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瓜类嫁接,对西瓜、黄瓜、甜瓜等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一、瓜类嫁接的意义 防治枯萎病 西瓜、黄瓜、甜瓜枯萎病又叫蔓割病,如同瓜蔓被割断一样,全株枯萎。西瓜的重茬地上的发病率一般达50%以上,甚至全部受害。以前防上枯萎病主要是进行轮作,种过西瓜之后要隔7—8年才能再种西瓜,限制了西瓜种植,更不利于大棚西瓜的连年种植。  相似文献   

2.
紫孢侧耳栽培期基质中纤维素类的降解和有关酶活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棉籽壳为基质栽培紫孢侧耳(Pleurotussapidus),分别在菌丝长满期、菇蕾期、一茬菇和二茬菇时测定培养料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的变化以及纤维素酶(CMC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从接种到一茬菇时期,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活不断升高,此后,迅速降低;基质中两种酶的底物含量降低速度以菇蕾一一茬菇时最大。菇蕾期后,两种底物的减少量多,菇蕾期以前较少。菇蕾期以前半纤维素降解稍多,菇蕾期以后纤维素降解较多。  相似文献   

3.
蔬菜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品。人的饮食中要是没有了蔬菜,就会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因为在蔬菜中存在着好多对人体有用的东西,如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粗纤维等。千百年来,中国人食用的蔬菜几乎都是在地里种植的,栽一茬收一茬,吃一茬,而采自于树上的蔬菜却很少,某些树的芽、叶甚至根虽然也偶尔采来尝一尝,但这仅仅是品鲜而已,至于食用它有什么好处,人们却不怎么在意,可以说,只知其味而不知其益。  相似文献   

4.
我们所称的无子西瓜,是指西瓜的种子或幼芽,用药剂处理后经过栽培,其所结的瓜,种子很少,而且种子变得很小,又是不着色的嫩(?)子。这些西瓜便于生食,品味佳美,可称为高级品,应该受到市场上的好评。所以无子西瓜是自从人类栽培西瓜起四千年以来未曾有的新产品(西瓜是非洲热带地方的原产,早在四千年以前,已在埃及开始栽培)。在日本1949年始有无子西瓜销售于东京市场上。当初大家觉得很稀奇,但近几年来,种植无子西瓜的人,已渐多起来,据最近报道,日本无子西瓜的栽培面积,在1957年已达到100町步(每町步合中国14.88市亩)。  相似文献   

5.
西瓜枯萎病及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真菌病害,给西瓜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选育抗性新品种是防治西瓜枯萎病的一种有效手段.主要对西瓜枯萎病的症状、病原、侵染途径、抗性机制及抗性育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西瓜枯萎病及抗性育种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郑晓鹰  李秀清   《广西植物》2007,27(3):503-507,456
利用单粒种子凝胶扩散法研究了β-半乳甘露聚糖酶在西瓜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分布以及与西瓜种子萌发速率的关系。结果发现,在胚根尖突破种皮前吸胀的西瓜种子中,内源β-半乳甘露聚糖酶主要分布于种子的胚膜套中,并起到减弱外种皮和胚膜套细胞壁对胚根伸出的机械阻力的作用。对具有不同萌发速率的品种以及引发处理和未处理的西瓜种子中酶活性的检测证明,β-半乳甘露聚糖酶活性与西瓜种子萌发速度相关。固体基质引发三倍体西瓜种子过程中β-半乳甘露聚糖酶的活化和种皮阻力的减弱,是引发种子提高了萌发速度和萌发能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杨友辉 《昆虫知识》2001,38(3):238-239
黄斑大蚊Nephrotomasp .属双翅目大蚊科 ,是一种偶发性害虫。自建国以来 ,未曾在江苏东台沿海发生过危害 ,然而 1 999年在东台颇有盛名的西瓜产地严重发生 ,在西瓜苗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严重田块出现了毁苗重搬的惨局。本文就发生危害情况作以下简要报道。1 发生量因茬口而异据 1 999春调查 ,上茬种植的不同类型作物田块黄斑大蚊的发生量、危害程度差异较大 ,在搬瓜前用药与不用药发生差距亦有悬殊。具体发生量见表 1。表 1 棉花、玉米田黄斑大蚊发生量调查表(东台 ,1 999年 3月 2 2日 )上年茬口 单株当日捉虫(头 )每m2 有…  相似文献   

