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精制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的狨猴保护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精制甲型肝炎 (甲肝 )灭活疫苗的保护效果。方法 甲型肝炎病毒 (YN5株 )经Vero细胞培养制成精制甲肝灭活疫苗 ,采用普通狨猴进行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性研究。结果  7只狨猴均有特异性抗体产生 ,无血清酶活性升高和肝组织学病理改变 ,接种疫苗的狨猴能抵抗甲肝病毒强毒 (Han ZD)株的攻击。但是 ,对照组狨猴均出现血清酶异常升高和肝组织学病理改变。结论 甲肝灭活疫苗 (YN5株 )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仙台病毒在分类上属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副流感病毒 1型。仙台病毒过去的名称包括新生儿肺炎病毒 ,日本血凝病毒和D型流感病毒等。在国内普通实验小鼠群中仙台病毒感染非常普遍 ,而未见仙台病毒感染普通狨猴的报道。 1999年夏季 ,天津某高校一个狨猴实验室中暴发仙台病毒感染 ,动物发病率达 80 % ,病死率约 10 %。流行大约持续了一个月。狨猴发病初始均表现为精神不振 ,嗜睡 ,惧冷 ,食欲下降。继续发展表现为鼻腔出现分泌物 ,呼吸加快 ,发热 ,气喘 ,呼吸困难 ,多数病狨从发病至死亡在 3- 15d。解剖发现病死狨猴肺叶呈杨梅色 ,切开时…  相似文献   

3.
1999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动物中心饲养的珍贵灵长类实验动物——普通棉耳狨猴群体中暴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死率高达33%。在排除细菌感染的基础上,通过死亡狨猴肺组织匀浆接种鸡胚和MDCK细胞的分离培养,分离出一株具有高血凝效价的病毒株。经双份血清试验及动物接种试验,确认该病毒是本次疾病流行的病原体。又进一步通过与常见呼吸道病毒标准毒株及血清进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电镜观察、RT—PCR技术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毒株进行鉴定,确认本次疾病流行的病原体是副流感1型病毒中的仙台病毒。  相似文献   

4.
一株引起普通棉耳狨猴死亡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9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动物中心饲养的珍贵灵长类实验动物--普通棉耳狨猴群体中暴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死率高达33%.在排除细菌感染的基础上,通过死亡狨猴肺组织匀浆接种鸡胚和MDCK细胞的分离培养,分离出一株具有高血凝效价的病毒株.经双份血清试验及动物接种试验,确认该病毒是本次疾病流行的病原体.又进一步通过与常见呼吸道病毒标准毒株及血清进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电镜观察、RT-PCR技术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毒株进行鉴定,确认本次疾病流行的病原体是副流感1型病毒中的仙台病毒.  相似文献   

5.
狨猴的常见疾病及死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棉顶狨猴、普通狨猴和鞍背狨猴在实验室笼养条件下,进行了近8年狨猴的发病类型及致死原因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起狨猴死亡的常见疾病是:肺炎、痢疾、消耗性综合症、产后大出血等。并根据狨猴的疾病摸索了一套有效的防治方案,这对于狨猴的饲养与繁殖,保证科学实验用健康的狨猴群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联合接种甲乙肝疫苗、实验性甲乙肝联合疫苗免疫恒河猴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实验中挑选了甲肝抗体阴性,乙肝两对半阴性,肝功能指标正常的健康恒河猴24只,随机分为10组。混合或分别接种,进行不同毒株的甲肝灭活疫苗与不同厂家的乙肝疫苗的配对效果比较。并接种了实验性甲乙肝联合疫苗;史克甲乙肝联合疫苗试验组。设甲肝单价灭活疫苗L8株、深圳乙肝单价疫苗作为对照。免疫方案0、4、24w。每只恒河猴接种lml。接种3d内,每天观察动物有无不良反应。接种1针和2针后4w内,每2w采集空腹静脉血,以后每4w采血1次检测抗HAV、抗HBs、ALT、AST直至40w。