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应用自制降温线圈发展一种硬膜外局部低温治疗方法,对其降温效能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Nor组)、硬膜外局部低温组(LH组)和全身低温组(SH组),对LH组和SH组分别实施硬膜外局部降温和全身降温,观察降温前后同侧脑温、对侧脑温、肛温以及呼吸、心率、血压变化,降温后24h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测,取脑组织标本行光镜、电镜检查,并检测脑组织水、钠、钾离子含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降温后,LH组大鼠的降温侧脑温在数分钟内从(36.5±0.3)℃下降到(31.4±0.4)℃并维持稳定,其对侧脑温和肛温无明显下降,R、HR和MABP无明显变化;SH组降温后双侧脑温、肛温均出现降低,降温后HR下降。降温后,LH组和SH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正常,光镜和电镜下脑组织无损伤表现,其脑组织水、钠、钾离子含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与常温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这种硬膜外局部低温方法可以达到与全身降温一样的效果,且不会引起生命体征波动及对脑组织产生急性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了100例开胸手术患者,按手术顺序编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开胸手术术前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54例)开胸手术前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通过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1 h、6 h的应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心率、呼吸频率,评价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术前两组血糖、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h,6 h两组血糖、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 h,6 h血糖、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h,6 h两组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均下降,且观察组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更低(P0.05),术前术后两组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 h心率增加且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6 h心率趋近于术前心率。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 h、6 h呼吸频率增加且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呼吸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较小,可降低术后应激反应,改善患者体内血液流变学参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局部亚低温(32-35℃)及硫酸镁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组、亚低温组、硫酸镁组、亚低温+硫酸镁组,每组8例,采用Longa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TUNEL技术,检测和比较各组脑缺血后大鼠的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凋亡细胞数。结果:与常温组相比,亚低温组与亚低温+硫酸镁组的梗死体积、神经功能评分、凋亡细胞数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与亚低温组相比,亚低温+硫酸镁组局灶脑缺血大鼠的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评分、凋亡细胞数均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应用亚低温相比,局部亚低温与硫酸镁联合应用,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可发挥更有效的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缺血后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超深低温作用下大鼠脑血流变化的激光散斑成像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激光散斑成像(laserspeckleimaging)技术研究局部超深低温(0℃)对脑血流流速变化的影响,实时监测了超深低温作用持续不同时间(1 ̄10min)后的大鼠顶叶脑皮层血流变化的时空特性。实验发现:超深低温持续时间分别为1、2、5min时,低温致使脑血流迅速减少,而快速复温后脑血流迅速增加并超过基线值,在此状态维持一段时间(10±3)min后又开始缓慢减少,恢复至基线水平后趋于平稳,且动脉、静脉、皮质处脑血流变化趋势相近,仅变化幅度有差异性;而在超深低温持续作用7min后,脑血流迅速减少,恒温复温后脑血流先迅速增加,后稍微下降,最后恢复至基线值的75%左右;超深低温持续作用10min后,脑血流也迅速减少,但在快速复温后脑血流没有迅速上升,而是在此状态维持一段时间(12±2)min后才逐步上升(动脉)或者快速上升后稍有下降(静脉、皮质),最终恢复到基线值的75%左右,且动脉、静脉和皮质处脑血流变化趋势与变化幅度均有显著差异。以上结果显示,对脑皮层进行局部超深低温作用的持续时间超过7min后,脑皮层的血流无法恢复到低温作用前的水平,因而提示过长持续时间的超深低温作用可能会造成对脑血管调节的不可逆损伤。激光散斑成像技术为研究超深低温作用下的脑皮层的血流动力学过程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邓海霞  黄丹 《蛇志》2013,25(2):150-152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亚低温配合参附注射液在心脏骤停后早期脑复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和ICU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4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21例,常规组给予持续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电除颤、降颅压、基本复苏药物及亚低温处理,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瞳孔和眼球运动变化、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和自主循环恢复时间(ROSC)以及两组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存活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GCS、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配合参附注射液能改善心脏骤停后脑复苏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的救治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rt-PA溶栓为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脑血流再通后挽救濒临死亡的神经细胞同时,也可能发生更为严重而持久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本研究探讨联合应用局部亚低温(32-35℃)及硫酸镁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及再通模型,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组、亚低温组、硫酸镁组、亚低温+硫酸镁组,每组10例,采用Longa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干湿重法、TUNEL技术,检测和比较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及凋亡细胞数。