOS抑制剂7-硝基吲哚(7-Ni)和iNOS抑制剂氨基胍(AG)对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反应、脊髓Fos蛋白表达和脊髓神经元nNOS和iNOS表达的影响。结果:①鞘内注射7-Ni、AG可明显减轻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戒断组戒断症状评分为28.6±4.89,7-Ni组为16.2±3.99(P<0.01),AG组为22.94±4.0(P<0.05);戒断组TEA评分为13.5±2.55,7-Ni、AG组分别为7.5±2.56、10.5±2.71(P<0.05);②鞘内注射7-Ni、AG可减少脊髓背角F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7-Ni、AG组为228.2±49.5、296.8±50.6,低于戒断组(380±71,P<0.05);③7-Ni、AG组nNOS和iN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分别为169±32、10.2±2.85,均低于戒断组(239±45,16.8±5.1,P<0.05),两给药组脊髓NOS蛋白的表达也显著减少。结论:nNOS和iNOS抑制剂能减轻吗啡依赖及戒断大鼠的戒断症状和在脊髓水平抑制nNOS和iNOS的表达,nNOS起主要作用而iNOS可能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U0126对吗啡依赖及戒断大鼠戒断症状和痛敏行为以及脊髓神经元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吗啡依赖及戒断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依赖组、戒断组(戒断1h)、U0126组,分别作行为学评分(n=8)、免疫组织化学(n=6)和免疫印迹检测(n=4)。结果:①鞘内注射U0126可明显减轻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戒断组戒断症状评分为28.6±4.89,U0126组为22.5±4.09(P〈0.05);戒断组TEA评分为13.5±2.55,U0126组为10.0±2.76(P〈0.05);②鞘内注射U0126可明显减少L5节段脊髓背角F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U0126组为287±54,低于戒断组(380±71,P〈0.05);③U0126组nNOS和iN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分别为180±32、10.8±2.8,均低于戒断组(239±45,16.8±5.1,P〈0.05),两给药组脊髓NOS蛋白的表达也显著减少。结论:MEK抑制剂能减轻吗啡依赖及戒断大鼠的戒断症状和在脊髓水平抑制NOS的表达,表明ERK可能参与调控N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1977年Polak等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肠道有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以后Onvall用免疫测定法也指出以小肠含量最高。阿片样物质有抑制腺嘌呤环化酶活性,而影响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生成。但吗啡戒断时对cAMP,cGMP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不同条件下的小白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内环核苷酸进行了定位,定量的观察。动物按随机原则分成四组,即对照组,吗啡成瘾急性戒断组,吗啡成瘾急性戒断非电针组,吗啡成瘾急性戒断电针组。分别取各组十二指肠近段,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采用sternberger的PAP法进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髓水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200~250 g,吗啡剂量每次10 mg/kg,每日2次,隔日每次增加10 mg/kg,至第6天末次注射50 mg/kg,大鼠腹腔注射纳洛酮4 mg/kg建立吗啡依赖及戒断模型,在纳洛酮激发戒断前30 min鞘内注射iNOS特异性抑制剂氨基胍(AG)150μg。分为正常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AG组。采用行为学(n=8)、免疫组织化学(n=6)和Western blot(n=4)方法观察鞘内应用iNOS特异性抑制剂氨基胍对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反应和脊髓神经元iNOS表达的影响。结果:AG组戒断症状评分和戒断组促诱发痛评分均低于戒断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显示戒断组大鼠脊髓iN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和蛋白的表达增高,而AG组大鼠脊髓iN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和iNOS蛋白的表达低于戒断组(P<0.05)。