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淡水水螅的无性繁殖方式是出芽生殖。水螅胃区的皮肌细胞摄取的营养物质,经细胞间传递方式,转移到芽体的内、外胚层,为芽体的发育提供了能量。胃区的干细胞与增殖的细胞不断迁移到芽体,保障芽体发生时的细胞数。水螅的头部与基盘对芽体的发生,同时存在着激活与抑制2对位置信息素,共同控制并决定了芽体在体柱上的发生位置。芽体先发生垂唇与触手芽,其发生位置必需远离母体头部抑制素的作用。芽体发育后期,发生基盘时,必须远离母体基盘抑制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具有单个芽体的大乳头水螅(Hydra magnipapillata)头部再生进程,探讨水螅头部结构的再生进程与芽体发育过程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具有单个年幼芽体的水螅体,在水螅母体上紧贴芽体着生部位的上方进行切除手术,观察母体头部再生进程。通过ABTS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水螅基盘分子标志物过氧化物酶的表达,观察水螅芽体基盘与母体间的结构联系。结果水螅母体伤口在手术后2h内愈合。随着再生时间的延长,出现两种不同命运的芽体发育方式。一种情况是水螅芽体基盘紧贴母体手术切口,芽体发育成熟后可正常脱离母体;在芽体脱离母体前母体头部再生进程被抑制,在芽体脱落后母体头部再生进程重新启动、且在其后48h内母体头部再生完成。另一种情况是水螅芽体基盘组织与母体手术切口不产生结构联系而向外突出生长,母体头部再生进程完全停止,芽体胃区与母体相连且芽体发育成熟后不脱离母体。结论靠近水螅母体手术伤口的年幼芽体能延迟或阻断母体头部的再生进程,而手术切口也可能干扰了发育成熟的芽体与母体脱离的正常机制。  相似文献   

3.
1.泥炭藓植物体; 2.孢子萌发为丝状原丝体; 3.丝状原丝体分枝,一枝顶出现片状原丝体的顶端细胞; 4.顶端细胞分裂; 5.片状原丝体匙型; 6.片状原丝体边缘产生裂片; 7.产生芽体; 8.是图7的放大,示芽体的叶原基,内有生长锥; 9.芽体产生幼叶; 10.芽体长大为茎叶体; 11.初生叶状原丝体(1thp)的丝状体(f)产生次生叶状原丝体(2thp); 12.穗状雄枝的顶端,雄孢叶被掀开示精子器; 13.雄枝一部分示精子器着生于雄孢叶的叶腋; 14.精子示二等长鞭毛; 15.精子器示长柄及盖细胞; 16.已产生孢子体的雌枝顶端示基鞘(发育为孢子体后的颈卵器壁下…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四季花’龙眼芽体和叶片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与花芽分化的相关性,以5~6年生植株的秋梢为材料,结合花芽形态分化进程的显微观察,计算各时期花芽分化率,测定相应进程内叶片和芽体的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统计叶片和芽体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与花芽分化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秋梢花芽分化过程中,花芽分化率在花序主轴分化期达到最高;叶片和芽体在各分化时期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叶片淀粉含量变化呈显著的降低趋势,而芽体淀粉含量则呈反向趋势,反映出花芽分化期叶片与芽体碳水化合物的源库关系;与叶片相比,芽体中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变化与花芽分化的相关度更高,所以测定芽体中某些碳水化合物含量即能反映出花芽分化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5.
波叶仙鹤藓的孢子培养及发育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保东  丛迎芝 《植物研究》2003,23(2):159-163,T005
首次成功地进行了人工条件下波叶仙鹤藓(Atrichum undulatum(Hedw.)P.Beauv)单细胞孢子的培养,并详细研究、拍摄了其植物体(配子体)形态发育的全过程。孢子无后熟或体眠期,3-4天即可萌发,萌发率可达95%以上;培养10天左右绿丝体系统、轴丝体系统及假根开始分化,约40天开始出现芽体原基,50天芽体陆续形成,80天左右植物体完成营养生长,开始性器发育。初生假根发育不良,基原细胞不分裂,由绿丝体产生轴丝体的方式复杂,轴丝体细胞分裂面有球形和斜向、横向三种,芽原基分化时,首先在轴丝体上产生光合能力很强的细胞群,其基部产生芽原基,芽原基的分化成功率仅有50%左右,芽体形成后,原丝体系统多枯萎或特化为假根。并就波叶仙鹤藓的形态发育、生理生态、生殖和进化等方面也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6.
风信子试管苗,取其芽体及切块在离体培养时存在全息现象,主要表现为,在风信子芽体的不同位置的切段上。不定芽发生的数量和频率呈梯度变化;在风信子芽体的不同大小的切段上,循着切段越小不定芽的分化数越少这一规律变化,这些现象都遵循了生物全息律。适当的激素浓度对全息胚的表现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茭白黑粉菌在茭白植株内形态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茭白黑粉菌的菌丝体多年生,越冬期宿存于茭白地下茎中,翌年春天入侵由地下茎芽体形成的植株。菌丝具隔膜,分枝,细胞双核,在寄主细胞间隙并入侵细胞中生长,无吸器;受菌丝侵染的茭白地上茎薄壁细胞分裂增多,体积加大,并高度液泡化,使茎膨大。部分菌丝在茭白茎膨大后期菌丝壁胶化,原生质收缩成团,生成厚壁,形成冬孢子。  相似文献   

