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各亚型在猫脊髓内的定位分布特征,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调查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五种亚型(mGluR1,mGluR2,mGluR3,mGlur5及mGluR7)在猫脊髓(颈2、颈6、胸5、腰6、骶1-2)内的分布状况。结果如下:(1)在背角深层(Ⅲ-Ⅳ层)和腹角内分布有大量中小型(<30μm)mGluR1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背角浅层(Ⅰ、Ⅱ层)为阴性;(2)mGluR2/3样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仅见于背角Ⅱ层内侧部,其它部位为阴性;(3)致密的mGluR5样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猫脊髓背角Ⅱ层的神经毯内,背角Ⅰ层及深层呈中等密度染色;(4)致密的mGluR7样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分布于背角Ⅱ层的神经毯内,背角Ⅰ层及深层(Ⅲ-Ⅳ层)呈中等密度染色。此外,腹角运动神经元和骶髓副交感核内的神经元亦呈现mGluR7样免疫反应阳性。单侧切断背根,发现术侧背角浅层内mGluR7样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密度略有降低,而mGluR5样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密度与对侧基本相同。本研究结果显示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五种亚型在所调查的猫脊髓各节段内(颈2、颈6、胸5、腰6、骶1-2)的分布存在差异,提示它们在介导谷氨酸传递的信  相似文献   

2.
猕猴颈髓的GABA能神经元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猕猴颈髓的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观察结果:除第X层外,在脊髓RexedⅠ-Ⅸ层可见GABA样免疫反应的胞体和纤维,标记的GABA胞体为卵圆形,三角形和多角形,可分为大、中、小型,在Ⅲ、Ⅳ、Ⅴ、Ⅶ、Ⅸ层GABA阳性胞体较多,GABA阳性纤维以后角处最多,白质内也有GABA免疫反应阳性的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结果提示GABA能神经元不仅调节感觉信息的传导而且也调节运动信息的传导。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青年猫和老年猫小脑皮质GABA能神经元及其表达的年龄相关性变化,利用Nissl染色显示小脑皮质结构及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标记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光镜下观察,采集图像,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分子层、蒲肯野细胞层和颗粒层神经元及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及其灰度值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阳性纤维及终末在青年猫和老年猫小脑皮质各层均有分布。与青年猫相比,老年猫分子层、蒲肯野细胞层神经元和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密度及其GABA免疫阳性反应强度均显著下降(P<0.01),颗粒层神经元密度和GABA免疫阳性强度也显著下降(P<0.01),但其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密度无显著变化(P>0.05);蒲肯野细胞的胞体萎缩,阳性树突分枝减少。因此认为,衰老过程中猫小脑皮质GABA能神经元的丢失和GABA表达的下降,可能是老年个体运动协调、精确调速和运动学习等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青年猫和老年猫上丘浅层(superricial Superior Colliculus,sSC)GABA能神经元及其表达的年龄相关性变化,探讨老年个体视觉功能衰退的相关神经机理。方法Nissl染色显示上丘浅层结构及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标记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光镜下观察,采集图像,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带状层、浅灰质层和视层神经元及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及其灰度值进行分析统计。结果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阳性纤维及其终末在青年猫及老年猫上丘浅层均有分布。与青年猫相比,老年猫上丘浅灰质层、视层神经元和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密度及其GABA免疫阳性反应强度均显著下降(P〈0.01)(免疫反应强度与平均灰度值成反比);带状层神经元密度也显著下降(P〈0.01),但其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密度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衰老过程中猫上丘浅层GABA能神经元的丢失和GABA表达的下降,可能是在上丘水平上导致老年个体视觉功能衰退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Tao YX  Zhao ZQ 《生理学报》1998,50(4):361-366
