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能源农业发展的资源现状与发展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平  左玉辉  柏益尧 《生态学报》2008,28(8):3948-3957
在讨论江苏省农村生物质类型和资源总量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统计资料和数据,对江苏省能源农业发展的资源基础现状进行定量的估算,并通过对发展能源农业的种质和可利用土地、江苏省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态势的分析研究,对江苏省能源农业的发展潜力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2006年江苏省农村生物质能总蕴藏量和可利用量折合标准煤分别达到14238.06万t和2311.54万t.到2010年和2015年,江苏省农村生物质能资源量折合标准煤将分别达到5390万t和6109万t.  相似文献   

2.
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是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着重分析了广东省佛山市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建议。农业用地应采取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努力提高单产水平,优化农业用地结构,建设农业生产基地,发展外向型农业,因地制宜地开发未利用土地资源;对非农用地要做好建设用地需求预测工作,统筹规划,城镇用地内函与外延并重;合理调整农业和非农业用地结构;加大土地资源管理的力度,明晰土地产权,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Agent农业土地变化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土地变化是全球变化与可持续研究的热点,当前研究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存在诸多不足,集中表现在对农业土地系统复杂性与动态性的认识不够.近年来,基于Agent的农业土地变化研究(农业ABM/LUCC,Agent-based agricultural land change modeling)逐渐兴起,极大的丰富了传统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具体表现在:(1)农业ABM/LUCC将微观层面的人类个体行为整合进土地变化研究框架,有助于更加清楚的认识农业土地系统的“人类-自然”综合复杂性问题.(2)农业ABM/LUCC能够动态表达土地系统变化的内生反馈机制,有助于弥补传统的静态土地变化驱动机制分析的不足.(3)基于ABM/LUCC的农业土地利用格局动态研究是整合“人类-自然”综合研究的关键桥梁,农业ABM/LUCC能够与其他生物地球物理模型或经济模型动态嵌套,使多尺度、多维度综合模型研究成为可能.然而,农业ABM/LUCC研究也存在诸多挑战,如理论研究滞后于应用研究,大尺度应用难以开展,以及农户行为的模拟结果很难得到校验等.  相似文献   

4.
由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农业生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农业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召开的“21世纪农业生物技术展望论坛会”于1999年10月20~23日在海口召开。出席代表154人,收到论文摘要84篇。会议就21世纪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政策与科技体制创新、农业生物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性评价、高科技企业与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此次会议特点是政府部门参与学术会议,因此,会…  相似文献   

5.
杨武生 《植物学报》2021,(1):I0007-I0007
促进农业发展、加强农村建设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高新技术快速发展与知识经济体系变革促使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打破传统经济模式,迎来全新发展,其中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现代化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用农村快速评估法和参与性农村评估法调查现存土地利用方式的基础上,区分出生态旅游、农场种植园和乡村农业等3种基本的土地利用模式.乡村农业土地利用又分为传统模式、粮作模式、多种经营模式和产销协作模式.对比分析表明,土地利用模式是自然环境多样性和文化传统多样性综合作用的结果,从乡村农业土地利用的传统模式到生态旅游,是研究区特定生态环境条件下土地利用趋同发展的不同阶段.土地利用模式的变化从根本上减少了农业用地和提高土地产出效率,促进了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宏扬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7.
一、概况我国自第七个国民经济五年发展计划以来,作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重要战略措施,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受到了广泛重视,在中央及有关部委领导关心下,农业生物技术被正式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计划,在基础设施建设、科研经费投入、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得到了较大支持. 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研究起步于七十年代中期,但是由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研究是在“七五”期间开始的.目前的研究领域主要有: 1.生物技术改良作物遗传性状利用花药培养技术培育作物新品种;植物细胞培养和融合技术以及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体离体筛选技术在培育作物优良新品种中的应用;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定向转移优良目的基因,改良作物品种.还有蔬菜、花卉和果树等植物的快繁、脱毒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和城市化高速发展,全国各地,特别是在东部发达地区,掀起了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体闲农业旅游。发展体闲农业既能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也可以满足人们接近自然、回归自然的需要。本文中,作者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寿光市体闲农业发展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了寿光市休闲农业特点及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合理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玉婷 《植物学报》2020,55(3):394-394
正我国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在现代科技对农业种植的影响、国外种植方法的借鉴、新型种植技术对产量的提升以及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研究中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对今后农业的转型发展与国家经济结构的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王立岩所著的《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论述了现代农业的含义与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该书于201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以现代农业发展的含义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发展现代化农业的经验,对现代农业的农产融合、经济循环、美丽农村建设及互联网时代下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并以天津市为例对现代农业发展进行经验总结与深度分析,旨在为我国实现农业全面现代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我国城镇化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应运而生,然而土地征收在为我国城镇化提供发展空间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粮食安全造成影响。基于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形成背景,重点探究由土地征收引发的耕地减少、劳动力转移、产区格局变迁、种植结构调整和消费层次提高等问题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继续推行土地征收与保障粮食安全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骆世明 《生态科学》2011,(Z1):63-68
广东省农业生态学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可以大致以十年为一段分为:(1)为现代农业生态学发展的奠基阶段,(2)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阶段和(3)推动农业生态学长远发展的平台建设阶段。广东省生态学工作者在改革开放初期为我国农业生态学体系的建设、科研教学的人才培养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省农业生态学工作者积极参与广东省和全国的生态农业建设,组织了跨学科、跨单位的大规模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跨入新世纪,我省农业生态学家不仅积极推动全国农业生态学有关组织的活动,而且通过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科长远发展建立了高水平的硬件平台,通过活跃的重大项目研究把农业生态学研究逐步推向深入,系列农业生态学著作和教材的出版更为未来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建立了丰厚的思想平台。  相似文献   

