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昆虫区系的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和地理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总结分析中国昆虫的分布规律, 为昆虫地理区划提出依据, 作者2008年创建了新的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方法, 它与传统的聚类分析方法的主要不同是直接计算任意多个地区之间的相似性系数, 从而摈弃原来的合并环节。我们应用这种方法对中国823科17 018属93 662种昆虫的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当种级水平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19和0.14时, 全国64个基础地理单元聚类为20个小单元群和9个大单元群。根据聚类分析结果, 提出我国第一个由定量分析产生的9个昆虫区20个昆虫亚区的中国昆虫地理区划的初步方案。西北昆虫区、 东北昆虫区、 华北昆虫区、 青藏昆虫区稳定地组成中国北方昆虫大区, 江淮昆虫区、 华中昆虫区、 西南昆虫区、 华东昆虫区、 华南昆虫区稳定地组成中国南方昆虫大区。江淮昆虫区的设立是因为这里多平原和丘陵, 为重要农业区, 昆虫区系简单, 种类显著少于华东、 华中、 华南昆虫区, 而和华北昆虫区相当; 包括台湾在内的华东昆虫区是昆虫多样性最丰富地区之一, 显著高于邻近的华北、 江淮、 华南昆虫区。最后, 对昆虫地理定量分析中的重要环节进行讨论, 还对今后昆虫区系调查的薄弱地区提出建议。这项研究证明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方法是简便、 快捷、 实用的, 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应用, 这预示着生物地理学研究将会由定性研究进入到定量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2.
受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资助,由章士美教授主编、张治良、朱耀沂教授副主编,全国30多位(含台湾)从事植保工作30年以上的专家参编的《中国农林昆虫地理区划》一书,1998年9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社,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该书为32开精装本,共304页25万字,定价48元。此书由概论和各论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概论精要地对农林昆虫区划的重要意义,区划必须具备的生态资料,全球六大昆虫地理区及中国七个昆虫地理区的划分,一一作了阐述。各论则由28个省、区长期从事昆虫工作的专家,分别依据该省的自然地势地貌、气候条…  相似文献   

3.
古昆虫学(Palaeoentomolog)是以昆虫化石为研究对象,研究昆虫的起源、演化、物种多样性在地质历史中的变化,以及与古环境和其它生物类群相互作用、协同发展的科学。现生昆虫种类繁多,个体数量十分庞大,分布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环境中,与人类及其动植物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昆虫学就成为生物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学科。并且,昆虫因其形态各异,色彩斑斓,也是我国及世界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观赏昆虫已成为各类文化活动(如展览、收藏、邮票、绘画、文学作品、民间节日等)的主要题材和载体。可以说,人们对现…  相似文献   

4.
昆虫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汉字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单元。文章从昆虫学的角度对当代“虫”字旁汉字进行了科学归类。结果表明,常用带“虫”字偏旁部首的汉字有262个,其中繁体字57个,简体字205个;简体字中带“虫”字旁的汉字有40%归属于昆虫纲。在昆虫纲的28个目中发现有带“虫”字旁的汉字,其中直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和鳞翅目分布较多,描述“蝉”和“蝗虫”的“虫”字旁汉字最多。在某种程度上从侧面反映了昆虫与中国文化的相关性及前人对昆虫学科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5.
胡家会 《化石》1998,(2):20-21
高等植物抵抗昆虫的秘密胡家会高等植物是当今植物界的霸主,是动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仅绿色开花植物就有近30万种。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群,约有36万多种,大多数昆虫以植物为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高等植物与昆虫之间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统计2011—2016年中国昆虫学研究者发表的SCI与CSCD论文,客观地计量分析中国昆虫学研究的发展。在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中共检索到中国昆虫学研究者发表SCI文献6 589篇,被引频次40 649,论文来源于2 899个研究机构,来源出版物1 461种。研究的主要内容表现为昆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杀虫剂及其抗性生理、昆虫系统发育及分类学、昆虫的发育及生理学、害虫防治等方面。在CSCD中共检索到中国昆虫学研究文献6 407篇,被引频次7 641,文献来源于2 833个研究机构,来源出版物282种。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昆虫分类学、昆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昆虫生理生态学、种群生物学、害虫生物防治及天敌与资源昆虫研究,昆虫超微结构、昆虫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等方面。中国昆虫学研究形成了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与研究人员与国内外的机构与团队有较广泛的合作,SCI研究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论文被引用频次也迅速增加。CSCD昆虫学研究论文被引用频次迅速增加,但文献数量呈下降趋势。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单位集中了中国昆虫学研究优势力量,在促进中国昆虫学学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昆虫学报》2007,50(3):I0002-I0002
中国第一个国立昆虫博物馆1987年6月创建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由前国家计委主任宋平等领导批示,国家拨专款建立的中国第一个昆虫博物馆。杨凌示范区建立后,在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关怀下,由国家计委、农业部等单位投资于1999年8月建成二期丁程并正式投入使用。随着博物馆收藏量的不断增加和社会影响的不断扩大,学校和邵逸夫基金会投资2000万元建设新展览馆和蝴蝶网室,于2005年10月向社会开放。昆虫博物馆现在总建筑面积已经达到11000多平方米,成为世界上最大、综合配套性最强、有较高知名度的昆虫专业博物馆,是一个融科学研究、标本收藏、人才培养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基地。先后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和“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等。  相似文献   

