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7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VAS)、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OM)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疼痛评分VAS及ROM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HSS评分、膝关节疼痛VAS评分、膝关节ROM、胫骨平台后倾角(PSA)以及股骨前髁偏距(ACO)与术后膝关节H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而内翻畸形角度与术后膝关节HS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改善骨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并且术前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及PSA与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4月-2015年7月期间因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入院接受治疗的8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4例,行UKA手术,对照组45例,采用TKA手术方式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前均有明显膝关节疼痛,术后膝关节疼痛均明显改善,组间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X2=1.323,P=0.2500.05);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HSS评分相对于术前均显著改善,研究组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111.2±18.8)度高于对照组的(98.6±14.7)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87.6±13.7)分高于对照组的(73.2±1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膝关节屈曲至90度时间比对照组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2.303,P=0.0240.05)。结论: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采用UKA与TKA均能取得一定临床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改善膝关节功能,但UKA临床疗效较好,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腓骨近端截骨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两种术式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98膝)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9例(49膝)。研究组给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对照组给予TK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与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膝部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内翻角、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高于术前,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内翻角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生理职能、生理机能、社会功能、活力、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与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TKA术式比较,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中均占有优势,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Insall-Salvati指数和改良Insall-Salvati指数与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采用HSS评分系统对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半年至一年的关节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等进行评价。测量81例(106膝)患者术前、术后X线片Insall-salvati指数及改良Insall-salvati指数。结果:术后HSS评分为(89±10)分,术前Insall-salvati指数及改良Insall-salvati指数分别为(1.00±0.13)、(1.61±0.21),术后Insall-salvati指数及改良Insall-salvati指数分别为(0.94±0.19)、(1.67±0.34)。关节置换术后Insall-salvati指数较置换前显著降低(P0.05),改良Insall-salvati指数显著提高(P0.05)。术后低位髌骨组(Insall-salvati指数0.8)HSS评分、活动度和屈曲畸形分值均较正常髌骨组(0.8Insall-salvati指数1.5)显著降低(P0.05)(P0.05)。高位髌骨组(Insall-salvati指数1.5)和正常髌骨组各项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改良Insall-salvati指数小于1.8的患者术后膝关节HSS评分、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显著高于大于1.8的患者(P0.05)。结论:术前改良Insall-salvati指数和术后Insall-salvati指数可作为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参考指标。术前、术后的膝关节高度均会影响术后关节功能,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精确截骨对术后关节功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术前心理沟通疏导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心理状态以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拟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9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前干预组和常规手术组,常规手术组按常规行术前患者教育,术前干预组行术前心理沟通疏导,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应激反应,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简化的McGill问卷(SF-MPQ)评价患者的抑郁、焦虑、疼痛情况。结果:术前干预组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前干预组术后即刻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前干预组出院时SDS评分、SAS评分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前干预组术后VAS评分、SF-MPQ评分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结论:术前心理沟通疏导能够明显减轻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不良情绪,减轻术后疼痛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60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析治疗优良率、手术前后不同Crowe分型Harris评分、手术前后行走及疼痛情况、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结果:1根据Harris评分,本组治疗优良率91.67%(55/60);2术后各Crowe分型患者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本组术前自行行走及辅助行走例数分别为23及37例,术后分别为39例及21例;术前疼痛情况:无、轻、中及重度疼痛例数分别为1例、6例、22例及31例,术后分别为18例、28例、12及2例,手术前后行走情况及疼痛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根据SF-36生活质量评价标准,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为(142.16±10.32)分,显著高于术前(115.24±7.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单髁置换术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9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UKA组和TKA组,每组各47例。UKA组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TKA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K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KSS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KA组相比,UKA组VAS评分水平较低,KSS评分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KA组相比,UK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单髁置换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血量、凝血功能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解放军425医院骨科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治疗组患者在止血带释放前向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照组患者则给予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在术后6-12h内两组患者均口服利伐沙班。