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草场植被影响高原鼠兔密度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13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重要害鼠之一。它啃食优良牧草(皮南林,1973),挖洞堆土,破坏生草层,是畜牧业生产中的一大害鼠。有关高原鼠兔和草场植被的关系,皮南林(1973)、梁杰荣等(1978)、肖运峰等(1979;1981)已做了一些工作。然而多数作者仅论述了鼠兔危害草场,致使草场退化的一面;而草场植被对高原鼠兔的反作用方面的问题至今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啮齿动物对草原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本文就新疆北塔山奇台县地区,褐斑鼠兔(帕氏鼠兔)Ochotona pallasi对草场的破坏作用及防冶后牧草生长状况、植被组成的演  相似文献   

3.
黄兔尾鼠(Lagurus lutens)及草原兔尾鼠(Lagurus lagurus)是新疆某些地区主要害鼠之一,它们的繁殖能力很强,数量高峰时,对草场危害极大。此外,它们还能传染某些地方性流行病,所以对这两种害鼠的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我们在研究动物化学通讯的过程中,了解到外激素(信息素)在动物间传递信  相似文献   

4.
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广泛分布,种群密度波动幅度很大,密度高时对草场破坏严重,是该区草场主要害鼠。研究其食物消耗量,是阐明它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对草场的危害程度以及组建防治经济阈值模型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5.
高原鼠兔食物资源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高原鼠兔(Ochatona curzoniae Hodgson)为青藏高原草场上的重要害鼠。每年都要投入很大的力量进行防治,因之它的生态学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草原上的初级生产--绿色植被是如何被高原鼠兔利用的就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皮南林(1975)曾在快尔玛地区研究过高原鼠兔的食性,并注意到食性与植物多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二十多年来,我国对消灭草原鼠害,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对保护草场、发展畜牧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内蒙古对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新疆对黄兔尾鼠(Lagurus luteus)、青海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laileyi)的防治,不论在护治方法和防治效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虽然有许多地区,灭鼠多年而鼠害不能消灭,但也有不少地方灭鼠后,牧草生长良好,并多年不发生鼠害。但是,有少数人认为灭鼠破坏生态平衡,鼠尸被食肉鸟兽所食,产生二次中毒,减少了鼠类天敌,是鼠害不断的原因。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愿从生态系统角度,谈谈草原灭鼠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河鼠兔Ochotona huangensis(Matschie,1907)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河鼠兔(Ochotona huangensis)由Matschie(1907)发表,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意见纷纭,有人将它归入藏鼠兔(O.thibetana),有的则作为达乌尔鼠兔(O.daurica)的同物异名。经查对地模及邻近地模产地的标本,并与其相似种进行了仔细的对比,认为黄河鼠兔不同于藏鼠兔、甘肃鼠兔、达乌尔鼠兔,而是一有效物种。  相似文献   

8.
高原鼠兔和中华鼢鼠气体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本项研究试图通过对青海农牧区的两种主要害鼠: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 Hodgson)和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i Milne-Edwards)气体代谢的测定,比较在高海拔、气候寒冷、缺氧的环境条件下,地面鼠和地下鼠的代谢适应性及与此相联系的某些血液值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普通大kuang胃容物和食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海省玛多县境内的普通大kuang(Buteo hemilasius)的14个胃容物和118个食茧中的猎物逐个分析鉴定,共分为3种类型:①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②青海田鼠(Lasiopodomys fuscus),③小型鸟类。分别计算各类猎物出现率(pi)和生物量比率(bi)。高原鼠兔、青海田鼠、小型鸟类在胃容物中,pi分别为0.28、0.68和0.04;bi则分别为0.59、0.40和0.02;食茧中,pi分别为0.70、0.27和0.02,bi则分别为0.89、0.10和0.01。Χ[2]检验表明取食个体数和生物量在胃容物和食茧之间差异显著,但均说明高原鼠兔和青海田鼠等小型哺乳类是普通大的主要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10.
布氏田鼠 (Microtusbrandti)为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的主要害鼠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与牛羊争夺牧草资源 ,破坏草场、引起草场沙化退化 ,以及传播疾病等三个方面[3,5,8] 。该鼠为不冬眠种类 ,冬季以储存于地下仓库中的牧草为食[9,10 ] 。因此 ,研究其秋季洞群的贮草面积与草场植被条件的关系 ,对于分析该鼠的越冬适应策略 ,并进一步提出草场鼠害的优化管理方案 ,具有重要意义。有关该鼠秋季贮草习性 ,已有一些文献报道[1,4 ,6 ,7] ,但涉及该鼠秋季洞群贮草面积与草场植被条件的关系的研究较少。为此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开展了此项…  相似文献   