8.
RNA干扰(RNAi)是一种在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由双链RNA诱发的、导致mRNA特异性沉默的过程.简单总结昆虫RNAi的研究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重点介绍昆虫RNAi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昆虫RNAi应用于害虫防治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高等植物与昆虫的化学防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植物是当今植物界的霸主,仅绿色开花植物就有近30万种。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类群,大多数昆虫以植物为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高等植物与昆虫之间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昆虫与植物是相互影响的,植物影响昆虫的分布和分化,...  相似文献   

10.
《膜翅目》     
原书(TheHymenoptra)由英国自然博物馆10名膜翅目昆虫专家撰写,1988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现由杨忠峡译,香港天则出版社出版。全书共门章,40万字,148幅插图,10个图版,为标准16开版本,332页。膜翅目是十分重要的一类昆虫,其中包括多种寄生性天敌和一些常常给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植食性峰类,如叶蜂、树峰、茎锋等。国内至今尚无完整、系统介绍膜翅目的书出版发行。本书的翻译出版正是填补了这个空白。该书是广大昆虫学工作者、尤其是生物防治工作者、昆虫分类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书,也是大学生物系、植物保护系、森林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北方化石昆虫群的建立及其演化序列(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几十年来已积累了众多的中国北方古生代晚期、中生代和第三纪的昆虫化石标本,对其长期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北方昆虫化石演化序列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演化阶段,即古生代晚期、中生代和第三纪演化阶段,其中包含14个昆虫群虫和29个昆虫组合。这些昆虫群及其组会既反映了北方昆虫在地质历史上兴衰的发展规律,也为地层划分、对比与地质时代的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数量较多的一个类群,它们分布极其广泛,而且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昆虫起源很早,4亿多年前,在人类远远还没有出现的泥盆纪,昆虫就已经在地球上热闹地繁衍生息着。目前,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昆虫演化与环境变迁重点实验室”保存着任东教授十余年来采集的约20万件昆虫化石标本,储量世界居首。  相似文献   

13.
依照胡经甫先生的中国昆虫目录,我国已经有记载的昆虫共20,069种。由於我国幅员广大,缺乏广泛调查,事实上所有昆虫种数,恐将十余倍於此。但是大部份昆虫没有中文名称,这对於我国昆虫学的发展舆应用都有很大阻力。中国科学院编译局现正与各学会联系制订各种中文名词,昆虫名称也包括在内,将来对於中国昆虫学的进步一定有很多帮助。  相似文献   

14.
《昆虫知识》2000,37(3)
《中国珍稀昆虫图鉴》(中、英文版 )是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中国珍稀昆虫的专著。由陈树椿主编 ,全国 1 0 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编写 ,收入中国珍稀昆虫纲 2 6目 ,2 1 6科 ,3 82属 ,41 6种。书中所列昆虫参考了国际标准 ,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除已列入国家保护动物名录的种类外 ,还增加了我国特有种 ,稀有种 ,濒危种以及形态奇特、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殊的种类。全书文字简练、图片精美、融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为一体 ,展示了我国珍稀昆虫的概貌。书后附有中文名称索引和学名索引。中文版邮购价 1 85元 ;英文版邮购价 3 2 1元。《海南岛蝴蝶》由…  相似文献   

