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放生活动作为一种宗教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一定的群众基础。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和监管,放生引起了环境污染、生态入侵等危害自然生态系统和生态安全的事件,造成大量放生动物无效死亡、危害公共安全、助长非法猎捕等,影响放生地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给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带来隐患,同时也违背了放生"尊重生命"的本意。201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动物放生纳入管理范围,使对动物放生的监管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支持,切合我国自然保护的现实需求。为实现对放生活动的科学监管,本文建议继续完善法规来加强放生管理,明确监管部门,制定放生管理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提出包括放生环境选址、放生动物规模、放生动物适合度、放生时间地点和放生监测方案等指标的放生技术标准,以期为放生提供制度和技术保障,使动物放生得以科学、有序、安全开展。同时,放生本质上仍然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科学放生的终极目标应为取消放生,建议通过更新观念、开展动物及栖息地保护来实现关爱动物的放生目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14-2017年云南省被收容救护野生动物的物种数量、来源、频次等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1)云南省收容救护的野生动物超过93科269种,共计21 784只;其中,外来物种超过35种,以鸟类的种类和数量最多;(2)收容救护动物主要来源于执法单位移交,共20 485只,占94%;(3)非法动物贸易市场和渠道、人兽冲突、违规经营、民众缺乏对动物习性的了解是动物被收容救护的主要原因。管理部门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执法,严厉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建立健全野生动物及制品市场准入机制,加强野生动物科普宣教工作,减少民众误抓误捉、随意放生外来物种等行为,进一步完善提高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对野生动物物种按照珍贵、濒危程度等分类分级,根据价值采取不同保护措施,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基本制度。价值评估的准确性对于实现保护目的、管理的有效性和处罚的公平性至关重要。我国于2019年制定《水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评估办法》(下称《评估办法》),规定水生野生动物的基准价值和涉案个体价值核算方法。然而,该方法对于2019年后新纳入名录的水生野生动物未规定基准价值,只能依据物种间的种属接近程度确认价值。随着越来越多水生野生动物新进入名录,这一方法的科学性受到质疑。鉴于此,本文通过使用《评估办法》对2021年新纳入《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名录》的236种(类)水生野生动物进行价值评估,评价现行评估方法的合理性;并结合IUCN物种濒危状况评价及生物学种群增长模型,提出改进的价值评估方法。研究结果显示:(1)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名录》新增的236种(类)水生野生动物中,仅有30种(类)明确规定了基准价值,8种(类)新增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1种(类)新增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评估参照“其他种”,价值评估存在明显偏差,67种(类)新增保护动物则无明确可...  相似文献   

4.
种间体细胞核移植 (Interspecies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iSCNT) 作为体细胞核移植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SCNT) 中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之一,在转基因动物的生产、优良种群的繁育、濒危动物的保护、灭绝物种的“再生”以及野生动物繁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对猫科、犬科、牛科、猪科和西貒科等野生动物的种间核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屏障进行阐述,为促进iSCNT技术在野生动物繁殖、育种和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已纳入全国人大2020年年度立法计划。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虽然经过多次修改, 但仍存在野生动物保护范围较窄、监管体制不顺、执法标准不科学、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不能适应新时代“健康中国”、“美丽中国”战略协同规制的新需求。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决定》, 为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带来了良好机遇。目前各方面对于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既有共识, 也有争议, 呈现出不同利益诉求与立法思维的差异性, 以及立法过程中利益选择、利益表达、利益协调的复杂性。为此, 建议《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在完善立法目的、合理界定保护范围、健全“黑白”名单制度和许可证制度、优化野生动物保护监管体制、完善激励机制和法律责任制度等方面认真加以研究, 为促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立良法”。  相似文献   

6.
王露爽  刘建 《四川动物》2012,31(5):841-843
近年来野生动物致害事件频繁发生,《野生动物保护法》对救济问题作了原则性规定,但从实施情况来看,存在着补偿主体不明确、标准不明确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正确界定致害“补偿”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野生动物致害生态补偿的设想,对缓解日益激化的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学红  马建章  张伟 《四川动物》2007,26(4):859-861
野生动物资源是中医药业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目前,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物种灭绝速度加快,许多药用野生动物濒临灭绝,严重阻碍了中医药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许多野生动物野外种群难以恢复或恢复速度很慢、寻找中医药动物原材料的替代品短期内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开辟中医药原材料来源渠道是促进中医药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正确认识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的前提下,妥善、高效利用人工驯养繁殖、库存野生动物产品,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原则,优先保障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需要,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充分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促进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中医药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四川动物》2013,(1):162
<正>大熊猫是珍稀濒危动物的代表,中国的国宝级动物。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一个专门从事大熊猫及濒危野生动物研究、繁育、保护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全民事业单位,自1987年建立至今的20多年里,在大熊猫双胞胎育幼、大熊猫科学喂养、大熊猫驯化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全球瞩目。在这里,有全球最大的圈养大熊猫人工繁殖种群,您可以与大熊猫近距离接触;在这里,您可以获得保护大熊猫等珍稀濒危动物和生态保护的最新知识和理念:在这里,您可以献出您的爱心,认养大熊猫;  相似文献   

