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高血压病的发生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病主要危险因素(肥胖、高血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某些益生菌或其发酵产品可能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的方式为高血压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近年来研究显示中药具有较长的肠道停留时间,从而有利于其发挥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提示某些中药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中药直接通过肠道菌群作用而干预高血压病的文献报道,而近年来国内有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可能是中药干预高血压病主要危险因素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与人体存在共生关系,并易受外部环境及肠道内环境的调节。当外部环境或肠道条件发生改变时,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在种类、丰度、比例、定位和生物学特性上的变化,即发生肠道菌群失调。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为代表的菌群失调腹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药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的优势不断显现,表现在症状缓解显著、治愈率高和复发率低,这与中医药纠正肠道内、外环境,调整肠道菌群,提高肠道免疫力有关。本文论述了菌群失调腹泻的肠道菌群改变特征、中医药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的临床疗效及机制,为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是存在于人体内的庞大而复杂的微生物群落,菌群的变化会影响大脑的生理、行为和认知功能,而大脑可以通过免疫、内分泌和神经通路等途径调节神经生理行为,与很多神经和精神疾病(如癫痫、脱髓鞘疾病、阿尔茨海默症、自闭症等)的发生发展有关。近年来诸多证据表明自身免疫机制在癫痫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可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来影响疾病的进展。本文从肠道菌群与大脑间关系的认知、相互间功能影响及与癫痫的关系等方面,探讨通过肠道菌群干预治疗癫痫的机制与潜在应用前景,希望为菌群干预治疗与预防一些神经及精神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中药多糖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检测方法和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中药多糖对肠道菌群调节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对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大多与宿主共生进化,菌群结构、数量恒定形成稳态,能有效预防有害病菌的入侵和炎性疾病的发生。目前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联,包括2型糖尿病、肥胖症、肝硬化、结直肠癌和类风湿关节炎。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是影响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发病的环境因素,其中涉及的机制有肠道菌群-黏膜稳态的失衡,其不利于肠道适应性免疫的形成,使得免疫系统不能识别常驻菌与致病菌,引起黏膜紊乱;另一种机制是肠道菌群失调激活免疫因子,引起全身免疫反应。由此可见,肠道菌群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既有肠道黏膜与菌群的局部调节,也有全身性免疫因子的共同参与。本文主要对肠道菌群失调诱导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予以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关节炎早期预防及病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是一种隐匿性骨密度降低的全身骨代谢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骨质疏松作为糖尿病在骨骼系统中的常见并发症,在临床治疗中却忽略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采用分开诊治的方案。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相关,而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着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因此考虑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影响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本文通过深入阐明三者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肠道菌群在糖尿病及骨质疏松中的作用,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缺少,进一步影响骨代谢过程,进而提出调节肠道菌群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肠-肝轴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多种慢性肝脏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等相关性研究日益增多。肠道菌群通过肠道菌群失调、物质能量代谢改变及免疫反应激活等机制在多种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肠道菌群与慢性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已成为我国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MAFLD是代谢综合征累及肝脏的表现,其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失调和代谢功能障碍等密切相关。由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依旧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密切相关,胆汁酸可靶向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信号通路负反馈调控肠道菌群,同时肠道菌群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影响胆汁酸代谢。大量研究发现MAFLD的免疫应答受损及全身低度慢性炎症可导致胆汁酸代谢紊乱。此外,MAFLD常伴随肠道菌群失调。本文就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在M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探寻治疗MAFLD潜在的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有研究报道在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发现一系列肠道变化,并有学者用"肠-肾轴"理论阐述肾脏病中肠道的变化以及疾病过程中肾脏与肠道之间的联系,提示调节肠道菌群或可成为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新方法。本文根据"肠-肾轴"理论,综述了在慢性肾脏病发展过程中肠道出现的变化,如肠内代谢物异常、肠道损伤以及肠道菌群失调等。以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肠道的异常变化为治疗切入点,总结了以大黄为主的中药在调节肠道功能、修复肠道屏障、纠正肠道代谢物异常等方面具有的显著疗效,为治疗慢性肾脏病及减少并发症等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道菌群失调与AD的发生密切相关,在A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通道与中枢神经系统进行交流,并且可能通过产生有害物质、分泌或调节神经递质以及诱导神经炎症等方式引起神经退行性病变。本文通过总结肠道菌群在各年龄段与认知的关系,分析肠道菌群影响AD的可能机制,以期为AD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力量和功能丧失的衰老性综合征。