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桃低聚肽(WOPs)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3个WOPs剂量组(220、440、880 mg/kg BW),每组10只。小鼠饮用5%DSS构建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胃给予相应受试物7 d,每日观察测量DAI。7 d后,处死小鼠测量结肠外观形态及长度变化、CMDI,血清DAO、D-LA含量,结肠组织TNF-α、IL-1β、IL-6、IL-10、MPO含量,并进行结肠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WOPs能显著减少血清DAO和D-LA含量,降低DAI评分、结肠组织MPO、IL-1β、IL-6、TNF-α水平,提高IL-10水平,明显增加结肠长度,降低CMDI。此外,WOPs还可以恢复DSS所致的结肠黏膜炎症损伤。结论:WOPs对经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整机体内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桃低聚肽(WOPs)对D-半乳糖诱导的亚急性肾衰老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0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对照组、3个WOPs剂量组(220、440、880 mg/kg)和乳清蛋白组(440 mg/kg),每组18只。各组每日分别腹腔注射D-半乳糖生理盐水溶液300 mg/kg,生理盐水组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连续6 w,造成亚急性肾衰老模型。造模成功后继续进行腹腔注射并灌胃给予干预物,8 w后记录体重、计算肾脏系数,检测肾组织SOD、GSH-Px活性、GSH、MDA含量,检测血清肌酐、胱抑素C水平,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并计算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肾脏系数[(4.91±0.36)mg/g]、GSH-Px活性[(24.41±2.10)U/mg prot]显著下降,血清肌酐[(41.50±7.27)μmol/L]、UACR[(1.37±0.24)mg/g]、 MDA水平[(3.09±0.35)nmol/L]显著提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WOPs低剂量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0.31±0.04)mg/L]显著下降(P<0.05),WOPs中剂量组大鼠UACR[(0.99±0.34)mg/g]显著下降(P<0.05),WOPs高剂量组体重[(616.0±44.2)g]、肾脏脏器系数[(5.25±0.39)mg/g]显著提高,肌酐水平[(34.50±6.58)μmol/L]显著下降(P<0.05);WOPs中、高剂量组大鼠肾组织SOD活性[(71.18±7.71)、(71.95±9.56)U/mg prot]及GSH水平[(4.51±0.28)、(4.37±0.23)μmol/g prot]显著提高(P<0.05);WOPs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肾组织GSH-Px活性[(26.49±2.08)、(26.56±2.17)、(26.29±1.87)U/mg prot]均显著提高,MDA水平[(2.88±0.36)、(2.51±0.21)、(2.36±0.26)nmol/L]显著下降(P<0.05)。结论:WOPs对D-半乳糖诱导的肾脏损害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小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小肠的保护效应.方法:采用肠缺血/再灌注(I/R)模型,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Sham)组、I/R组、I/R GLP-2保护组和I/R 谷氨酰胺(GLN)阳性对照组.光镜观察小肠黏膜形态学改变.检测小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肠系膜淋巴结(MLN)细菌易位率.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部分小肠绒毛坏死脱落,绒毛高度下降,隐窝变浅(P<0 01);小肠组织DAO活性降低(P<0.01);MLN细菌易位率增加(P<0.05).与I/R组比,GLP-2组肠绒毛损害明显减轻,DAO活性回升(P<0.01),细菌易位率回降(P<0.05).结论:GLP-2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小肠的形态结构及肠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菠萝蜜低聚肽(JOPs)对γ射线辐照导致小鼠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96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乳清蛋白组(0.40 g/kg·BW)及3个JOPs干预组(0.20、0.40、0.80 g/kg·BW),每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8只/亚组。行灌胃干预第14 d除空白组外,小鼠接受60Co γ射线全身辐照,剂量3.5 Gy,剂量率1 Gy/min。两亚组分别在辐射后第3 d和第14 d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辐照后第3 d及第14 d,相比空白组,模型组血清、肝脏SOD及GSH Px活性均显著降低,MDA水平均显著增高,JOPs各剂量组小鼠血清及肝脏MDA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与乳清蛋白组;辐照后第3 d,相比模型组,JOPs各剂量组小鼠血清及肝脏SOD、GSH Px活性均显著增高,且高剂量组小鼠血清SOD活性及血清、肝脏GSH Px活性与中、高剂量组肝脏SOD活性均显著高于乳清蛋白组;辐照后第14 d,相比模型组,JOPs各剂量组小鼠血清及肝脏SOD、GSH Px活性均显著增高,且JOPs各剂量组小鼠血清SOD活性与高剂量组肝脏SOD、GSH Px活性均显著高于乳清蛋白组。结论: JOPs对γ射线辐照所致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共纳入正常新生儿32例作为对照组,NEC患儿78例,收集新生儿血清学标本,应用中生金域JY-DLT肠道屏障功能分析系统检测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LPS),同时检测WBC、PLT、CRP、PCT常用实验室指标,评估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在NEC患儿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NEC组患儿D-乳酸、DAO、LPS、WBC、CRP、PCT水平均高于正常新生儿,PLT低于正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0.05);(2)非治愈组NEC患儿WBC、CRP和PCT均高于治愈组,PLT低于与治愈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s>0.05);(3)非治愈组NEC患儿D-乳酸、DAO、LPS水平均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0.05);(4)D-乳酸、DAO、LPS在NEC患儿预后判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UC分别为0.838、0.763和0.804,诊断的cut-off值分别为6.15 U/L、8.635 mg/L和6.455 U/L。