12.
村落与农田及土地利用关系的生态学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村落与农田在农村生态系统中既对应又统一;村落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在农村的一切生态经济活动中,都是围绕着村落的建设和土地的耕作进行的。从史前时代直到当今信息社会,村落和土地一直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因而从生态学角度探讨村落与农田及土地利用关系具有...  相似文献   

13.
陈会  李阳兵  盛佳利 《生态学报》2019,39(24):9325-9338
贵州省为典型喀斯特山区,强烈的人类活动主要分布在坝地地区,研究坝子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价值。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根据三生功能理论构建土地利用功能分类体系,以贵州省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6年四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借助ArcGIS10.2软件平台构建土地利用功能转移矩阵和坝子功能冷热点分布图。研究表明:(1)贵州省坝子土地利用功能已由以传统农业生产功能为主转为以传统农业生产功能-农村居住生活功能为主,坝子土地利用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2)1990—2016年,坝子的功能类型增加10种类型,其中8类是复合类型,坝子功能向多样性转变;(3)单一功能与复合功能坝子比例变化曲线呈"X"型,到2016年,复合功能坝子比例大于单一功能坝子;(4)1990—2000年,坝子土地利用功能变化缓慢,2000年以后坝子土地利用功能变化强烈;(5)传统农业生产功能转移最为强烈,主要转移为城镇居住生活功能、农村居住生活功能、工业生产功能及与之相关的复合功能和自然生态功能;(6)各种功能类型坝子冷热点的空间分布变化复杂,从总体上看各功能的空间分布由集聚变为分散。  相似文献   

14.
采用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数理统计(Mathematical Statistics)与Multi-logistic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方法(GMM),探讨退耕前后陕北燕沟流域土地利用及其关键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的变化,揭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土地利用决策中的重要性,了解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1990—2013年,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总体上与延安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一致,即坡耕地减少和林草地增加显著;(2)1990—2001年,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土地利用决策的影响不明显,农户家庭基本特征与资源禀赋等对农户土地利用决策的影响显著。2001—2013年,劳动力转移和交通条件对农户土地利用决策有显著影响,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村劳动力的再分配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以先进工业装备农业,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在传统农业改造转化为现代农业的过程中,除了要顺应世界性农业发展大趋势,也应继承我国农业优良传统,扬弃世代沿袭的农业生产经验——剔除糟粕、取其精华,用现代科学理论总结提高,使传统经验的合理内涵融入我国现代农业中。我国传统农业有以下一些优点:(1)精耕细作,间套复种,经济利用土地;(2)重视有机肥,轮种豆科绿肥,用养结合,维护地力经久不衰;(3)“三宜”原则,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工程影响下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重庆市合川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对项目区整理前(2003年)、后(2007年)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进行量化描述,将工程设计和影子价格法相结合对干扰功能进行了量化,并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进一步解释生态系统功能的经济学意义,分析了工程影响下区域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土地整理之前相比,研究区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整理后有所改善,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养分循环功能,变化最小的是土壤保持功能;在土地整理项目中,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土地平整工程带来的生态服务价值改变主要体现为干扰能的变化.项目建成后第7年到第35年,研究区成本效益率处于高速增长期,之后趋于稳定,表现为较弱的生态压力和较少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农业的低碳化发展是近年来广州着力打造优质、高效、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广州都市农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农村建设,事关新时期节能减排目标计划的实施与低碳城市建设的成败。论文运用SWOT 方法,分析了广州低碳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指出广州在都市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步伐加快,农业基础设施水平高、技术推广体系成效显著等背景下,低碳农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应为建设都市现代低碳农业,通过低碳农业的技术创新与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和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该文讨论了加强植物科学基础研究的必要性及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为中国的农业发展服务, 进一步加强植物科学基础研究非常重要。为了促进植物科学的发展, 我国既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又要重视知识创新、技术发展以及技术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 还要重视传统学科如植物分类学等的发展。过去10年间, 我们见证了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水平人才回国, 建议国家增加投入支持我国的植物科学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9.
该文讨论了加强植物科学基础研究的必要性及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为中国的农业发展服务,进一步加强植物科学基础研究非常重要。为了促进植物科学的发展,我国既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又要重视知识创新、技术发展以及技术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还要重视传统学科如植物分类学等的发展。过去10年间,我们见证了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水平人才回国,建议国家增加投入支持我国的植物科学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分子医药农业是利用转基因植物为载体,以农业生产的方式规模化生产各种有治疗用途的重组蛋白质及多肽。近20年来,随着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日趋成熟,植物分子医药农业产业悄然而生。近几年,一些分子医药农业生产的植物源医药产品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并进入市场。文中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重点对几种主要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以及产业化进程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我国分子医药农业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