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葡萄透翅蛾的危害及防治严根远(河南省信阳县东双河综合高中464136)危害葡萄的昆虫有葡萄透翅蛾、葡萄羽绒、葡萄天蛾、葡萄斑蛾、葡萄叶螟、葡萄十星叶甲、烟蓟马等数十种。其中,以葡萄透翅蛾的幼虫对葡萄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等生理危害最严重,防治最难。我校...  相似文献   

2.
正在全球范围内约70种葡萄,它们集中分布在东亚(约40种,主要在中国)和北美(约30种,主要在美国)。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市场上所看到的葡萄相关产品,它们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同一种葡萄,即分布于欧洲—西亚的欧亚种葡萄(Vitis vinifera L.)。其他野生种葡萄的果实尽管糖低酸高,不适合直接食用和加工,但是其高抗病、抗虫害以及抗寒冷、干旱的能力,成了解决葡萄产业相关问题的利剑。  相似文献   

3.
葡萄砧木具有抗葡萄根瘤蚜和线虫等土传虫害、抗寒、抗旱、耐盐碱等优良特性,可调控葡萄生长和品质,利用葡萄抗逆砧木进行嫁接栽培已成为葡萄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开展葡萄砧木改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DNA分子标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葡萄砧木改良研究,本文对近10年分子标记技术在葡萄砧木品种鉴定、系谱分析、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的研究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指明未来葡萄砧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野生葡萄资源在生产和育种中利用的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就有采食葡萄野果的习惯。自从2000多年前葡萄的栽培种——欧亚种传入我国,国内原产野生葡萄逐渐失去重视,但其栽培利用在一些地方一直延续至今。刺葡萄是中国野生葡萄中果粒最大的一个种,因其耐湿热和抗病性强,在江西、福建、湖南、贵州等地区一直作为鲜食葡萄栽培利用至今。长期以来,毛葡萄在广西、湖北、陕西、西藏等地被用作生产独具地方特点的野葡萄酒。山葡萄在东北被用作酿酒原料的历史有90年以上。一些野生葡萄被用作抗性砧木育种的亲本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野生葡萄的栽培利用和遗传改良不断得到重视,实现了山葡萄的人工栽培,选育了大量优良单株,培育了一系列葡萄新品种,在我国葡萄产业发展中发挥了或正在发挥作用。本文对中国野生葡萄资源在遗传改良和栽培利用中的成就进行了总结,旨在引起葡萄育种工作者对中国原产野生葡萄的重视,加强中国野生葡萄在葡萄遗传改良中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葡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果树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上万份的种质资源,其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近年来,随着葡萄产业与计算机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立葡萄种质资源网络数据库显得尤为重要。1984年,德国Geilweilerhof葡萄育种研究所在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PGRI,现更名Bioversity International)与国际葡萄和葡萄酒组织(OIV)支持下,建立了世界上最丰富的葡萄种质数据库——国际葡萄品种目录(VIVC,Vitis International Variety Catalogue)。为了让广大葡萄育种者和科研人员更好地认识VIVC的功能及其所登录的大量葡萄种质的特点,达到促进对葡萄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创新,本研究介绍了VIVC的主要功能与数据库中登录的葡萄种质资源的情况,并对这些葡萄种质的育种地区、用途、果皮色泽、花器类型、种子有无等性状以及SSR标记在葡萄种质鉴定中的利用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标志着生命科学已进入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蛋白质组学旨在阐明基因组所表达的真正执行生命活动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和生物功能。伴随葡萄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有关葡萄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迅速发展。对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在葡萄上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内容主要包括:葡萄蛋白质样品的提取制备,葡萄果实发育和品质形成过程中蛋白质组的变化,葡萄果皮、细胞壁、质膜等特定组织材料的蛋白质组研究,及蛋白质组学在葡萄逆境胁迫、体细胞胚的发生等方面的研究,并对葡萄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葡萄是中国的重要经济植物,酿酒葡萄更是葡萄产业的重要部分。本研究通过34份酿酒葡萄基因组重测序数据,研究中国三种特有野生酿酒葡萄山葡萄(Vitis amurensis)、刺葡萄(Vitis davidii)和毛葡萄(Vitis heyneana)的群体间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历史变化,通过群体遗传学手段筛选选择信号,挖掘中国野生酿酒葡萄特有的重要种质基因。群体结构显示群体间聚成四个分支。与中国主要栽培酿酒葡萄相比,三个野生酿酒葡萄群体多样性较低,且均受东亚大陆末次冰期的影响,导致群体有效数量较低,相关野生种质资源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和收集。通过对中国野生酿酒葡萄共同受选择区域进行定位,本研究共鉴定到272个中国野生酿酒葡萄受选择的基因,这些基因富集到葡萄有性生殖、花粉形成、淀粉和蔗糖代谢,以及自噬体等功能或通路上,研究结果能为栽培酿酒葡萄今后的杂交育种、抗病和酿酒风味等方面提供重要的育种依据。这些基因可能与中国野生葡萄长期受本土环境影响而形成的独特生长发育过程有关。本研究可为中国原产野生酿酒葡萄的保护及育种应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日本《农业技术》,1999年54卷3期第4N~5N页报道:葡萄以白粉病为主的、黑痘病、灰霉病、霜霉病等各种丝状菌病,是葡萄栽培的大问题。对此,日本果树试验场的山本等把取自水稻的几丁酶基因导入葡萄,育成抗葡萄白粉病的葡萄。方法是从葡萄品种‘新玫瑰香’的培养细胞育成不定胚,与具有水稻几丁酶基因(RCC2)的土壤杆菌共培养,用抗菌素选择得到的重组不定胚再分化成植物体,将几丁酶基因导入葡萄,对获得的许多再生植物体驯化、育成。首先,用PCR法确认已导入基因,从中选择了8个性状转化葡萄个体作扦插苗,将约10…  相似文献   