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在肌少症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骨骼肌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上调、胰岛素抵抗、线粒体功能障碍及加速肌细胞凋亡进而加快肌肉衰老。研究表明,运动能作为有效改善肠道菌群的非药物干预手段,会影响肠道微生物区系多样性(例如提高颤螺菌属和环状螺旋菌属的表达以及增加肠道菌群α、β多样性的相对丰度等),改善肠道菌群稳态。新近研究表明,运动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炎症反应、维持肌肉蛋白质合成代谢、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等途径在肌少症的防治中发挥有益效应。该文详细阐述了肠道菌群对肌少症中的诊疗作用及其机制,并围绕不同运动形式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以肠道菌群为靶点进行运动干预防治肌少症的生物学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肌少症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是以空腹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代谢性疾病,其全球发病率正逐年攀升,由此引发的各种心、眼、肾、神经体统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但目前为止其发病机制仍无统一定论。肠道菌群作为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参与并影响着人体的物质与能量代谢。目前多项研究提示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就肠道菌群失调诱发2型糖尿病的相关机制进行简要综述,并对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治疗糖尿病的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肠道菌群及2型糖尿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汤倩倩  曹丽华 《生物工程学报》2021,37(11):3757-3780
人类肠道菌群是数以万亿的细菌组成的高度多样化的生态系统,菌群失调与多个系统疾病有关联。肠道菌群通过菌群-肠-脑轴与神经系统多途径双向互作,能引起神经免疫炎症反应、肠黏膜和血脑屏障功能改变、直接刺激迷走神经和肠道神经系统脊神经、神经内分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造成神经系统疾病。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也有一定的作用。文中综述自闭症谱系障碍、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癫痫、吉兰巴雷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病、视神经脊髓炎、肝性脑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征、亨廷顿病、脑卒中等肠道菌群改变特征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目前肠道菌群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因果关系和机制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这对精准实施菌群临床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期待将来有所突破成为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障碍疾病。除了遗传因素外,一些环境因素也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肠道微生物群是近年来发现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普遍发生了紊乱,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影响神经功能和疾病。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免疫和代谢功能来诱导精神分裂症的发生,肠道菌群可能是精神分裂症防治的有效靶点,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是防治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潜在方法。本文就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因素、肠道菌群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机制以及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与人体通过广泛信息交流形成互惠共生关系。肠道菌群结构稳定性、菌种多样性和微生态平衡性使其成为人体更易接触和调控的"生理中心",深刻影响人体健康。适宜运动可通过优化肠道菌群,促进宿主肠道微生态健康。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运动健康促进研究,为运动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研究呈现出新领域。基于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等微生态研究技术,揭示与人体疾病相关的肠道菌群失调,鉴定出疾病相关的特定菌群种类及功能,使得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运动精准干预人体健康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真菌菌群是肠道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肠道微生态稳态的维持和宿主的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真菌失调通常和肠道疾病甚至肠道外疾病有关。本文就肠道真菌的定殖与组成、真菌菌群对肠道微生态的调控、菌群失调促进疾病的发展机制、基于肠道真菌的治疗策略和肠道真菌的鉴定分析方法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旨在系统认识肠道真菌调节宿主健康和促进疾病发生的机制,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慢性病的井喷趋势已经引起国家的干预和重视。慢性病可防可治,临床上肠道菌群失调患者常有双歧杆菌数量减少及伴有其他肠道菌群减少或增多。增殖患者体内益生菌数量可以改善患者肠道微生态状态。益生元具有增殖肠道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的生理功能,通过选择服用益生元类产品调节肠道菌群,有助于保持肠道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8.
人体内肠道菌群数量庞大,参与机体物质与能量代谢,对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稳态在维持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调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神经疾病的发作密切相关。目前,针对PD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成果丰富,表明肠道菌群在PD发病中起着重要的诱导作用。本文梳理了肠道菌群紊乱与PD发生的相关国内外文献,通过深入分析PD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讨论了PD与肠道菌群变化间的关系;同时,探讨了粪便移植技术在PD治疗中的应用,旨在为有效预防与治疗PD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新昂立一号及原昂立一号口服液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治疗和预防效果,组织病理检查和肠道菌群检测显示,两种口服液均能促进肠粘膜屏障的修复功能,并能调节肠道菌群恢复平衡。  相似文献   

20.
流感病毒感染可引起肺部损伤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因其抗原性易发生变异,所以疫苗难以进行全面防护。而肠道菌群具有促进免疫系统正常发育及调节免疫细胞内稳态的功能。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与流感病毒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从肠道菌群提高人体固有免疫反应、减轻肺部免疫损伤、促使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形成同源异型交叉保护等方面,探讨肠道菌群对流感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旨在为将肠道菌群作为预防治疗疾病手段和潜在的药物靶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