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乳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乳管指含有胶乳的高度特化细胞,它是巴西橡胶树合成胶乳的唯一场所,也是决定橡胶产量的最重要因素。本文系统综述植物乳管研究进展,包括乳管的类型、发育、功能以及巴西橡胶树乳管细胞的构成及胶乳的成分、巴西橡胶树乳管分化和乳管细胞在组织培养物中的分化。提出巴西橡胶树花药愈伤组织可能是未来一种研究乳管分化机制的优良模式。  相似文献   

2.
巴西橡胶树乳管细胞内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细胞器———黄色体 ,它相当于一般植物的液泡 ,具有单层膜 ,内含大量的胶乳凝固因子。在黄色体膜上存在着NAD(P)H氧化还原酶 ,在此酶的作用下 ,黄色体能利用NAD(P)H消耗O2 生成O- ·2 。胶乳是乳管细胞的细胞质 ,胶乳中不含叶绿体 ,且含有的线粒体甚少 ,但黄色体占胶乳鲜重的 1 0 %~ 2 0 % ,它所产生的活性氧可能会伤害乳管细胞内的代谢过程 ,破坏黄色体膜 ,体中内含物释放到胶乳中 ,引起胶乳原位凝固 ,乳管发生死皮病(d′Auzacetal.Physiologyofrubbertr…  相似文献   

3.
对橡胶树株产干胶等与胶乳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QTL分析。以热研88-13×IAN873杂交授粉子代F1群体为材料,测定其株产干胶、干胶含量、乳管列数、乳管个数和乳管大小等与橡胶树胶乳产量相关的性状,利用FsQtlMap 1.0软件,复合区间作图法(CIM,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以已构建的SSR连锁图谱为基础进行QTL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偏度和峰度符合正态分布,除乳管大小外,各性状的平均值和方差有较大变化;株产干胶的变异系数最大,各因子的变异系数顺序为株产干胶>乳管个数>乳管列数>乳管大小>干胶含量;LOD阈值大于2.5,检测到与株产干胶相关的QTL 5个,分别可解释71.3%、69.1%、68.3%、64.4%和62.9%的群体变异,与乳管大小相关的QTL 3个,分别可解释84.5%、81.3%和15.4%的群体变异,未检测到与其他性状相关的QTL。  相似文献   

4.
胶乳是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乳管中特殊的细胞质, 主要由橡胶粒子、黄色体、F-W粒子和普通细胞质成分构成, 其中橡胶粒子占20%-40%, 蛋白含量高达1%-2%。由于高比例橡胶粒子和蛋白质的干扰, 目前使用的胶乳RNA提取方 法都具有步骤繁琐、胶乳需求量大、操作技巧性强不易掌握等缺点。为快速、高效地获取高质量的胶乳RNA, 我们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步骤简单、容易操作、快速、高效提取橡胶树胶乳总RNA的简易方法, 获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紫外分光光度计、RT-PCR和RACE分析结果表明, 使用该方法提取的胶乳RNA质量完全能够满足相应的分子操作, 但所需时间仅为目前常用方法的50%, RNA获得率提高了2-3倍, 操作难度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5.
一种快速、高效的橡胶树胶乳总RNA提取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胶乳是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乳管中特殊的细胞质,主要由橡胶粒子、黄色体、F-W粒子和普通细胞质成分构成,其中橡胶粒子占20%-40%,蛋白含量高达1%-2%。由于高比例橡胶粒子和蛋白质的干扰,目前使用的胶乳RNA提取方法都具有步骤繁琐、胶乳需求量大、操作技巧性强不易掌握等缺点。为快速、高效地获取高质量的胶乳RNA,我们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步骤简单、容易操作、快速、高效提取橡胶树胶乳总RNA的简易方法,获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紫外分光光度计、RT-PCR和RACE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提取的胶乳RNA质量完全能够满足相应的分子操作,但所需时间仅为目前常用方法的50%,RNA获得率提高了2-3倍,操作难度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6.
曾日中  黎瑜 《植物学通报》1998,15(A00):24-28
橡胶蛋白是一种存在于巴西橡胶树乳管细胞特化的液泡-黄色本内、与几丁质结合的小分子(4.7KD)单链蛋白质,在橡胶粒子的凝絮和胶乳的凝固过程中表现出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一类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植物凝集素。  相似文献   

7.
曾日中  黎瑜 《植物学报》1998,15(Z1):24-28
 橡胶蛋白(Hevein)是一种存在于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乳管细胞特化的液泡——黄色体(lutoid)内、与几丁质结合的小分子(4.7kD)单链蛋白质,在橡胶粒子的凝絮和胶乳的凝固过程中表现出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一类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植物凝集素。  相似文献   

