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弱光胁迫对大田长春花生物量分配及次生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L.) Don.)为材料,研究了田间栽培长春花在全光和20%透光率下,经过一个生长季后生物量配置、抗氧化次生代谢产物和文朵灵、长春质碱、长春碱等目的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弱光条件显著抑制了长春花植株总生物量增长,特别是抑制了有性生殖的投入;弱光组叶片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降低,干重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62.50%和50.00%,原花青素含量则略有升高,但与全光组的差异不显著;弱光组叶片文朵灵和长春质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长春碱含量略有上升但差异不显著,受生物量降低影响,3种生物碱的产量均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表明,长春花能够调控生理代谢以适应低光强环境,特别是文朵灵和长春质碱含量提升显著,林下低光强环境种植长春花可以满足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和文朵灵、长春质碱优质原料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23个长春花品种中的重要萜类吲哚生物碱文多灵、长春质碱和长春碱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这3种生物碱的含量在不同品种中存在较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文多灵、长春质碱和长春碱这3种生物碱中,文多灵含量和长春碱含量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利用RT-PCR分析了香叶醇10-脱羧酶基因(g10h)和异胡豆苷合成酶基因(str)在萜类吲哚生物碱含量有显著差异的品种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并结合生物碱含量数据结果,发现g10h和str的表达水平和文多灵和长春质碱的总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说明g10h和str基因可以作为长春花中文多灵和长春质碱含量的参考基因标记。该研究对为选育高萜类吲哚生物碱含量长春花品种及长春花萜类吲哚生物碱代谢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中吲哚类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长春花中吲哚类生物碱文多灵、长春质碱和阿玛碱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HiQ 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1%二乙胺水溶液(磷酸调pH=7.2)—甲醇—乙腈/2:1:1(V/V);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15 nm;柱温为40℃。并采用此方法对长春花根、茎、叶、花和种子以及不同产地的长春花中的这3种生物碱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文多灵和长春质碱主要存在于在根、茎、叶、花中,阿玛碱主要存在于种子中;并且随着地理位置的北移,长春花中的文多灵和长春质碱的含量逐渐降低,温室中人为控制长春花中的栽培条件能提高二者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高效、低污染的长春花中文多灵、长春质碱、长春新碱和长春碱的提取工艺,进行了超声波-甲醇法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表明,超声波-甲醇法提取文多灵和长春质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甲醇(pH4.0);料液比:1∶15;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180 min,提取频率:59 KHz;文多灵和长春质碱平均得率为0.16%,0.08%。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鹰爪花(Artabotrys hexapetalus)的化学成分,采用各种柱层析和色谱方法从鹰爪花茎中分离鉴定了12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光千金藤定碱(1)、四氢非洲防己碱(2)、四氢药根碱(3)、前莲碱(4)、奥可梯木种碱(5)、华防己碱(6)、深山黄堇碱(7)、光千金藤碱(8)、鹰爪花碱(9)、lanuginolide(10)、isoscoulerine(11)和N-甲基阿西米洛宾(12)。其中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鹰爪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对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生长都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20和10μg m L–1。  相似文献   

6.