9.
他,组织起全国第一家葡萄科研团体——葡萄研究会,会员遍及五个省、市、自治区。 他,建起我国北方最大的葡萄良种繁育基地,在全国推广的良种葡萄已达2.8万多亩。 他自己以及与伙伴儿一起先后完成了葡萄火炕育苗、嫩枝嫁接、无核化研究、ABT生根粉试验等12项科研项目,向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8000多家园艺场和葡萄生产专业户推广葡萄栽培生产新技术16项,累计可创社会经济效益约3亿多元。 他,就是我们要介绍的山东莱州市葡萄研究会理事长、莱州市苗家镇林业站站长——綦书岭。  相似文献   

10.
葡萄原花青素(Grape procyanidins,GPC)是存在于葡萄中的一种天然植物多酚.大量研究表明:葡萄原花青素具有保护心血管系统、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突变、抗癌、抗辐射、促进细胞增殖等生物学活性,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等很多领域.  相似文献   

11.
中国葡萄属植物野生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葡萄属植物的主要起源地之一,也是世界葡萄属植物种类最多、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起源于中国的葡萄属植物共有40种、1亚种、13变种。本研究根据《葡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选择多项性状指标作为形态鉴定参数,对起源于中国的葡萄属植物23个种的生物学性状、植物学特征、农艺性状等进行鉴定,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特点。结果表明,中国葡萄属植物的主要物候期,嫩梢新梢的绒毛、颜色,叶片的形状、颜色、锯齿,果实大小、颜色、香型和花器官等形态性状都有丰富的变化,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上述研究结果将为葡萄属植物的分类鉴定提供依据,也将为葡萄属植物演化研究和育种利用提供参考。根据本研究结果,建议对目前使用的《葡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我国野生葡萄资源多样性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葡萄属植物形态学聚类分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中国葡萄志》描述的38个中国葡萄属野生种和1个栽培种,按照《葡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的要求,对18个描述符用代码数量化并进行聚类分析,根据形态特征的相似程度,将我国葡萄属野生种和欧亚种划分为8个组和5个亚组。第1组包含毛葡萄、腺枝葡萄、龙泉葡萄、美丽葡萄和庐山葡萄,第2组包含麦黄葡萄和小叶葡萄,第3组包含5个亚组21个种类,其中亚组1包含山葡萄、陕西葡萄、浙江蘡薁、蘡薁和湖北葡萄,亚组2包含绵毛葡萄和勐海葡萄,亚组3包含小果葡萄、云南葡萄和葛藟葡萄,亚组4包含毛脉葡萄、华东葡萄、武汉葡萄和井冈葡萄,亚组5包含刺葡萄、秋葡萄、桦叶葡萄、网脉葡萄、蒙自葡萄、凤庆葡萄和河口葡萄,第4组仅包含欧洲葡萄,第5组包含温州葡萄、红叶葡萄、复叶葡萄、乳源葡萄和狭叶葡萄,第6组包含东南葡萄、罗城葡萄和闽赣葡萄,第7组仅包含菱叶葡萄,第8组仅包含鸡足葡萄一个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温室葡萄的品种、土、肥、水管理、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一整套温室葡萄综合管理技术措施,同时在栽培管理中发现了温室葡萄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保存的196份代表性葡萄属种质为试材,利用叶绿素荧光参数法对其耐热性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96份葡萄属植物的耐热性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数值在0.0792~0.6836之间,品种间抗性存在差异,耐热性服从正态分布,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利用有序样品最优分割聚类法,将其耐热性分为弱、中、强3种类型,叶绿素荧光参数分级阈值分别对应≤0.3、(0.3,0.5]、0.5,利用该分级标准筛选出了腺枝葡萄双溪03、刺葡萄梅岭山1301、菱叶葡萄0945和和田绿葡萄等48份耐热性强的葡萄种质,起源于我国的野生葡萄耐热性整体上高于其他类群或品种。研究结果对于利用抗性亲本选育耐热葡萄新品种和葡萄抗热机理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北方376个气象台站198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结合酿酒葡萄取样化验结果和其他区划指标,采用无霜期、≥10℃积温、采收期降水量、土壤类型和坡向等生态因子,综合运用集优法和GIS技术对中国北方干白酒用葡萄进行精细化生态区划,制作了中国北方干白酒用葡萄生态区划图,给出优质干白酒用葡萄生态区的分布范围,指出各区域发展酿酒葡萄的限制性生态因子和生产建议,为中国北方干白葡萄区域化发展和酿酒葡萄基地优质品种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葡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为培育优良葡萄品种开辟了一条全新而有效的途径。