接种疫苗后4、8、24、28w穿刺肝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接种疫苗后3d内,所有恒河猴均无不良反应。ALT、AST无异常升高。4、8、24、28w肝组织无特殊病理改变。注射2针后4w,除3组外,其余各组抗HAV及抗HBs均阳转。3组抗HAV阳转时间迟至12w。全程免疫后12w(即40w),抗HAVGMT为258.75~37489.50mIU/ml;抗HBsGMT为8263.68~60008.064mIU/ml。甲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及实验性的甲乙肝联合疫苗接种恒河猴安全性及免疫原性均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阐明SARS病毒感染后能否再次感染,疫苗产生的抗体中长期保护效果,被动免疫是否真正安全有效等,为防治SARS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分4组,分别为一组(SARS恒河猴恢复组):用感染SARS-CoV发病12月后的4只恒河猴,均有中和抗体产生。二组(SARS食蟹猴恢复组):用感染SARS-CoV发病12月后的3只食蟹猴,均有中和抗体产生。三组(SARS血清输入恒河猴组):3只恒河猴,病毒接种时中和抗体阴性。病毒接种两天后输入抗体阳性血清(恒河猴血清,感染获得,效价为:1:128),用量10ml/只,分别经肌肉和静脉输入,各5ml。四组(恒河猴SARS-CoV感染组):2只恒河猴,病毒接种时中和抗体阴性。SARSCo-V经鼻腔接种,在感染的第1天开始到7天安乐死时,不同时间取咽拭子、血液和脏器,进行病毒分离,RT-PCR检测和中和抗体测定。[结果]一组(SARS恒河猴恢复组):接种SARS-CoV后未见发热等异常临床表现。血清生化无ALT、LDH、CK、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异常。3只猴在接种病毒后的咽拭子中,RT-PCR分别未检出、第1天检出、第1-3天中检出病毒。第2、5、7天咽拭子中、7天安乐死时血、肺、肝、脾和淋巴结等组织中病毒分离均为阴性。2只猴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见轻度肺炎。二组(SARS食蟹猴恢复组):接种3只未见任何不良临床表现,血清生化5项正常。3只猴在接种病毒后的咽拭子标本中,RT-PCR分别未检出SARS病毒、在第1-2天检出、在第1-3天中检出病毒。第2、5、7天咽拭子中、7天安乐死时血、肺、肝、脾和淋巴结等组织中病毒分离均为阴性。3只猴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见轻度肺炎等。三组(SARS血清输入恒河猴组):3只恒河猴在病毒接种的第2-5天时有一过性的体温升高,3940℃。血清生化5项正常。3只猴在接种病毒后的咽拭子标本中,RT-PCR分别在第1-3、第1-4天和第1-2天检出SARS病毒。2只猴第7天咽拭子中病毒分离阳性。另外1只在第2、5、7天咽拭子中、7天安乐死时血、肺、肝、脾和淋巴结等组织中病毒分离均为阴性。3只猴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见轻度肺炎等。四组(SARS恒河猴SARS-CoV感染组):2只猴病毒接种后,第2-4天时有一过性的体温升高,3940℃。2只进行接种病毒后1-7天安乐死时,RT-PCR在恒河猴的咽拭子标本中连续检出SARS病毒。在第2、5天咽拭子中、7天安乐死时肺组织中病毒分离阳性。2只猴肺等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肺组织表面局部有轻度发灰实变现象,可见到间质性肺炎病变,内皮细胞受损,出血和水肿。大多数肺泡没有完整的内衬细胞残留,肺泡间隔变宽并被以吞噬细胞为主的单核炎症细胞浸润,同SARS肺炎改变。实验表明,前期感染产生中和抗体的恒河猴、食蟹猴再次感染病毒,和模型对照猴比较,动物肺组织等只出现轻微或无病理变化,RT-PCR检出时间大大缩短,病毒培养未能分离出病毒,所有这些指标,均证实中和抗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是有效的。被动免疫从结果来看,有一定的作用,但保护作用弱。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灵长目实验动物——狨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狨猴属灵长目(Primates),狨科(Callithriadac),约有30个种及许多具有生育力的杂交种。最早在西方国家作为玩赏兽饲养,至60年代初才开始小群繁殖,以估计其用于生物学、医学研究的可能性。60年代后期便被广泛用于科学研究。目前以普通狨猴(Callithrix jaccus)繁殖情况最佳,用量也最多(见图1)。 成年狨猴体重300—500克,性情温顺,容易饲养,繁殖力高,一年可生二胎,一胎可产仔2—3只,怀孕期平均142天,流产率和死产率各仅1%左右,14—16周断乳,生育力无季节性差  相似文献   

9.
