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又清  王绍云 《昆虫知识》2006,43(5):691-695
报道了1个世代中紫胶蚧Kerria laccaKerr寄生对寄主植物营养成分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胶蚧寄生对寄主植物营养成分有影响,被寄生枝条的氨基酸、无机盐和营养成分总量都出现变化。以久树Schleichera oleosa(Lour)为例,紫胶蚧寄生使久树枝条中氨基酸总量减少了35%。其中,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含量也都存在不同程度减少。但是,蛋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色氨酸含量比对照枝条中高。被寄生枝条中氮、磷(P2O5)、铁等呈现下降趋势,钠元素含量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而钾、钙、镁、铜、锌、锰等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是钙元素含量,被寄生枝条中钙元素的含量是对照枝条的5.3倍左右。紫胶蚧寄生对枝条中总糖、蛋白质、脂肪、粗纤维、水溶性物质以及灰分含量都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被寄生枝条中蛋白质、粗纤维含量比对照枝条中含量低;而被寄生枝条中总糖、脂肪、水溶性物质、灰分含量比对照枝条中高。  相似文献   

2.
紫胶蚧与寄主植物无机盐含量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比较研究法和聚类分析初步研究了紫胶蚧与7种寄主植物无机盐含量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之间和是否被紫胶蚧寄生的枝条之间,无机盐含量存在差异,14种枝条的无机盐含量分成4组.7种紫胶蚧寄主植物放虫枝条的无机盐含量经聚类分析可分成7类.寄主植物无机盐含量与紫胶蚧胶被厚、死亡率、怀卵量、个体泌胶量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很紧密.紫胶蚧寄生后久树枝条中氮、磷(P2O5)、铁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钠元素含量几乎没有发生变化,钾、钙、镁、铜、锌、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是钙元素含量,放虫枝条中钙元素的含量是未放虫枝条的5.3倍左右.其他寄主植物放虫枝条中都有不同种类元素不同程度地比未放虫枝条含量升高或降低.  相似文献   

3.
蚂蚁和紫胶蚧互利关系中的行为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云南元江蚂蚁与紫胶蚧互利关系。结果表明,紫胶蚧寄生能招致互利共生的蚂蚁光顾。紫胶蚧寄生前后,蚂蚁造访久树的频率分别是3.5和11.2次.min-1,单枝上蚂蚁数量分别为3~8和11~23头,苏门答腊金合欢上活动的蚂蚁种类有部分差异,而久树上则完全不同。蚂蚁无取食紫胶蚧幼虫和驱赶或干扰其天敌的行为,蚂蚁光顾有利于紫胶蚧正常生长,对紫胶蚧的生殖力不产生显著影响,但增加泌胶量和虫体重。与紫胶蚧互利共生的蚂蚁有一定特异性,但随着不同时期、地区有一定差异。蚂蚁和紫胶蚧互利关系中的行为机制不是简单地提供和利用蜜露,蚂蚁喜欢取食刚刚分泌的蜜露,寄主植物的代谢生理、蜜露所含成分比例的变化影响蚂蚁和紫胶蚧的互利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紫胶虫的寄主植物久树抚育对紫胶产量的影响,通过对云南元江和红河干热河谷区中的久树分别进行截干和修枝整形处理,调查有效枝条的萌发能力和紫胶产量。结果表明,截干高度及截干处的平均直径对有效枝条的总长度和数量无显著影响,但截干位置的分支数量与有效枝条的总长度和数量显著正相关。保留12支左右枝条的中度模式的修枝整形较轻度和重度模式中有效枝条的长度、直径和表面积更加有利于紫胶生产;截干的高度和截干处平均直径对紫胶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截干位置的分支数量、萌发的有效枝条总长、数量和着胶枝长与紫胶产量显著正相关,中度模式的修枝整形亩产和单数紫胶产量最高。截干和修枝整形能够影响紫胶的产量,对寄主植物合理的抚育有助于提高紫胶产量。  相似文献   

5.
以安全性较高的本土植物南方菟丝子和重要的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为材料,于温室中采用盆栽试验在湿润和半湿润条件下用南方菟丝子寄生不同生长阶段(幼苗阶段、过渡阶段和成株阶段)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株,考察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株被寄生后的营养生长、光合生理、逆境生理等指标,探索适宜南方菟丝子寄生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最佳条件阈值。结果显示:(1)寄生处理与对照之间,加拿大一枝黄花株高、基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等指标差异均显著;(2)幼苗组、过渡组被寄生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株高增量、基径增量、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均显著低于相应对照组,而其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3)在半湿润条件下,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株高、基径增量均小于湿润条件下植株,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在幼苗组和过渡组均小于湿润条件下植株,而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在在幼苗组和过渡组均大于湿润条件下相应指标;(4)幼苗组、过渡组加拿大一枝黄花被寄生后无法正常开花结实,寄生幼苗组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南方菟丝子亦无法正常开花结实。研究表明,在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南方菟丝子可以寄生各生长阶段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并对株高1.2 m以下的植株产生较强的寄生胁迫;寄生的最佳时间段为每年的4月到8月。  相似文献   