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总失血量、隐性出血量、输血率、输血量,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患者的总失血量、隐性出血量、输血量及输血率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 d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S)及膝关节活动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 d,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AK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AK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及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较术前及术后1 d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可有效降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出血量,加快关节功能的恢复,且不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联合关节周围注射和单纯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疼痛及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9月于我院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CFNB联合关节周围注射组(n=20例)和CFNB治疗组(n=2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CPM度数、被动屈伸活动度、围术期CRP水平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术后8h、12h,CFNB联合关节周围注射组的疼痛评分分别为2.45±0.2562和2.40±0.3026,明显低于CFNB组(5.25±0.3470和4.90±0.3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3天,CFNB联合关节周围注射组的CPM锻炼度数(72.75± 2.750、89.00±2.283)分别明显高于CFNB组(57.95±1.724、79.00± 2.1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FNB联合关节周围注射组术后患者血清CRP水平低于CFNB组,均在术后第3天达到峰值,但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注射较单纯连续股神经阻滞可更加有效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并促进早期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0例53膝,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术前、术后HSS评分比较。结果:HSS术后评分,优47膝,占88.7%,良4膝,占7.5%,一般2膝,占3.7%。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HSS术前评分为35.24±1 1.78,术后评分为89.61±10.37;骨性关节炎44例HSS术前评分为44.37±10.29,术后评分为91.47±15.65;创伤性关节炎5例HSS术前评分为39.23±11.56,术后评分为90.61±13.2。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整体优良率为96.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实施过程中,制订严密的手术计划,拥有高操作技术和理论基础,做好生命体征的密切观察及术后整体的康复功能训练,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予以保守治疗以及外科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治疗效果,以探讨其合理的干预方法。方法:选 取我院2009 年1 月-2013 年12 月间收治的50 例临床资料完整的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患者,将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 为保守治疗组17 例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组33 例,手术方法为膝关节置换术。比较术后的KSS 评分情况,HSS评分、膝关节优良率。 结果:治疗后手术治疗组患者的KS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外科手术组患者的HSS 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保守治 疗组,治疗后手术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到了100 %(33/33),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35.29 %(6/17)的优良率,组间比较有统 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保守治疗可能不会对疾病的进展起到干预作用,而明确诊断的患者行全 膝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比较单踝关节置换术(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老年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KA组(n=50)和TKA组(n=50),采取相应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健康调查12条简表(SF-12)评分及假体情况。结果:与TKA组相比,UKA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手术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术后2周、3个月及6个月时HSS评分均明显高于TKA组(P<0.05)。UKA组术后2周、3个月ROM均明显高于TKA组(P<0.05)。UKA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TKA组(P<0.05)。两组SF-12评分中生理及心理维度评分在术后6个月后均明显提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假体翻修病例。结论:UKA相比于TKA具有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对比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疗效及对术后下肢力线和创伤应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3月~2022年1月期间接收的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共计75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OWHTO组(n=40)和TKA组(n=35)。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应激指标和术后下肢力线改变情况。结果:OWHTO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TKA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少于TKA组(P<0.05)。OWHTO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低于TKA组,ROM、HSS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OWHTO组术后3 d、术后7 d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低于TKA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股胫角(FTA)下降,髋-膝-踝角(HKA)升高(P<0.05)。两组术后6个月FTA、HKA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OWHTO、TKA这两种治疗方案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具有相当的疗效,均可有效改善下肢力线,但OWHTO的创伤小、应激程度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超激光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期间在青海省人民医院疼痛科行TKA术式的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7),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激光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状况、疼痛程度、膝关节屈曲度和伸展度,同时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伸展度、屈曲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F)、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以及心理健康(MH)等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KA患者给予康复训练联合超激光治疗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胫内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行膝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5,P=0.044);两组术后并发症主要有伤口化脓、骨折畸形、膝关节僵直、创伤性关节炎以及伤口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感染,治疗组发生率16.67%,对照组4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在膝关节镜辅助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疾病负担,且具有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等特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平衡性训练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员膝关节MCL损伤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6)与观察组(n=56)。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平衡性训练干预,两组患者干预时间均为4周,分别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膝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疼痛程度、膝关节平衡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总体稳定指数(OSI)、前后方向的稳定指数(APSI)、左右方向的稳定指数(MLSI)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OSI、APSI、MLS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膝关节MCL损伤患者实施平衡性训练能较好地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并缓解疼痛,同时可帮助其提高膝关节的平衡能力,增加了满意度,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