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在抢救呼吸衰竭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剑锋  赵晓琴 《蛇志》2007,19(1):25-27
目的比较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在抢救呼吸衰竭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同期ICU住院病人采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的病情转归,使用呼吸机后血气纠正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留置气管导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操作并发症。结果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组拔管率42.9%(9/21例),拔管成功率100%(9/9例);气管切开组拔管率60.7%(17/28例),拔管成功率76.5%(13/17例),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呼吸机后血气纠正时间无明显差别,但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组使用呼吸机时间,留置气管导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气管切开组(P<0.05)。气管切开组操作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46.4%(13/28例),而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组操作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23.8%(5/21例),明显少于前者(P<0.01)。结论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操作简便、实用,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使用呼吸机时间,留置气管导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在抢救呼吸衰竭病人中较气管切开术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一种较好的成年大鼠气管插管方法;方法对比明视经口气管内插管法与逆行导管引导插管法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明视经口气管内插管法的成功率为100%,逆行导管引导插管法的成功率为87%。插管后并发症明显低于逆行导管引导插管法。结论明视经口气管内插管法优于逆行导管引导插管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道食道双管喉罩在急诊危重患者紧急人工气道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急诊科院前和院内抢救需行紧急气管插管但经评估后存在困难或操作后失败的危重症患者76例,根据其最终建立的人工气道方式分为继续设法气管插管组(A组)36例和改用气道食道双管喉罩组(B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建立气道成功率和建立气道所用时间。结果 B组通气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的插管成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建立气道所用时间明显少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道食道双管喉罩可作为急诊危重症患者在气管插管术困难或失败后首选的替代、次选方案,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邓海霞 《蛇志》2012,24(3):262-264
目的观察Glidescope可视喉镜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7月,在我院急诊科抢救室和院前需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普通喉镜组(A组)24例,可视喉镜组(B组)2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时暴露声门的时间和成功率及气管插管时间;同时记录插管前后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和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1)B组插管暴露声门的时间为(4.23±1.08)s,明显短于A组的(7.36±1.5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声门的有效率,B组(100%)明显高于A组(58.33%)(P〈0.05)。(2)B组插管时间(19.42±3.24)s明显短于A组的(38.32±5.5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插管的成功率(90.9%)明显高于A组(54.17%)(P〈0.05)。(3)与A组比较,B组患者插管后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氧饱和度改善明显(P〈0.05)。(4)与B组比较,A组插管时不良反应发生率(54.17%)明显高于B组(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idescope可视喉镜可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紧急气管插管术的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赢得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评估发光管芯在感染手术患者麻醉常规气管内插管和预测困难气管内插管的适用性与安全性,并比较改变光棒前端弯曲角度的临床实用效果。方法:选择136例ASA I~Ⅲ级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其中正常气道120例,可顺利气管插管,120例患者按照插管时弯曲光棒角度不同随机分为A组(60°)和B组(90°);困难气道插管患者分为C组(90°)。分别记录各组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插管的成功率、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同时测量医生与患者呼吸道之间的距离。结果:A、B和C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100%、96.6%和81.2%,时间分别为(12.3±3.8)s、(13.2±4.1)s和(18.2±5.5)s,三组各自的插管总成功率均为100%。而且改变光棒前端角度的A组插管时间均较B、C组短,发现光棒插管对循环功能的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医生与患者呼吸道之间的距离为(34±4)cm。结论:在感染手术患者气管插管过程中使用发光管芯引导插管成功率高、对患者的循环影响低且术后并发症少,更为重要的是降低了医务人员与传染性患者近距离接触的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早期经皮气管切开(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tomy,PDT)对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至2012年12月采用PDT行气管切开的87例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经口插管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时间将患者分成早期气管切开组(≤7d Early tracheotomy,ET)共42例,晚期气管切开组(7 d Late tracheotomy,LT)共45例,其中ET组男性23例,平均年龄41.36±14.12岁,LT组男性26例,平均年龄46.38±13.87岁。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经口插管MV时间、PDT后MV时间、PDT后住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总住院时间、28d病死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II)评分以及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T组显著缩短了经口插管MV时间、PDT后MV时间、PDT后住ICU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在总住院时间、28d病死率和VA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虽然ET不影响患者预后及VAP发生率,但可缩短患者经口插管MV时间、PDT后MV时间、PDT后住ICU时间,故对于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应采取早期PDT。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对心跳骤停抢救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于2020年4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98例心跳骤停抢救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插管方式将患者分为B组(可视喉镜气管插管,n=50)、A组(传统直接喉镜气管插管,n=48)。对比两组插管次数、声门暴露时间、插管时间、气道与牙齿损伤、心肺复苏质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的插管次数少于A组,声门暴露时间、插管时间短于A组,气道与牙齿损伤比例少于A组(P<0.05)。