葡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主要包括器官发生途径和胚状体发生途径,建立良好的受体系统是葡萄基因转化成功的关键,遗传转化途径主要有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和基因枪法。概述了迄今国内外葡萄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着重对葡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转化的方法、转化植株的筛选和检测、影响葡萄基因转化的主要因素等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葡萄基因工程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葡萄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香气是构成葡萄果实品质的重要组分之一。葡萄香气复杂,由包括萜烯类化合物、挥发性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吡嗪类化合物以及含硫化合物等多种化合物构成,同时受多因素影响。遗传是影响其香气分布的主要因素,选育不同香气类型的葡萄品种是目前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因此分析葡萄香气物质遗传模式是实现育种目标的基础。【评论】本文在综述葡萄香气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葡萄果实香气性状遗传规律、香气性状的QTL定位研究进行归纳与分析。【展望】以期为未来葡萄香气遗传规律解析奠定理论支撑,为葡萄香气性状定向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酿酒葡萄品质评价及其对气象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根据2004~2005年我国北方6省酿酒葡萄主要产区葡萄取样和宁夏芦花台园艺场田间试验葡萄化验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对酿酒葡萄主要品质因子总糖、糖酸比pH、单宁进行综合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因子分析法研究影响每个地区酿酒葡萄综合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和影响时段。结果表明:2004~2005年贺兰山东麓的御马、玉泉营、广夏三基地、贺东在庄园;河西走廊的高台、武威;新疆石河子酿酒葡萄品质优良,渤海湾的烟台、蓬莱、昌藜等地酿酒葡萄品质表现一般。酿酒葡萄综合品质主要受果实着色期、全生育期和7~8月的降水量和水热系数的影响,其中降水量起主导作用。果实着色期气温日较差和全生育期平均相对湿度对酿酒葡萄综合品质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影响相对较小的是果实着色期的最低气温。采样地区的光照、温度等气象条件基本适宜酿酒葡萄品质形成,对优质酿酒葡萄形成没有大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葡萄产量与品质和花序数量、特点、结构等密切相关。葡萄品种资源众多,不同品种结实系数、花序着生节位以及花序的结构等存在差异,花芽分化的高低与修剪有关。为对葡萄花序有更好的认识,以及为更好地利用葡萄种质资源、葡萄育种亲本选择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的实施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本研究对205份葡萄种质资源的花序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葡萄花序类型有花序紧凑型、花序松散型、无卷须型、卷须紧靠花序型、卷须非紧靠花序型等,欧美杂种花序着生初节位分布在3和4,其结实系数为1或2。欧亚种初节位分布在4和5,其结实系数主要为1。抽生花序节位的芽比非抽生花序节位的芽大。花序增长速度在开花前7d时最大。  相似文献   

20.
SSR标记因其数量多、重复性好、出现频率高和共显性遗传等优点在植物的种质资源品种鉴别、遗传育种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简要介绍了SSR标记在葡萄上的发展和葡萄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DNA指纹图谱构建和遗传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并对SSR标记未来在葡萄育种应用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