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研究中医外科"托法"辅助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到2022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颅脑手术的26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发生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托法"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疗效、抗感染治疗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含量和中性粒细胞,以及血清白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PCT)。结果:260例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有21例,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8.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脑脊液分流术、脑室外引流以及脑脊液漏是影响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经中医外科"托法"辅助抗感染治疗后,21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含量和中性粒细胞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血清IL-8、hs-CRP和 PC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1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抗感染治疗时间和总费用分别为90.48%、(11.43±1.57)天和(7571.68±2541.29)元。结论:手术时间、脑脊液分流术、脑室外引流以及脑脊液漏是影响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中医外科"托法"可用于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复合全身麻醉在肝癌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12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TPVB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全身麻醉,TPVB组予以TPVB复合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术后4 h、术后12 h、术后24 h和术后48 h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记录两组术中麻醉药物使用情况、术后镇痛相关指标;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和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IL-8的测定并使用流式细胞仪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结果:相比于对照组,TPVB组术后4 h、术后12 h和术后24 h的NR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相比于对照组,TPVB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使用减少(P<0.05),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延迟(P<0.05),术后24 h镇痛按压次数及用量减少(P<0.05),且补救镇痛率显著降低(P<0.05)。TPVB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相比对照组提前(P<0.05),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缩短(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24 h时,两组IL-6水平和IL-8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但TPVB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24 h时,两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但TPVB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PVB复合全麻用于肝癌切除术能够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消耗,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改善术后免疫功能,对术后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PCI术前、后心电图QRS-T夹角的变化以及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15例AMI患者为实验组,并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低度、中度及高度狭窄亚组,在患者PCI术后对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并选取同期于我院就诊的非AMI患者38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前QRS-T夹角;AMI各亚组间术后24 h内的QRS-T夹角变化及12个月累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应用Pearson模型和Cox回归模型分析QRS-T夹角与MACE的相关性及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PCI术前QRS-T夹角明显大于对照组; 实验组各亚组PCI术后24 h内的QRS-T夹角均较各自术前降低,且随着各亚组AMI冠脉病变程度依次加重,术前及术后QRS-T夹角值均依次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低度亚组和中度亚组的MAC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高度亚组(χ2=14.12,P=0.001);Gensini积分、PCI术前及术后24h内的QRS-T夹角均与MACE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Gensini积分(HR=1.015,P=0.024)和术前QRS-T夹角(HR=1.009,P=0.027)是急性AMI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Gensini积分和术前QRS-T夹角是AMI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术前QRS-T夹角对AMI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T淋巴亚群与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关系,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3月~2018年6月于本院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术后是否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56例与无并发症组64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以及术后48 h的血清CRP、WBC和T淋巴亚群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诊断胃癌根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效能。结果:术后24 h、术后48 h两组患者血清CRP、WBC水平高于术前(P<0.05),且并发症组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术后48 h,并发症组CD3+、CD4+、CD4+/CD8+低于无并发症组(P<0.05),而手术前后CD8+无明显变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CRP≥10 mg/L、WBC≥10×109/L和CD4+/CD8+<1是患者术后发生胃癌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CRP、WBC、CD3+、CD4+联合检测诊断胃癌根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CRP、WBC和T淋巴亚群与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对CRP、WBC、CD3+、CD4+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颅内感染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医院行微创术后颅内感染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感染组,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ore, GC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GCS≥9分,n=31)和重度组(GCS<9分,n=19),另按病例对照研究法选取同期行微创术后颅内未感染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不同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HS)、全血黏度低切(LS)、血浆黏度(PV)和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的变化,并采用ROC评估根据术后HS、LS、PV、EAI预测颅内感染预后的效能。结果:感染组患者引流管数、引流管留置时间及脑脊液漏均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患者LS、HS、PV和EAI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重度组患者LS、HS、PV和EAI均高于轻度组患者(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LS、HS、PV和EAI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HS、LS、PV和EAI预测患者术后颅内感染预后的AUC分别为0.698、0.837、0.690、0.666,最佳临界值为10.22 mPa?s、5.20 mPa?s、5.05 mPa?s、14.10。结论:T2DM合并脑出血微创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升高,且对病情程度及预后预测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前瞻性研究术中肋间神经阻滞(IINB)对肋骨骨折(RF)患者机体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RF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INB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行静吸复合全麻,IINB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行IINB。观察两组手术前(T0),手术开始5 min(T1)、15 min(T2)、30 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6 h、12 h、24 h、48 h疼痛情况及镇痛补救率;术后1 d、3 d、7 d生存质量;术后3 d并发症等指标。结果:IINB组各时点MA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IINB组进食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留置胸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IINB组术后6 h、12 h、24 h、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IINB组镇痛补救率20.00%(7/35)低于对照组42.86%(15/35)(P<0.05)。IINB组术后1 d、3 d、7 d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IINB组术后3 d并发症发生率2.86%(1/35)低于对照组22.86%(8/35)(P<0.05)。结论:IINB可有效缓解RF患者疼痛及机体应激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比较术后持续泵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老年患者的镇痛效果以及对炎症反应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0月到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通过电子镇痛泵持续泵注0.03 μg/(kg?h)舒芬太尼注射液,观察组在术后持续泵注0.03 μg/(kg?h)舒芬太尼注射液+0.06 μg/(kg?h)。记录患者术后自控给药次数、苏醒时间、谵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h、6 h、12 h、24 h和48 h疼痛数字等级评分(NR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术前、术后12 h和术后24 h时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P物质(SP)、一氧化氮(NO)和内啡肽β(β-EP)水平。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力状态测定表(MMSE)评估患者术前以及术后24 h、48 h时的认知功能。结果:(1)观察组术后谵妄发生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术后3 h、6 h、12 h、24 h和48 h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术后24 h和48 h时的IFN-γ和Th1/Th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术后24 h和48 h时血清SP、NO和β-E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和48 h的MoCA评分和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下肢手术患者在术后持续泵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阵痛效果良好,能够显著减少疼痛物质释放,平衡免疫功能,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联合全身麻醉对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清应激反应和疼痛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9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分别为41例。A组给予全身麻醉,B组给予术前超声引导下QLB联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静息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自控静脉镇痛中的舒芬太尼使用量、有效按压次数,对比两组术后血清应激反应和疼痛相关指标变化,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息VA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自控静脉镇痛中的舒芬太尼使用量少于A组,有效按压次数少于A组(P<0.05)。B组拔管后、术后24 h血糖(Glu)、皮质醇(Cor)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24 h 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及5-羟色胺(5-HT)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术前超声引导下QLB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肾移植手术患者,可有效减轻疼痛和应激反应,减少自控静脉镇痛中的舒芬太尼使用量、有效按压次数,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孙氏手术患者术后血流感染(BSI)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术前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D-二聚体(D-D)对术后发生BS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36例接受孙氏手术的Stanford A型A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BSI分为BSI组和非BSI组。收集患者基础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anford A型AD孙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BSI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IL-6、D-D水平对Stanford A型AD孙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BSI的预测价值。结果:BSI组年龄≥60岁、糖尿病史、机械通气、气管切开、人工瓣膜植入比例和术后24 h引流量、血清C反应蛋白、PCT、IL-6、D-D水平高于非BSI组,手术时间、心包纵隔管保留时间长于非BS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糖尿病史、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术后24 h引流量上升,血清PCT、IL-6、D-D水平上升为Stanford A型AD孙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BSI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T、IL-6、D-D三项联合预测的Stanford A型AD孙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BSI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独预测。结论:年龄、糖尿病史、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术后24 h引流量、血清PCT、IL-6、D-D水平是Stanford A型AD孙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BSI的影响因素,术前血清PCT、IL-6、D-D水平可作为Stanford A型AD孙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BSI的辅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比较耳内镜与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并分析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均接受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耳内镜组(81例)和显微镜组(77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6个月的听力恢复不良发生率。收集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鼓膜穿孔发生例数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耳内镜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显微镜组,术中出血量、医疗费用、干耳时间>1个月例数、耳廓麻木发生例数少于显微镜组(P<0.05)。耳内镜组、显微镜组术后6个月的听力恢复不良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后6个月听力恢复效果与鼓室黏膜、鼓膜张肌腱、咽鼓管情况、是否鼓室硬化、听小骨周围是否肉芽包裹、术前鼓室内是否有脓性分泌物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鼓膜张肌腱缺损、咽鼓管不通、鼓室硬化、听小骨周围肉芽包裹、术前鼓室内有脓性分泌物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相比,耳内镜下进行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患者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效果受到鼓膜张肌腱、咽鼓管、鼓室硬化、听小骨周围肉芽包裹、术前鼓室内脓性分泌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蒲洼生态系统的规划与分析徐明(北京市气象局农气中心,100081)ProgrammingandAnalysisandAnalysisofPuwaEcosysten.¥XuMing(BeijingMeteorologicalBureau,100081)...  相似文献   