9.
中国动物园动物种类与种群大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2008年,我们开展了中国动物园物种编目与易地保护抽样调查,抽样调查了68家动物园。抽样动物园饲养了789种[(包括虎(Panthera tigris)和金钱豹(P.pardus)的亚种]野生动物,比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动物园饲养的600种野生动物,增加了180多种;抽样动物园饲养展出野生动物中有国外野生动物种类267种,比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动物园饲养的100种国外野生动物,增加了160种。抽样动物园展出的中国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种类数分别占中国哺乳类(607种)、鸟类(1332种)、爬行类(384种)和两栖类(302种)种类总数的25.0%、28.2%、22.7%、4.0%。这些抽样动物园饲养了23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254种CITES附录物种,其中,饲养的国家Ⅰ级和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占国家Ⅰ级和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总数的70.57%和47.09%;饲养的列入CITES附录Ⅰ、附录Ⅱ及附录Ⅲ的中国动物分别占列入这些附录的中国动物总数的64.21%、60.86%和50%。中国动物园成功繁殖了大熊猫(Ailuiopodidae melanoleuca)、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雪豹(P.unicia)、华南虎(P.tigris amoyensis)和亚洲象(Elephas maximus)等濒危物种,也成功繁殖了从国外引入的猎豹(Acinonyx jubatus)、大猩猩(Gorilla gorilla)、美洲狮(Puma concolor)等动物。然而,调查发现,(1)抽样动物园仅饲养了四分之一左右的中国哺乳类、鸟类及爬行类动物种类,饲养的两栖类更少;(2)抽样动物园饲养种群小,多数物种没有形成可繁殖种群。抽样调查的动物园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哺乳类种群大小分别为5.09(±2.15)只、5.69(±4.28)只、15.00(±6.63)只和10.08(±2.91)只;(3)一些动物园,特别是小型动物园动物饲养空间小,一些动物表现出刻板行为;(4)中国动物园饲养繁殖的大熊猫、华南虎、鹤类已经建立了谱系,其他一些物种的谱系正在建立之中,然而,多数动物还没有谱系;(5)一些小型动物园存在笼舍不清洁,仅饲养了单只动物,展出动物名牌错误等问题。动物园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重视动物园的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更多动物建立谱系,加大动物园的投入,增加动物种类,增大动物园面积,丰富圈养环境,发挥大型动物园的示范作用,以充分发挥动物园的动物展示、科学普及与物种资源保存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每5年组织科学论证评估,根据论证评估情况进行调整,也可以根据野生动物保护的实际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报国务院批准公布;名录调整对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不断适应各种新的变化和要求至关重要。为提高名录调整的效率和合理性,有必要建立一套高效的遴选方法。本研究使用公开的中国脊椎动物名录(不含海洋鱼类)数据,从国内外已广泛使用、由专门的组织或机构编制发布的专项名录中,选用了6项8个指标并赋予权重来遴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调整名录,并进行了案例研究。所得到的案例名录有一级保护动物204种、二级718种,合计922种,其中92.0%的物种与2021年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相对应部分相同,两者一致性较高;2021年名录中有8.0%的物种未进入案例名录,案例名录中有7.6%为新增种,并对部分物种的保护等级进行了调整。案例名录明显提升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全球红色名录中受威胁种、中国特有种的保护比例(分别提升了6.5%、5.2%和5.6%),契合遴选出更濒危、更有意义、更具代表...  相似文献   

11.
鉴于野生大熊猫种群的濒危现状,已经不允许对其生境进行破坏性或干扰其行为活动较多的调查活动。例如,野生大熊猫个体数量稀少、其栖息地地形复杂或植被茂密,野外直接观察和调查野生大熊猫极为困难。自动感应照相系统是一种非损伤性野生动物调查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调查方法的不足,为野生动物的调查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利用自行研究和开发的自动感应照相系统,获得了野生大熊猫及与其同域分布的其它物种的重要生态信息,显示了自动感应照相系统在物种鉴定、区系调查、个体识别、种群监测、性别确定和行为生态学研究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动物学报51(3):495—500,2005]。  相似文献   

12.
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为极度濒危物种,已报导该物种的怀孕期长度差异较大,需要更多的直接观察案例来确定其怀孕期长短。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穿山甲人工救护与繁育基地通过室内圈养方式驯养穿山甲,记录了14例马来穿山甲产仔情况:其中圈养前野外受孕、场内产仔9例;野外受孕、圈养死亡的母体1例;不确定受孕情况母兽产仔1例;圈养条件下交配怀孕并产仔3例,其中2例是母兽进场后第2次产仔。根据初步观察结果,估计马来穿山甲孕期为5~6个月。  相似文献   

