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本文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 7— 16岁乡村侗族男女中、小学生 2 0 87名 (男 10 5 5 ,女 10 32 )的头面部9项指标进行测量 ,并计算有关指数 ,分析和比较了儿童青少年容貌特征发育与年龄增长的关系。根据头面部指数分型 ,确定了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儿童青少年的头面部形态。依各项指数 ,侗族儿童青少年多属圆头型 ,高头型 ,阔头型及阔面型。  相似文献   

2.
河南新乡地区儿童头面部测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对河南省新乡地区汉族儿童(4-13岁)头面部进行了测量,比较和分析了儿童体质发育与年龄增长的关系,据儿童头面部各指数数值大小分型,确定该地区汉族儿童面部的形态为:圆头型、高头型、狭头型、狭面型、狭鼻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南京地区771名汉族儿童的头面部16项指标及有关指数进行了测定。小儿面部容貌有随年龄变化而变化的特点。虽然小儿头型与成人一样,以短头型(包括过短头型)为主,但面型、鼻型与成人有显著区别,即面型以超阔面型和阔面型为主,中面型少见,狭面型更少;鼻型也多为阔鼻型。  相似文献   

4.
本项目对1896例腊尔山区6~16岁苗族学生(男919例,女977例)进行了人体测量,测量了10项头面部形态指标,并根据公式计算13项头面部指数值。结果表明,苗族学生头面部各指标均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同年龄段头面部各指标均值男生一般高于女生,且多数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的头长宽的、形态面的、形态上面的、容貌面的、颧额宽的、容貌上面的和容貌上面高的指数以及女性的形态面的、形态上面的、容貌面的、颧下颌宽度的、容貌上面高的指数随年龄增长总体趋势是先增加后递减;男性头面高的以及女性的头长高的、头宽高的和头面宽的指数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男女性之间的头长高的、头宽高的和额顶宽的指数比较显示,多数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苗族学生头型以中头型、高头型、阔头型多见,面型以阔面型、阔上面型为主;相对于其他族群,腊尔山苗族男生面型短而宽,头型偏长,女生面型偏短,头型稍偏长而窄。腊尔山苗族学生头面部特征与融水苗族、土家族等族群较为接近,与哈萨克族、新乡汉族相距较远。  相似文献   

5.
满族青少年头面部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对居住在吉林省永吉县和伊通满族自治县的1011名满族青少年的头面测量性和非测量性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测量。满族青少年的头型以过短过型为多见。面型多数为中面型及阔面型。鼻型以中鼻型及狭鼻型多见,与汉族儿童以阔鼻型多见有差异。从非测量性特征看,多数有发育不等的蒙古褶,眼裂上斜,鼻梁较直、鼻翼发育不明显,鼻根高度中等偏低。主要特征与满族成人头面部特征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2009年至2012年研究组调查了中国南方汉族19个群体13940例(男性为6735例,女性为7205例)头面部的22项测量指标,并计算出12项头面部指数,对华东汉族、华南汉族、华中汉族、西南汉族的头面部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南方汉族4个族群之间头面部特征存在较明显的差异。男性中,华东汉族头最高,头最宽,额最宽,容貌面高值大;华中汉族头最长,面最宽、下颌角间宽度最大;西南汉族形态面高值最大;华南汉族几乎所有的指标值在4个族群中都是最小的。2)女性中,华东汉族头最宽,容貌面高最大;华南汉族额最宽,头高值最大:华中汉族头最长,面最宽,下颌角间最宽;西南汉族面最高。3)南方汉族4个族群的男性、女性均为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华东汉族、华南汉族、华中汉族属于中面型,西南汉族为狭面型;华东汉族、华南汉族、华中汉族属于中鼻型,西南汉族为狭鼻型。对南方汉族体质的形成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江西汉族人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人类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 赴江西省丰城调查了汉族705例(城男151, 城女156, 乡男203, 乡女195)38项头面部指标, 并计算了12项头面部体质指数, 对江西汉族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 江西汉族人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1)随年龄增长, 江西汉族成人有蒙古褶率下降, 眼裂倾斜度渐趋水平, 眼色变浅, 上唇皮肤部高度狭窄型率下降, 红唇厚度窄型率上升。2)相关分析显示, 江西汉族鼻宽、口裂宽、鼻深、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容貌耳宽与年龄呈正相关; 眼外角间宽、唇高、红唇厚度与年龄呈负相关; 3)江西汉族人头长宽指数、口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4)方差分析显示, 上述指标值、指数值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海南文昌地区371例(男165例,女206例)汉族中学生的9项头面部遗传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上眼睑皱褶、门齿类型、鼻梁类型、额头发际、头发类型,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海南文昌地区汉族有凸鼻梁、窄鼻孔、突型下颏,在我国族群中居较低水平;铲型门齿在我国族群中居较高水平;上眼睑皱褶、有内眦褶、有耳垂、尖发际、卷发在我国族群中居中等水平。3)海南文昌地区汉族9项头面部遗传指标之间,门齿类型和内眦褶、鼻孔形状和内眦褶、耳垂和下颏类型存在基因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调查了402例(男197例,女205例)彝族成人的68项体质指标,计算了20项体质指数,对凉山彝族体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凉山彝族头面部主要特征为圆头型、中鼻型、狭面型。体部特征为中躯干型、中骨盆型,彝族男性为亚中等型身材,女性为中等型身材;2)四川彝族与广西、云南彝族比较,头宽、额最小宽、形态面高值最大;头长值小;口裂宽、鼻宽居中;面宽值接近,鼻型均为中鼻型。四川彝族男性身高与云南彝族接近,明显高于广西彝族(p<0.01),四川彝族女性身材明显高于云南彝族和广西彝族(p<0.01);3)四川凉山彝族体质特征与阿昌族、怒族、仡佬族等南方少数民族较接近,与四川汉族最接近。  相似文献   