12.
13.
Chronic exposure (3.5 mo) of mice to cadmium (Cd), lead (Pb), or a cadmium-lead mixture at a concentration of 1 ppm in drinking water induced a highly significant inhibition of antibody response to human serum. The highest immunosuppression (84.4%) was induced by the Cd-Pb mixture, whereas Cd caused the lowest immunosuppression (53.6%). The body burden of Cd and Pb in various organs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four groups of mice b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The highest level of Cd was found in the kidney of the Cd-treated group, and the highest level of Pb was found in the liver of the Pb- and Cd-Pb-treated groups. It is concluded that when mice are exposed concurrently to Cd and Pb, they develop synergistic immunsuppression. Analysis of Cd levels usin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revealed that it was distribut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 kidney>liver>spleen>heart, whereas Pb was distribut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 liver>kidney>spleen>heart.  相似文献   

14.
《Anthrozo?s》2014,27(1):157-160
  相似文献   

15.
《Anthrozo?s》2014,27(2):309-312
  相似文献   

16.
《Anthrozo?s》2014,27(4):615-618
  相似文献   

17.
《Anthrozo?s》2018,31(2):263-264
  相似文献   

18.
《Anthrozo?s》2018,31(3):379-381
  相似文献   

19.
《Anthrozo?s》2018,31(1):133-135
  相似文献   

20.
《Anthrozo?s》2019,32(3):435-4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