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淡色库蚊敌百虫抗性品系的抗药性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刚 《昆虫学报》1989,32(1):44-51
分别测定了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敏感品系(SEN)及敌百虫抗性品系(RD)雌成蚊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对硫代乙酰胆碱(Atch)的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SEN雌成蚊头部AchE的Km=1.2×10-4mol/L,Vmax=7.7×10-3mol/L(产物);胸部的Km=0.8×10-4mol/L,Vmax=6.5×10-3mol/L(产物).RD雌成蚊头部AchE的Km=5.7×10-4mol/L,Vmax=25×10-3mol/L(产物);胸部的Km=0.8×10-4mol/L,Vmax=9.5×10-3mol/L(产物).结果表明:1.SEN和RD二者的雌成蚊,它们自身头、胸间AchE是不同质的,是以同工酶的形式存在,因此RD雌成蚊头部AchE的性质与SEN雌成蚊的头部有显著差异也是由AchE同工酶的变异所造成.2.RD雌成蚊头部AchE在量上与SEN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可以认为RD雌成蚊对有机磷产生抗性的主要机理是头部AchE在质和量上产生了变异.由于羧酸酯酶不是对具有磷酸酯键的有机磷制剂作用的靶子酶,因而不是敌百虫抗性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可见分光光度法单独测尿中痕量1-萘酚的新方法。方法:在碱性介质中,1-萘酚(1-NAP)与氯霉素作用生成蓝色物质导致体系的吸光度增加,2-NAP不干扰测定。结果:该蓝色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472.0nm,其吸光度与1-NAP摩尔浓度在7.64×10-7mol/L~6.31×10-4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A=0.3146C+0.0239,相关系数r=0.9973,检出限为2.29×10-7mol/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25%~6.42%,加标回收率为95.3%~105.7%。结论:本方法灵敏、简单、快速、易于推广,用于人尿中1-NAP含量的单独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柯萨奇B3病毒 (coxsackievirusB3,CVB3)对大鼠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 ,以了解病毒感染导致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的机理。方法 :酶消化法获得单个心肌细胞后利用膜片钳全细胞电流记录技术观察CVB3对L型钙通道电流、钠通道电流、外向钾电流和内向整流性钾电流的影响。结果 :CVB3感染使L型钙通道电流、外向钾电流增加 ,内向整流性钾电流减小 ,对钠通道电流无明显影响。结论 :CVB3对L型钙通道电流、外向钾电流和内向整流性钾电流的影响可能是病毒感染后细胞损伤和产生异常电活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增效混剂对神经细胞钠通道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膜片钳技术,以MN-9D神经细胞为材料研究了溴氰菊酯及辛硫磷混剂的增效机理。膜片钳实验表明10-5mol/L辛硫磷对Na+通道电流抑制作用很小,并随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步恢复。加药1 min Na+电流抑制率为6.99%,10 min为3.65%。10-6 mol/L溴氰菊酯1 min抑制率为20.28%,10 min为21.43%。对蜚蠊中枢神经系统传导的动作电位抑制中时为53 min;10-6mol/L溴氰菊酯与10-5 mol/L辛硫磷混剂1 min抑制率为34.15%,10 min为36.69%,动作电位抑制中时为40 min,因此混剂可增强对Na+通道电流的抑制作用。通过Na+电流数据、尾电流衰减时间常数统计分析表明溴氰菊酯的修饰作用主要发生在关闭和静止状态的Na+通道,减缓通道的打开,延长通道关闭或失活状态。  相似文献   

5.