8.
橡胶树凝集因子hevein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的分离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橡胶树 (HeveabrasiliensisMuell._Arg .)凝集因子hevein是引起橡胶粒子凝集的主要因素 ,它是胶乳中黄色体内主要的蛋白质 ,具有几丁结合的功能。通过PCR技术扩增并克隆了橡胶树hevein基因共 6 80bp的序列。继而通过步移法分离启动子区域 130 6bp的序列 ,序列含典型的TATA盒和CAAT盒以及ABA效应元件的同源序列。为证实该基因在乳管中特异表达 ,利用Northernblot分析hevein基因在胶乳和叶片中的表达 ,同时 ,分析乙烯和ABA处理后hevein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 ,hevein基因主要在胶乳中表达 ,乙烯和ABA对基因的表达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橡胶树( Hevea brasiliensis Muell.-Arg.)凝集因子hevein是引起橡胶粒子凝集的主要因素,它是胶乳中黄色体内主要的蛋白质,具有几丁结合的功能.通过PCR技术扩增并克隆了橡胶树hevein基因共680 bp的序列.继而通过步移法分离启动子区域1 306 bp的序列,序列含典型的TATA盒和CAAT盒以及ABA效应元件的同源序列.为证实该基因在乳管中特异表达,利用Northern blot分析hevein基因在胶乳和叶片中的表达,同时,分析乙烯和ABA处理后hevein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hevein基因主要在胶乳中表达,乙烯和ABA对基因的表达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们已发表了关于对RRIM623无性系割胶试验的结果。不出所料,强度割胶会导致枯竭树的显著增加,这是发生褐皮病的症状。枯竭与胶树作用物的消耗或胶乳代谢能力的减退无关。然而,割胶强度的增加伴随着氮、磷、镁、钙、蔗糖、环醇和胶乳含量明显地减少。因此,从整体来看,树皮的成分只是受到轻微的响影。有一个很密切的关系。即割胶引起乳管渗透性的减弱。这种影响是与割胶强度成正  相似文献   

11.
在成功构建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胶乳差异表达cDNA消减文库的基础上,利用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一个新的乙烯利诱导表达胶乳基因HbEtIe。分析表明,该基因含有1个158 bp的内含子和2个长度分别为92 bp和178 bp的外显子;cDNA全长551 bp,包含1个270 bp的完整阅读框,174 bp的3′-UTR和107 bp的5′-UTR,推导氨基酸序列中含有一个未知功能结构域DUF581。HbEtIe基因在乙烯利刺激条件下的胶乳中特异性表达并受到乙烯利的调控,其表达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HbEtIe基因与拟南芥衰老相关基因SAG102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暗示,HbEtIe可能参与了乙烯利诱导巴西橡胶树乳管衰老的分子调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及乳管内窥镜检查在乳头溢液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16例乳头溢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辨病观察,应用乳腺超声和乳管内窥镜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乳管内窥镜检查对乳管狭窄僵硬和乳管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较高,而乳腺超声检查则对正常乳管和乳管扩张的检出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管内窥镜检查具有直观性的特点,通过对乳腺导管上皮及管腔内的情况的观察,能够显示各种病变情况,对乳管内占位的检出率和确诊率均明显优于乳腺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3.
MADS-box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花器官的形成、信号传导、参与次生代谢物合成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前期研究中我们获得了一个在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和供体胶乳中差异表达的MADS-box转录因子基因HbMADS4,初步发现HbMADS4负调控小橡胶粒子蛋白基因(HbSRPP)的表达。为深入研究HbMADS4的生物学功能,以HbMADS4为诱饵蛋白,利用酵母双杂交从橡胶树胶乳cDNA文库中筛选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通过阳性克隆的筛选、复筛、回转验证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获得了10个与诱饵蛋白相互作用的靶蛋白。对这些靶蛋白的功能分析,将为进一步研究HbMADS4在橡胶树乳管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去泛素化酶中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UCHs)在巴西橡胶树乳管泛素化过程中发挥的潜在功能,从巴西橡胶树中成功分离2个UCHs家族成员(HbUCH-L3和HbUCH-L5)的全长序列,开放阅读框分别长993、558 bp,编码330、185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UCHs结构域;qRT-PCR结果表明HbUCH-L3和HbUCH-L5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胶乳中表达丰度较低;HbUCHs重组蛋白的体外泛素化底物切割试验表明,HbUCH-L3和HbUCH-L5均具有水解泛素的功能。HbUCHs显著降低C乳清中总蛋白整体泛素化水平,且HbUCH-L3去泛素化酶活性高于HbUCH-L5。由此推测橡胶树UCHs在乳管中参与维持泛素化动态平衡进而发挥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但具体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5.
巴西橡胶树乳管分化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nll.Arg.)幼苗初生乳管分化的早期阶段,着重研究了乳管特有的结构成分的形成。最初可辨认的橡胶粒子出现在细胞质中,直径40—60nm,呈均匀的电子致密体;随着橡胶粒子的增大,粒子的中央区变为电子透明的,而周缘保持有电子致密物质,有时看到充满电子致密物的突起。观察到黄色体(本质为分散的溶酶体液泡)可由内质网膨大形成。在乳管发育过程中出现三种具有不同内含物的黄色体:最初的黄体含有染色很深的呈束状的微纤维,它们随后被含有浅色微纤维的黄色体所代替,成熟乳管的黄色体则含有杂乱的细纤维。在乳管分化初期,乳管细胞中不存在具有特殊结构的 F-w 复合体,只有许多与分生组织中的原质体相同的质体。观察到一些发育异常的乳管,它们似乎停留在发育的早期阶段,而不能继续发育成为典型的成熟乳管。  相似文献   

