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百日咳鲍特菌 即百日咳杆菌,属鲍特菌属,人类是百日咳鲍特菌唯一的宿主,百日咳鲍特菌主要侵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早期有轻度咳嗽,1~2周后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可持续数周,随后进入恢复期,全病程可达几个月。该病的主要威胁是肺部继发感染、癫痫发作、脑病和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百日咳每年在全球造成2亿~4亿人感染,20万~40万人死亡,  相似文献   

2.
<正> 引言 百日咳菌苗传统的形态,由杀死的百日咳杆菌组成,亦即它是全细胞菌苗。这种菌苗包含有对促进保护性应答不需要的成份,而且这些成份可能对副反应起作用。在日本,自1973年一直从事由百日咳杆菌分离其有效因子,并尽可能多的除去不需要的成份。一些保护性抗原已在百日咳杆菌培养物的上清液中被证实,并曾尝试发展一种由一或两种这些抗原组成的菌苗。含有两种主要保护性抗原即由百日咳杆菌培养物上清液中分离出的百日咳毒素(PT)和丝状血凝素(FHA)的精制百日咳菌苗(无细胞百日咳菌苗),自1981年已应用于日本.  相似文献   

3.
百日咳呼吸道感染模型是研究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致病机制及百日咳疫苗评价的重要手段。人是百日咳鲍特菌的唯一自然宿主,由于受伦理学限制及志愿者重症感染等风险,使人百日咳呼吸道感染模型研究受限。近年来,百日咳呼吸道感染动物模型取得了明显进展。目前,应用于百日咳研究的动物模型主要包括小鼠、小型猪和狒狒等。现就百日咳呼吸道感染模型在百日咳疫苗临床前研究及有效性评价的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正>百日咳是一种人类呼吸道疾病。使用全菌百日咳菌苗已有效地控制该病。然而,仍然需要一种含必要保护性抗原和反应原较少的菌苗。向改良菌苗方向进军的重要步骤,包括分离和鉴定百日咳杆菌的毒性成份和保护性抗原。  相似文献   

5.
<正> 正痘病毒系遗传学和抗原性上与天花病毒相关的痘病毒。近年对正痘病毒的研究有二方面的进展。其一是对正痘病毒生态学和致病机理的认识,特别是鉴定病毒的贮存宿主范围和指示宿主。由于病毒间存在广泛的抗原交叉,阻碍了可能贮存宿主的血清学调查;其二是通过对插入能编码人和动物病原体免疫原的基因至牛痘病毒的基因组,以发  相似文献   

6.
张汉荆 《微生物与感染》1999,22(6):11-13,44
天花象征着两方面:①人类最可怕的疾病之一;②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顶点。天花于史前即已出现,传播全球,导致千百万人失明或死亡。天花病毒系正痘病毒中的一种,可感染人,引起急性传染病,平均病死率达30%。人系唯一的宿主,生存者终身免疫。在Jenner接种牛痘病毒获安全有效的免疫前,曾采用人痘接种。世界卫生组织广泛动员向在 展开歼灭战,终于在1979年宣告全世界已消灭天花。储存的天花毒株拟于1999年全部销  相似文献   

7.
<正>Trzzer氏病是一种涉及许多家庭饲养的、实验室的以及野生动物种属的致死性肠肝疾病。有证据表明,这种疾病在人类亦可发生。该病的病原是毛样杆菌(Bacillus piliformis),这是一种唯一未被分类的大杆状有动力的细菌。毛样杆菌在常规培养基上还不能生长,但在胚卵或某些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8.
<正>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威胁婴幼儿健康,对它的控制迄今主要依赖于菌苗预防。目前认为,百日咳杆菌有许多生活学活性成份,包括白细胞增多促进因子(LPF)[又称百日咳毒素(PT)]、丝状血凝素(FHA)、腺苷酸环化酶(AC)、外膜蛋白、脂多糖、不耐热毒素等。其中LPF、FHA、69KD外膜蛋白作为保护性抗原成份,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与鉴定黑腹果蝇体内醋酸杆菌,并研究其对宿主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醋酸杆菌选择性培养基分离果蝇肠道醋酸杆菌;通过革兰氏染色和16S rRNA基因比对鉴定菌种;肠道定植实验验证共生关系;发育历期和生长速率实验检测其促进果蝇生长作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肠道细胞增殖;RT-PCR法检测促生长的分子标志物和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菌株为东方醋酸杆菌(Acetobacter orientalis),可以持续地定植在果蝇肠道及其培养基中,并且明显促进果蝇的生长。东方醋酸杆菌通过胰岛素信号通路增加肠分裂细胞的数量和促进蜕皮激素的分泌。【结论】东方醋酸杆菌是果蝇的一种共生菌,对果蝇肠道结构和机体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大多数通用的百日咳菌苗是灭活的全细胞制剂,这种制剂中的百日咳杆菌已通过加热或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处理过。所以这些菌苗含有许多百日咳杆菌的组分,如百日咳毒素(PT)、脂多糖(LPS)和丝状血凝素(FHA)。百日咳毒素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物质,它曾被命以不同的名称:淋巴细胞增多促进因子、胰岛激活蛋白、组氨敏感因子、百日咳原及百日咳毒素。  相似文献   