B组的插管成功率、心肺复苏(CPR)成功率、存活率均高于A组(P<0.05)。B组插管后15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均低于A组同期(P<0.05)。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直接喉镜气管插管用于心跳骤停抢救患者,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插管成功率和心肺复苏质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60例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滴入气道湿化液。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气道内定时、间断注射器滴入湿化法,对比两种方法痰痂形成、气道粘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及肺部感染并发症。结果:持续气道湿化患者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明显低于间断气道湿化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道粘膜出血、肺部感染并发症也低于间断气道湿化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效果好,可以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及相应的气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蛇志》2017,(4)
目的探讨改良方法立体型经口气管固定法固定经口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89例经口气管插管意识清醒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237例采用传统方法固定经口气管插管,实验组252例采用立体型经口气管固定法固定经口气管插管,观察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气管导管的牢固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气管导管的牢固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口腔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型经口气管固定法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固定气管导管更牢固,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方便口腔护理,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呼吸衰竭患者院前和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4医院急诊医学科出诊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92例,所有患者根据通气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使用喉罩人工通气方法进行急救,共有47例,而B组则使用气管插管人工通气方法进行急救,共有4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 h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以及血氧饱和度(SpO_2)等生命体征指标,对比喉罩与气管插管置入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心肺复苏成功率情况,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R、RR以及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 h后HR、RR均较治疗前降低,SpO_2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1h后HR、RR以及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喉罩插管置入时间明显短于B组的气管插管置入时间,且A组插管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3%(1/47),低于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3.33%(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通气效果基本一致,但其操作更简单更安全,可缩短插管置入时间,提高一次性成功率,争取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复合因素制备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实验方法。方法完全随机方法将24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8只)和实验组(16只),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实验组用大剂量高脂饲料饲喂加以注射胎牛血清白蛋白和球囊拉伤进行干预,饲养10周。测定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主动脉切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测量斑块面积占内膜的百分比及内膜厚度及内膜面积等。结果实验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主动脉斑块形成,有典型“纤维帽”,斑块面积占内膜面积的53.6%±10.5%,相应的对照组未出现以上类似的变化。其主动脉弓、胸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的内膜厚度、内膜与中膜厚度比和内膜面积与内膜中膜面积的比值实验组都相应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用高脂饲料加以静脉注射胎牛血清白蛋白和球囊拉伤因素在短时间内可诱发兔动脉粥样硬化,此方法具有一定可行性,可控程度高、易重复。能够更好地模仿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不稳定斑块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VX2肿瘤侵犯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的动物模型,观察3种不同手术方式对实验动物预后的影响。方法成功建立VX2肿瘤侵犯IVC的动物模型,彩超下证实;将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分别予以彻底切除IVC和肿瘤、不予重建、彻底切除后人工血管进行重建处理,切下的IVC均送病检。分别于手术后每周彩超观察IVC,出现闭塞的IVC在DSA(dig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观察侧枝循环建立情况。观察实验动物自然死亡时间,并解剖。结果超声发现3周时所有实验动物均有肿瘤生长(2.75±0.91cm2),IVC管腔无明显狭窄(2.53±0.23 mm);DSA显示,人工血管中长期通畅率低,随时间变化实验组可见侧支循环建立和腹壁浅静脉增粗逆流;A、B两实验组生存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C组(P1〈0.05;P2=0.036〈0.05);两实验组中A组生存时间显著高于B组(P3=0.04〈0.05)。两实验组远处转移无差异,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彻底切除肿瘤可以提高实验动物的术后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兔IVC人工血管重建中长期通畅率低,且围手术期死亡率高,生存时间也较不重建组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贺斯-平衡液为稀释剂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家兔血清IL-1、IL-2、IL-6和TNF-α等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只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分为两组(n=10):C组为对照组、H组为贺斯组;实验家兔麻醉后行气管切开、高频喷射通气,游离股动脉、股静脉;C组不进行血液稀释;H组在股动脉放血的同时经股静脉输入2倍放血量的稀释液:6%贺斯+复方乳酸钠溶液,晶/胶为2:1,放血量V=TBV×(HoHf)/Hav,所放血液于放血后60~120min回输。分别在放血前(T0),放血后30min(T1)、60min(t2)、120min(T3)和24h(T4)取静脉血检测Hb、Hct和血清IL-1、IL-2、IL-6和TNF-α的浓度。结果:H组在ANH后从一时点开始血清IL-1、IL-2、IL-6和TNF-α均有增加,T3达高峰,T4开始回落;T1、T2、T3和T4时点与C组间比较差别显著(P〈0.01);与ANH前自身对照差别显著(P〈0.01);C组在各时间点的血清IL-1、IL-2、IL-6和TNF-α含量变化差别不显著。结论:贺斯-平衡液为稀释剂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家兔血清IL-1、IL-2、IL-6和TNF-α等免疫性细胞因子浓度有上调作用;可引起机体强度不大、作用时间较短的良性应激反应,对机体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注右关托嘧啶(dexmedetomindine,Dex)对喉癌患者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时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喉癌手术拟行气管切开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Dex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D组在局麻前静脉注射Dex0.5μg/kg(10min泵注完毕),c组以相同方式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5min后开始行局麻下气管切开。