16.
次生乳管是天然橡胶合成和贮存的场所,是由橡胶树树干树皮中维管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而来。次生乳管的数量与天然橡胶产量直接相关,而这些乳管的数量取决于形成层分化次生乳管的频率(乳管分化能力),是橡胶树产量育种的主要指标。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能诱导橡胶树乳管分化且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HbHDA6)能够参与橡胶树乳管分化调控。由于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橡胶树次生乳管分化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因此该文使用冠菌素(COR)诱导橡胶树形成层分化产生次生乳管的实验系统,以分离形成层组织为材料,构建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以HbHDA6基因为诱饵来筛选酵母双杂交文库,确定与HbHDA6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表明:(1)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的均一化COR诱导橡胶树形成层组织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初级文库的容量为6.34×106 CFU·mL-1,总单克隆数为1.27×107,文库重组率为100%;次级文库的容量为7.72×106 CFU·mL-1  相似文献   

17.
蒜苔乳管发育中细胞内与细胞间在结构上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电镜观察为主,对蒜苔乳管发育中细胞内与细胞间的结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蒜苔乳管分布于皮层薄壁组织中,为有节不分支类型,它庞大体积的建成是靠细胞融合与延伸而实现的,融合过程中出现的电子致密物可能具溶酶体性质,与胞壁分解和原生质结构的局部衰退有关。2.乳管分化始于蒜苔延伸初期,分化过程中原生质局部退化,但仍处于活跃的功能状态。长成乳管中线粒体的持续存在、囊泡的大量出现与活跃的内吞和外排,以及胞间连丝在纹孔中的密集分布,在结构上显示出乳管分子与相邻薄壁细胞间活跃的物质交换。3.乳管系统中存在着物质的装御过程,经胞间连丝而进行的胞间囊泡转移是实现该过程的一个可能方式。4.乳管汁液中含有多种养分,显示出作为临时贮备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番木瓜乳管结构及木瓜蛋白酶的免疫电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以透射电镜观察, 对番木瓜(Carica papaya L.)乳管分化及木瓜蛋白酶生成的超微结构环境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正在分化的乳管细胞内质网分泌旺盛, 线粒体和聚核糖体非常丰富; 之后细胞器逐渐解体, 内质网断裂、膨胀, 细胞壁多处穿孔; 经过内膜系统的重新组合, 成熟乳管被小泡充满, 小泡内有无定形物质凝聚, 已经没有任何细胞器残留, 但原生质膜一直存在。2.经过纯化的兔抗chym opapain IgG 为第一抗体, 羊抗兔IgG-金复合物(10 nm 直径)为间接抗体, 进行适当的免疫标记反应, 发现金颗粒主要在乳管细胞内, 附近的薄壁细胞及导管只是偶尔出现金标, 说明免疫标记的特异性较强, 通过各种对照试验, 证明了非特异性吸附相当微弱。显示木瓜蛋白酶的原初生成部位是正在分化的乳管细胞的内质网, 它暂时贮存于分泌泡, 随乳管的发育和乳汁其它成分一起被“组装”为乳汁小泡而充满成熟乳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免疫比浊法(340nm波长)和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600nm波长)两种检测方法的可比性,以及不同采血管的影响差异。方法用三种采血管,随机抽取40例样本,由同一操作者在同一生化仪上,用两种不同方法学的RBP试剂进行检测。并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普通无抗凝剂采血管用两种方法测定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免疫比浊法用肝素抗凝采血管与普通无抗凝剂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用分离胶采血管与普通无抗凝剂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可应用于临床;免疫比浊法(340nm波长)受肝素抗凝管干扰影响结果;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600m波长)受分离胶采血管干扰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稀释滴种法对30头健康黄牛泌乳系统的10种主要正常菌群分四个部位(乳头、乳池、输乳管和腺泡)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结果有6种菌群被检测出,按数量由多至少依次为棒状杆菌、乳杆菌、葡萄球菌、芽胞杆菌、双歧杆菌和肠杆菌。乳头的优势菌群为棒状杆菌、芽胞杆菌和葡萄球菌;乳池、输乳管和腺泡的优势菌群均为棒状杆菌和乳杆菌。黄牛泌乳系统各正常菌群的数量均较少,远低于其他孔道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