结论:脊髓水平iNOS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介导吗啡戒断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青藤碱对吗啡依赖与戒断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大脑皮层、小脑、脑干的nNOS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剂量递增法建立小鼠吗啡依赖模型,青藤碱治疗前后用纳洛酮催瘾,观察戒断症状;化学比色法测各脑组织匀浆的nNOS活性。结果:青藤碱可扭转成瘾小鼠的体重下降趋势,减轻戒断症状;使由吗啡依赖与戒断引起异常变化的nNOS活性水平恢复到最终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青藤碱能显著减轻吗啡依赖小鼠的戒断征状,其机制可能与青藤碱影响各脑组织nNOS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抑制剂U0126对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反应、脊髓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吗啡依赖和戒断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U0126组、溶媒(DMSO)组,采用行为学(n=8)、免疫组织化学(n=6)和Western blot(n=4)方法观察鞘内应用U0126对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反应、脊髓p-CREB表达的影响。结果:①鞘内注射u0126可明显减轻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戒断组戒断症状评分为28.6±4.89,U0126组为22.5±4.09(P〈0.05);戒断组促诱发痛评分(TEAscore)为13.5±2.55,U0126组为10.0±2.76(P〈0.05)。②鞘内注射U0126可明显减少胸腰段脊髓背角p-CREB阳性神经元的数目,U0126组为287±54,低于戒断组(380±71,P〈0.05)。 ③westem blot结果显示:鞘内注射U0126明显抑制吗啡戒断期间脊髓p-CREB表达的增加。结论:鞘内注射U0126能明显抑制吗啡戒断大鼠脊髓神经元p-CRE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吗啡诱导的躯体依赖与精神依赖两种大鼠模型脑内单胺类递质水平的比较,探讨其在吗啡依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复制吗啡依赖大鼠模型,然后用纳洛酮催促,引起躯体戒断症状。连续给予吗啡(5mg/kg,ip)6d,引起大鼠产生显著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含量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吗啡依赖大鼠催促戒断后脑内NE和5-HT水平明显升高,DA水平下降。吗啡在引起大鼠明显位置偏爱的同时,使大鼠脑内DA和5-HT水平显著升高,NE无明显改变。结论吗啡依赖的形成和戒断与脑内单胺神经递质有密切关系,吗啡依赖的躯体戒断症状与NE升高有关,而吗啡诱导的精神依赖则与脑内DA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脑内远位触液神经元在吗啡依赖和戒断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化学性神经元毁损、侧脑室引入霍乱毒素亚单位B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CB-HRP)神经示踪、TMB-ST呈色反应,Western blot、nNOS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毁损大鼠中缝背核内远位触液神经元后,纳洛酮催促的戒断症状明显减弱,戒断症状评分较戒断未毁损组降低约38%(P<0.05);给予溶媒和毁损触液神经元旁侧的大鼠戒断症状与戒断组比较未见明显变化(P>0.05)。毁损组脑片触液神经元密集区局部细胞损坏明显,仅在其毁损区边缘观测到少量CB-HRP阳性细胞。未毁损组CB-HRP标记细胞位置及数量恒定,形态清晰。毁损触液神经元后,脊髓背角nNOS阳性神经元计数及nNOS蛋白表达较戒断未毁损组减少明显(P<0.05),而较正常组和依赖组增加仍显著(P<0.01)。结论:毁损大鼠中缝背核内部分远位触液神经元可减弱吗啡戒断症状和脊髓背角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提示中缝背核内部分远位触液神经元可能参与了吗啡依赖和戒断的形成,NO介导脑内触液神经元与脊髓水平对吗啡依赖和戒断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通过慢性吗啡处理方式建立起SD大鼠吗啡依赖的条件化位置偏好(CPP)模型,用行为学手段研究多巴胺(DA)D2受体拮抗剂及激动剂对SD大鼠CPP的影响,探讨眶额叶DAD2受体在阿片精神依赖中的作用。通过腹腔注射吗啡同环境因素相结合,建立大鼠吗啡依赖的CPP模型;采用局部脑内微量注射法向额叶注射DAD2受体拮抗剂或激动剂或盐水(对照组),以得到SD大鼠在戒断期间的CPP的时间数据。CPP显示DAD2受体拮抗剂组与对照组相比,从戒断第2天起,前者表现出更明显的CPP增加现象,差异显著(P<0·05)。而DAD2受体激动剂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腹腔小剂量注射吗啡,成功地建立了吗啡依赖SD大鼠的CPP模型;眶额叶微量注射DAD2受体拮抗剂增加了CPP时间,提示眶额叶多巴胺系统在吗啡依赖的过程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也提示了对于已经成瘾的动物,损伤其眶额叶,会使药物渴求增强。因而提示对于药物依赖患者进行手术干预治疗要极其慎重。  相似文献   

16.