8.
云南山茶花尖培养中多芽体的形成和生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云南山茶花的芭培养诱导形成多芽体和生根的条件及影响因素。MS培养其中中含有较高浓度BA和适量或NAA诱导形成多芽体,外植体的母株年龄明显影响多芽体的形成,幼龄种苗外植体的多芽诱导率高于成年树。MW和1/2ER培养基比MS培养基的生根效果好。试管植物移栽入土后长正常并已开花。  相似文献   

9.
转运必需内体分选复合物(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 required for transport, ESCRT)系统是真核细胞中完成内体(endosome)膜内陷以形成多囊泡体(multi-vesicular body, MVB)的分子机器.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被泛素(ubiquitin)标记的膜蛋白的降解, 还与细胞分裂、病毒出芽、细胞自噬以及真菌pH感知相关. ESCRT系统包括ESCRT-0,-Ⅰ,-Ⅱ,-Ⅲ和Vps4-Vta1共5个蛋白 蛋白复合物.晶体学研究已经解析了大部分复合物的结构. 其促使膜内陷的分子机理一般认为分3步. 首先是ESCRT-Ⅰ和-Ⅱ在内体膜上结合并促使内体膜内陷形成初始芽体. 之后,ESCRT-Ⅲ在芽体颈部聚合并导致芽体的剪切,从而将内腔囊泡(intralumenal vesicles, ILVs)释放到内体腔内,形成MVB. 最后,Vps4/Vta1复合物则以水解ATP提供能量将聚合的ESCRT-Ⅲ解聚以循环使用,完成更多的出芽过程.本文将对ESCRT系统的结构、出芽机理和生物功能几方面做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苯基噻二唑基脲(TDZ)、6-苄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对密叶绢藓[Entodon challengeri(Paris)Cardot]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及芽体发生的影响,并对整个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和照相,结果表明:(1)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密叶绢藓孢子萌发影响不显著;(2)在原丝体发育阶段,1.0 mg/LNAA对原丝体初期的发育促进效果显著,0.4 mg/L TDZ对原丝体发育中期分枝的形成促进效果显著,6-BA处理效果不显著;(3)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单独处理均促进芽体的发生,但0.4 mg/L TDZ效果最佳。而1.5 mg/L 6-BA TDZ组合处理效果更加显著;(4)芽体的发生数量与芽体的长势无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