棉顶狨猴(Cotton-top tamarin;Saguinus oedipus oedipus:以下简称棉狨)产于南美哥伦比亚,是珍稀濒危(犭胥)狨猴的一种。狨猴体型小,易于实验室笼养,是肿瘤、心血管病、肝炎、计划生育等研究中较为理想的模型动物。近年来,建立实验室狨猴繁殖群已在国内外引起重视。1988年7月,本所从英国引进6只(3雌3雄)育龄棉狨,计划由此建立实验室繁殖群落。经半年余适应性饲养管理,目前个个健康活泼,3只雌猴均有妊娠迹象。现将基本情况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对我所引进的野生白须狨猴体内寄生虫检查初步结果,在14只白须狨猴静脉血液涂片检查中,均发现有微丝蚴;经对死亡6只白须披猴的尸检,发现感染最严重的是线虫,其次是蛇舌形虫、棘头虫。同时对寄生虫直接导致狨猴死亡的可能性和防治方法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用ET-NANBH感染的两只猴(R5和R6)含病毒颗粒的粪便悬液和肝组织悬液分别接种7只和4只恒河猴,分别有5只猴和4只猴在攻毒后20—49天内ALT开始升高,持续时间为7—10天,肝组织学的特征性改变为肝细胞的嗜酸性变和嗜酸小体的形成。在猴ALT升高前2—3天和升高后一周内均检查到大量的27—34nm的病毒样颗粒,这些颗粒只与ET-NANBH病人血清、黑猩猩和猴感染后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发生特异性聚集。在猴感染后血清中未检出抗-HAV、抗-HAV-IgM、HBsAg和抗-HBe-IgM。结果提示:恒河猴是研究ET-NANBH较适宜的动物模型;病人和猴粪便中的27—34nm的病毒样颗粒是ET-NANBH的病原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普通棉耳狨猴粪便菌群的结构与组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新型实验动物奠定基础。方法采集4只成年雄性普通棉耳狨猴粪便,用细菌16SrRNA通用引物扩增V3~V4区,采用IlluminaMiSeq测序平台对普通棉耳狨猴粪便微生物进行研究。结果共测序获得315511条有效序列与596个OTU。普通棉耳狨猴粪便中的细菌共鉴定出9个门、14个纲、26个目、50个科、82个属和64个种和226个OTU。其中,1)优势门是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平均含量分别为54.52%和25.39%2)丰度最高的纲为拟杆菌纲(Bacteroidia)和厌氧菌纲(Negativicutes),平均含量为54.5%和17%。3)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和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的丰度最高,为50.01%和20.52%。4)普雷沃菌科(Prevotellaceae)和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所占丰度最高,平均含量分别为43.14%和11.33%。5)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的丰度较高,平均含量分别为11.33%11.12%。6)有益菌群双歧杆菌属丰度较高,但在所检测样本中都含有。7)丰度最高的前10个种,归类为7个科、5个纲。这10个种占到33.16%,其他53种总和仅占到0.74%,其他未鉴定出菌种,且相对丰度还较高,需要进一步研究。8)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氨基酸转运等代谢功能和蛋白质翻译、折叠遗传信息处理功能丰度较高。结论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较全面的检测了普通棉耳狨猴粪便菌群,普通棉耳狨猴粪便细菌组成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中还有许多未被分类鉴定且相对丰度较高的细菌,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棕肩狨猴在实验室笼养条件下,进行了饲养繁殖与育仔的初步研究,发现控制好一定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照、营养和良好的管理,对于该狨猴的繁殖与育仔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品种狨猴在国内繁殖成功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4.