用高渗溶液处理植物鲜嫩组织,R_t增至对照的3~4倍,用电导率不同的营养液浸泡被测组织,发现R_t值并不依赖于环境溶液的电导率。在利用胞外电极和直流电测量R_t时,施加于组织的电流约有75~90%是流经共质体的。R_t主要是反映了共质体的电导状况,即反映了膜透性的大小和细胞间电偶联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景东山橙Melodinus khasianus根部进行生物碱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并鉴定了20个化合物,分别为:O-甲基-长春醇(1)、O-甲基-表长春醇(2)、长春醇(3)、表长春醇(4)、(–)-象牙烯宁(5)、(–)-象牙酮宁(6)、leuconicine A(7)、alkaloid 376(8)、leuconicine C(9)、(-)-rhazinilam(10)、16(R)-E-异西特斯日钦碱(11)、西特斯日钦碱(12)、花冠木碱Nb-氧化物(13)、异长春花苷内酰胺(14)、9-β-D-吡喃葡萄糖基-四氢鸭脚木碱(15)、β-咔啉(16)、1-甲基-9H-吡啶并[3,4-b]吲哚(17)、喜树次碱(18)、坎特莱因碱(19)和α-甲基-3-羟甲基吡啶(20)。生物碱6、12、15和16~2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四川江油附子生物碱和新的强心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从四川江油附子(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生附片中分离出海帕乌头碱(hype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美沙乌头碱(mesaconitine)、尼奥灵(neoline)、卡拉可林(karakoline)、北乌碱(beiwutine)、附子灵(fuziline)、江油乌头碱(jiangyouaconitine)、去氧乌头碱(deoxyaconitine)、附子亭(fuzitine)、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itine)、宋果灵盐酸盐(songoring.HCl)和尿嘧啶(uracil)。其中新江油乌头碱和附子亭为新化合物;去氧乌头碱、北乌碱、宋果灵盐酸盐和尿嘧啶为本植物中首次发现。尿嘧啶对蟾蜍离体心脏具有明显的加强心肌收缩作用,作用随剂量增加与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且不影响心率,认为是一种新型的强心成分,为首次发现。本文对附子的强心、止痛及抗炎的活性及其开发新药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孙国峰  陈封政  田冲  成英  李书华 《广西植物》2023,43(11):2106-2112
为研究大花地不容块根的生物碱成分,该研究采用酸提碱沉法从大花地不容块根中提取出总生物碱,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和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对大花地不容块根的总生物碱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波谱学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1)从总生物碱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青藤碱(1)、青风藤碱(2)、斯帝酚灵碱(3)、瑞枯灵(4)、异紫堇定(5)、紫堇单酚碱(6)、巴婆碱(7)、sukhodianine(8)、荷包牡丹碱(9)、7-氧代克班宁(10)和巴马汀(11)。(2)体外细胞毒性测试显示,大花地不容总生物碱和其主成分青藤碱对人类肺癌细胞A549的IC50值分别为7.5×10-4 g·mL-1和6.59×10-9 g·mL-1。化合物2、3、4、7、8、9和10系首次从大花地不容中分离得到。大花地不容块根中含有吗啡烷、原阿朴啡、阿朴啡、苄基四氢异喹啉和原小檗碱5种类型的生物碱。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比较中药制剂秋泻灵和儿泻停颗粒体外传代细胞上抗轮状病毒的作用,为秋泻灵的进一步动物试验及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颗粒状药物用PBS溶解过滤后作为原液,稀释至不同浓度,用于以下实验:1不同浓度的药物直接于4℃与SA11轮状病毒作用1 h后,接种到轮状病毒敏感的恒河猴肾细胞MA104上,评估药物对病毒的灭活作用;2用不同浓度的药物作用细胞1 h,再接种SA11,评估药物阻止病毒入侵细胞的作用;3先用轮状病毒SA11株感染MA104细胞,然后测定不同浓度的药物抑制病毒增殖的作用。结果:秋泻灵和儿泻停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C50)分别为3.62和2.60 mg/m L;药物浓度为1×10~(-4)~10 mg/m L时,二者对轮状病毒有灭活作用;在阻止病毒入侵细胞的实验中,儿泻停在较高浓度时有效,而秋泻灵在低浓度时有效;在清除已感染MA104细胞的SA11轮状病毒时,二者在适宜浓度时有微弱作用。结论:秋泻灵和儿泻停在适宜浓度时对轮状病毒SA11有灭活作用;二者对阻止SA11轮状病毒入侵MA104细胞显示了一定的的保护作用;本次试验条件下,二者在一定浓度下显示了清除已感染MA104细胞的SA11轮状病毒的微弱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L.)G.Don)幼苗(45 d)为材料,采用温室水培法,设定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6000(Polyethyleneglycol,PEG6000)胁迫处理,通过分析叶片脯氨酸含量和相对含水量的变化,选定35%(V/V)浓度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结果显示,干旱处理12~24 h,叶片中碱性POD活性明显增强。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表明,干旱处理下,叶片中文多灵和长春质碱含量逐渐升高且高于对照,然后下降;处理12~24 h,长春碱含量逐渐升高,24 h达到峰值(0.17 mg·g-1 FW±0.003 6)。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在胁迫处理3 h,生物碱合成途径中3个基因(Tdc、Str、Dat)表达均相对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PEG6000干旱胁迫下,长春花叶片中Tdc基因表达与长春质碱含量变化正相关,POD的活性与长春碱含量变化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2.
