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对辽宁西部的长头狼鳍鱼的形成特征进行了补充和订正,记述了其形态变异,将长头狼鳍鱼(Lycoptera longicephalus Liu et al.1963)厘订长头吉南鱼(Jinanichthys longicephalus(Liu et al.1963)),并认为辽西鱼属(Liaoxiichthys)是吉南鱼属的同物异名,讨论了吉南鱼的分类位和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文中主要依据辽宁西部凌源、建昌、喀左、朝阳、北票、义县和阜新七个市县25个鱼化石点的新材料,对首次发现于辽西晚中生代地层中的古鳕类未定种、师氏中华弓鳍鱼、中华狼鳍鱼、三棵榆树狼鳍鱼、华夏鱼、副狼鳍鱼、聂尔库鱼和真骨鱼类未定种做了简单记述;对辽西已知的戴氏狼鳍鱼和室井氏狼鳍鱼的部分形态特征做了较详细的补充描述和订正。目前能较肯定地归入狼鳍鱼科的有狼鳍鱼、吉南鱼和固阳鱼三个属。亚洲鱼属与狼鳍鱼属仅在尾上骨的有无及尾鳍分叉鳍条的数目上有差异。狼鳍鱼属在辽西包含四个种──戴氏、室井氏、中华和三棵榆树狼鳍鱼。辽西的德永氏狼鳍鱼应为戴氏狼鳍鱼的同物异名。常氏鱼和辽西鱼均为吉南鱼的晚出异名。副狼鳍鱼的形态特征已与骨舌鱼科的现生种类很相近,可将其归入该科。山东的宁家沟谭氏鱼是张氏副狼鳍鱼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了辽东聂尔库组所产的骨舌鱼超目二新属——聂尔库鱼(Nieerkunia gen. nov.)、苏子鱼(Suziichthys gen. nov.)和狼鳍鱼科(Lycopteridae)属种未定的材料.文中将长头狼鳍鱼(Lycoptera longicephalus)订正为狼鳍鱼科—新属——辽西鱼(Liaoxiichthys gen. nov.),并认为聂尔库组的鱼群不同于九佛堂组的鱼群,时代属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4.
关于董氏狼鳍鱼(Lycoptera tungi)的种上归类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本文重新研究了董氏狼鳍鱼 (Lycoptera tungi Liu et al 1963).将产自宁夏隆德石窑寺的董氏狼鳍鱼 V2323 号标本从狼鳍鱼属 (Lycoptera) 中分出来,归入华夏鱼属 (Huashia), 修定为董氏华夏鱼 (Huashia tungi (Liu et al.)).同时对华夏鱼科 (Huashiidae) 的系统位置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国化石骨舌鱼类及骨舌鱼类现生主要类群的比较研究,用 PAUP 软件对31个分类单元的65个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16个最简约的分支图(步长为206,一致性指数为 0.4320,保留指数为0.7194)。严格合意树显示,中国早白垩世的骨舌鱼类(酒泉鱼、狼鳍鱼、固阳鱼、吉南鱼、同心鱼、西夏鱼、昆都仑鱼和华夏鱼)主要为骨舌鱼超目中不同等级的干群;与一般的观点不同,始舌齿鱼与蛟河鱼组成了姊妹群关系;骨舌鱼目由 Thaumaturus、弓背鱼亚目和骨舌鱼亚目组成;弓背鱼类与象鼻鱼类关系更近;Ostariostoma 为弓背鱼科的姊妹群;副狼鳍鱼与[骨舌鱼亚科+犁齿鱼亚科]组成了姊妹群,该姊妹群关系的建立,将骨舌鱼科的历史延伸到了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6.