10.
为提供正常汉族儿童头面部指标的正常参数,以供临床医生对先天性、遗传性等疾病患者的眼距增宽、塌鼻梁、小下颌等异常性状客观判断参考之用,我们对南京地区770名0—12岁正常汉族儿童和39名成人的头颜面部27项指标进行了测量。测点和测量方法参照邵象清编著的《人体测量手册》一书,使用工具采用0—300毫米的直脚规和弯脚规。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甘肃裕固族体质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本文调查了甘肃省裕固族成年人409人(男210人,女199人)的体质特征。其中活体测量51项,活体观察8项。结果表明:裕固族既具有黄种人的特征,也有本民族的特点,例如头部较圆较高;面部较长偏狭;鼻子高;鼻梁直,属狭鼻型;身材普遍较高,体质较好。这些特征与华北地区的汉族和达斡尔族,羌族及锡伯族的特征比较接近,而与苗族、黎族较远。  相似文献   

12.
广西壮族体质特征   总被引:37,自引:13,他引:24  
根据头面部各项测量数字观察及其与国内各地汉族对比,广西壮族与广西的汉族最接近。但两者之间的容貌仍有区别。例如壮族人的眼裂较宽,双眼皮比例较多,红唇较厚,面高、鼻高、头高均比汉族低矮,两眼外宽远比汉族大。与其他少数民族体质特征相比,壮族与黎族、布依族、彝族最接近。作者认为壮族在其体质特征上也属华南人类型。壮族与黎族、布依族、彝族关系密切,可能均为古越族的后裔。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达斡尔族体质特征调查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本文所调查对象为黑龙江省的达斡尔族居民。共调查227人(男144人、女83人),年龄20—60岁。调查结果表明,达斡尔族居民具有典型的黄种人特征。例如胡须少、眼裂狭窄、蒙古褶发达,眼裂上斜,鼻梁较直、鼻高中等,鼻宽偏窄,头部短宽且较高,面部较高且偏宽。这些特征与华北地区的汉族和朝鲜族、羌族的体征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4.
甘肃东乡族体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6,他引:17  
  相似文献   

15.
云南景颇族的体质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本文调查了云南景颇族261人(男105人,女156人)。年龄为成年人(男24-60岁,女23-55岁)。主要测量均值与现代中国汉族和云南省各少数民族比较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景颇族属黄种人的东亚类型,但也有南亚类型特征表现。体质特征与傣族、哈尼族和彝族接近,与基诺族和布郎族较远。  相似文献   

16.
湖南土家族的体质特征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以20至69岁的湖南土家族人为观察测量对象,根据1392人(男896,女496)的身高,1038人(男668,女370)的头部测量,364人(男235,女129)的五官测量和观察结果,分析该民族的体质特征,并与国内其他民族相比较。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族体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本文报道了内蒙古地区336名俄罗斯族成年人(男186,女150)的体质特征,包括9项形态观察项目,58项测量项目,38项指数及其分型,并与国内外一些群体的体质特征进行了比较。俄罗斯族的主要特征是:绝大多数人具上眼睑褶皱,约1/3的人有蒙古褶。头圆、高、阔,鼻根高,鼻翼中等,鼻狭长,黑发与浅黄肤色较多,眼色的性别差异明显。男性平均身高167.7cm,女性平均身高155.9cm。宽胸型、宽肩型、宽骨盆型、中躯干型、中腿型出现率较高,指距长,体型多属矮胖型,女性更明显。俄罗斯族体质特征与乌孜别克族较接近,其体格健壮程度相对接近俄罗斯北部地区人群。  相似文献   

18.
云南阿昌族的体质特征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相似文献   

19.
云南纳西族的体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