11.
蒙古黄兔尾鼠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蒙古黄兔尾鼠(Lagurus przewalskii Buechner)是内蒙古和青海等省(区)荒漠草原的代表鼠种,因破坏草原和传播某些动物流行病而被列为重要害鼠之一。迄今为止,国内有关该鼠的生态研究尚无报道,为此,我们在1978年9月至1980年5月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的荒漠草原进行了蒙古黄兔尾鼠的生态学调查。现就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鼹形田鼠 (Ellobius Talpinus)是我国蒙新区比较广泛分布的鼠种之一。主要栖息于山地草原和荒漠草原。营昼夜活动。以植物的根、根茎为主要食物。对草场和农田的危害,一是挖洞直接啮食、损伤牧草和农作物的根系;二是通过推到地面的大量土堆覆盖植被。在农作区引起缺苗断垅;在草场引起植被成分改变,草场退化,影响草场生产力。目前国内对其生活习性研究,尚乏报道,加之该鼠营特殊的地下生活方式,所采用的杀灭方法和杀灭效果,远不及防治其他鼠种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俗称瞎老鼠,是青海牧区主要害鼠之一。它对草场的破坏力很强,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国内有关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的研究,有过一些报道。但多为农区研究工作,而牧区很少有报道。当前,消灭鼠害,保护草场已成为草原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于1968年4月—1970年10月间,在青海省贵南县木格滩干草原地区,对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进行观察。现将报道如  相似文献   

14.
黄兔尾鼠(Lagurus luteus)为我国新疆北部地区的特有种。据Громов等(1977),青海和蒙古高原地区的黄兔尾鼠应属另一种(L.Przewalskii)。以往仅有少量蒙古黄兔尾鼠的生态资料(Allen 1940,Ъанников1954,ЛАБУНЕЦ1968)。一直到1968年,黄兔尾鼠数量骤然升高,一部分黄兔尾鼠移入苏联斋桑盆地的东部,иСМАГИЛОВ等(1969)才做了一些观察和报道。由于该种的数量波动极大,在低数量年份连其踪迹也不易寻觅,故我国也无人对其分布和生态专门进行研究。1974-1976年作者于新疆北部地区进行了鼠类区系调查,并于木垒县大石头公社连续做了4个月(1976年6-9月)的野外观察,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寒草甸地区小哺乳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寒苹甸地区的人工草场、半人工草场、次生杂类草草场和撩荒地中共有4个小哺乳类群落;根田鼠+高原鼢鼠群落;根田鼠+甘肃鼠兔群落;高原鼠兔+高原鼢鼠群落;长尾仓鼠+高原鼠兔群落。小哺乳类群落种的多样性与植物群落种的多样性无显著相关关系,而与植被的高度、盖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高原鼢鼠是各生境中的广布种。根田鼠与甘肃鼠兔在植被郁闭度高的环境中为群落的主要组成者;植被郁闭度低的环境中,高原鼠兔和长尾仓鼠是群落的主要成员。它们的空间格局主要反映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为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的主要牧业害鼠,确定该鼠对草场植被的危害过程及相应危害量是寻求防治阈值的基础。1986年至1987年我们在内蒙古太仆寺旗建立野外围栏观测条件,并结合室内试验进行研究。现将结果简报于后。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果洛大武地区高原鼠兔生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上小型兽类的优势种。对高原鼠兔生态学的研究,以往已有许多报道(张洁、王宗祎,1963;张荣祖、王宗祎,1964;皮南林,1965;施银柱等,1978;梁杰荣等,1978;肖运峰等,1979;王祖望等,1979),但关于青海南部高原(以下简称青南高原)本种的报道很少。1964-1965年,我们在青南高原的果洛大武地区,进行了高原鼠兔生态学调查,1980年又作了补充调查,现将所得资料整理出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原鼠兔 (Ochotona curzoniae) 作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其种群数量随着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地退化而暴发式增长。阐明此过程中高原鼠兔天然免疫能力及肝脏和肾脏器官指数的变化,对深入揭示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引起的高原鼠兔种群暴发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地区,调查了轻度、中度、重度退化草地中高原鼠兔洞口数量,并测定了成体高原鼠兔血清总IgG含量、肠道寄生物感染状况及肝脏和肾脏指数。结果发现:随着草地退化,高原鼠兔洞口数量和血清总IgG水平显著增加;绦虫和线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以及肝脏和肾脏指数均显著降低。雄性对绦虫的感染率和肝脏指数显著低于雌性;雌性在重度退化草地中对绦虫和线虫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显著低于轻度退化草地。以上结果表明,过度放牧介导的草地退化增强了高原鼠兔的天然免疫功能,缓解了毒素对肝脏和肾脏的损伤,进而可能促进其种群暴发式增长。  相似文献   

19.
高原鼠兔寄生虫感染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亦称黑唇鼠兔,是兔形目(Lagomorpha)、鼠兔科(Ochototonide)、鼠兔属(Ochotona)的啮齿类小型哺乳动物,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现已查明的分布地区有青海、西藏及四川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鼠兔属(Ochotona)为青藏高原兽类的重要类群之一,近年来对它的研究较多,不仅发现了若干新种,而且作了一些分类订正。不少学者,将高原鼠兔(O.cvrzoniae Hodgson)独立为一个种(Rypeeb 1964,钱燕文、冯祚建1974;郑昌琳1979)。亦有一些学者把它作为达乌尔鼠兔亚种的如Allen、Банников张荣祖以及持怀疑态度的Ellerman等(转引自郑昌琳,1979)。而二者形态上的差别,主要为高原鼠兔的头骨额部显著隆起,顶骨后部向下倾斜,故头骨背面弧度较大,另外唇部四周和鼻端为黑褐色。这些差别多为量的差别,终究是否达到了种的水平,抑或是亚种水平,实难完全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