结果:与常温组相比,亚低温组与亚低温+硫酸镁组的梗死体积、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凋亡细胞数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与亚低温组相比,亚低温+硫酸镁组局灶脑缺血大鼠的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凋亡细胞数均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应用亚低温相比,局部亚低温与硫酸镁联合应用,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可发挥更有效的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及减轻脑水肿有关。二者联用可能为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一种减轻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有效脑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温对离体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观察大鼠海马脑片在OGD条件下顺向群峰电位(orthodromic population spike,OPS)的变化及温度对它的影响.②观察谷氨酸(Glu)对海马脑片OPS的影响及低温的抗Glu毒性作用.并在人工脑脊液(ACSF)中分别加入GABA-R的特异性阻滞剂bicuculline(BMI)和NMDA-R的特异性阻滞剂D-(-)-2-Amino-5-phospho-nopentanoic Acid(AP5)或加入BMI和非NMDA-R阻滞剂6,7-Dinitroquinoxaline-2,3(1H,4H)-dione(CNQX)来观察低温对海马脑片OGD损伤保护作用的突触后受体机制.③观察OGD1h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及低温对其的影响.结果:①OGD可以使海马脑片OPS迅速降低并很快消失,14 min后复氧供糖OPS极少恢复.低温(32℃、25℃)能使OPS消失时间明显延长,复氧供糖后OPS恢复良好.25℃其作用优于32℃.②2 mmol/LGlu使海马脑片OPS迅速消失,洗出后难以恢复.低温(3 2℃、25℃)能显著改善去Glu 1h后OPS的恢复.ACSF中加入BMI CNQX和BMI AP5均对25℃低温处理28min的脑保护作用没有影响.③OGD1h后CA1区锥体细胞水肿严重,胞浆内细胞器变性坏死脱失,线粒体肿胀,脊呈空泡状.低温(25℃)组细胞核膜规则,线粒体轻度肿胀.结论:低温有显著的抗脑OGD损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Glu的兴奋性毒性作用和维持细胞内ATP水平有关.而其抗兴奋性毒性作用可能既有NMDA-R又有非NMDA-R的参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联合血肿清除术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脑内血肿患者89例,均给予血肿清除术治疗,其中47例接受血肿清除术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评价和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1天、1周、2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血肿体积。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天、1周、2周的NI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肿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联合血肿清除术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能有效减轻患者脑部损害,提高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亚低温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将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按改良的Pulsine方法建立动物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皮质的水肿程度,氨基酸和自由基的动态变化等结果表明亚低温通过减轻脑水肿、影响氨基酸和自由基的动态平衡,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大鼠行胆汁内、外引流术后血浆二胺氧化酶的活性变化与肠粘膜屏障的关系。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四组:梗阻性黄疸组(OJ)、胆汁外引流组(ED)、胆汁内引流组(ID)及假手术对照组(SH),各组均15只;SH组、OJ组在术后第7天处死大鼠并采集标本,ID组、ED组于引流术后7天处死大鼠并采集标本,检测各组大鼠血浆DAO的活性,光镜下观察末端回肠组织粘膜形态学变化。结果:OJ组大鼠肠粘膜损伤明显,粘膜变薄、绒毛稀疏、上皮完整性受到破坏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ID、ED组大鼠肠粘膜有不同程度的恢复,ID组更接近SH组;OJ组血浆DAO水平显著升高,明显高于SH、ID、ED组(8.183±0.211 vs 3.570±0.280、3.978±0.269、5.051±0.328 U/L,P0.01),ID组较ED组下降更明显,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D组血浆DAO水平略高于SH组,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浆DAO变化与肠粘膜组织病理学变化一致。结论:胆汁内、外引流术可降低梗阻性黄疸大鼠血浆DAO水平,内引流术效果优于外引流术;血浆DAO的变化可反映梗黄大鼠肠粘膜屏障损伤及修复情况。  相似文献   

11.
12.
Hypothermia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1955,2(4948):1131-1132
  相似文献   

13.
Hypothermia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1953,2(4848):1256-1257
  相似文献   

14.
Hypothermia     
《CMAJ》1998,158(2):237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B. H. Scott 《CMAJ》1961,85(22):1206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