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58年以来,在大兴安岭一带从事狩猎生产的鄂伦春族人民,认真贯彻执行“护、养、猎并举”的方针,开展捕鹿和养鹿事业,各地猎区和半猎区人民公社都建立了养鹿场。现在驯养的黄臀马鹿(Cervus elaphus)和梅花鹿的存栏数已达三百余头。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各地猎民排除刘少奇、林彪、“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大  相似文献   

2.
龙龙 龙龙是最后一个在大兴安岭深山密林里撮罗子降生的狩猎部落的小猎民,1988年,他在撮罗子里降生,父母出去打猎的时候,就把他话在树上吊的摇蓝里,稍大一些后,  相似文献   

3.
华南野猪的生物学及中心食场狩猎法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猪(Sus scrofa Linnaeus)是一种繁殖快、适应性强、分布广的大型狩猎动物,也是山区农业生产的害兽。以往文献中有关野猪生物学方面的报道不多,而关于野猪华南亚种(S. s. chirodontus Heude)尚未见有报道。作者从1958年开始对华南地区(主要是广东、广西)野猪生物学进行了多年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中心食场”狩措法,通过多年试验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狩猎方法,对控制野猪危害、保障山区农业生产以及发展狩猎事业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蕴藏着种类及数量极其丰富的野生动物,是全国素来较闻名的猎区之一。在党的总路线照耀下,全省狩猎生产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新创了许多简单易行、效果较好的狩猎工具,茲介绍如下:1.撅挞杆 这个工具是伊春市带岭区猎民李德林同志根据黄鼬、灰鼠等小型动物,习惯于顺着倒木上来回流窜的特点而创造的。具体作法是在一根倒木的中间,钉一根长20—30厘米、粗1—1.5厘米的小木棍,小木棍刻一个缺口(图1a),做成一个小勾;把倒木  相似文献   

5.
野猪     
阐述了野猪在自然生态系的作用和地位、生态学特性。介绍了我国古代十二生肖地支的排位情况,指出“猪年”的猪是指野猪。野猪是狩猎对象,对人类带来经济效益,但野猪也遭踏庄稼、伤人,对农业带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野猪(Sus scrofa)是经济价值高的狩猎动物,肉味鲜美,皮张是制革原料,胆可入药,但又有危害农作物的一方面。我们自1962年以来在长白山从事科学考察的过程中收集和积累了一些野猪的生态资料,现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7.
鹑与猎     
鹌鹑Coturnix coturnix japonica(下称鹑),江苏常见,为有经济意义的猎禽,每年冬春,猎供食用。多年来作者在江苏省的江阴、沙洲、太仓、高邮、南通及上海等地调查访问和观察研究,对鹑的养、护、猎提供一些资料。狩猎掌握和了解鹑的生态习性,进行狩猎,则易见易获。  相似文献   

8.
在内蒙古自治区北部大兴安岭森林中,已经开始了狩猎的季节.世居在这里的鄂伦春族猎手们,带着他们的别拉弹克枪、猎犬、马匹和充足的食粮,从1953年11月中旬开始沿着纳敏河、甘河、毕拉河两岸的森林出动.很多猎民组织打猎互助组,并订立了打猎的计划.目前,正是打灰鼠、猞猁、  相似文献   

9.
二道白河位于吉林省的东部山岳丘陵地区,属于我国寒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气候寒冷,森林茂密而广大,营养期较长,有丰富的植物食料。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栖息着多种多样的兽类,贪肉动物有猞猁、金钱豹、狸猫、水獭、黄鼬、狐狸、貉、黑熊等;草食动物有馬鹿、麝、狍等30多种。其中还有世界名贵的东北虎和东北三宝之一的貂,尤其是紫貂。安图县二道白河乡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保护珍奇动物、变野生为家养的号召,组织了26名有经验的猎民,大力开展捕捉活貂。仅1957年一冬天就捕捉了140多只,为常年捕获量的23.3倍。多年来,猎民们在长期的狩猎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经验。作者于1958—1959年先后在安图县进行兽类调查和采集时,曾参加了当地猎民的经验交流会,经过访问,积累了一些关于捕养紫貂的经验,现整理出来,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江西井冈山野猪冬季卧息地选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野猪(Susscrofa)属于偶蹄目,猪科。在分类学上,江西井冈山的野猪属于我国5个野猪亚种之一的华南亚种(S.s.chirodontus)[1],据王小明等研究[2],井冈山的野猪数量居于大型野生动物之首。野猪在我国分布广,对农作物的危害大,所以对它的研究常常局限于狩猎及生活习性一般性的报道[3~8],而对它的生态、生境选择和利用方面的研究甚少。扬伯然[9]和高中信等[10]对野猪东北亚种(S.s.ussuricus)的生态作了初步的报道。为了合理利用野猪资源,以及比较我国南北两个不同野猪亚种的生态学特性,我们于1996年10~12月在…  相似文献   

