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草螟科昆虫的分布范围极其广泛,且大多数为农林重要害虫。利用性信息素对害虫进行监测或防治具有靶标明确、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是害虫可持续综合治理的重要部分。本文对已鉴定性信息素组分的草螟科昆虫及其性信息素组分进行统计和分类,比较分析了已鉴定的草螟科昆虫性信息素组分的化学结构及其在不同亚科、属以及种之间的分布特点,以期为性信息素组分尚未得到鉴定或鉴定困难的草螟科昆虫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为进一步探讨蛾类昆虫性信息素的进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香梨茎蜂引诱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昆虫性信息素作为监测和防治技术的研究,主要以鳞翅目、鞘翅目的昆虫居多[1,2].我国已鉴定和合成了一批主要农林害虫性信息素,有些已在害虫的测报和防治上大面积推广应用[3].有关膜翅目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甚少,梨茎蜂性信息素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为了探索香梨茎蜂监测和防治新途径,作者于1999年4月中旬,在巴州种蜂场香梨园进行了性诱观察,并对处女雌蜂及其性信息素粗提物的不同处理进行了试验,以探讨其对香梨茎蜂的引诱效应,为其性信息素的有效提取、鉴定和应用提供依据.现将结果初报于下.  相似文献   

3.
昆虫信息化学物质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苏茂文  张钟宁 《昆虫知识》2007,44(4):477-485
介绍昆虫性信息素(sex pheromone)、示踪信息素(trail pheromone)、聚集信息素(aggregation pheromone)、产卵(oviposition)和产卵忌避(oviposition deterring)信息化合物(semioche micals)和种间协同素(synomone)在害虫控制方面的最新应用进展,其中,重点介绍性信息素在害虫种群监测、大量诱捕和干扰交配3个方面的应用进展情况。与性信息素相比,人们对示踪信息素、聚集信息素、产卵和产卵忌避信息化合物和种间协同素的报道较少,但这些信息素也正在不断的被人们发现和利用。从一种昆虫信息素被鉴定出来,到其在生产当中很好应用,尚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所以,文中对昆虫信息化学物质田间应用效果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用性信息素防治害虫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治虫新技术。由于它具有高效、无毒、不伤害益虫、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国内外对这一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很重视。许多昆虫发育成熟以后能向体外释放具有特殊气味的微量化学物质,以引诱同种异性昆虫前去交配。这种在昆虫交配过程中起通讯联络作用的化学物质叫昆虫性信息素,或性外激素。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或类似物防治害虫时通常叫昆虫性引诱剂,简称性诱剂。昆虫体内产生和分泌的性信息素数量极少(一般每只雌虫为10-’~10-’g左右),用其防治害虫是不现实的。由于超微量分析仪器的应用和…  相似文献   

5.
文物害虫会对文物古建筑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因此害虫防治是文物保护的重要工作。随着博物馆引入有害生物综合防治(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策略,博物馆的害虫防治也开始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理念。昆虫体外信息素是IPM中重要的技术手段。该技术可对害虫进行监测与诱杀,有利于对害虫发生规律的研究与数量控制。且信息素具有用量少,不接触文物等优点。本文概述信息素的发展、种类与功能,整理了文物害虫信息素及其应用中的遇到的问题,并展望信息素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回顾昆虫信息素的研究历程,自1959年西德著名科学家A.布特南博士首次鉴定出第一个昆虫性信息素化学结构—蚕蛾醇后,至今已30年有余,无论在信息素的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和植物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先后鉴定出信息素化学结构的昆虫种类达700余种;有数百种昆虫性信息素和引诱剂应用于害虫测报和防治;全世界将近有十多家公司生产和销售几十种昆虫信息素诱芯和各种诱捕器的产品,给农林害虫综合治理带来了巨大  相似文献   

7.
灰翅夜蛾属昆虫的性信息素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雌蛾性信息素组分鉴定、雄蛾对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和性信息素的应用3个方面,综述了灰翅夜蛾属昆虫性信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此属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
昆虫的性信息素及其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较系统地介绍了昆虫性信息素领域取得的成就,包括昆虫性信息素的种类、化学、生物学、结构鉴定及信息应用等,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卷蛾科昆虫性信息素及其提取和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晓燕 《生物学通报》1999,34(12):41-42
经过长期艰苦不懈地研究与实践,科学家们发现用卷蛾昆虫性信息素防治害虫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它具有高效、无毒、不伤害益虫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因此对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一个重点。1 卷蛾科昆虫的化学通讯与性信息素昆虫交配化学通讯的基本形式是由雌蛾释放一种特异性的性信息素,通过空间弥散,最后达到雄蛾栖息地,雄蛾受性信息素的刺激而产生一系列定向飞行和性行为,达到交配、繁衍后代的目的。鲁洛夫斯(Roelofs,1970)把雌蛾性信息素分为两类:一类称作“性信息素的主要活性成分”起刺激雄蛾作…  相似文献   