6.
云南紫胶蚧新种记述(同翅目:胶蚧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记述采自云南省寄生在钝叶黄檀枝条上的胶蚧属(Kerria)一新种,取名为云南紫胶虫(Kerria yunnanensis sp.nov.)。新种是云南紫胶原胶的大量生产者,分布较广泛,应用价值高,但因其外部形态与紫胶蚧(Kerria lacca(kerr)Targioni-Tozzetti)相似,长期以来一直被中外学者误认为是同一种。最近,经过对两者的形态作进一步观察比较,笔者认为是不同的种,新种与紫胶蚧是近缘种。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干蚧(Matsucoccus massonianae Y. & H.)是同翅目珠蚧科(Margarodidae)松蚧属(Matsucoccns)的一个种。1973年秋首先在宁波市郊和鄞县天童林场育王林区的马尾松林中发现。以后在台州、舟山等地的马尾松林中也相继发现。它以若虫寄生于松树树干或树冠下部大枝条的皮层缝隙内,吸食树液。被害的植株轻则树势衰弱、生长缓慢,严重者树冠下部枝条下垂,针叶枯黄,树皮翘裂,并引起小蠹虫(Blastophagus sp.)等次期害虫的侵袭,以致整株枯死。  相似文献   

8.
紫胶虫的有效性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前人调查数据及近年研究结果,比较分析了几种紫胶虫的有效性比。结果表明,在同一种寄主植物上,相同的世代,不同年份间,田紫胶虫有效性比出现差异;相同年份、相同世代,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田紫胶虫和紫胶蚧有效性比出现差异;在相同的寄主植物上,田紫胶虫和信德紫胶虫在一年中的2个不同世代的有效性比存在差异;对于同一种寄主植物,在相同年份的同一个世代,紫胶蚧和信德紫胶虫有效性比出现一定差异;在相同年份的同一个世代,不同种胶在相同寄主植物上,田紫胶虫的有效性比出现变化。环境温湿度和寄主植物的结构、营养和生长速度等对紫胶虫的有效性比可能产生影响。紫胶虫性比偏斜的机制可能同时遵循局域交配竞争和局域资源竞争。  相似文献   

9.
藤壶链蚧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建勋  雷曼 《昆虫知识》1994,31(1):22-24
藤壶链蚧AsterococcusmurataeKuwana在西安地区分布极为广泛,常引起白玉兰、广玉兰以及桃、海棠、油树、柳树、核桃、枫、法国冬青、批把、木香、石榴、火棘、蔷蔽、月季等植物的枝条枯死或整株死亡,并引起植株的煤污病。据1989年调查,西安动物园、西安烈士陵园、西北光学仪器厂、大雁塔风景区等地,该由为害十分严重,在一些地区已形成严重的灾害。为此,我们对该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1发生规律藤壶链蚧在西安五年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被害寄主枝条上越冬。翌年4月初开始产卵,4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卵产于…  相似文献   

