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roxellanae)是我国的珍稀动物,由于其生性胆怯、体质娇弱,在动物园的环境和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成活有一定困难。北京动物园自1986年开始对川金丝猴的繁殖生物学进行研究.1991年5月20日第一只人工饲养下的川金丝猴子二代(雄性)顺利出  相似文献   

2.
黑颈鹤人工授精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是世界上稀有珍贵的鸟类,为我国特产。目前仅国内有少数动物园饲养,共20余只供展览:计北京动物园4只、西宁人民公园11只、上海动物园2只、成都动物园2只、广州及乌鲁木齐动物园各1  相似文献   

3.
北美海牛(Trichechus manatus)是适应海洋生活的大型水生哺乳动物之一。由于数量日渐稀少,现已被列为世界性濒危物种。在人工饲养下能够繁殖后代的,目前有美国、荷兰和我国。 自1976年7月以来,北京动物园饲养了一对北美海牛。多年来,这对海牛已先后三次繁殖,其中于1982年3月1日出生的幼仔生长发育良好,另外两胎在分娩时溺水死亡。  相似文献   

4.
李树忠 《生物多样性》1994,2(3):181-183
北京动物园珍贵鸟类的繁殖成果简介李树忠(北京动物园,北京100044)关键词  北京动物园,鸟类,繁殖,成果BriefintroductiononthesuccessofcaptviebreedingofrarebirdsintheBeijingZo...  相似文献   

5.
北京动物园甘声芸、郑锦璋承担的林业部重点课题“饲养下黑颈鹤繁殖技术研究”,经过四年努力,于1987年完成,12月26日在北京通过部级技术鉴定。 黑颈鹤是主要分布于我国高原的濒危物种,其繁殖地在青藏高原,野外已知数量约800只。把生活在青藏高原的黑颈鹤迁到北京进行繁殖,两地气候条件相差悬殊,确有很大的难度。然而,研究饲养下黑颈鹤的繁殖技术,对挽救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已经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尸体组织LDH同工酶盘电泳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熊猫是冰川时期残存至今的古老、稀有的珍贵动物,有“活化石”之称。对大熊猫的研究除野外调查(王朗自然保护区大熊猫调查组,1974)、形态解剖(张鹤宇等,1959;冯文和等,1984)、人工饲养繁殖(北京动物园,1974;冯文和等,1983;1984)等外,尚有生化技术和免疫学等研究方法(Sarich,1973;潘文石等,1982;罗昌容等,1984)。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动物园兽医院是国内动物园中第一所兽医院,是国内诊治野生动物疾病的摇篮,由这里向国内各个城市动物园输出技术和人才,并参与野生动物的救助和保育工作。黄逢坤先生是北京动物园兽医主任,我们可以通过黄逢坤先生的分段经历,窥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光阴,了解北京动物园在诊治野生动物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并体会一位留美博士眷眷爱国的赤子之举。黄逢坤先生1909年5月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百合乡一个华侨工人家庭,1935年赴美  相似文献   

8.
人工饲养下世界第一只朱鹮出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朱鹮是当今世界最濒危的鸟类。据统计,截止目前现存种数约为48只:其中自然界累计为40只,人工饲养8只(北京动物园6只、日本“朱鹮保护中心”2只);一个鸟种仅有几十只,可以说到了灭绝的边缘。 中国林业部为拯救这一濒危物种,不仅投资在现存朱鹮唯一繁殖地——陕西洋县地区建立了“陕西洋县朱鹮保护观  相似文献   

9.
海牛类是适应于海洋生活的水生哺乳动物,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捕杀,数量急剧下降,已被列为世界上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 北美海牛(Trichechus manatus)主要生活在北起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南至圭亚那、苏里南以及西印度群岛之间广阔的海域和热带河流中,很少为人们所饲养。多年来,人们对于海牛的许多生物学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和研究。 1976年7月由墨西哥政府赠送我国的一对海牛,至今已在北京动物园生活近十余年。生  相似文献   

10.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属于我国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华北地区养殖条件下未见降温冬眠报道.本次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对北京动物园饲养的5尾扬子鳄开展人工降温冬眠实验,观察冬眠各期个体的环境选择和行为变化,建立冬眠期间的行为谱,分析冬眠前后行为指标和形态指标(全长、体重和围度)变化,监...  相似文献   

11.
蓝蓑羽鹤主要分布于非洲南部,北京动物园2001年开始饲养展出,2005年繁殖成功.在我国北方饲养蓝蓑羽鹤冬季需要保温设施,还需要适当的耐寒训练,提高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蓝蓑羽鹤选择植物性食物多,全年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饲料蛋白含量分别为34.9%和21.6%,平均能量16.6 kJ/kg.精液澄清、透明.雌鹤性成熟年龄早于雄鹤.北京地区繁殖期3~6月,平均窝卵数2枚.雏鹤生长高峰期在35~60日龄.  相似文献   