人类疾病相关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已成为研究人类疾病分子机理和治疗靶点的重要途径和材料.狨猴是最小型实验灵长类动物,其体型小、繁殖快、遗传进化及生理生化方面与人类接近,是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研究的理想实验动物之一.因此,利用高效的生殖工程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基因修饰狨猴具有巨大的生物医药价值.本文就狨猴生殖工程技术和基因修饰进行综述,旨在开拓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推动疾病机理和新药创制的突破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通报》2009,(7):46-46
一种适合用转基因技术进行基因操纵的非人类灵长类模型,对于有关疾病机制的生物医学研究及基因疗法和再生医学方面治疗方法的开发来说都会极有价值。本期(2009年5月28日出版)Nature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描述了这样一种模型。来自7家日本研究机构的一个小组培育出了非人类转基因灵长类动物——普通狨猴。这些狨猴身上融人的转基因通过胚系传人,在后代身上表达。这项工作涉及一种“增强的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它被引入了10个胚胎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感染SARS-CoV的恒河猴进行病毒、血清学等指标检测及研究,确定模型动物成功感染,并为SARS发病机制,疫苗评价,药物筛选确定参考指标。[方法]SARSCo-V经鼻腔接种8只恒河猴,在感染的第1天开始到5、7、10、15、20、30和60天分别安乐死时,不同时间取咽拭子、血液和脏器,进行病毒分离,RT-PCR检测和抗体测定。[结果]用巢式RT-PCR在感染后每天提取的咽拭子标本中检测SARS-CoV的RNA,以细胞培养冠状病毒为阳性对照,以正常恒河猴咽拭子为阴性对照,在8只动物病毒接种第5天开始可检测到大小为797bp的目的条带,阳性检出最长可持续到第15天。进一步用病毒分离实验对PCR结果进行确证,8只动物中的5只恒河猴接种5天的咽拭子标本中,经Vero细胞培养,细胞产生了典型细胞病变(CPE),提示SARS冠状病毒能感染恒河猴并有病毒的复制和排毒。IFA方法证实为SRAS-CoV抗原存在。SARS-CoV感染恒河猴后,可以检测出免疫反应。在SARS冠状病毒接种前和接种后第5、8、11、15、19、23、26、30、34、每隔4-7天以及安乐死时采血,制备血清测定抗体,8只恒河猴接种病毒前均血清中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gG为阴性,10天后安乐处死的5只感染猴在11-15天开始,至安乐死时,均为阳性。IgG阳性的5只恒河猴均有一定的中和抗体产生,且对SARS病毒感染细胞有一定的保护性。感染SARS病毒猴后与正常猴比较,其细胞杀伤效应明显增强。感染SARS-CoV的恒河猴不仅出现与SARS患者类似的临床和病理学改变,也在一定时期内排毒,出现特异免疫反应,这些指标均可作为药物筛选、疫苗评价等方面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7.
白髭狨猴(Saguinus mystax)是南美洲的一种小型灵长类的野生动物,寄生虫感染很普遍, 我们在进行甲肝病毒实验研究前对死亡的两只狨核进行了尸体解剖,分别在肝、肺组织内发现一种国内未见报道的寄生虫,经大体和组织病理学观寮,确认属于蛇舌形虫目(Porocephaloida)的若虫。 该虫对宿主反应一般不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被检肝舌形虫若虫一例结果相符,而肺部一例,则引起肺血管严重出血,致使动物窒息死亡。所以认为虫体对宿主的反应是复杂的,在某种条件下对宿主能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探索冶疗和驱虫的方法,对保证狨猴的健康和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人单纯疱疹病毒(HSV-1)做为抗原,利用空斑法和IFA法比较猴BV和人HSV-1阳性血清两种不同血清的中和能力的差异,建立一种实用、准确、可靠的病毒毒力的检测方法。方法首先,将HSV-1病毒悬液作连续的10倍稀释,取1 mL接种于已经长成单层的Vero-E6细胞上,用1%甲基纤维素覆盖,待其出现蚀斑后计数,算出病毒悬液中每毫升所含蚀斑单位,即滴定出HSV-1的TC ID50。同时,用免疫荧光方法(IFA)对猴和人疱疹阳性血清进行滴定,得到其血清的效价。其次,用滴定出的病毒液分别与两种阳性血清体外中和后,接种到单层的Vero-E6细胞上,用1%甲基纤维素覆盖,待其出现蚀斑后计数。最后,计算出其蚀斑减少率。结果用1%甲基纤维素作覆盖层的蚀斑数量平均为10-5PFU,能形成115-116个/mL蚀斑,形状呈黍米大小的规则圆形,其蚀斑边缘清晰。IFA滴定的人HSV-1阳性血清与猴BV阳性血清的中和抗体均为1∶80。人HSV-1和猴BV两种阳性血清的空斑减少率均为100%。结论确定了利用1%甲基纤维素做为覆盖层可得到清晰可靠的蚀斑,由此方法检测到用人HSV-1可以代替猴B病毒,筛查猴B病毒抗体。且为将来进行药物筛选和中和实验中利用病毒空斑法建立方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狨猴(Callilhrix jocchus)是一种生长在南美洲一种体形较小的灵长类,体重仅400—500克左右(见图1),作为实验室应用的灵长类动物,它具有许多优点,它们的体型很小,非常容易捕捉和固定,能耐受外科操作,在合适的人工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疟疾复发机理,以食蟹猴疟原虫—斯氏按蚊—恒河猴系列为模型,采取阳性蚊叮咬同时加子孢子接种的方式感染3只猴;感染后均查见休眠子;用氯化喹啉肃清初发的血内期原虫后,分别于60,75,101天出现原虫复发。表明休眠子是复发之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