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年来有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T细胞受体(MHC-TCR)与病毒抗原肽复合体的研究进展迅速,三者之间在空间结构上相互识别和结合,可以诱导病毒特异性CD8^+CTL的产生,有可能利用病毒抗原肽作疫苗,清除胞内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2.
CD4+4、CD8+T细胞根据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类型特征,各自可被分成两个亚型,CD4+、CD8+T细胞不同亚型的形成,实际上是分化、成熟的T细胞在外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形成不同效应类型细胞群体,在功能上产生极化(polarization)的过程,这一过程受环境和基因的共同影响。极化的影响因素包括抗原类型、剂量、进入途径、佐剂、抗原提呈细胞和MHC分子的种类以及遗传背景、细胞因子、细胞膜分子和微环境中的激素等。对T细胞极化的概念、极化与活化的关系以及极化的过程、极化的影响因素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Yu Q  Chen WF 《生理科学进展》1997,28(2):113-118
早期T细胞的发育是一个受到多种分子精确调控的过程,基因打靶技术的建立和发展 内研究上述分子的作用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对TCR、CD3基因打靶小鼠的研究表明,CD44-CD25阶段是早期T细胞发育的重要调控点,在此发育阶段,由TCRβ、TCRα和CD3成分组成的pre-TCR复俣体的表达或其与未知配体的结合通过p56lck传递信号,介导CD44-CD25细胞的进一上发育,该复全体任何成分的缺失都将使T  相似文献   

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程序性T细胞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发AID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致病机制,认为HIV感染机体后可能诱导CD4^+和CD8^+T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从而导致AIDS产生,并依此机制探讨有关抗HIV感染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蒋玖  童善庆 《微生物与感染》1995,18(5):16-17,38
本文简述近几年来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宿主细胞免疫应答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重点对HCV感染后体内CD4^+T细胞、CD8^+T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免疫应答及其在免疫致病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人体胸腺和周围淋巴器官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多种T细胞和NK细胞单抗和免疫组织化学的ABC技术,在冰冻切片上对人扁桃体、淋巴结、牌和胸腺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CD5、CD8、CD4、CD3和AIG3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扁桃体,淋巴结的副皮质区、脾的动脉周围淋巴鞘和胸腺,但各种抗体的反应强度不同。从各种T细胞工群的染色强度和形状看,胸腺髓质部的胸腺细胞相当于周围淋巴器官内的胸腺依赖区。胸腺内T细胞在分化过程中,质膜上的抗原也有相应变化。NK细胞主要分布在淋巴小结的生发中心,淋巴结和扁桃体的副皮质区,脾的红髓以及胸腺的筋质部。这些不同的分布,说明NK细胞不仅与淋巴小结的活动有关,可能还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TCR刺激T细胞可导致复杂的生化信号级联,其产生依赖于使用在其它细胞表面受体传播的共刺激信号。TCR交联产生活化信号,可导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的产生,或诱导CD95的其配体的表达,导致细胞凋亡或无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结合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型方法,检测了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AILD)中含有特征性+3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细胞先经CD4和CD8免疫分型,再用3号染色体着丝粒异性的DNA探针作原位杂交。结果发现含有+3的细胞CD4和CD8阳性,即外周辅助性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均含有+3,说咀+3的畸变发生于胸腺中处于中期分化阶段的普通胸腺细胞,从而推测AILD可能起源于胸腺幼稚的T细胞。  相似文献   

9.
徐清  成柏华 《激光生物学报》1997,6(3):1105-1109
本文报道了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对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实验结果提示:在23例经650nm.5mW的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一次,五次和十次的患者中,CD^+3细胞亚群的百分比与照射前(63.66%)比较,分别提到65.86%,69.94%,75.04%。CD^+4T辅助细胞在第十次治疗后也有所增加。除此之外,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对NK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  相似文献   

10.
CD45在T细胞活化中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45是表达于所有造血干细胞来源的有核细胞表面的一个同源二聚体分子,它具有蛋白酷氨酸磷酸水解酶活性,可通过调节一系列底物蛋白的磷酸化程度来参与T细胞活化,另外,它还直接与T细胞表面其它分子发生关系,作用于T细胞,关于CD45分子的作用机制虽然已有初步了解,但仍然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田兰  陈慰峰 《生命科学》1995,7(1):11-15
p56~(lck)与T细胞发育田兰,陈慰峰(北京医科大学免疫系100083)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在胸腺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发育过程成为功能成熟的T细胞。根据细胞表面CD4、CD8分子的表达,可将胸腺细胞分为4个不同的亚群,其发育顺序为CD4-CDS-...  相似文献   