11.
<正>一种已经证实而且并不昂贵的百日咳菌苗是我们最为期望的。特别是对不发达国家。由毒性或潜在性毒性成份诸如内毒素、皮肤坏死毒素、百日咳毒素、腺甙酸环化酶和气管细胞毒素等中分离出具有保护性但无毒性的百日咳菌抗原如象丝状血凝素(FHA),已经使得含有大量脱毒的百日咳毒素和FHA的新型亚单位菌苗有了发展。FHA是百日咳杆菌极大的一种表面蛋白质,它对小鼠鼻腔内攻击具有保护性免疫力。在最近的一次现场试验中,分别  相似文献   

12.
<正>序言 自从首次用百口咳杆菌制备菌苗以预防人类百日咳以来已有40年,Ⅰ相百日咳菌全菌死苗至今仍在世界上大部份地区使用。但是该菌苗以其副反应为人们熟知,它包括各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自使用百白破三联制剂以来,百日咳的发病率大幅度降低,但目前免疫效果尚不理想。近年来临床上几乎无人再作病原菌检测,这使某些不典型病例造成误诊,且常因用药不当延误治疗,给该病的传播造成机会,致使百日咳在我省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的健康。因此,及时地对可疑病人特别是首发病例作病原菌检测,及早确诊,正确用药,对减少核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包一金二氏琼脂培养基是以往培养分离百日咳杆菌唯一的培养基,制作麻烦而且用途单~,影响了病原菌检测工作,我们研制的2种培养基经过百日…  相似文献   

14.
双歧杆菌黏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的优势菌种 ,黏附和定植于肠黏膜上皮细胞后 ,对宿主发挥生物屏障、营养、免疫、抗肿瘤、抗衰老等生理作用。黏附 (adhesion)是指微生物与宿主上皮细胞通过生物化学作用特异性地连接在一起。由于黏附是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宿主相互关系的先决条件之一 ,是定植的第一步。因此 ,有关双歧杆菌黏附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现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双歧杆菌对肠上皮细胞黏附的特点  双歧杆菌进入肠道后能否黏附于宿主肠道黏膜上皮细胞表面 ,形成稳定的菌群 ,是关系到其是否能发…  相似文献   

15.
<正> 自从进行百日咳预防接种以来,百日咳的发病率已有减少。但仍有极少的小型暴发。由于百日咳杆菌不易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来,所以诊断通常依靠临床资料作出。尽管鲍姜培养基已广泛应用于营养要求高的百日咳杆菌的临床分离。一般来说,含有新鲜血液的培养基的贮藏期限不长。人们认为成功地分离百日咳杆菌最重要的因素是立即划线接种标本。可是,经济上却不利于把鲍姜培养基一直保持在医院里,因为在医院采取标本  相似文献   

16.
亿万儿童的福音──新一代百日咳菌苗的问世何长民(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730046)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急性呼呼道传染病,在人群中长期存在,传播分布很广,严重威胁婴幼儿的健康。但是,目前世界各国对这一疾病尚无完全有效的化学治疗...  相似文献   

17.
双歧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最重要的生理性细菌之一,它与其他生理性细菌成员构成了微生物群落,并与宿主构成一个微生态系统,它具有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营养与促机体生长作用、免疫增强、抗衰老作用、防治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抗肿瘤作用等。双歧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的专性厌氧菌,具有革兰氏阳性菌的典型生物学特征。本文就双歧杆菌的研究历史、生物学特征、生物学作用、应用及发展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日本是成功地采用无细胞百日咳菌苗进行基础和加强免疫的唯一国家。那里的百日咳发病数已经明显下降。本文报道采用无细胞百日咳菌苗前后的百日咳流行病学,接种全细胞或无细胞百日咳菌苗后的临床病徵及今后日本百日咳免疫接种的方针。  相似文献   

19.
双歧杆菌抗肿瘤信号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歧杆菌是人类和某些哺乳动物肠道中最重要的生理菌,也是构成肠道黏膜菌群的主要成分。它是一类革兰阳性、无运动性、无芽胞的专性厌氧的杆菌。无毒无害,可与宿主和谐相处。双歧杆菌在机体内发挥着生物屏障、防辐射、抗感染、缓解便秘、控制内毒索血症、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抗衰老、改善乳糖消化不良和营养免疫等多种作用.同时它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对维持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双歧杆菌抗肿瘤的研究是近年来肠道微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已知双歧杆菌不仅能拮抗多种肿瘤的生长,还能预防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目前研究发现双歧杆菌的抗肿瘤机制主要有:(1)影响肠道菌群的生化代谢,减少致癌物的产生;(2)调整和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3)诱导一氧化氮的产生;(4)抗诱变;(5)诱导细胞凋亡。本文主要就双歧杆菌抗肿瘤的信号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噬菌体一般通过表达内溶素来降解宿主菌细胞壁上的肽聚糖 . 用 PCR 技术从结核杆菌 D29 噬菌体基因组中克隆了 gene10 ,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蛋白质 C 端带有 6×His. 用镍柱亲和纯化了大肠杆菌表达的 gp10 蛋白可溶性部分 . 活性测定表明, gp10 不但具有几丁质酶活性,还具有溶菌酶活性,是一种双功能的酶 . 耻垢杆菌经 gp10 作用后,其生长受到抑制,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部分耻垢杆菌被降解 . 说明与其他种类噬菌体降解细胞壁的方式不同, D29 噬菌体可能利用 gp10 的溶菌酶活性使结核杆菌细胞壁降解 . 这有助于揭示结核杆菌噬菌体与其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是关于噬菌体几丁质酶的首次报道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