本文用Fos作为背角伤害性反应神经元活动的一个标志物,结合免疫细胞化学和神经药理学方法,观察了速激肽受体拮抗剂对福尔马林诱发的脊髓c-fos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一侧大鼠后肢跖部皮下注射福尔马林,仅在同侧脊髓背角有c-fos表达。Fos阳性神经元最密集分布于I层和Ⅱ层背侧的内侧部,中等量分布于Ⅳ层和V型,少量定位于Ⅱ层腹侧部、Ⅲ、Ⅵ和Ⅹ层。若预先在一侧大鼠后肢跖部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前,鞘内给予神经激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鸡脊髓背角胶状质中calbindin-D28k(CB)阳性终末的超微结构及其与含有substance P(SP)中央末梢之间的联系.方法 应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鸡脊髓背角胶状质中CB阳性终末的超微结构,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鸡脊髓背角胶状质中CB和SP阳性突触小球中央末梢之间的关系.结果 电镜下观察:1)突触小球中含有心小泡的中央末梢呈CB免疫阳性;2)突触小球内或外的部分含小泡的树突呈CB免疫阳性;以及3)突触小球外的部分轴突呈CB免疫阳性.在突触结构内,CB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突触后膜上.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显示,SP阳性的含有心小泡的中央末梢呈CB阳性.结论 突触小球的中央末梢中CB与SP共存,提示CB可能通过其钙离子缓冲作用,参与脊髓的痛觉调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HRP逆行追踪观察了大鼠视皮质锥体细胞至外侧膝状体背核的投射,结合谷氨酸及GABA免疫组化方法探测了该类细胞的化学递质。光镜下HRP标记细胞与谷氨酸和GABA免疫阳性细胞清晰可辨。谷氨酸免疫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视皮质第Ⅱ~Ⅵ层。在第Ⅵ层可见HRP和谷氨酸双标记的锥体细胞,双标细胞的数量约占HRP标记细胞总数的42.7%。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在皮质各层。但未见有GABA和HRP的双标记神经元。因而有充分理由推测:谷氨酸可能是视皮质投射至外侧膝状体背核的锥体细胞的神经递质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压榨模型的钙结合蛋白Calretinin(CR)在脊髓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探讨其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坐骨神经压榨组,实验组压榨后分别存活1d到21d,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CR在脊髓分布和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对照组,CR样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腰髓背角Ⅰ,Ⅱ层,Ⅲ~Ⅵ层只观察到一些散在分布的CR样阳性神经元,脊髓前角Ⅷ层和Ⅸ层内也可见一些多极的中间型阳性神经元。坐骨神经压榨1d后,分布于腰髓背角Ⅱ层内的CR样阳性神经元比对照组有轻微增加。3d后,CR样阳性神经元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改变。7d后,CR样阳性神经元有轻微的减少;14d后,CR的表达显著下降;至21d,CR的表达有所恢复,但仍低于7d组。脊髓后角CR免疫阳性产物灰度值测定结果显示:术后14d后角CR表达最低,与对侧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压榨后CR表达变化呈现一定的时空模式,为进一步揭示CR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I、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阳性纤维在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内的分布。方法首先采用免疫荧光三重标记I、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和神经元核蛋白以观察I、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阳性纤维在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内的分布;接着注射四甲基罗达明人下颌舌骨肌神经逆行标记三叉神经运动核开口神经元,再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I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和神经元核蛋白以观察I、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阳性纤维在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开口神经元区和闭口神经元区内的分布差异。结果I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阳性纤维仅在三叉神经运动核背外侧部分布,而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阳性纤维在整个三叉神经运动核内分布;开口神经元区未观察到I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阳性终末。结论闭口神经元接受I、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阳性纤维支配,开口神经元仅仅接受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阳性纤维支配。  相似文献   

10.
GABA能神经元在鸽峡核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r-氨基丁酸(GABA)阳性神经元在家鸽(Columba livia)峡核中的分布特点.实验结果表明,GABA阳性神经元在峡核大细胞部(Imc)呈均匀分布.约占细胞总数的41%,而在峡核小细胞部(Ipc)GABA阳性神经元仅位于核嘴内侧部.  相似文献   

11.