结论 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D-乳酸、DAO和LPS在预测NEC患儿结局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优于传统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广叶绣球菌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肠道菌群、细胞因子表达量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探究广叶绣球菌多糖的免疫作用机制。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构建免疫低下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广叶绣球菌多糖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连续饲养30d后处死取样,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结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小肠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水平,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盲肠内容物短链脂肪酸(SCFAs)的含量。结果表明,广叶绣球菌多糖高剂量组可显著改善绒毛肿胀和变短现象,提高绒毛长度/隐窝深度的比值(V/C值)和小肠IL-6、IL-10、TNF-α、IFN-γ细胞因子含量(P<0.05或P<0.01),提高拟杆菌属Bacteroides、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Intestinimona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相对丰度(P<0.05或P<0.01);各剂量组均可提高盲肠内6种主要短链脂肪酸含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趋势一致。广叶绣球菌多糖可通过改善免疫低下小鼠的肠道粘膜形态,提高小肠细胞因子水平,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加SCFAs产生菌的相对丰度,提高短链脂肪酸含量,调节免疫低下小鼠的肠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环境温度的变化影响野生啮齿动物的消化道形态与功能。小肠是吸收营养成分的主要部位,其结构和功能具有可塑性。为了解小肠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对环境温度变化的响应机制,以布氏田鼠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低温组和常温组动物小肠黏膜的组织结构和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目。结果显示:(1)低温组布氏田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长度及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均高于对照组;(2)低温驯化使布氏田鼠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增加;(3)低温驯化使布氏田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杯状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结果表明,在低温环境下布氏田鼠的小肠黏膜结构和免疫细胞的数量发生了可塑性变化,这可能与低温环境下的高能量需求和免疫功能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口服补充水解乳清蛋白和分离乳清蛋白对胃切除术后患者低蛋白血症、体成分、免疫球蛋白及胃肠症状的影响。方法:筛选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河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胃切除术后一周内诊断为低蛋白血症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水解乳清蛋白组(A组)、分离乳清蛋白组(B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7 d、21 d比较各组间3大营养素摄入、体成分变化、血常规、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及胃肠道耐受性情况。结果:共有112例患者完成研究,A组36例、B组38例、对照组42例。干预前3组间一般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第7天,A组和B组能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摄入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2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A组和B组腹泻发生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且A组便秘发生比例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第21天,A组和B组蛋白质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组和B组瘦体重和瘦体重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脂肪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血红蛋白和B组红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且A组和B组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胃切除术后患者及时口服补充水解乳清蛋白和分离乳清蛋白胃肠耐受好,并可增加术后能量、蛋白质摄入,提高瘦体重,改善血清低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清蛋白肽对衰老模型C57BL/6N小鼠的抗氧化和学习记忆改善作用。方法:采用SPF级雄性C57BL/6N小鼠72只,随机选取12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小鼠采用D-半乳糖100 mg/kg BW腹腔注射造模,连续造模6 w,期间空白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6 w后内眦取血,测定血清MDA水平,并按MDA水平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乳清蛋白组1.5 g/kg BW和3个乳清蛋白肽干预组(0.3、1.5、3.0 g/kg BW)。每日经口灌胃给予受试样品水溶液,干预周期为30 d,期间继续维持模型对照组、乳清蛋白组及乳清蛋白肽组D-半乳糖及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造模。干预结束后,按开阔场实验、水迷宫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顺序进行行为学实验。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对小鼠血清、肝脏及脑组织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显示出了运动、探索及学习记忆能力障碍,模型组小鼠抗氧化酶水平低于空白组、脂质过氧化和羰基化蛋白水平高于空白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乳清蛋白肽可显著改善衰老小鼠空间探索、空间及非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提高血清及肝脏SOD、GSH-Px活力,改善血清及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物与羰基化蛋白累积水平。