人工种植长春花生物学性状和生物碱含量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工种植的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L.)G. Don)为材料,研究了一个生长季节内长春花的生物学性状和生物碱含量的季节动态。研究发现,长春花的株高、生物量和叶片数呈现相似的生长趋势,即前期(5~7月)缓慢增长、中期(7~9月)快速增长和后期(9~10月)增长缓慢3个明显的季节生长特征,而花总数在前期和中期也呈现相似的规律,但在后期(9~10月)快速下降。长春花叶片中3 种生物碱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明显,变化趋势相一致。3 种生物碱的含量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均是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且3 种生物碱含量均在7月下旬和10月下旬出现2个明显的高峰值。长春花叶片中长春碱含量与长春质碱和文多灵含量之间均有较强的正相关,且与文多灵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长春花叶片中长春质碱含量与文多灵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因此,生产实践中人工种植长春花的最佳采收期是10月末,并可通过改变环境因子进一步诱导长春花叶片中长春碱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非洲马铃果Voacanga africana中长春胺、冠狗牙花定碱、老刺木胺、伏康京碱等4种吲哚类生物碱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采用MTT法分析其对SKOV3、BEL7402、SMMC7721、Changliver四株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通过AO/EB双染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4种吲哚生物碱对四株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现象存在剂量依赖关系。50 μg·mL-1老刺木胺对四株细胞株的生长抑制率均达95%以上;相同浓度下,伏康京碱仅对BEL7402、Changliver的抑制率超过78%;冠狗牙花定碱仅对Changliver有超过50%的增殖抑制率;长春胺对四株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效果不明显。经AO/EB法染色后,四株细胞株在12.5 μg·mL-1老刺木胺的作用下呈现细胞核皱缩、浓聚和偏移的现象,说明老刺木胺具有明显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50 μg·mL-1伏康京碱仅对BEL7402和Changliver具有一样的效果,另两种生物碱作用的细胞株并未见有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MTT法和AO/EB双染法表现结果一致。老刺木胺和伏康京碱两种生物碱能够诱导卵巢癌细胞和人肝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长春胺和冠狗牙花定碱作用效果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4.
氯化钾对长春花盛花期盐胁迫效应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土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KCl处理对长春花盛花期盐胁迫效应以及对文多灵、长春质碱、长春碱和长春新碱等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现实:(1)3‰ NaCl胁迫下,施入一定量KCl,将Na+/K+调为20:1(K2)时可显著缓解盐胁迫对长春花的危害,与不施KCl(K1)相比,长春花的鲜质量、株高、根长和相对含水量均显著提高,而长春花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Na+/K+为20:1(K2)时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但当Na+/K+为10:1(K3)与5:1(K4)时,盐胁迫的危害又显著加剧.(2)Na+/K+为20:1处理的长春花盛花期文多灵、长春质碱、长春碱和长春新碱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分别为20.88、30.18、2.53和5.12 mg·g-1.研究表明,Na+/K+为20:1比例施用钾肥可最大限度地降低NaCl胁迫对盛花期长春花生长造成的伤害,并显著促进其生物碱的代谢,显著提高长春花盛花期4种主要生物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色谱分离手段从薄叶山橙中分离并鉴定了20个化合物,利用波谱解析鉴定了他们结构。分别为水甘草碱(1)、11-甲氧基水甘草碱(2)、11-羟基水甘草碱(3)、19R-乙酰基水甘草碱(4)、19R-羟基水甘草碱(5)、11-甲氧基-19R-羟基水甘草碱(6)、11-羟基-19R-乙酰基水甘草碱(7)、11,19R-二羟基水甘草碱(8)、△14-长春胺(9)、△14-长春醇(10)、scandine (11)、10-hydroxyscandine (12)、melodinine T(13)、meloscandonine (14)、venalstonine(15)、19-hydroxyvenalstonine(16)、vindolinine(17)、melodinine M(18)、voaphyline(19)、melofusine I(20)。生物碱4~6、8、9、13、16和18~2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报道。此外,对分离得到的20个生物碱类化合物进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筛选,其中化合物1、2、4、6、10和17对5种人体肿瘤细胞株具有增殖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从敦化乌头(Aconitum dunhuaense S.H.Li)的根中分得6个单体二萜生物碱成份,经光谱分析及同标准品对照,鉴定它们分别为乌头碱(aconitine,1)、下乌头碱(hypaconitine,2)、尼奥灵(nepline,3)、去氧乌头碱(3-deoxyaconitine,4)、中乌头碱(mesaconitine,5)和阿康诺辛(aconosine,6)。  相似文献   

17.