13.
利用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内8条动物监测样线在2003—2010年的生态监测数据,分析了植被、海拔、人为干扰对大中型野生动物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1)本监测共记录到保护区内大中型野生动物26种,其中兽类18种,鸟类8种,属于我国Ⅰ级、Ⅱ级保护动物的分别有5种和11种。2)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是大中型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两种植被类型(分别有26种和17种),阔叶林和灌丛次之(分别为10种和12种),草地最少(2种)。3)海拔2400 m以下的地方,大中型野生动物种类稀少,为10种,2400—2599 m海拔段物种数增加至20种,之后随海拔上升物种丰富度下降。4)人为干扰显著影响大中型野生动物的空间分布:历史上的人类活动将原生森林植被转化为次生的落叶阔叶林、灌丛和草地,使树正、亚纳和尖盘等地下坡位(相对海拔0—199 m)的大中型野生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降低(分别为4、2、2种)。包括旅游活动和交通在内的人为干扰,可能导致附近50m海拔范围内保护动物的缺失,并使下坡位的某些物种向高海拔处移动。生境破碎化则使野生动物的种类组成发生改变,使原有森林内部优势种,如羚牛(Budorcas taxicolor),逐渐被适应能力强的物种,如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雉鸡(Phasianuscolchicus)和野猪(Sus scrofa)等所取代,并将长期影响野生动物种群的存活。当前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大中型野生动物的分布是植被、海拔与人为干扰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蒋志刚 《生物多样性》2019,27(6):698-703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简称《国家重点保护名录》)、《具有重要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简称地方重点保护名录)。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实施后,《国家重点保护名录》修订工作提上日程。修订《国家重点保护名录》应明确该名录与《三有名录》之间的关系,前者要突出重点,体现保护优先和方便管理的原则,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保护责任。建议依据物种的濒危属性、特有属性、稀有属性、珍贵属性以及管理属性来确定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的级别。保护名录可以采取将整个属、整个科等较高的分类阶元集体列入原则(Principle of Clump Listing)。当一个亚种、一个种群有显著的进化潜力和确定的分布区时,也可以应用拆分列入原则(Principle of Splitting Listing),将其作为管理单位列入物种保护名单。此外,还应密切跟踪并及时更新物种分类法的变化、制订保护级别的判定标准、编写物种恢复计划指南、制定《国家重点保护名录》修订程序。建议为每一个重点保护物种制定相应的种群和生境恢复计划。根据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动态管理的需要,通过定期评估,及时对列入名录的物种进行升级、降级、删除或维持现有保护等级等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宣传和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增强民众环保意识,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建设和谐社会和生态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经过精心的筹备,《四川动物》杂志副刊《大熊猫》科普文化刊物终于创刊了。四川是野生动物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是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和圈养大熊猫的主要繁育研究基地,保护野生动物任重道远;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对国家生态安全、环境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让广大干部、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建立生态社会的知识十分必要、十分迫切。《大熊猫》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与读者见面了。《大熊猫》依托…  相似文献   

16.
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 ,世界上第 1只人工饲养的普氏原羚“玲玲”,8月 6日成功产下第 1胎幼仔 ,经过近 1个月的精心呵护 ,取名为“陶陶”的幼仔生长发育良好。普氏原羚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世界极度濒危级动物 ,目前仅生存在青海湖环湖地区 ,数量不足 2 0 0只。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研究与发展中心李迪强博士说 :“普氏原羚的人工饲养和繁育非常不易 ,如果能通过人工繁育的方式建立人工种群 ,对这个物种的保护将很有意义。”普氏原羚人工繁育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王小波 《化石》2002,(4):21-23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有关物种等级的划分标准 ,所谓“灭绝动物”包括以下四类 :一是全部灭绝 ,即当今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没有该物种的成员存在 ;二是野外灭绝 ,指某物种的个体仅被笼养或在人的控制下存活 ,即只有人工饲养而野外没有 ;三是局部灭绝 ,即在某一地区灭绝而在其他地区还有该物种存在的现象 ;四是亚种灭绝 ,指某物种因分布个体大小不同而取名不同的一个种的灭绝。此外 ,关于灭绝还有一种说法 ,即在过去50年内未在野外找到的物种。在令人触目惊心的长长的灭绝动物名单上 ,有爪哇虎、亚洲猎豹、白狼、阿拉斯加棕熊、花袋鼠、中…  相似文献   

18.
GIS在野生动物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祥  鲍毅新  葛宝明 《四川动物》2003,22(4):277-280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绘制动物分布图、确定物种丰富度、预测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建立物种分布数据库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GIS技术在野生动物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了今后GIS技术在野生动物生态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动物可分为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被人们当作宠物来饲养。野生动物作为宠物的危害是巨大的。野生动物对人类的危害主要包括直接攻击人类,携带病原威胁人类以及对环境设施造成的破坏。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危害包括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疾病传播等方面。野生动物对家养动物的危害包括直接危害和疾病危害。因此,野生动物不适合作为宠物饲养,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原本的生活习性,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破坏,更重要的是病原体可能跨越种间障碍而威胁人类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2006年9月14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养护野生动物移栖物种公约》、《关于养护黑海、地中海和毗连大西洋海域鲸目动物的协定》和《养护波罗的海和北海小鲸类协定》这三个公约的秘书处宣布,共同发起“2007国际海豚年”活动。这似乎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但正如被列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