宁夏狼鳍鱼科一新属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记述了狼鳍鱼科一新属,即同心鱼属(Tougxinichthys gen.nov.)化石产自宁夏同心县康家湾;海原县石峡口一带的六盘山群上部。同心鱼(Tongxinichthys)与狼鳍鱼(Lycoptera)很相似。后者被认为是我国华北地区晚侏罗世鱼群的主要成员。而同心鱼的某些特征较为进步。因此,同心鱼的生存时代有延续到早白垩世早期的可能性。同心鱼的发现,增加了狼鳍鱼类的新成员。对狼鳍鱼类的形态解剖,系统演化,及亲缘关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辽宁阜新县大五家子镇三吉窝铺的鱼化石。该鱼具有颞孔 ,前上颌骨小 ,上颌骨大 ,辅上颌骨 1块 ,口缘有一行锥形齿 ,背鳍小于臀鳍 ,1 6根分叉尾鳍条 ,尾下骨 7块 ,尾上骨 1块 ,尾神经骨 3~ 4块。这些特征基本上是狼鳍鱼的定义特征 ,因此 ,应该属于狼鳍鱼属。阜新标本的第三眶下骨呈半圆形 ,不同于狼鳍鱼属各已知种。阜新标本的下颌长而低 ,在狼鳍鱼属中 ,只有三棵榆树狼鳍鱼和德永氏狼鳍鱼的下颌与之相似。但阜新的标本在具有 1 0根胸鳍主要鳍条、1 6根尾鳍分叉鳍条以及 1块尾上骨方面不同于三棵榆树狼鳍鱼。与德永氏狼鳍鱼相比 ,阜新标本的第三眶下骨小、半圆形、后端不伸达前鳃盖骨的前缘 ,辅上颌骨较大 ,身体较宽。根据上述阜新标本的特征 ,建立狼鳍鱼属一新种———阜新狼鳍鱼。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了在辽宁黑山"大凌河组"发现的舌齿鱼类—新属种——大凌河常氏鱼(Changichthys dalinghensis gen. et sp. nov.).其形态特征与狼鳍鱼科、舌齿鱼科相似,但有若干很明显的差异,暂将它置于狼鳍鱼科(Lycopteridae).  相似文献   

9.
戴氏狼鳍鱼(Lycoptera davidi)的重新观察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本文主要对戴氏狼鳍鱼 (Lycoptera davidi) 骨骼系统的特征进行了补充和订正.在此基础上,对狼鳍鱼属 (Lycoptera) 的特征及有关狼鳍鱼种的分类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伊克昭弓鳍鱼在华南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近年来,随着地层工作的深入,在华南中生代晚期地层中,接二连三地发现了与华北中生代晚期狼鳍鱼群中的鱼化石相近的种类。继华南中华弓鳍鱼(Sinamia huananensis,苏德造,1973)、伍氏副狼鳍鱼(Paralycoptera wui,张弥曼、周家健,1977)之后,浙江省区测队在缙云县壶镇水口晚侏罗世火山岩系的沉积夹层中,又发现了伊克昭弓鳍鱼(Ikechao-amia)。这一鱼化石和内蒙的东方伊克昭弓鳍鱼(I.orientalis Liu)有些不同,我们在此简单记述,并对伊克昭弓鳍鱼属的特征作些补充,以期对我国南、北地区中生代晚期鱼群的综合研究提供些许资料。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了在江西弋阳石溪组发现的一中华弓鳍鱼。其形态特征虽与华北的师氏中华弓鳍鱼很相似,但又有很明显的差别,因此建立一新种——Sinamia poyangica, sp. nov.。在此基础上,对中华弓鳍鱼的形态变异和石溪组的时代作了讨论,并对师氏中华弓鳍鱼的复原图提出了修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六种鲤科鱼类耳石形态以及在种类和群体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描述了6种鲤科鱼类的耳石形态特征,并利用耳石形态的测量性状,对其种类特征进行了判别分析。其中,对张氏(卜夕又鱼)、长鳍吻鮈、圆口铜鱼、宜昌鳅(鱼它)和鲫的判别正确率为100%,异鳔鳅(鱼它)的判别正确率为90.91%,6种鱼类的平均判别正确率达到了99.1%,说明了鱼类的耳石形态特征可以用于鉴别种类。三个区域鲫群体的平均判别正确率为68.9%,显示三个区域鲫群体的耳石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研究海州湾小眼绿鳍鱼摄食习性的空间异质性,对于海州湾食物网构建和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11及2013-2016年秋季在海州湾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胃含物样品的分析结果,研究了海州湾小眼绿鳍鱼的摄食热点海域及其摄食习性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小眼绿鳍鱼是海州湾秋季底层鱼类群落中的优势鱼种,且各年均主要分布在海州湾35 °N附近及以北海域。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和疣背宽额虾(Latreutes planirostris)是小眼绿鳍鱼最重要的三种饵料生物。研究发现,海州湾小眼绿鳍鱼的摄食热点海域主要集中在30 m等深线附近,且尚未呈现出明显的年间变化趋势。根据各站位小眼绿鳍鱼食物组成的相似性,将调查海域划分为两个区域,即近岸区和远岸区,近岸区小眼绿鳍鱼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小于远岸区(P < 0.05),小眼绿鳍鱼在近岸区主要摄食细螯虾和疣背宽额虾,在远岸区则主要摄食戴氏赤虾。近岸区小眼绿鳍鱼的空胃率显著小于远岸区(P < 0.05),条件指数显著大于远岸区(P < 0.05),平均胃饱满指数大于远岸区,但尚未呈现出显著差异(P > 0.05),表明海州湾秋季小眼绿鳍鱼的摄食习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记述采自中国南海日本红娘鱼(Lepidotrigla japonica)鳃上的单殖吸虫1新种:红娘鱼轮盘虫(Trochopus lepidotrigla sp.nov.),以及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kumu)鳃上的1中国新记录种:戈尔韦轮盘虫(Trochopus gaillimhe Little,1929)。新种红娘鱼轮盘虫以其后吸器上3对锚钩特殊的形态大小而区别于该属的近似种。所有标本均保存于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鱼类寄生虫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15.