10.
泽兰实蝇寄生状况及其对紫茎泽兰生长与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泽兰实蝇(Procecidochares utilis)作为天敌控制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已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关于它对紫茎泽兰控制的有效性和防治现状的研究尚不深入。该文通过对攀西地区紫茎泽兰入侵危害严重的路域生态系统中泽兰实蝇寄生状况的抽样调查,初步研究了泽兰实蝇对紫茎泽兰生长,特别是生殖能力的影响。寄生率的调查采用随机取样法,分别从植株寄生率和枝条寄生率两方面进行,并比较不同生境下及不同年龄植株枝条寄生率的差异;选取相同数量、相同部位的各年龄植株寄生和非寄生枝条(对照),分别调查其花枝量、头状花序数及结实量,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植株寄生率与枝条寄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71.67%和17.3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样方调查结果,成熟群落中枝条寄生率为17.48枝·m-2;1虫瘿·枝条-1的枝条占所有寄生枝条的92.30%;2)湿润生境下紫茎泽兰的枝条寄生率为20.27%,显著高于干旱生境下的枝条寄生率(9.33%)(p<0.05);3)不同年龄植株枝条寄生率有差异,0~1年生植株枝条寄生率分别为36.36%和21.56%,显著高于2~4年生的植株枝条寄生率,分别为13.50%、8.82%和12.16%(p<0.05);4)在目前的寄生强度下,泽兰实蝇对紫茎泽兰枝条的直径、花枝量、头状花序数及结实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1.
山坡退化林地林木生长对微地形人工干预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水土保持微地形人工干预措施(等高反坡阶)对坡面退化林地林木生长的影响,在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内选取典型山坡退化林地,通过动态观测和对比分析不同样地林木胸径、树高、新枝生长量及样地叶面积指数(LAI)的变化差异,再结合土壤水分有效性分析以探讨差异原因.结果表明:等高反坡阶样地云南松胸径和树高的最大值和均值均大于对照样地(CK),退化林群落中小径阶和低矮的植株占更大比例,表明等高反坡阶样地中优势木新生植株和退化严重植株的生长潜力得到激发,不同样地云南松植株新枝平均枝长和枝径的年变化差异率达到了72.4%和39.1%.等高反坡阶样地云南松植株新枝生长量和样地LAI的变化及新枝生长的速度大于CK.土壤含水率和新枝生长量与LAI均呈显著相关,对水分有效性分析后得到等高反坡阶样地易效水比例(64.2%)整体高于CK(54.7%),5月至9月雨季中,等高反坡阶样地易效水存在时间更长,这有利于林木的生长,进而改变退化林地植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2.
人工生境条件下几种红树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3种红树植物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秋茄(Kandelia candel)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每种分别按45%、30%和15%的面积比例种植于滩涂海水养殖塘.种植后连续2年对红树植物进行生态监测.结果表明,海桑增高457.0cm,基径增加86.1mm,成活率92.9%;桐花树高、基径分别增长2.1cm和36.5mm,成活率93.9%;秋茄成活率44.7%,增高20.4cm、基径增加2.4mm,说明在不受自然潮汐影响的人工生境条件下,海桑和桐花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生长较好,秋茄的生长适应性较差.据不同时期树高、基径与干、枝、叶、根的生物量,求得植物各器官生物量与树高、基径的回归方程,分析了3种红树植物的生物量与净初级生产力.海桑单位面积生物量5597.8g·m-2,桐花树962.5g·m-2,秋茄66.0g·m-2.生物量在植物各器官的分配按大小排序,海桑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桐花树为树叶>树枝>树干>树根;秋茄为树干>树根>树叶>树枝.单位面积净初级生产力海桑为7051.5g·m-2,桐花树1105.8g·m-2,秋茄93.0g·m-2.高生产力伴随高归还量,凋落物归还量占净初级生产力的比重为海桑20.5%、桐花树15.4%、秋茄7.%.  相似文献   

13.
张杰铭  余新晓 《生态学杂志》2017,28(10):3174-3180
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防护林林分结构指标进行调查,研究河北坝下地区丰宁县小坝子乡不同防护林树种榆树、杨树及油松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该区域榆树、杨树和油松纯林的平均年龄均为10年,杨树纯林的平均胸径和树高分别是榆树纯林的2.3和3.8倍,是油松纯林的2.3和3.0倍.杨树纯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叶面积指数(LAI)、活枝下高等指标显著大于榆树纯林和油松纯林.与杨树混交林相比,杨树纯林的林分密度高10.8%,纯林平均胸径则低5.2%,平均树高低11.3%;与榆树混交林相比,榆树纯林的林分密度高6.6%,纯林平均胸径、树高分别低7.8%和14.2%;与油松混交林相比,油松纯林的林分密度大4.9%,纯林平均胸径和树高分别低29.3%和31.8%.各林分类型的平均胸径、树高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平均LAI与密度和活枝下高呈显著正相关,与胸径、树高呈显著负相关;平均活枝下高与密度呈显著正相关.针阔混交林的胸径和树高生长显著优于针叶纯林.该区域防护林综合生长潜力呈上升趋势,而横向生长潜力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红松半同胞家系变异分析及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和筛选优质红松种质资源,以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国家红松良种基地的53个28年生红松子代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树高、地径、胸径、三米径、枝下高和第六轮枝高)及形质性状(分枝角、通直度和轮枝数)进行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部分形质性状外,大部分生长性状在各变异来源间均达极显著差异(P<0.01);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6.97%~37.39%,遗传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76%~26.75%;各性状家系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136~0.746;单株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031~0.827,个别性状遗传力较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分枝角外,其余各性状间大部分呈极显著正相关(r>0.073)。一般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一般配合力高的家系差异较大,难以进行联合筛选,需进一步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三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2.31%,表明三个主成分包含了供试家系生长及形质性状的大部分信息。树高、地径、胸径、三米径和材积对主成分Ⅰ的贡献较大,且描述红松的生长性状,因此可作为选择优良家系的评价指标。利用多性状综合评价法对家系及单株进行选择,以家系材积现实增益超过35%为标准,可筛选出5个优良家系,入选率为10%,入选的优良家系树高、地径、胸径、三米径和材积平均值分别为7.90m、25.02cm、19.21cm、16.23cm和0.1074kg·m-3,现实增益分别为3.94%、14.71%、17.26%、19.34%和39.48%。对优良家系内的单株进行选择,按单株材积遗传增益超过100%为标准,可筛选出6株优良单株,入选率为4%,入选单株树高、地径、胸径、三米径和材积平均值比总平均值分别高1.60m、8.54cm、7.04cm、6.69cm和0.097kg·m^-3,遗传增益分别为5.99%、29.92%、35.53%、37.06%和102.04%。所选优良家系及单株可为良种审定提供基础,也可以为种子园的营建、改建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6×6半双列遗传交配设计的三代测定幼林为对象,分析幼林期(2、3和5 a)的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和育种值,及2 a生时生物量的累积与分配。结果表明,马尾松幼林期不同杂交组合间的树高、地径、冠幅和活枝数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且生物量在2 a生亦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杂交组合2 a生的地上生物量占植株总生物量的87.17%。幼林期生长性状以树高的增长量最大,5 a生较2 a生增长了4.23倍。采用综合育种值法,依据预测的树高(H)育种值为主,结合地径(D0)和2 a生茎干生物量(Bs)指标的配合选择方式,以入选率20%优选出杂交组合分别为22×44、33×22、40×44。以5 a生时树高、地径的单株育种值为依据,2%的入选率优选出16个单株,其树高、地径、冠幅及活枝数平均增益分别为1.07 m、1.58 cm、0.32 m和4.67个。  相似文献   