结论:乳清蛋白肽对衰老模型小鼠具有抗氧化和改善学习记忆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Toll样受体9(TLR 9)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相关性,并观察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74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SAP组),另收集并分析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0例志愿者临床资料(对照组),对比对照组、SAP组的血清PCT、NETs、MFG-E8、TLR 9和血清内毒素(LPS)、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分析PCT、NETs、MFG-E8、TLR 9与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的相关性。174例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39例,生存135例,根据28 d内预后不同分为死亡(n=39)和生存组(n=13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SAP组的血清PCT、NETs、TLR 9水平高于对照组,MFG-E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AP组的血清LPS、D-乳酸、DA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证实:LPS、D-乳酸、DAO与PCT、NETs、TLR 9呈正相关,与MFG-E8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SAP患者的预后与年龄、糖尿病、高血脂、D-二聚体(D-D)、血淀粉酶、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LPS、D-乳酸、DAO、PCT、NETs、MFG-E8、TLR 9、减少饮酒、低脂饮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ISAP评分偏高、APACHE Ⅱ评分偏高、LPS偏高、PCT偏高、血淀粉酶偏高、D-乳酸偏高、DAO偏高、NETs偏高、MFG-E8偏低、TLR 9偏高均是SA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减少饮酒、低脂饮食则是SAP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SAP患者体内血清PCT、NETs、MFG-E8、TLR 9水平异常变化,且与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同时血淀粉酶、APACHEⅡ评分、BISAP评分、LPS、PCT、D-乳酸、DAO、NETs、MFG-E8、TLR 9是SA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减少饮酒、低脂饮食则是SAP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临床应注意早期评估,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对青年和老龄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6-羟多巴胺(6-OHDA)阻断交感神经,用石蜡组织切片和HE染色检测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及两者比值,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肠腺中的表达,用试剂盒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结果 化学性阻断交感神经,在3月龄和18月龄鼠中小肠绒毛长度、V/C比值、小肠肠上皮细胞PCNA表达水平均下降显著,小肠SOD、T-AOC降低,MDA升高。结论 交感神经均能促进3月龄和18月龄鼠小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其中对3月龄小鼠的作用大于18月龄小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低温条件下用螯合剂沉淀法分离的小鼠小肠上皮隐窝和绒毛细胞是否具有生化完整性.方法:使用螯合剂在低温(冰浴)条件下分离和富集小肠上皮绒毛和隐窝细胞;抽提DNA、RNA和总蛋白,用电泳的方法检测完整性;用Real-time PCR检测溶菌酶Lysozyme的表达以判断隐窝、绒毛细胞富集程度.结果:低温条件下分离的肠上皮隐窝、绒毛细胞形态完整;基因组DNA完整,未出现明显的DNA ladder现象;富集细胞的RNA完整;富集隐窝、绒毛细胞的蛋白未降解,两组总蛋白具有表达谱差异性;隐窝细胞富集物溶菌酶mRNA表达水平较绒毛细胞富集物高30倍以上.结论:小肠隐窝绒毛的生物学性状可在低温螯合剂沉底法分离过程中得到保存,提示此方法可以用来分析生理和创伤痛理条件下小肠上皮基因和蛋白表达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使用中药田基黄调节酒精性肝病(ALD)小鼠的肠道菌群,降低小鼠血中内毒素(LPS)的含量,改善小鼠的肝脏功能,从而减少酒精对肝脏的损伤、降低ALD的发病率达到临床辅助治疗ALD的目的。方法 80只昆明小鼠(雌雄各半),体质量26~37 g。正常饲养1周后,随机选取20只小鼠作为正常组,剩余小鼠作为酒精模型组,模型组小鼠灌胃56°北京红星二锅头白酒0.3 mL,2次/d,连续灌胃45 d,末次小鼠灌胃白酒后,禁食12 h但不禁水,于第46天早上随机选取模型组与正常组小鼠各10只,采用眼球采血法取小鼠血液,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血LPS水平来验证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余下50只小鼠随机分为自然恢复组、丽珠肠乐组以及田基黄总黄酮低、中、高剂量干预组(田基黄总黄酮剂量分别为10、20、40 mg/mL),每组10只。分别于造模成功第0天、灌药7 d后,于无菌条件下取小鼠粪便对小鼠粪便中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进行平板培养并计数。先称量小鼠体质量,采血检测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及血LPS水平;最后处死小鼠取其肝脏称重,计算肝体比。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金枪鱼肽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干预作用,并基于肠―脑轴初步解析金枪鱼肽的干预途径,为新一代抗抑郁食品或治疗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通过44 d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造模建立抑郁小鼠模型,于造模第15天起,每日灌胃一定剂量金枪鱼肽,以蒸馏水为空白对照,鱼油为阳性对照。采用行为学指标评价小鼠抑郁样行为;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鲎试剂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2、IL-6及LPS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海马区、小肠组织和小鼠粪便中5-HT的水平;采用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考察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组成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金枪鱼肽组小鼠抑郁样行为得到显著改善且优于鱼油组。