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细毛樟繁殖后代叶油化学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富含芳樟醇的化学型细毛樟(Cinnamonmum lenuipilum Kosterm.)无性繁殖后代扦插树叶油化学成分保持着母本的特性,主成分芳樟醇含量无明显变化,其它成分基本一致;有性繁殖后代实生树叶油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分比母树复杂,主成分芳樟醇含量很低,仅为22.61%;而樟脑12.73%、1,8-桉油素6.52%、榄脂素32.40%等在母树叶油中未发现。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六堡本地三种茶树花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叶种茶树花中共鉴定出香气成分37种,主要为苯乙酮、4-甲基-1,5-庚二烯、苯甲酸甲酯、愈创木二烯、顺式芳樟醇氧化物、雪松烯、水杨酸甲酯、D-杜松烯、1-氨基-环戊醇、除虫菊酮,占总相对含量的89.48%;中叶种共鉴定出32种成分,主要为苯乙酮、紫苏烯、顺式-3-蒈烯、顺式α-榄香烯、苯甲酸乙酯、塞瑟尔烯、α-蒎烯、新丁香三环烯、衣兰烯、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占总相对含量的83.88%;小叶种的茶树花中共鉴定出45种香气成分,主要为苯乙酮、紫苏烯、罗勒烯、顺式α-榄香烯、2-异丙基-5-甲基-9-亚甲基-二环[4.4.0]癸-1-烯、荜澄茄油烯醇、α-菖蒲二烯、α-红没药烯、衣兰烯、苯甲酸乙酯、白菖油萜和α-杜松烯,占总相对含量的82.34%。苯乙酮为三种茶树花共有的主要成分,分别占总相对含量的60.70%、42.46%和39.91%,这成分与其他成分一起构成了3个品种明显不同的茶树花花香。该研究结果为六堡茶树花的深加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涂蜡甜橙贮藏期间果皮中烯醇类香气成分的变化(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橙采后涂蜡将使果皮中松油烯-4-醇、α-松油醇、3,7-二甲基-6-辛烯-1-醇等成分的相对含量增加,月挂烯和芳樟醇的含量减少。贮藏4个月后,柠檬烯、桧烯、α-水芹烯和松油烯-4-醇的相对含量高于对照。回归分析表明,10种烯、醇类香味物质中,芳樟醇具有较强的相关变化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柑桔提取物中主要杀螨活性成分,为柑桔提取物作为杀螨剂的使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石油醚4种溶剂对北碚447的果皮与种子进行平行提取,对4种提取物进行杀螨活性评价。对北碚447的果皮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GC-MS分析,就其中主要成分进行杀螨活性评价,确定主要杀螨活性成分。【结果】发现柑桔乙醇提取物的杀螨活性最高;果皮提取物的杀螨活性高于种子;果皮和种子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通过GC-MS分析共鉴定出35种成分,其中柠檬烯含量最高,和柠檬醛、4-松油醇、芳樟醇占提取物含量的85%以上;柠檬烯杀螨活性高于柠檬醛、松油醇、芳樟醇、?-蒎烯。【结论】柑桔提取物中主要的杀螨成分是柠檬烯、柠檬醛、4-松油醇、芳樟醇、?-蒎烯,以这些物质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柑桔提取物类杀螨剂的研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吉龙草的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龙草[Elscholtzia communis(Coll.et Hemsl.)Diels] 的适宜播种期、种植环境、不同生育期的精油含量及主香成分的研究表明,在常温下种子发芽力的保存期只有5—6个月,种子发芽率达55%。5—6月上旬为适宜播种期,海拔800米以上的热带山地和亚热带地区为适宜生长环境,热带低海拔地区可早播早收,也宜种于排水良好,中午后可自然遮阴的小环境。鲜枝叶的精油含量随生长发育日趋成熟而逐渐增加,为0.3—0.8%,主香成分柠檬醛的含量为92.3—95.98%,不同种植地及各生育期无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砂仁系姜科(Zingiberaceae)砂仁属植物,其成熟果实大多可入药,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本属植物绝大多数种类都含精油,尤以种子含精油最多,而其精油含量和化学组成又与它们的药效有密切关系。为寻找、评价和扩大砂仁的新药源,笔者对红壳砂仁(Amomum aurantiacum H. T. Tsai et S. W. Zhao)种仁精油化学成分作了初步的研究,共鉴定出13个成分,其中香叶醇、β—石竹烯、γ—木罗烯等9个成分尚未见报道,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芳樟醇、橙花叔醇。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处理对芳樟叶精油及其主成分芳樟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linaloolifera Fujita.)叶精油及其主成分芳樟醇含量的影响,运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检测了不同N、P和K施肥条件下芳樟1年生扦插苗叶精油的含量和芳樟醇的相对含量并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拟合的回归方程进行最优求解,确定最优施肥配比.