16.
为选育高产、优质的樟子松种质资源,本研究以吉林省白城市林木种子园的304个樟子松无性系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树高、地径、胸径、3 m处直径、冠幅、分枝角度和侧枝粗度)和结实性状(2015、2016和2017年的结实量)进行调查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冠幅外无性系间各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各指标表型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3.79%~65.22%,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24~0.7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侧枝粗度与3 m处直径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外,树高、胸径、地径、冠幅与侧枝粗度间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树龄的结实量与大部分生长性状相关未达显著水平。依据生长性状,以5%的入选率对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15个无性系入选,入选无性系在树高、地径、胸径、3 m处直径、分枝角度和侧枝粗度等指标的遗传增益分别为5.47%、4.48%、15.18%、11.78%、2.38%和6.66%;依据3年结实量,以5%的入选率对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15个无性系入选,入选无性系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平均结实量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89%、46.32%和13.88%。该研究为樟子松种子园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提供材料,也为吉林西部樟子松良种选育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地基激光雷达的落叶松人工林枝条因子提取和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贾炜玮 《应用生态学报》2021,32(7):2505-2513
地基激光雷达(TLS)可以实现从森林中无破坏收集数据。本文基于地基激光雷达数据通过点云处理软件以人机交互的方式获取了26株落叶松样木的1266组枝条信息,包括着枝高度、弦长、枝长、着枝角度、基径和弓高。枝条可提取的最大相对着枝高度的平均值为0.83。在所提取的枝条因子中,提取精度依次为着枝高度>弦长>枝长>基径(基径大于20 mm的枝条)>弓高,将树冠分为4部分后分析发现,随着冠层高度的增加,枝条密度呈升高趋势,枝条提取率和提取精度呈下降趋势。此外,由于枝条基径提取精度较低,以弦长、着枝高度、胸径和树高为自变量构建基径预测模型。对不同基径的实测值、提取值与模型预测值对比分析发现,枝条基径的预测精度大于提取精度。对于造材来说,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树木中下部,本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提取树木胸径树高和相对着枝高度0.8以下的枝条属性信息,提供构建木材质量模型所需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18.
Osada N 《The New phytologist》2006,172(4):667-678
Based on an allometric reconstruction, the structure and biomass-allocation patterns of branches and current-year shoots were investigated in branches of various heights in the pioneer tree Rhus trichocarpa, to evaluate how crown development is achieved and limited in association with height. Path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ight availability, basal height and size of individual branches on branch structure and growth. Branch angle was affected by basal height, whereas branch mass was influenced primarily by light availability.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branch structure is strongly constrained by basal height, and that trees mediate such constraints under different light environments. Previous-year leaf area and light availability showed positive effects on current-year stem mass. In contrast, branch basal height and mass negatively affected current-year stem mass. Moreover, the length of stems of a given diameter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branch height. Therefore the cost of biomass investment for a unit growth in length is greater for branches of larger size and at upper positions. Vertical growth rate in length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height. Height-dependent changes in stem allometry and angle influenced the reduction in vertical growth rate to a similar degre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