12.
黄粉虫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2  
谢保令 《昆虫知识》1994,31(3):175-176
为解决饲养广西特产经济动物蛤蚧的饲料难题,我们从北京动物园引进黄粉虫TenebriomolitorL.繁殖饲养蛤蚧获得成功。经多年试验证明,用黄粉虫喂养蛤蚧生长快,个体肥,特别秋末春初更为突出,一般每条蛤蚧月增重1.7~18.8g,比用灯光诱虫或用蝗虫、蝇蛆喂养的效果好[1]。目前许多单位利用黄粉虫喂养蝎子、蛤蚧、龟、鸟、蜈蚣、牛娃等经济动物效果很好,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优良昆虫饲料,对它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测定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采用继代繁殖后的成熟幼虫、蛹、成虫进行测定分析。饲养堂为4×6m2的平房。一般温度在1…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动物园内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由于雌雄个体常常不能同时发情,甚至都不发情,因而不能正常产仔。故大熊猫的繁殖问题就成为国内外各动物园所关注的问题之一。 北京动物园大熊猫于1963年自然交配产仔首次成功。1978年以后,国内外动物园又相继进行了上百次的人工授精试验,据报道,真正受孕产仔的仅有中国的北京、上海、成都、杭州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墨西哥等动物园。可见其受精率很低。  相似文献   

14.
北京动物园中亚马鹿的染色体组型多态现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京动物园的中亚马鹿(Cervus elaphus bactrianus Lydekker)是由捷克引进的雌鹿与从苏联土耳其斯坦引进的雄鹿交配繁殖的,至1979年止,共繁殖了7只,均发育良好。我们在北京动物园的大力协助下,对其中的4头雄鹿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与G带、C带带型分析,发现染色体数目有多态现象(2n=66、67)。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畅游海洋馆     
北京海洋馆北京海洋馆座落在北京动物园长河北岸,建筑造型独特,犹如  相似文献   

16.
笼养褐马鸡繁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如笋 《动物学研究》1986,7(3):243-249
1984年我们对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的繁殖行为作了观察。了解到它们的一些行为特征,通过这一工作希望有助于促进褐马鸡和其它珍禽的饲养管理和繁殖。 材料与方法 观察的三对褐马鸡,其中两对于1982年获自河北省西部的小五台山,都是当年的幼体;另一对于1983年初取自北京动物园,是1982年该园繁殖的后代。观察期间,褐马鸡圈养在笼舍内,舍内面积约3×2米,舍外架设网以防外逸并作为活动场所,面积约7×2.5米。观察是在距活动场10—15米的室内隐蔽处进行。录相是在活动场的护网外用  相似文献   

17.
据9月来自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消息,2005年卧龙圈养大熊猫产11胎,出生幼仔16只,至今全部存活。据悉,今年全球大熊猫产仔情况是:国内,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产1胎1仔成活,北京动物园产1胎2仔未成活,陕西濒危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产1胎2仔成活1只;国外,美国华盛顿动物园和圣地亚哥动物园的大熊猫分别产1胎1仔成活,日本和歌山野生动物园大熊猫产1胎2仔成活1只。今年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大熊猫产仔情况预示着卧龙迎来了又一个大熊猫的丰收年.  相似文献   

18.
肖方 《生命世界》2015,(2):80-83
<正>谭邦杰先生是北京动物园里诞生的科学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有缘与这位科学家相处相识是我人生经历中的幸运之事,铭刻心中那些星星点点琐事的积累,让我与谭邦杰先生的友谊致深致远。在纪念谭邦杰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以缅怀之情致远方的动物科学家、科普作家、翻译家——谭邦杰先生!最初我与谭邦杰先生的接触,是在1981年,那时我刚到北京动物园兽医院工作,我们同在一座二层小楼内,我在楼的一  相似文献   

19.
自Thomas(1903)根据获自贵州的一张金丝猴皮,订名为Rhinopithecus brelichi之后,至今再未获得完整标本的报道。因此,关于其生存、分布和数量等现状,颇为国内外动物学界注意,而关于它的分类地位,亦有待进一步澄清。 60年代初,我国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自然博物馆等,曾先后到贵州省梵净山地区考察,了解到当地确有一种被称之为“牛尾猴”的灵长类动物,据目击者介绍的形态、毛色,特别是仰鼻长尾二特征,可以肯定是金丝猴。由于山高路险,涧深林密,其本身数量稀少,而未能直接观察到。虽然昆明动物研究所曾从当地群众中获得珍藏的雌猴头颅1个,但真正完整的标本,直到1967年才首次获得。是年10月,通过当地军民协助,由江口县金盏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得成年雌猴1只。翌年11月转交北京动物园饲养。1971年北京动物园又由江口县盘溪获得1只老年雄猴。1975年3月,贵阳师范学院由松桃县获得2件完整的标本。1981年5月,贵州省生物资源综合考察队在泡木坝附近,采获1只雄性(成体)标本。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动物园的大熊猫群为对象,研究大熊猫的人工繁殖技术和相关的生物学规律,解决了难题,提高了繁殖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