NO参与介导吗啡戒断大鼠脊髓神经元敏感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Cao JL  Zeng YM  Zhang LC  Gu J  Zhou WH  Yang GD 《生理学报》2001,53(1):75-78
运用Fos免疫组织化学、NADPH-d组织化学、F/NADPH-d双标、鞘内注射和反义寡核苷酸技术,观察吗啡戒断大鼠脊髓神经元活动变化及NO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非吗啡依赖大鼠急性应用纳洛酮和吗啡依赖大鼠脊髓水平Fos-LI和NADPH-d阳性神经元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二者也无Fos/NADPH-d双标神经元表达;吗啡依赖纳洛酮催促戒断大鼠脊髓Fos-LI、NADPH-d阳性神经元、纤维和终末表达明显增加,且出现Fos/NADPH-d双标神经元表达。Fos-LI和Fos/NADPH-d双标神经元呈现双侧脊髓全层分布,NADPH-d阳性神经元、纤维和终末主要位于双侧脊髓背角浅层。鞘内注射NOS抑制剂L-NA和nNOS反义寡核苷酸均明显降低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评分,减少吗啡戒断大鼠脊髓Fos-LI表达。上述结果提示:NO参与介导吗啡戒断大鼠脊髓神经元敏感化。  相似文献   

17.
Liu Z  Zheng JF  Yang LQ  Yi L  Hu B 《生理学报》2007,59(3):285-292
本文旨在探讨青藤碱对吗啡依赖与戒断小鼠的小脑和胸腰段脊髓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系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吗啡剂量递增法建立小鼠吗啡依赖模型,用纳洛酮激发戒断症状,评价小鼠急性戒断时齿颤、扭体、直立、喷嚏、眼睑下垂等戒断症状,对成瘾小鼠用青藤碱(40mg/kg,i.P.)治疗后,再用纳洛酮激发观察戒断症状。半定量RT—PCR检测小鼠小脑和胸腰段脊髓nNOS mRNA表达变化,化学比色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小鼠小脑和胸腰段脊髓组织匀浆的nNOS活性与NO含量。结果显示:(1)青藤碱可以扭转由吗啡依赖引起的小鼠体重下降的趋势,减轻小鼠急性戒断时齿颤、扭体、直立、喷嚏、眼睑下垂等戒断症状;(2)青藤碱可降低小鼠吗啡依赖与戒断时在小脑与胸腰段脊髓中异常上调的nNOS mRNA水平,使酶活性下降到接近对照组水平。nNOS催化产生的NO含量与酶活性的变化一致;(3)单独使用青藤碱,小鼠没有出现类似吗啡引起的戒断症状,小脑与胸腰段脊髓中nNOS mRNA水平及酶活性没有异常升高。上述结果表明,青藤碱本身无成瘾性,但能显著减轻吗啡依赖小鼠的戒断征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青藤碱影响小脑与脊髓中的NO/nNOS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8.
长期药物滥用使吸毒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出现一系列的神经生物化学的变化,包括脑内儿茶酚胺类的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的变化。在近几十年有关的研究中,脑内多巴胺的作用受到很大关注。相比之下,虽然已知去甲肾上腺素广泛参与阿片的戒断过程,但是在阿片引发的运动和奖赏效应中的作用所知甚少。  相似文献   

19.
长时间应用阿片类制剂如吗啡、海洛因等会诱发脑的适应性改变,从而出现药物成瘾或依赖。以往研究显示,阿片成瘾在许多方面与学习记忆过程类似,相关学者认为是学习的一种异化形式,而这一异化行为的形成是脑内某一记忆系统非适应性回归介导的。另一方面,长时间应用阿片本身也会导致学习记忆能力受损。  相似文献   

20.
NMDA受体拮抗剂对阿片类药物耐受和依赖的阻断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ang MW  Liu JS 《生理科学进展》1999,30(3):207-213
本文综述阻断NMDA受体离子通道复合药物对阿惩耐受和成瘾发生的影响。行为药理学研究显示,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和甘氨酸受占拮抗剂能抑制阿片耐受和戒断反应,其药理学特性明显不同于其他类型抗阿片耐受和成瘾的药物,阐述了NMDA受体拮抗剂治疗阿片类芗耐受和领事的系列化机制。并指出NMDA受体拮抗剂具有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