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TO)、局麻开始时(T1)、切皮时(T2)、气管内麻醉时(T3)、气管切开造口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次数(RR);观察并记录患者T1~T4各时间点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手术耐受程度评分。结果:与T0相比,C组T1~T4各时点MAP和HR均升高,尤以T3~T4时明显(P〈0.05),D组T1—4时MAP下降、HR明显减慢(P〈0.05);与C组相比,D组T1~T4各时间点MAP均显著下降(P〈0.05),HR均明显减慢(P〈0.01),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手术耐受程度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喉癌患者行局麻气管切开前预先静注右关托嘧啶0.5μg/kg(10min泵注完毕),可有效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并产生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华静  冯华松  王庆  张燕  张春阳  赵丽 《生物磁学》2013,(27):5242-5246
目的:建立海水淹溺肺损伤(SWD-ALl)的大鼠模型,为SWD—ALl的基础及救治研究提供平台。方法:12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CG)组和海水灌注(SGI、SG2、SG4)组(分别气管内注入1、2、4mL/kg海水)。观察大鼠气管内海水灌注后症状以及各组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气、肺湿/干重r~(W/D),留取肺组织病理标本观察病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海水灌注组大鼠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加快,气道有白色泡沫渗出物,口唇发绀,肺部满布湿罗音。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降低(P〈0.01);SGl、SG2组30min测氧合指数(Pa02/FiO2)低于300mmHg,之后逐渐升高至接近正常,SG4组各时间点测PaOJFi02得均在300mmHg以下;各组间比较,SG4组肺组织湿/干重比(W/D)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肺组织病理观察,光镜下肺间质水肿,肺泡隔断裂,大量的红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经气管内灌注海水4mL/kg,可成功建立海水淹溺急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仪经肌间沟定位臂丛神经分支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的患者80例,ASAI或II级,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患者。两组均给予1%的利多卡因+0.375%耐乐品20mL。记录完成操作所需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完善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完善时间;评价手术区域麻醉效果(优、良、差、失败);观察并记录并发症。结果:A组完成操作所需时间(5.01±1.40)min,明显长于B组(2.83+O.87)min(P〈0.01)。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4.48±1.36)min,明显短于B组(7.0±2.06)min(P〈0.01);A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4.88+±1.18)min,明显短于B组(7.0±1.67)min(P〈0.01)。A组感觉阻滞完善时间(11.73±3.62)短于B组(13.33±3.02)min(P=0.033)。A组运动阻滞完善时间(11.18±2.73)短于B组(12.41±2.48)min(P=0.038);麻醉效果优等率A组为87.5%,B组为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8,P=0.032;优良率A组为97.5%,B组为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20,P=0.166;A组、B组均未出现严重麻醉并发症。结论:A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B组阻滞操作时间长,但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神经阻滞完善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伴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联合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与沐舒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5例严重烧伤伴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对照组92例。两组患者在确诊为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后,立即给予传统常规治疗:吸氧、视情尽早预防性气管切开、湿化气道及气道灌洗、翻身拍背吸痰、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40万单位,每隔8h静脉滴注,沐舒坦450mg,每隔12h微泵静推;对照组给予乌司他丁10万单位,每隔8h静滴,沐舒坦30mg,每隔8h静滴,疗程为10天,比较两组患者急性肺损伤(Au)的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死亡率。结果:治疗组93例患者,治愈92例,死亡1例,死亡率为1.08%(1/93),治疗过程中发生AL134例,ARDS12例,呼吸机使用时间为(4.2±2.1)d。对照组92例患者治愈88例,死亡4例,死亡率率为4.35%(4/92),治疗过程中发生AL143例,ARDS17例,呼吸机使用时间为(8.2±2.7)d。两组患者ALI发生率、ARDS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治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烧伤伴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在气管切开的前提下,给予常规传统治疗的同时,采用大剂量乌司他丁与沐舒坦早期联合使用给药,能够明显的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将116例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给予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气分析指标、患者麻醉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答问切题时间。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插管即刻及插管后2 min MAP及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答问切题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与气腹前相比,气腹10 min、20 min及60min的PaCO2均升高(P0.05),两组各时点其他血气分析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给予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显著减轻插管应激心血管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效果优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人群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稳定性及愈后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110 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5 例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55 例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愈后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大于对照组,但患者平均卧床时间及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为87.27%,对照组手术总有效率为70.90%,观察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27%,显著低于对照组(25.45%)(P < 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为8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61.82%)(P < 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手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下地活动时间早,局部组织修复速度快,对于体质较差、年龄大的老年患者,该术式是延长预期寿命的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