10.
在植物与昆虫的协同进化过程中,植物挥发物与昆虫性信息素的相互关系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物种间的重要通信系统。这种相互关系表现为植物挥发物对昆虫生理和行为的影响上,影响昆虫性信息素的合成和昆虫对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本文针对植物挥发物对蛾类昆虫性信息素的影响进行了综述。评述了寄主植物挥发物对蛾类昆虫性信息素或前体的合成及性信息素的产生与释放的影响,总结了寄主植物和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蛾类昆虫的求偶行为的调控作用及对蛾类昆虫性信息素的增效或抑制作用阐述了植物挥发物影响蛾类昆虫对性信息素行为反应的机理,并且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植物源挥发物对昆虫信息素的增效作用及其增效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源挥发物和昆虫信息素是昆虫的重要信息物质,二者协同作用以调节昆虫的行为.通过增加触角电位、信息素接收神经元动作电位和脉冲频率,特异性植物源挥发物能显著增强昆虫性信息素和聚集信息素的引诱力.这种对昆虫信息素的增效作用受昆虫体内的章鱼胺及其受体介导.特异性植物源挥发物和章鱼胺受体结合,降低性信息素接收神经元对性信息素的反应阈值,增强性信息素接收神经元敏感性.这可能是植物源挥发物对昆虫信息素具有增效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雄性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面概述雄性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主要从性信息素的释放机制及其作用、已发现的雄性昆虫性信息素及其化学结构进行阐述。通过不同部位释放的雄性昆虫性信息素种类是多样的,但其化学结构的差异又是细微的,雄性昆虫则利用这些差异来引诱雌性昆虫、促进交配和生殖隔离等。最后对雄性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Journal of Asia》2021,24(3):933-939
Burnet moths, also known as the family Zygaenidae, are a typical diurnal family of Lepidoptera. Some species are important insect pests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he use of sex attractant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asures in the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of burnet moths because these attractants are highly efficient, do not cause pollution, and are convenient and harmless to natural enemies. The earliest information about sex pheromones in Zygaenidae was reported in 1972. To date, many studies have described sex pheromones and attractants of species in Zygaenidae. Here, we review a total of 22 sex attractant compositions identified for 57 species of Zygaenidae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tructures of sex attractants among these species. The application of sex attractants in seasonal monitoring showed that the main activity period of zygaenid moths is from May to September each year. However, there are few reports on the effects of sex attractants on mass trapping of members of the family Zygaenidae. The ratio and degradation of sex attractants and the trap color, shape and hanging height were considered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capture effectiveness. Directions for further study of burnet moth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天牛性信息素、引诱植物和植物性引诱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琳  马志卿  冯岗  张兴 《昆虫知识》2006,43(4):433-438
由于目前所拥有的各种天牛防治方法都难以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研发新型天牛控制技术势在必行。其中利用引诱剂是最具潜力的研究领域之一。对天牛的性信息素、引诱植物和植物性引诱剂3个方面的研究及应用作了综述。天牛雌、雄成虫均可释放性信息素进行两性间的通讯联系。天牛性信息素的分泌部位因天牛种类不同而存在着差异。雄、雌成虫触角上均有感受性信息素的感受器,但报道较多的是雄虫感受器。迄今已鉴定出13种天牛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一般而言,天牛成虫的嗜食树种,对天牛具有较强的引诱作用,可作为诱饵树种使用。寄主植物的某些挥发性物质对天牛成虫也有独特的引诱效果。除此之外,对天牛性信息素、引诱植物和植物性引诱剂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困难也进行了讨论,并对它们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Insecticides have adverse effects on human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Thus, the development of non-chemical replacement to manage insect pests is urgent. An alternative is to bait sticky traps with attractive insect sex pheromones or plant volatiles. In Quebec, the tarnished plant bug (Lygus lineolaris) is a major insect pest. We tested the efficiency of sex pheromones (mixture of hexyl butyrate (HB), (E)-2-hexenyl butyrate (E2HB) and (E)-4-oxo-2-hexenal (KA)) and sunflower (Helianthus annuus) volatiles (pinene, sabinene and phenylacetaldehyde) as sticky trap baits for the tarnished plant bug in strawberry fields of the Laurentians in Southern Québec, Canada. The pheromones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tarnished plant bug caught in the traps compared to a control. The sunflower volatile did not have any effect on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s caught in the traps. Different Lygus species use HB, E2HB and KA in different ratios for sexual signals and alarm signals and for species recognition. GC-MS analysis of the sex pheromone bait revealed that the ratios between the three main compounds did not match the intended ratio for the L. lineolaris species. This mismatch probably explains our results. Individuals were not attracted to sunflower volatiles. Our results point to the difficulty of manufacturing and using sex pheromones as baits. Future work should assess the effect of several pheromone ratios.  相似文献   