阳历  郭桂平 《生物磁学》2011,(15):2955-2957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压榨模型的钙结合蛋白Calretinin(CR)在脊髓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探讨其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坐骨神经压榨组,实验组压榨后分别存活1d到21d,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CR在脊髓分布和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对照组,CR样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腰髓背角Ⅰ,Ⅱ层,Ⅲ~Ⅵ层只观察到一些散在分布的CR样阳性神经元,脊髓前角Ⅷ层和Ⅸ层内也可见一些多极的中间型阳性神经元。坐骨神经压榨1d后,分布于腰髓背角H层内的CR样阳性神经元比对照组有轻微增加。3d后,CR样阳性神经元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改变。7d后,CR样阳性神经元有轻微的减少;14d后,CR的表达显著下降;至21d,CR的表达有所恢复,但仍低于7d纽。脊髓后角CR免疫阳性产物灰度值测定结果显示:术后14d后角CR表达最低,与对侧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压榨后CR表达变化呈现一定的时空模式,为进一步揭示CR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和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在大鼠降结肠上皮的表达及分布特征,并探讨GABA与上皮细胞分化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荧光及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技术,检测GABA、GAD65及GAD67在大鼠降结肠上皮中的表达,并以麦芽凝聚素组织化学染色与免疫荧光结合的双重染色显示GABA和GAD65表达细胞的分布特征。同时,用RT-PCR方法检测GAD mRNA的表达。此外,用3H-胸腺嘧啶放射自显影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方法显示降结肠上皮的增殖带。结果RT-PCR显示降结肠粘膜中GAD65及GAD67mRNA均为阳性。GABA及GAD65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降结肠的腔面和隐窝的上1/3上皮细胞的胞浆,而GAD67阳性细胞仅分布腔面,此外,GABA及GAD65阳性染色也见于黏膜固有层。双重染色显示杯状细胞中GABA及GAD65均为阴性3。H-胸腺嘧啶及PCNA标记阳性细胞主要在隐窝的中下段。结论GABA及GAD65分布在大鼠降结肠上皮的成熟带及功能带,GABA系统可能参与上皮细胞的分化与增殖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衰老导致小脑的生理功能下降,但其神经机制仍然不清楚。为此,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猫小脑皮质内谷氨酸(Glutamate,Glu)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iric acid,GABA)免疫反应阳性(Glu-IR和GABA-IR)结构,探讨青年猫和老年猫小脑皮质Glu/GABA表达的老年性变化及其可能影响。并利用Image-Pro Express图像分析软件对小脑皮质各层Glu和GAB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密度及其灰度值进行测量。结果显示:与青年猫相比,老年猫小脑皮质内的Glu免疫反应阳性浦肯野细胞密度、颗粒层Glu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密度及其两者的免疫阳性反应灰度值均显著下降(P<0.01)(免疫反应强度与平均灰度值成反比);老年猫分子层、浦肯野细胞层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密度及其免疫反应强度均显著下降(P<0.01);颗粒层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密度无显著变化(P>0.05),但神经元免疫反应强度显著减弱(P<0.01)。研究结果提示,衰老过程中猫小脑皮质出现神经元Glu的表达增强、GABA的表达减少等,可能是小脑神经元丢失和精确调控能力下降等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猫下丘中央核GABA能神经元年龄相关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研究猫下丘中央核(CIC)GABA能神经元年龄相关变化,探索老年个体听力下降的神经机制。方法Nissl染色显示下丘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γ-氨基丁酸(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光镜下观察、拍照,对神经元和GABA能神经元分别计数并换算成密度,测量GABA能神经元直径取平均值。结果GABA阳性反应神经元、阳性纤维及其终末在青年猫及老年猫下丘中央核均有分布。与青年猫相比,老年猫下丘中央核神经元及GABA能神经元密度均显著下降(P<0.01),GABA能神经元下降幅度较大;GABA能神经元胞体直径明显减小(P<0.01),阳性反应明显减弱。