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芳樟叶精油及芳樟醇相对含量的影响极显著,精油质量分数为1.53% ~ 2.30%、芳樟醇相对含量为88.36% ~ 94.87%.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N和K施用量对精油含量分别有极显著和显著影响,N施用量对芳樟醇相对含量有显著影响而K施用量无显著影响,P施用量对精油含量和芳樟醇相对含量均无显著影响.N、P和K施用量与精油含量和芳樟醇相对含量数学模型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054+0.392X1-0.037X2 +0.280X3+0.014X1X2-0.022X1X3+ 0.018X2X3-0.057X12+0.001X22-0.053X32和Y=87.206 +2.802X1-0.279X2+ 1.115X3+0.180X1X2-0.147X1X3 +0.396X2 X3-0.525X12-0.137X22-0.275X32;据此计算出最优精油含量为2.22%,对应的N、P和K的每盆施用量分别为3.52、5.00和2.76 g;最优芳樟醇相对含量为95.18%,对应的N、P和K的每盆施用量分别为2.84、5.00和4.87 g.研究结果显示:N施用量对芳樟叶精油含量和芳樟醇相对含量的影响最大,最优精油含量和最优芳樟醇相对含量对应的施肥配比不完全相同,在生产中应根据生产目的并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确定合适的N、P和K施肥配比.  相似文献   

8.
对云南昭通几个地区的新鲜青花椒进行杀青、冻干等处理后,进行花椒精油量的测定,结果冻干花椒精油含量的损失最大,约13%,杀青处理对精油含量没什么影响;同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顶空法对新鲜青花椒原料和不同处理的青花椒样品进行成分定量及定性分析和比较。结果经GC-MS分离并鉴定其挥发性成分(匹配度在80以上)约10种;5种主要成分为桧烯、β-月桂烯、D-柠檬烯、γ-萜品烯、芳樟醇;新鲜花椒中:芳樟醇73%以上;桧烯6%以上;D-柠檬烯5%以上。经蒸汽杀青后其成分含量排序基本没变,但芳樟醇略有提高,而桧烯和D-柠檬烯略有下降;经冻干和晾干后其精油成分中桧烯和D-柠檬烯比例提高至30%左右,而芳樟醇含量下降至30%左右。  相似文献   

9.
从摩洛哥引种的玫瑰香叶(Pelargonium rosum)在云南省已栽培成功。其精油经GC/MS分析,共鉴定57个化合物,其中香叶醇含量为14.99%、芳樟醇含量为12.81%,这两个化学成分大大高于云南现有香叶油中的含量(香叶油一级品香叶醇为9.0—9.5%、芳樟醇4.0—4.5%)。香叶醇及香茅醇的各种酯类化合物含量也比香叶油高。从化学成分上看,玫瑰香叶油比现生产的香叶油有不同的应用价值,更接近法国波尔蓬香叶油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黄心夜合(Michelia martinii Levl.)春、夏、秋、冬4季不同鲜叶挥发油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去掉峰值0.49以下的色谱峰从4个季节黄心夜合鲜叶样品中共鉴定出65种挥发油成分,其中,春、夏、秋、冬4个季节鲜叶分别检测出26种、29种、31种和32种成分,4个季节鲜叶样品共有成分为三环烯、α-蒎烯、莰烯、香桧烯、β-蒎烯等14种。黄心夜合4个季节鲜叶及干燥花蕾中的共有挥发性成分有α-蒎烯、莰烯、β-蒎烯、芳樟醇4种。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成分中的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β-芳樟醇、芳樟醇、月桂烯含量高,且春季鲜叶挥发油得率最高,最适合挥发油提取。鲜叶具有保健功能,适于四季园林养生配置。本研究黄心夜合4个季节鲜叶挥发油成分差异及季节性变化,可为黄心夜合挥发油提取的季节选择及养生保健群落的营建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2.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3.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4.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5.
16.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7.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20.
省沽油科叶解剖结构的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士友  于兆英 《植物研究》1992,12(2):177-184
本文对国产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4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叶解剖结构特征在属间的区别较明显, 特别是瘿椒树属 Tapiscia 有着几乎与其他三属截然不同的独特性状。根据已有的孢粉学, 花、节及木材的解剖等方面的资料, 我们支持Тахтаджян(1987)将瘿椒树亚科分出而建立瘿椒树科 Tapisciaceae 的观点。瘿椒树属为我国特有属, 根据我们对采自不同产地的材料观察, 居群间的差异很小, 其可能仍为一单种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