16.
蛾类昆虫雄性信息素及其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性信息素是两性通讯系统的基础,其中雄性信息素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综述了蛾类昆虫雄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迄今已鉴定出40余种蛾类昆虫的雄性信息素,其行为学功能主要有对雌性的引诱和激欲、对同种雄性的抑制及种间隔离等。  相似文献   

17.
蛾类性信息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韦卫  赵莉蔺  孙江华 《昆虫学报》2006,49(5):850-858
蛾类是昆虫性信息素中研究较多的类群,已有565种的性信息素成份被鉴定,其相关研究在害虫监测和防治上得到实际应用的同时,已涉及到生态、生化、遗传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在物种多样性的化学表达及物种的生殖隔离现象的分子水平的表达上,提供了研究的典范。本文将介绍蛾类性信息素的多样性、性信息素化学结构鉴定、微量成分的作用、合成性信息素的利用、性信息素生物合成酶、性信息素生产的调节机制及性信息素的感受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昆虫气味受体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银伟  张龙 《昆虫学报》2021,64(5):627-644
昆虫主要依靠嗅觉系统寻找食物、发现配偶、控制交配、选择产卵地、逃避天敌等,因此嗅觉系统对昆虫的繁殖和生存至关重要。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 OR)是嗅觉系统中的关键成分之一,可被信息化合物激活引发特定行为产生。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农业昆虫的基因组和转录组被测序,从测序数据中分析获得了它们的OR家族。现在OR功能研究经常用到外源表达系统和CRISPR/Cas9系统。外源表达系统结合记录系统可用于目标OR表达和配体筛选,CRISPR/Cas9系统可从昆虫染色体上敲除目标OR基因,进而利用电生理技术和行为学实验研究其功能。本文系统总结了鳞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和鞘翅目6个目30个种的农业昆虫OR的气味分子反应谱及功能,尤其是鳞翅目农业昆虫。农业昆虫的性信息素往往是由雌虫产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物,包括在种间生殖隔离中起作用的行为拮抗剂。每个种因此具有多个性信息素的受体,共同感受这些信息素信息,调控种内和种间性行为。有些OR可调谐至主要针对植物挥发物,包括花香气味,在寄主植物选择和雌虫选择产卵地等行为中起作用。聚集信息素受体可特异地被聚集信息素激活,引起聚集行为;报警信息素受体可特异地被报警信息素激活,引起排斥行为。研究农业昆虫OR的气味分子反应谱和功能可为开发在害虫防控中应用的性诱剂、食诱剂、拒食剂、聚集信息素等奠定理论基础。最后我们对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了以下建议:(1)开发新的外源OR表达系统;(2)研究在雌虫中特异调谐至针对雄虫产生的性信息素的性信息素受体的功能;(3)探讨OR与气味分子之间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
Bjostad  Louis B. 《Chemical senses》1989,14(3):411-420
One of the major problems in studies on olfaction is that ofdefining a relevant stimulus. In the context of insect sex pheromones,this problem is that of defining a phermone component. In recentyears,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has been obtained on the biosyntheticpathways by which sex pheromones are produced. Several ruleshave emerged that have allowed generalizations concerning theevolution of phermone blends within taxonomic groups. Severaladvances in analytical techniques have allowed precise and reliableidentification of sex pheromones With the appropriate technologyand the knowledge obtained from comparative studies betweentaxonomic groups, it is now possible to determine with a highdegree of accuracy what the pheromone for a species is, andthus to define precisely the relevant stimulus for behavioraland electrophysical studies.  相似文献   

20.
昆虫聚集信息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姜勇  雷朝亮  张钟宁 《昆虫学报》2002,45(6):822-832
昆虫聚集信息素是昆虫重要的信息化学物质之一,对昆虫的聚集行为有重要意义。近三十年来,国外鉴定了多种昆虫聚集信息素,主要成分为一些烃、醇、醛、酮、酯、酸、酸酐、胺以及腈类化合物,但其在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中的应用潜能尚未充分利用;昆虫聚集信息素的来源多样,除蛹外,多个虫态均有聚集信息素释放,有些学者甚至把一些寄主释放的挥发物作为聚集信息素的组分;同种昆虫,不同生理状态,其聚集信息素可以完全不同或同一信息化学物质的功能不同;但是,并非所有昆虫的聚集行为均为聚集信息素调节,利他素、性信息素以及报警信息素等其它信息化学物质均能导致一些昆虫的聚集。本文综述了5目17科55种昆虫的聚集信息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