11.
西安市秦岭山地村民对野猪容忍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陕西省西安市秦岭山地(深山区和浅山区)村民对野猪Sus scrofa的认知度和容忍性,并分析影响村民容忍性的主要因素,以期为缓解村民与野猪的矛盾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物种管理提供参考资料。结果表明:84.61%的被调查者期望野猪种群下降或消灭; 53.85%完全不赞同或不赞同保护措施;野猪毁坏农田后,83.08%完全赞同或赞同捕杀野猪;在村外遇见野猪时,47.69%完全赞同或赞同捕杀野猪。农田收入比例、野猪毁田面积、家庭年收入及毁田面积占比是影响村民对野猪容忍性的主要因素。与浅山区相比,深山区村民对野猪的容忍性更低。因此,建议在深山区施行缓解人猪冲突的相应措施,即完善和落实相关的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条例,合理开展狩猎活动以及开发利用野猪资源,加大村民就业技能培训和收入转型,调整作物结构。  相似文献   

12.
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是一种有名的狩猎禽鸟。它除供食用外,也是动物园中常饲养的观赏动物之一。为了满足城乡人民对多种山味的要求,根据它的生活规律,有计划的开展狩猎业,就成为狩猎者的任务了。而总结动物的生态(特别是与狩猎有关的生态),提出科学的狩猎方法,便是当前有关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作者之一,家居四川东部陪陵县丛林乡山区。青年时,常以猎野禽为乐,故对于竹鸡的生态及狩猎,  相似文献   

13.
1960年5月28日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在秦岭考察时,在陕西省西南部洋县药坝供销社见到一刚收购不久新鲜的大猫熊(Ailuropoda melanoleuca)皮张,并了解为该县大古坪地区一猎民于竹林中所击获,后偕同该猎民找回遗存的部分颅骨和下颌骨。  相似文献   

14.
1959-1961年,我们进行吉林省毛皮兽资源调查时,在敦化县访问了猎民同志在寒冬冰冻季节活捕水獭的经验,兹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5.
野猪的集群行为与迁移习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野猪是一种好集群的偶蹄类动物,为适应其繁殖、觅食的需要而形成大小不等的群体。根据1958-1978年,笔者在广东省海南岛、乳源县、河源县、龙门县及广西宁明县等地的狩猎观察记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报导的标本是猎民于1960年冬在湖北洪湖内猎到的,由洪湖县食品公司收购,并将此标本陈列于店内,1961年冬我们到该地时,转让给我们,经鉴定为白头硬尾鸭Oxyura leucocephala(Scopoli)。  相似文献   

17.
杨秀芹  刘慧  郭丽娟  关庆芝  许尧  刘娣 《遗传》2008,30(6):741-746
以野猪、民猪和大白猪为研究对象, 根据网上公布的序列设计了7对引物, 采用测序、PCR-SSCP和PCR-RFLP方法对CAPN1基因的部分外显子和3′UTR区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和基因型分析, 探讨CAPN1基因多态性与瘦肉率和嫩度的关系。研究发现11个SNPs, 其中5个位于外显子, 4个位于内含子, 2个位于3′UTR区, 外显子中的突变有一处是错义突变, 导致了蛋白质多肽链第260位氨基酸发生了M/V的替代。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 在所检测的各多态位点上, 野猪、民猪、大白猪3个品种间不同基因型的分布都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 而野猪和民猪之间各基因型的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 民猪和大白猪之间各基因型的分布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结合品种特性分析表明, P4、P6引物和3′ UTR区HinfⅠ位点所检测的不同基因型和瘦肉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正>我叫奔提,今年11岁,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华欧拉尼人。有件事容我"吐槽"一下,我的笔友糖兄说,他有朝一日一定会来亚马孙体验一下这里的生活,可我等了3年他还没出现!看来,我有必要在这里全面展示一下我们那里的生活了,我不信糖兄看了之后还不动心!你知道吗?华欧拉尼人不喜欢用打打杀杀的残忍方式狩猎,所以才制成了"安全无伤害"的吹箭简。另外,他们对狩猎也很有讲究。在狩猎前,部落都会先祈祷一天,以祈求第二天大丰收;而且,也不是想捕什么猎物就捕什么,一般来说,他们的猎杀范围仅限于数量较多的猴子、鸟类以及野猪。  相似文献   

19.
以野猪.民猪和大白猪为研究对象,根据网上公布的序列设计了7对引物,采用测序,PCR-SSCP和PCR-RFLP方法对CAPN1基因的部分外显子和3'UTR区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CAPN1基因多态性与瘦肉率和嫩度的关系.研究发现11个SNPs,其中5个位于外显子,4个位于内含子,2个位于3'UTR区,外显子中的突变有一处是错义突变,导致了蛋白质多肽链第260位氨基酸发生了M/V的替代.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在所检测的各多态位点上,野猪、民猪、大白猪3个品种间不同基因型的分布都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而野猪和民猪之间各基因型的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民猪和大白猪之间各基因型的分布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结合品种特性分析表明,P4、P6引物和3'UTR区Hinf1位点所检测的不同基因型和瘦肉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环颈雉的生态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 torquatus Gmelin(以下称雉),在江苏的地方名:野鸡(各地)、红头野鸡(江阴)、石鸡(太仓)。它为肉羽兼用的猎禽,是一种有经济意义的野鸟。1958—1975年作者在江苏地区,作过野外观察和调查研究。今据所得资料,对雉的生态、狩猎和利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