嘉陵江8种鱼类不同组织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测定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中华倒刺钯(Spinibarbus sinensis)、大鳍鲠(Mystus macropterus)、长吻鲍(Leiocassis longirostris)、大眼鳜(Siniperca kneri)、小口鲇(Silurus asotus)、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和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8种嘉陵江名贵鱼不同组织微量元素含量及肌肉和脑中Ca、P含量,结果表明,鱼脑中各类矿物质元素显著高于肌肉;肌肉5种微量元素总量由低到高依次为:圆口铜鱼、中华倒刺鳃、长吻鲍、大鳍鲮、黄颡鱼、大眼鳜、岩原鲤、小口鲇;而脑由低到高依次为:大眼鳜、岩原鲤、小口鲇、圆口铜鱼、大鳍鲢、中华倒刺鳃、长吻鲍、黄颡鱼。微量元素在各内脏器官的分布:铁和铜以肝(胰)脏最高,肾脏其次,胃肠最低;锰和锌的含量肾脏〉肝(胰)脏〉胃肠;镁的分布各种鱼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古生物学报1963年第十一卷第一期,刊登了潘江同志的“中国弓鳍鱼Sinamia zdanskyi Stensi在华南地台的发现及其意义”一文。该文介绍了中国弓鳍鱼在浙江的发现,对研究华北、华南中生代后期鱼化石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但另一方面,该文也还存在着不少严重缺点与疏忽之处,诸如在标本描述中,表现在对形态解剖认识上的错误,种的鉴定、地层时代的讨论均缺乏严格的科学分析。我们认为,有必要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与该文作者商讨。  相似文献   

17.
以福建近海出现过的13属23种石首鱼(Sciaenidae)作为分类单元(OperationalTaxonomic Units)及其量化数据取值依据,选取39个特征指标,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HierarchicalCluster)对其进行数值分类,得出了福建近海石首鱼类的聚类分类结果.结果表明:聚类分析法的分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分类结果基本吻合,可将福建近海出现过的石首鱼类分成13类(属).证明了朱元鼎教授等对我国石首鱼类的分类是比较科学、合理的.研究结果支持把鮸状黄姑鱼(Nibea.miichthioides)归到黄鳍牙鱼(鱼或)属(Chrysochir),这一点与传统的形态分类法观点不同.另外,本研究结果对大头白姑鱼(Argyrosomus macrocephalus)和勒氏短须石首鱼(Umbrina.russelli)的分类存有分歧,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和值得重视的观点,有待将来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薄鳞鱼类化石的新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记述了薄鳞鱼类(leptolepids)一新属新种——罗家峡隆德鱼(Longdeichthys luojiaxiaensis gen.et sp.nov.)。它和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的另一原始真骨鱼类狼鳍鱼(Lycoptera)共生。因而,为研究真骨鱼类的演化和确定我国北方中生代含鱼岩系的时代及地层对比上,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早泥盆世原始胴甲鱼类的胸鳍及躯甲之后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瑞  王俊卿  王念忠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1,39(1):1-13,T001,T002
记述了产自云南曲靖翠峰山早泥盆世无肢突型云南鱼类一新的属种——西屯副云南鱼(Parayunnanolepisxitunensis gen. et sp. nov.)。化石保存相当完好,一件是头、胸、尾自然相连的个体,另一件保存了与躯甲相连的左胸鳍甲的腹壁和一件完整的左前背侧片。因而,对迄今知之甚少的早期原始无肢突型胴甲鱼类的胸鳍甲和尾柄有了具体了解。新属一般特征与云南鱼属(Yunnanolepis)和长瘤鱼属(Phymolepis)最为接近,不同之处在于鳞片厚、呈疣突状,彼此互不覆压,无尾鳍叶;鳍甲外侧缘高,内(中)缘低,由5列纵向鳍列、每列不少于10块菱形小鳍片组成。此外,对同层另一类早期具有原始肢突的曲靖鱼(Chuchinolepis)的胸鳍甲着生方位和鳍甲与肩带间的关接方式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利用扫描电镜对黄颡鱼、大鳍的消化道粘膜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