经过金枪鱼肽干预后,模型小鼠血清中显著升高的炎症因子和LPS水平得以恢复,海马区和小肠组织中显著降低以及粪便中显著升高的5-HT水平也恢复到空白组的水平;显著下降的肠道菌群丰富度得以提高;肠道菌群B/F比值由模型组的1.58升高到6.61,基本恢复至空白组水平;模型组显著降低的Muribaculaceae丰度及显著升高的Bacteroides、Alistip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二胺氧化酶(DAO)监测对判断肠缺血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采用血清DAO作为肠道屏障功能评估指标,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肠缺血患者作为试验组,连续监测试验组患者治疗前2 h和治疗后第3天、第5天、第7天的肠道屏障功能状况;选取同期我院50例非肠道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在临床治疗前检测其肠道屏障功能状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前2 h血清DAO水平为(21.261±4.101)U/L。与治疗前2 h相比,治疗后第3天、第5天、第7天患者血清DAO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值分别为(5.504±0.609)U/L(t=2.385, P=0.011)、(10.697±0.661)U/L(t=11.560, P<0.001)和(13.383±0.585)U/L(t=12.663, P<0.001)。试验组患者血清DAO水平在治疗前2 h最高,治疗后第3天显著回落,治疗后第7天恢复至(7.878±1.033)U/L,而对照组患者血清DAO水平为(7.529±10.165)U/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4,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共纳入正常新生儿32例作为对照组,NEC患儿78例,收集新生儿血清学标本,应用中生金域JY-DLT肠道屏障功能分析系统检测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LPS),同时检测WBC、PLT、CRP、PCT等实验室指标,评估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在NEC患儿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NEC组患儿D-乳酸、DAO、LPS、WBC、CRP、PCT水平均高于正常新生儿,PLT低于正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非治愈组NEC患儿WBC、CRP和PCT水平均高于治愈组,PLT低于治愈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非治愈组NEC患儿D-乳酸、DAO、LPS水平均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D-乳酸、DAO、LPS在NEC患儿预后判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UC分别为0.838、0.763和0.804,诊断的cut-off值分别为46.15 U/L、8.635 mg/L和6.455 U/L。结论 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D-乳酸、DAO和LPS在预测NEC患儿结局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优于传统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罗非鱼胶原低聚肽(TCOPs)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胃肠运动与脑肠肽的影响。方法:72只成年雄性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乳清蛋白组(500 mg/kg BW)和胶原低聚肽低、中、高剂量组(250、500、1 000 mg/kg BW)。模型组和受试物组采用盐酸洛哌丁胺制作小鼠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干预14 d后,进行小肠运动和胃排空功能实验;观察小鼠体重、体重增重、摄食量和食物利用率,测定血清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胃泌素、胃动素含量。结果:TCOPs能明显增加小鼠体重和提高食物利用率,使小鼠墨汁推进率显著增加,胃内残留率明显降低,并使血清GAS、MTL、SP水平显著提高,VIP显著降低。结论:罗非鱼胶原低聚肽能通过提高食物利用率并促进小鼠体重增长,增强小肠蠕动与加速胃排空,调节脑肠肽水平,起到改善小鼠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海珠益肝胶囊对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通过检测小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肝脏病理变化来研究海珠益肝胶囊的保肝功能。结果:海珠益肝胶囊防治组小鼠血清ALT及AST活性比模型组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海珠益肝胶囊可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以大剂量组作用最佳;海珠益肝胶囊的使用使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细胞凋亡减少,且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海珠益肝胶囊对BCG加LPS诱导小鼠产生免疫性肝炎的模型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NASH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适度的节食、加强休息与适当的体育锻炼,观察组患者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 mg,2次/d,连用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清D-乳酸和DAO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ALT和γ-GT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清D-乳酸和DAO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NASH疗效较好,能降低血清D-乳酸和DAO水平,改善其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D-核糖对小鼠力竭游泳时间、肝糖元及血清尿素的影响,探讨D-核糖抗疲劳作用的机制,为核糖作为运动营养补充剂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随机分组法将18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3批,每批6组,即5个实验剂量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连续30d经口给予D-核糖,末次灌胃后进行负重力竭游泳实验、肝糖原的测定以及血清尿素的测定;实验动物饲喂期间每周进行称重。结果:D-核糖对小鼠体重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P<0.05、P<0.01),能够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时间延长率最高可达91.46%;实验组动物的血清尿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最低剂量组(125mg/kg·BW)能显著提升肝糖原含量(P<0.05)。结论:D-核糖能够明显延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增强肝糖元的储备能力,降低血清尿素的产生,对延缓疲劳和体重增长的控制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