国产乌头属的化学分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二萜生物碱的类型、生物合成、在乌头属植物中的分布,并参照国产乌头属的系统分类、形态演化和地理分布,本文讨论国产乌头属的化学分类。 1.以牛扁碱型成分为主的牛扁亚属和以乌头碱型成分为主的乌头亚属可能在乌头属进化的初期阶段就已分化,各自沿着独立的道路发展。2.乌头亚属包括以下类群:(1)以阿替生型、维特钦型、乌头碱型胺酵和 酯碱为主的保山乌头系,主要分布于国产乌头属近代发展分化中心之一的横断山脉和金沙江流域,可能国产乌头组的近代分化就是由该系发展而来; (2)以乌头碱、中乌头碱、下乌头碱为主的乌头系,为进化程度较高的群,所含乌头碱及尼奥灵显示了该系与保山乌头系的亲缘关系; (3)以乌头碱和松果灵为主的准噶尔乌头系,所含乌头碱和松果灵显示了该系与保山乌头系的亲缘关系; (4)以滇乌碱类酯碱为主的显柱乌头系和蔓乌头系,为进化程度较高的群,其酯碱有别于乌头碱类。3.以阿替生及C19内酯型为主的甘青乌头系及圆叶乌头系,可能为进化早期形成的高山特化类群。4. 以阿替生和C19乌头碱型胺醇为主的露蕊乌头亚属,可能为特化类群。  相似文献   

18.
国外动态     
印度推出鸭嘴花的人工种子繁殖PlantBiotechnology 2 0 0 2年 9月 19卷 3期 15 9~ 16 2页报道 :鸭嘴花 (Adhatodavasica ,=Justiciaadh atoda)是重要的爵床科传统药用植物。叶富含生物碱例如鸭嘴花碱和鸭嘴花碱酮 (例如Soomro等 ,1997)。有支气管扩张活性 ,可用于治疗咳嗽、支  相似文献   

19.
常用中药川乌、附子为毛莨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母根和子根.从附子的加工炮制品黑顺片中分离鉴定了5种C19乌头碱型二萜生物碱和1个C20纳哌啉型二萜生物碱.通过MS、NMR、IR等波谱分析和已知化合物数据对照,分别鉴定为次乌头碱(1)、尼奥宁(2)、塔拉地萨敏(3)、多根乌头碱(4)、异塔拉萨定(5)和去氢松果灵(6).  相似文献   

20.
楸树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珍贵阔叶用材和著名的园林观赏树种,已有2 600多年的栽培历史。研究其花性状多样性与变异性旨在揭示花表型性状在楸树种内存在的巨大变异,为新花色育种和优良观花新品种的选育及新品种的鉴定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1985~1990年收集的优良单株和杂种F1共27株为材料,测定了花性状中的2个质量性状和7个数量性状,并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①27株的开花物候期差异可达5 d,花大小、花序长短和单株花量均有较大差异,并且由于叶柄长度和花枝长度的差异导致不同单株表现出显花和隐花特征。②楸树为二强雄蕊,分为雄性可育和败育,调查的27株中有12株为雄性可育,且花粉量差异较大。③花冠檐部5裂,上唇3瓣,下唇2瓣,上唇瓣长度大于下唇瓣。27株的花枝长度、花序长度、单花枝花数、花上唇瓣长度、花下唇瓣长度和花冠直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单株间的变幅分别为10.7~16.4 cm、5.6~9.6cm、2~13朵、3.8~5.2 cm、3.0~4.3 cm、3.9~5.4 cm,表型变异系数分别为12.8%、12.5%、36.7%、7.5%、9.1%和9.2%。④16株间花色L^*值(亮度值)、a^*值(红绿值)、b^*值(黄蓝值)、C^*值(彩度)和h值(色相)均存在极显著差异,a^*值、b^*值以及彩度C^*值的表型变异系数分别为35.1%、52.5%和29.8%;以L^*、a^*和b^*值度量花色,通过聚类分析将16株聚为3类,红色系、粉红色系和白色系。楸树27株的花枝长度、花序长度、花大小差异极显著,16株的花色也具有明显的差别,依据L^*、a^*和b^*值进行聚类分析,当欧氏距离为15时可将16株聚为3类:红色系、粉红色系和白色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