神经递质释放与家蝇对拟除虫菊酯抗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通过生物测定比较溴氰菊酯、氯菊酯和DDT对Dec-R,2C1-R,DDT-R和敏感(SP)家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的毒力,表明三个抗性品系对溴氰菊酯、氯菊酯和DDT均有很高的抗性,抗性倍数分别达120 912,6 032和112.2倍,并对上述三种杀虫剂有明显的交互抗性和抗击倒效应。杂交试验表明Dec-R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是一个隐性基因,电生理试验表明抗性家蝇中枢神经系统(CNS)对药剂敏感度的降低是其产生抗性和交互抗性的重要机制。研究结果表明Dec-R和2CLR家蝇品系中存在有击倒抗性因子(Kdr)。当用1×10-7mol/L溴氰菊酯对SP家蝇脑突触体在提高K+浓度去极化后,可加强3H-胆碱的释放,而在Dec-R品系中,溴氰菊酯浓度提高到1×10-4m0l/L也未能加强3H-胆碱的释放,表明溴氰菊酯与神经递质的释放和钠通道亲和性的降低是抗性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成年雪貂心肌钾通道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Xiao YF  Morgan JP  Leaf A 《生理学报》2002,54(4):271-281
本研究是在成年雪貂的心肌上研究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电压门控钾通道的效应。我们观察到,n-3 PUFA能抑制短时性外向钾电流(Ito)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而对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则没有明显影响。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Ito和Ik能产生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7.5和20μmol/L,但不影响IK1。二十碳五烯酸(EPA)对这三种钾通道的作用与DHA相似。花生四烯酸(5或10μmol/L)先引起IK的抑制,然后引起IK,AA的激活;用环氧合酶抑制剂消炎痛可以阻断花生四烯酸激活IK,AA的作用。不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都不明显影响这些钾通道的活性。上述实验结果证明,n-3 PUFA能抑制心肌细胞的Ito和IK,但和我们以前报道的PUFA对心肌钠电流和钙电流的作用相比,其对Ito和IK抑制作用的效能较低。n-3 PUFA的抗心律失常效应可能与它们抑制心肌钠、钙、钾通道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呲虫啉、杀虫双对美洲蜚蠊中枢神经的电生理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美洲蜚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第V1腹神经节突触后电位细胞外记录方法研究了吡虫啉、杀虫双对中枢神经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1.73x10-7mol/L吡虫啉和 1.38XlO-5Stool/L杀虫双处理后初期均能引起自发性突触后电位发放增强,随后导致突触传递阻断。而吡虫啉较杀虫双阻断传递快,且用Ringer生理溶液冲洗不易恢复,表明吡虫啉较杀虫双激动剂活性更强。以3.37×10-5mol/L甲胺磷预处理中枢神经样品后,再进行杀虫双处理,则突触后电位的发放频率和幅值有明显增强,产生连续超幅排放(overshooting)现象,相反,甲胺磷预处理对随后进行吡虫啉处理无明显影响。这些结果说明,吡虫啉、杀虫双和乙酰胆碱受体发生相互作用过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他莫昔芬对SHG-44胶质瘤细胞钠通道电流的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SHG-44细胞的钠通道电流,并观察施用不同浓度的他莫昔芬后电流的变化。结果:该钠通道电流特性为内向电流、快速激活失活,他莫昔芬能够明显阻断该电流,该阻断具有剂量依赖性及电压依赖性。在0mV时,8μmol/L他莫昔芬对钾电流抑制率为69%。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54μmol/L。结论:他莫昔芬可明显阻断SHG-44胶质瘤细胞上的钠通道,这可能是他莫昔芬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光学活性拟除虫菊酯对棉铃虫神经细胞钠通道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比分析了alpha体氯氰菊酯与theta体氯氰菊酯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离体培养中枢神经细胞Na+通道门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alpha体氯氰菊酯作用后,神经细胞Na+通道电流(INa)先增大,同时通道的激活电压向负电位方向移动约10 mV,提示alpha体氯氰菊酯使通道激活电位降低,通道更容易被激活。药剂作用约10 min后,INa又迅速降低,表明alpha体氯氰菊酯对开放状态的Na+通道有抑制作用。另外,alpha体氯氰菊酯使INa到达峰值的时间缩短,但对失活时间无明显影响。Theta体氯氰菊酯也使INa激活电位左移,幅值降低,但降低速率较慢。总的结果表明alpha体氯氰菊酯与theta体氯氰菊酯对棉铃虫中枢神经细胞处于关闭和开放状态的钠通道均有作用,且alpha体氯氰菊酯对钠通道电流的抑制作用强于theta体氯氰菊酯。  相似文献   

10.
棉铃虫对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友军  罗林儿 《昆虫学报》1997,40(2):113-121
本文用神经电生理方法研究了氰戊菊酯、氯菊酯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相对敏感(HD-S)种群和抗性(HJ-R)种群的神经毒理作用。10-5mol/L的氰戊菊酯、10-5mol/L的氯菊酯诱发腹神经索自发发放频率的增加和随后的神经传导阻断,10--5mol/l的氯菊酯抑制HD-S种群的神经兴奋,直接阻断神经传导。以兴奋时间、神经传导阻断时间、对药剂作用反应时间的个体分布频率3个参数比较两种群对杀虫剂的反应,均发现HJ-R种群比相对HD-S种群表现了2~3倍的神经不敏感机制,并且发现这种神经不敏感机制对毒理I型和Ⅱ型拟除虫菊酯同样有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3.
14.
15.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6.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7.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