15.
昆虫利它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近年来,在化学生态领域中,对生物间相互关系的形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已弄清某些化学物质在这种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昆虫与昆虫;昆虫与植物之间的联系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化学物质传递信息,例如昆虫求偶、寻找食物、定向栖息场所,搜索寄主、受到侵扰时向同伴告警等过程中都存在化学物质的作用,这类化学物质称为“信号化合物(Semiochemical)”。根据它们的作用过程不同,信号化合物分为两类:一类是种内信号化合物,或者叫做信息素(Pheromone),它是由一种昆虫分泌并释放到体外引起同种昆虫的其它个体产生行为反应的化学物质,当前研究得较为广泛的昆虫性信息素就是属于这一类化合物。另一类是种间信号化合物,或者叫做交互化合物(Allelochemics),它是由一种昆虫分泌并释放到体外引起异种昆虫个体产生行为反应的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16.
昆虫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魏书军  陈学新 《昆虫知识》2011,48(6):1573-1585
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因其基因组成稳定、基因排列相对保守、普遍为母系遗传、极少发生重组等而被广泛应用于进化与系统发育等研究。目前,昆虫中已有356个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被测定,代表了33个目中的28个目。大量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使得我们对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特征与进化方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本文对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进展、基因组的结构特征、碱基组成、控制区的特征、基因重排及其机理、进化速率及其在昆虫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昆虫几丁质酶及类似蛋白由多种不同的基因编码而成,它们在分子量大小、空间结构、化学性质和酶学性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并在昆虫不同的组织、不同时期的表达量各不相同,对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丁质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昆虫几丁质酶的研究过程中,生物信息学在几丁质酶基因克隆、结构分析、同源性比较等方面应用广泛.该文主要对昆虫几丁质酶及生物信息学在昆虫几丁质酶研究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展望做了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生活中.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是又确实存在的东西有很多.比如昆虫。它们经过亿万年的自然演化.形成了动物界中最庞大的家族。全世界的昆虫可能有1000万种.约占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的一半。但目前已定名的昆虫种类仅100万种左右,占动物界已知种类的三分之二。我国是昆虫资源丰富的国家.约有15万种昆虫.目前  相似文献   

19.
王春阳  郭雨  李海银  陈萍 《生物工程学报》2023,39(12):4996-5013
跨膜p24 (transmembrane emp24 domain, TMED)基因与哺乳动物的免疫反应、信号传导、生长发育和疾病发展等密切相关。然而,昆虫中仅有果蝇TMED的报道。本研究从基因组鉴定了家蚕、赤拟谷盗、烟草天蛾和意大利蜂的TMED家族基因,并发现1个α类、1个β类、1个δ类和多个γ类的TMED家族基因成员构成模式产生于膜翅目分化前昆虫的共同祖先,而果蝇类TMED家族成员构成在进化中形成了独特模式。昆虫TMED家族γ类基因进化速度较快,分化成了TMED6-like、TMED5-like和TMED3-like这3个独立的亚类。TMED5-like基因在膜翅目昆虫发生了丢失,在鳞翅目昆虫祖先中发生了复制,在果蝇类发生了重复。昆虫TMED蛋白除具有典型的TMED结构特征外,还有明显的信号肽。家蚕7个TMED基因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1个基因为单外显子,6个基因为多外显子。从幼虫组织克隆了家蚕7个TMED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全序列并登录到GenBank数据库。BmTMED1、BmTMED2和BmTMED6在家蚕各个时期和组织中均表达,所...  相似文献   

20.
任睿  高雯芳  李敏  潘丽娜 《微生物学通报》2023,50(11):5219-5234
【背景】近年来,昆虫肠道微生物领域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相应发表了大量的科研论文和著作。然而目前尚缺乏对昆虫肠道微生物全面、系统的文献计量分析。【目的】了解国内外昆虫肠道微生物领域的历史、研究热点和新兴趋势。【方法】以昆虫肠道微生物为搜索主题对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 (WOS)数据库进行检索,利用文献计量工具VOSviewer和Cite Space对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1991-2022年间该领域全球研究发文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国内外对昆虫肠道微生物领域的关注点和研究方向逐渐扩大。关键词聚类锚定了3个新兴研究领域:昆虫饮食(insect meal)、次生代谢物(secondary metabolites)和生物降解(biodegradation)。【结论】基于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发现提供了昆虫肠道微生物领域的现状和趋势,可能有助于确定该领域的热点话题和探索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