12.
T细胞活化的辅助刺激因子:CD28和B7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研究发现,T细胞受体与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的结合并不能有效地激活T细胞,T细胞的活化尚需要一种辅助激光因子,T细胞表面的CD28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B7间的作用是T细胞活化最主要的辅助刺激途径。  相似文献   

13.
CD28共刺激可促HIV阳性患者CD+4T细胞增殖CD+4T细胞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主要细胞。由于在体外难以诱导HIV感染者的自体CD+4T细胞增殖,因此限制了许多疗法如基因治疗、免疫重建疗法的应用。已知在T细胞活化中,T细胞受体(TCR...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在冰冻切片上,检测了胎儿不同组织和器官内带γδ和αβ受体的T细胞(TCR)的分布,结果发现TCR细胞的分布与,般T细胞不同,有相对固定的分布区,如胸腺内TCR细胞主要分布在皮筋质交界处和髓质部;脾脏内的γδT主要位于边缘区,而αβT主要位于动脉周围淋巴鞘,在红髓和血窦两种细胞共存;淋巴结内只有少数TCR细胞位于滤泡间或副皮质,滤泡内则未见。消化管内的TCR细胞主要分布在小肠的固有膜,而胃、大肠和阑尾的固有膜内很少见;肝内TCR细胞主要集中在血管和血窦周围;皮肤切片内的少数TCR细胞见于真皮内,表皮基底层细胞内未见。这些细胞在胎儿期的免疫皮应及其生理功能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低功能率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免疫节作用。实验结果指出:一个疗程后CD4+T辅助细胞从治疗前(38.71±11.42%)明显提高到(45.87±11.28%)P<0.05,有显著意义.NK细胞从(18.16±10.95%)提高到(20.66±6.79%)P<0.05,有显著意义。CD4+/CD8+比值从(1.27±0.74)提高到(2.01±0.68)P<0.05,有显著意义。结果提示: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具有一定的免疫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对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实验结果提示:在23例经650nm.5mW的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一次,五次和十次的患者中,CD+3细胞亚群的百分比与照射前(63.66%)比较,分别提高到65.86%,69.94%,75.04%。CD+4T辅助细胞在第十次治疗后也有所增加。除此之外,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对NK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具有双向调控作用,即偏离(即高于或低于)正常值的患者经照射后恢复到正常水平。这种双向调控作用将对临床治疗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用免疫酶单重和双重染色研究人胎儿脾连续切片中交错突细胞(IDC)与T,B淋巴细胞的定位关系及HLA-DR表达。结果表明,S-100阳性树突状细胞为IDC,多数表达HLA-DR。9-12周的胎脾中就可见到散在分布的IDC。13-16周胎脾中IDC开始定位于白髓的T细胞集落内和周缘,及B细胞集落的周边。在上述区域IDC常与T细胞形成IDC-T细胞聚合体。在脾的发育过程中,IDC不仅与T,B淋巴细胞在分布上关系密切,而且可与这两类细胞形成突起-胞体、胞体-胞体的连接。提示,胎儿脾中IDC与T,B细胞的迁移,定位及功能成熟过程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大量已证明CD28家族分子与B7家族一产生的共到刺激信号在免疫应答的T细胞激活中作用,对相关分子的研究已成为免疫学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不CD28家族分子的结构、配体、领事声望地以及对免疫应答的调控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我们曾报道血小板第四因子(PF4)是巨核细胞形成的有效的抑制因子,它可以保护干细胞免遭5-FU的毒性作用。本研究中试比较PF4和TGF-β1对人脐带血CD34^+来源的MK的作用。PF4(5ug/ml)和TGF-β(1ng/ml)在半固态凝块培养和悬浮培养中明显抑制人脐带血CD34^+来源的MK的生长。用PF4处理的CD34^+细胞在撒去PE4后仍能再生成集落,说明PF4的抑制作用的可逆性的。相反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结合光镜免疫组化和组织化学方法,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对LAK细胞杀伤人肝癌H7402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1)DC不仅能与LAIC细胞形成花环,还能与LAK、H(7402)细胞相互接触形成细胞簇,常见呈明显坏死状态的H(7402)周围有DC和LAK细胞围绕;(2)与H(7402)+LAK细胞组相比,在H(7402)+LAK+DC组中,肿瘤细胞的坏死程度明显加重。提示人外周血DC在细胞免疫抗肿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