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比较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与经腹部子宫全切术(TAH)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1月接受以上两种途径子宫切除术的病例共15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LAVH100例(LAVH组),TAH50例(TAH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LAVH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TA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LAVH组手术时间与TA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LAVH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诊的70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研究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一年,采用Harris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关节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6月、9月、12月,研究组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下地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转子间骨折的方案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有较大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功能训练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91例,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91例,年龄均65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109例)和对照组(82例)。研究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两组同时配合功能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配合功能训练能够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的手术时机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ACL损伤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并按照患者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分为研究组(n=35,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3周)和对照组(n=30,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3周),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以及ACL恢复情况,并比较随访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6个月,两组前抽屉(ADT)试验和Lachman试验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ADT试验和Lachman试验阴性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ACL损伤患者在不同时间内接受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受伤后3周内接受手术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明显,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更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开胸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围手术期指标,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QMG评分及随访6个月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围手术期间,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中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QMG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QMG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QMG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期间,观察组并发症7例,对照组并发症17例,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具有手术切口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手术安全性较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单髁置换术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9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UKA组和TKA组,每组各47例。UKA组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TKA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K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KSS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KA组相比,UKA组VAS评分水平较低,KSS评分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KA组相比,UK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单髁置换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UFIF)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9月到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UFIF患者156例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78)及对照组(n=78),其中观察组给予FHR术式治疗,对照组给予PFNA术式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以及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等手术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2.31%,与对照组的88.4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下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输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内植物松动、骨折不愈合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VAS评分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UFIF患者而言,PFNA术式及FHR术式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骨折程度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2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3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对照组64例行开腹阑尾切除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肠梗阻以及腹腔脓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腹腔内出血、阑尾残端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手术效果好、预后快及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缝合法和钢丝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年收治的87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固定方法:不同分为A组(40例)组(37例),其中A组患者使用缝线法固定组患者使用钢丝固定,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后随访患者影像学资料观察两组患者骨折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包括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关节屈伸活动度,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术前Lysholm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Lysholm评分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Lysholm评分与术前相比均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第12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比较A组患者显著优于B组患者A组愈合时间短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关节镜下缝合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稳固、利于关节早期的康复,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F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老年IFF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FHR组(n=51)和PFNA组(n=51),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第3、6、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观察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AFHR组,下地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多于AF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FHR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且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0%和5.88%,与AFHR组的1.96%和9.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IFF的手术治疗中,PFNA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AFHR后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疗效及其对患者血脂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8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缺血性脑卒中对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普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血脂水平及认知功能改变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6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评分总分为(93.75±11.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4.11±12.04)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和认知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隐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3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诊室内手测血压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EH组)及隐性高血压组(MH)组,另取在我院体检的诊室及24小时动态血压均正常者为NT组,三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诊室内手测血压,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HRT检测,比较三组检测结果。结果:(1)诊室内手测血压结果显示MH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N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NT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MH组及EH组收缩压与舒张压与NT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RT检测结果显示MH组及EH组TO值与TS值与NT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T检测结果可作为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隐性高血压的一项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CH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老年CH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血小板聚集率(PAG)和凝血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PAG显著下降,APTT显著上升,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PT、PA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阿斯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CHD患者,较单用阿斯匹林治疗更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预防血栓形成,并能得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腰椎后路植骨融合手术中,椎间植骨粒的体积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3年9月采用腰椎后路植骨融合术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中椎间植骨粒体积不同分为A组(小体积组,5粒/cm3)、B组(中体积组,11粒/cm3)以及C组(大体积组,23粒/cm3)。分析三组患者的植骨粒体积、植骨融合率以及手术效果。结果:三组患者植骨粒体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植骨总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三组术后ODI指数及VA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植骨融合率高于A组及C组,而A组高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各组椎体滑脱程度与术前相比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腰椎滑脱内固定术中应用中等体积植骨粒可明显提高椎体间融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将720例因子宫病变有子宫切除指征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并按照腹腔镜手术指征选择4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比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和开腹组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及恢复情况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方面的差异。结果:腹腔镜四组手术成功率都在95%以上,远大于开腹组手术成功率(87.4%)(P<0.05)。腹腔镜四组并发症发生率远小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四组在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四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方面均低于开腹组(P<0.05)。而腹腔镜四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四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而腹腔镜四组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有效,创伤小,费用低,适合符合手术指证的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局麻下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中对中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联合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各89例。所有患者都给予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与0.5 %利多卡因-0.25 %罗哌卡因局麻,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诱导睡眠,调查和比较患者术中及术后睡眠质量。结果:两组的术口大小、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术后14 d感染、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1.12 %)显著低于对照组(8.87 %,P<0.05),术后1 d、7 d与14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均低于术后1 d(P<0.05);且联合组术中、术后1 d与7 d的PSQI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局麻下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镇痛效果良好,患者术中及术后睡眠质量佳,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康复快,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鼻窦炎手术同时行中鼻甲外侧壁切除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6月至2013年7月的行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单纯的鼻窦炎开放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中鼻甲外侧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疗效、换药平均次数、SNOT-20评分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对照组术后平均换药次数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显著低于观察组9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SNOT-20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SNOT-20评分,组内比较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SNOT-20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中实施中鼻甲外侧壁切除的临床疗效显著,既不破坏鼻腔解剖结构,又保证了中鼻道的宽大,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I)和生长激素(GH)水平与患儿病情程度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2005 年6 月~2014 年10 月期间我院产科出生的HIE 患儿49 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50 例作 为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72 小时内和26~28 天测量IGF-I和GH水平,HIE 组患儿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做神经行为测定(NBNA), 分析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新生儿血清IGF-I水平在72 h内和26-28 d四组间比较,其中重度组低于其他三组,中度组低于 轻度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血清GH 水平在72 h内和26~28 d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 新生儿血清IGF-I与GH不存在显著相关性(r=0.193,P>0.05);HIE 组患儿IGF-I 水平与NBNA分值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存在显 著正相关(r=0.315,P<0.05;r=0.249,P<0.05),而GH 与NBNA 分值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210,P>0.05)。 结论:新生儿IGF-I水平不仅可以预测HIE 患儿的病情,且可以影响新生儿HIE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骨窗微创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疗效及预后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残留血肿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残留血肿量(10.3±2.8)m L,对照组术后残留血肿量(11.1±3.0)m L,两组之间术后血肿残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92.8±15.5)分钟,对照组手术时间(125.4±16.1)分钟,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5.8±5.2)天,对照组住院时间(24.1±5.8)天,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率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再出血率3.0%,对照组治疗后再出血率8.0%,观察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S及ADL比较:两组治疗后NDS及ADL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DS及AD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比较: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可显著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能量平台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能量平台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的并发症主要有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局部病灶复发、肠梗阻以及腹腔内出血,其中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85%,低于对照组的1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其它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量平台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几率小,因此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