8.
西瓜根尖染色体的压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的多倍体育种是中学生物学课本中介绍的典型材料,在西瓜的多倍体育种中,染色体的倍性鉴定是非常重要的,为便于大家开展这方面的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制备有关的材料,现将西瓜根尖染色体的制片方法介绍如下。 1.种子的萌发将不同染色体倍性的种子分别浸入约45℃的温水中,放于室温下浸泡半天,洗净,然后置于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在室温下萌发。三倍体西瓜的种皮往往较厚,不易透水,应用小刀将种  相似文献   

9.
西瓜     
西瓜(Citrullus vulgaris Schrad.)有寒瓜、夏瓜、水瓜、南登瓜、月明瓜等别名。是一年生栽培的蔓草。属双子叶植物纲、葫芦目(Cucurbi-tales)、葫芦科(Cucurbitaceae)、西瓜属(Citrul-lus)。这一科中有90属,包括750个种。现把  相似文献   

10.
周竹青 《生命世界》1992,19(4):28-28
西瓜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目前防治此病尚无特效药物,多采用轮作换茬、客土改良、土壤消毒等措施预防,但在西瓜大面积种植地区,轮作换茬土地调整不开,土壤消毒费工费时,因此,采用西瓜嫁接是目前比较先进且行之有效的方法。西瓜嫁接采用南瓜或葫芦苗作砧  相似文献   

11.
物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是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野生西瓜在西瓜育种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对西瓜属物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十分有限,而且对西瓜属物种的分类问题还存在分歧.比较基因组原位杂交是分析物种间亲缘关系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西瓜基因组DNA作探针,分别对缺须西瓜、热迷西瓜、药西瓜和诺丹西瓜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揭示了西瓜属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同时对分类地位尚存在争议的诺丹西瓜的归属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诺丹西瓜和甜瓜之间具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本研究结果为西瓜与近缘种间的远缘杂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平茬对岩黄芪属植物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闫志坚  杨持  高天明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2):2311-2315
探讨了3种岩黄芪属植物平茬与未平茬植株的生物学性状.结果表明,平茬后3种岩黄芪属植物植株的多种性状与未平茬植株无显著差异,但平茬植株基部新生枝条数比未平茬植株增加1.91倍.平茬不仅复壮了植株个体,提高了产量,而且提高了家畜可食部分(叶+嫩茎)的比例.平茬岩黄芪属植株5~8月生物量中以叶和嫩茎为主,在9月,由于枝条木质化,家畜不可食部分迅速增加,平均不可食部分占总生物量的69.26%.而未平茬的岩黄芪属植株由于有上一年残留的枯死枝条,因而5~8月一直有老茎存在,9月份家畜不可食部分平均达到77.79%.岩黄芪属植物可在植物生长的第2年进行平茬,应在8月底以前进行收割.8月平茬处理3种岩黄芪灌丛的叶面积指数高于对照,散射光系数低于对照,说明在8月平茬处理植株的生长高于对照植株,生长更为繁茂.  相似文献   

13.
黄秋葵是近年来深受市场推崇的一种新兴蔬菜,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冬春茬和秋冬茬生产,可解决北方冬春季节的黄秋葵鲜果供应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新型蔬菜黄秋葵日光温室冬春茬和秋冬茬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普通西瓜均属于二倍体西瓜。用秋水仙碱溶液处理二倍体西瓜的种子或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成为四倍体西瓜,再以四倍体西瓜作母本,普通西瓜作父本,杂交后就得到三倍体西瓜种子。由三倍体西瓜种子长成的植株,由于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可育的配子而没有种籽,这就叫无籽西瓜。无籽西瓜与普通西瓜比较,由于无种子而使更多的养分转化为糖,具有味甜汁多、品质好、食用方便等优点,深受人们欢迎。但在国内市场上目前还少见。其主要原因是三倍体西瓜必须每年进行杂制种,制种过程又非常复杂,因而种子价格很高;加上所得的三倍体西瓜…  相似文献   