结论在衰老过程中猫下丘神经元尤其是GABA能神经元有显著丢失现象,提示GABA能神经元显著减少导致下丘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是引起老年个体听觉功能衰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青年猫和老年猫丘系层谷氨酸(Glu)与γ-氨基丁酸(GABA)表达的年龄相关性变化,利用Nissl染色显示丘系层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标记Glu和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光镜下观察、拍照,对Glu和GABA能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别计数并换算成密度。利用IPE软件测量Glu和GABA免疫阳性反应灰度值(免疫阳性强度与灰度值成反比)。结果显示,Glu和GABA阳性反应神经元、阳性纤维及其终末在青年猫及老年猫丘系层均有分布。与青年猫相比,老年猫丘系层Glu能免疫阳性神经元密度显著增大(p〈0.01),免疫阳性反应灰度值显著降低(p〈0.01),免疫阳性反应显著增强;GABA能免疫阳性神经元密度显著下降(p〈0.01),免疫阳性反应灰度值显著升高(p〈0.01),免疫阳性反应显著减弱。结果提示,衰老过程中猫丘系层Glu的表达增强和GABA的表达减弱导致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是视觉、听觉、躯体感觉等单感觉功能衰退及多感觉整合功能增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兔脑内Orexin B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10只青紫蓝兔脑内Orexin B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定位。结果显示,Orexin B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下丘脑的室旁核、背内侧核、穹隆周核、外侧区和后区以及底丘脑的未定带。以下丘脑背内侧核、穹隆周核和外侧区的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多,下丘脑室旁核、后区和未定带较少。表明了兔脑内Orexin B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Orexin A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存在一些差异,提示两种Orexin的产生部位和生理功能可能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GABA神经元在金黄地鼠视觉中枢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GABA在金黄地鼠视觉中枢的分布特征,同时用统计学方法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GABA阳性神经元分布在整个视皮层和上丘中,呈不均匀分布,外膝体中GABA阳性神经元密度较低.视皮层中GABA阳性神经元密度为781mm~2,占视皮层细胞总数的19.7%,上丘中其密度为812/mm~2,占22.3%,视皮层Ⅰ层中GABA阳性神经元为52%,上丘表层(浅灰层及视觉层GABA阳性神经元为56%,GABA阳性神经元包括不同类型的细胞.在视皮层中可观察到GABA免疫疫应阳性的锥体细胞.  相似文献   

18.
应用整体猫单细胞生理特性鉴定和细胞内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法,显示了一些脊髓背角深层广动力范围型痛敏神经元有背侧树突延伸至背角浅层.并结合包埋后免疫,电镜显示这种神经元可通过分布于背角胶质层的树突接受大量P物质和谷氨酸免疫反应阳性纤维末梢的支配.由于后者主要来源于C类纤维,由此可以推测在背角浅层C类纤维介导的部分痛信息,可直接以单突触方式转送至背角深层的痛敏神经元.背角浅层的GABA免疫反应阳性轴突可与标记的远端树突形成突触,支持通过突触后抑制对脊髓痛觉传递发挥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电针刺激可在大鼠脊髓诱发Fos样蛋白的生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纪如荣  王晓民 《生理学报》1992,44(4):394-400
本研究利用Fos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首次报道电针“三阴交”穴位可在大鼠脊髓诱发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电针后大量Fos免疫反应(FLI)细胞出现在脊髓腰膨大的背、腹角,但标记最密集区为背角Ⅲ,Ⅳ层。在动物足部注射福尔马林产生的伤害性刺激亦可在脊髓腰膨大背、腹角诱发大量FLI细胞,但以背角Ⅰ,Ⅱ层标记最为密集。因此电针和伤害性刺激引起的脊髓c-fos表达在分布上是不同的。电针诱发的Foc蛋白可能参与针刺镇痛。  相似文献   

20.
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在成年大鼠脊髓中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huntingtin-associated protein 1, HAP1)在成年大鼠脊髓中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成年大鼠脊髓中,以背角灰质浅层(Rexed Ⅰ,Ⅱ层)的HAP1免疫反应性最强,阳性细胞最密集,免疫反应产物除分布在胞体外,还大量弥散分布于胞体间的神经毡内;背角深层有部分HAP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呈散在分布,中央管周围灰质(Rexed X)内阳性胞体密度和免疫反应性强度仅次于后角浅层,而在脊髓腹角,偶见HAP1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此外, 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脊髓背角内HAP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脊髓前角.结论 HAP1主要分布于大鼠脊髓背角灰质浅层和中央管周围灰质神经元内,提示其可能与痛觉信息一级传入和/或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