15.
夏天话西瓜     
炎炎夏日,酷暑逼人,如果吃些鲜甜多汁的西瓜,你一定会觉得凉彻心底,暑气顿消。真可谓是“香浮笑语牙生水,凉人衣襟骨存风”。清代纪晓岚《咏西瓜》中的“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更是形象地将西瓜的特点描述地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6.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Glomus versiforme和西瓜枯萎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niveum对西瓜根系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的西瓜根系中4种酶的活性均高于对照,先接种G. versiforme,后接种F. oxysporum f.sp. niveum处理的4种酶的活性均高于只接种F. oxysporum f.sp. niveum 的处理,且酶的活性峰值出现较早。表明接种G. versiforme 能预先诱导这4种酶的产生,提高其活性,从而提高西瓜对F. oxysporum f.sp. niveum侵染的抗性。接种G. versiforme的感枯萎病西瓜品种“郑杂5号”酶的增加幅度大于抗病品种“京欣1号”的接种处理,说明G. versiforme对提高感病西瓜品种酶活性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7.
李敏  刘润进  赵洪海 《菌物学报》2001,20(4):547-551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Glomus versiforme和西瓜枯萎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niveum对西瓜根系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的西瓜根系中4种酶的活性均高于对照,先接种G. versiforme,后接种F. oxysporum f.sp. niveum处理的4种酶的活性均高于只接种F. oxysporum f.sp. niveum 的处理,且酶的活性峰值出现较早。表明接种G. versiforme 能预先诱导这4种酶的产生,提高其活性,从而提高西瓜对F. oxysporum f.sp. niveum侵染的抗性。接种G. versiforme的感枯萎病西瓜品种“郑杂5号”酶的增加幅度大于抗病品种“京欣1号”的接种处理,说明G. versiforme对提高感病西瓜品种酶活性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法,研究了石灰碳铵及碳铵熏蒸对黄瓜和西瓜连作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影响,以及熏蒸后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黄瓜和西瓜枯萎病的防控效果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石灰碳铵及碳铵熏蒸后,连作土壤中黄瓜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分别下降95.4%及71.4%,西瓜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分别下降87.2%及64.2%;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熏蒸、施用有机肥及作物种类均对土壤中尖孢菌数量、枯萎病发病率、防控率及生物量有显著影响;与未熏蒸施用普通有机肥对照相比,石灰碳铵熏蒸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减少后茬黄瓜或西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并显著降低枯萎病发病率,防控率高达91.9%及92.5%,同时显著增加了植株的株高、茎粗、SPAD值及干质量.表明石灰碳铵熏蒸及施用生物有机肥能够降低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有效防控黄瓜和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并促进其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9.
小麦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根据考古发现它在我国至少有四、五千年的种植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国劳动人民一刻也没有放弃提高小麦产最的探索。但是,直到解放初我国小麦的亩产量也只有40公斤左右,吃上一顿面条还是很奢侈的事情。然而,50多年后的今天,小麦的亩产已经达到400公斤的水平,北方麦区的一些高产记录早已超过了亩产700公斤,实现了革命性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西瓜起源于非洲大陆,至迟在唐朝末年经由古代丝绸之路传入西域地区。五代时期,契丹征伐回鹘得到西瓜种籽,并带回辽国种植,当时北宋境内还未发现西瓜。金灭辽和北宋之后,西瓜得以传入中原。南宋初年,洪皓出使金国,归来后将西瓜种带入江南地区,再加上民间的频繁交往,西瓜传播遂得以加速。南宋中晚期及元朝以后,西瓜的种植与食用已经非常普遍。经过千余年的栽培,西瓜已形成各具特色的瓜区和地方品种。优异的自然品质、显著的经济效益以及丰富的栽培技术经验是西瓜在古代中国得以迅速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