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昌鱼哈氏窝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述了最近2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用多种技术和方法证明文昌鱼哈氏窝能够分泌多种类似脊椎动物脑垂体激素,如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素、催产素和生长激素,为100多年前勒格罗(Legros)提出文昌鱼哈氏窝与脊椎动物脑垂体同源的推测提供了确凿可靠的证据,并进一步发现哈氏窝是调节文昌鱼性腺发育和成熟的内分泌中枢。  相似文献   

2.
芳香化酶活性发现在脊椎动物脑、脑垂体和性腺中,但在文昌鱼脑和哈氏窝的组织特异性定位尚无可利用资料。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首次发现芳香化酶活性组织特异性定位在幼年和性腺发育不同时期雌、雄文昌鱼神经系统(脑和脊髓)、轮器、哈氏窝和性腺中。芳香化酶蛋白和转录物在前脑、中脑、脊髓、轮器和哈氏窝十分丰富,而后脑、早期卵巢和精巢不够丰富;没有芳香化酶表达的部位是哈氏窝另两种细胞(不规则形细胞和带纤毛粘液细胞)以及成熟卵巢和精巢;芳香化酶免疫活性物质分布在胞质,核为阴性。芳香化酶在文昌鱼神经系统、哈氏窝和性腺的分布模式与低等脊椎动物中的分布模式极为类似,尤其是芳香化酶在脑内调节哈氏窝分泌活动的神经内分泌中枢表达,并形成类似脊椎动物的文昌鱼原始的脑-芳香化酶调节系统。这些结果有力地证明,文昌鱼脑和哈氏窝高水平的芳香化酶活性像在其它脊椎动物中一样,对局部介导睾酮芳香化起着关键作用,同时还可能影响脑-芳香化酶系统参与调节哈氏窝的分泌活动[动物学报49(6):800~806,2003]。  相似文献   

3.
文昌鱼轮器哈氏窝匀浆对幼体蟾蜍睾丸发育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文昌鱼生殖活动的调节,Tjoa和Welsch根据电镜的观察,推测文昌鱼头部轮器上的哈氏窝(Hatschek’s pit)可能与脊椎动物的脑下垂体同源。最近,张致一等用荧光免疫法研究发现轮器上的哈氏窝上皮细胞有与LH抗血清产生沉淀反应的分泌颗粒,从而进一步证实了Tjoa等人的看法。我们在光学显微镜下也观察到哈氏窝上皮细胞内分泌颗粒的数量,在性腺发育的不同阶段有明显的区别(待发表的资料),提示哈氏窝上皮细胞与性腺发  相似文献   

4.
文昌鱼肝盲囊与脊椎动物肝脏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岩  张士璀 《遗传》2010,32(5):437-442
早期形态和胚胎学研究结果表明, 文昌鱼哈氏窝、内柱和肝盲囊分别是脊椎动物脑垂体、甲状腺和肝脏的同源器官。文章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文昌鱼肝盲囊与脊椎动物肝脏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 揭示文昌鱼肝盲囊和脊椎动物肝脏具有同源性, 并证明文昌鱼中存在类似脊椎动物的GH/IGF (Growth hormone/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和TH/THR (Thyroid hormone/thyroid hormone receptor)信号通路, 为脊椎动物肝脏起源于文昌鱼肝盲囊样结构提供了分子水平证据。  相似文献   

5.
用兔抗人催乳素多克隆抗体和鼠抗人催乳索受体单克隆抗体对文昌鱼神经系统、哈氏窝和其它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催乳素免疫活性细胞及催乳素受体定位在文昌鱼脑泡、神经管、哈氏窝、轮器、内柱、消化管和性腺(卵巢和精巢),表明催乳素在文昌鱼有广泛分布,并且从进化观点来看,证明催乳素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古老激素。双重免疫染色进一步揭示催乳素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共存于同一卵母细胞胞膜和胞质以及精巢中精原细胞、初级与次级精母细胞和Sertoli细胞。研究结果首次证明了文昌鱼脑泡和哈氏窝以及其它组织能够合成和分泌催乳素,表明像脊椎动物一样,催乳素可能参与调节文昌鱼体内代谢和对环境的适应以及性腺发育,提示文昌鱼可能出现原始的脑泡-哈氏窝(催乳素)-靶细胞调控轴的雏形。本研究为文昌鱼哈氏窝内分泌学以及催乳素的起源与演化提供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雌、雄激素受体在文昌鱼神经系统和哈氏窝的免疫识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翁幼竹  方永强  胡晓霞 《动物学报》2001,47(6):672-676,T001
用雌、雄激素受体的多克隆抗体对不同发育时期的文昌鱼神经系统和哈氏窝进行免疫识别。结果显示,雌、雄激素受体免疫阳性识别发生在文昌鱼端脑和中脑的中部与后部,以及神经管的背面和中央,后脑则为免疫阴性反应。两种激素受体免疫阳性物多数分布在神经细胞核内及其神经纤维,少数在胞质、雌、雄激素受体免疫阳性识别还出现在文昌鱼哈氏窝基部的上皮细胞核内或胞质中。雌、雄激素受体在文昌鱼神经系统和哈氏窝的免疫识别部位与脊椎运行相类似。研究表明,性类固醇激素像在脊椎动物中那样,可对文昌鱼脑和哈氏窝进行反馈调节。  相似文献   

7.
文昌鱼生殖内分泌生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多年来,文昌鱼生殖内分泌生理学研究取得新进展,先后发现了文昌鱼脑泡和哈氏窝能够合成类似哺乳动物和鱼类促性腺激素,文昌鱼体内存在LH-RH、性腺组织能够合成性类固醇激素,以及在文昌鱼神经系统存在多种与调节生殖活动有关的神经递质,表明文昌鱼开始建立了类似脊椎动物,原始的生殖激素调控系统。  相似文献   

8.
南方鲇脑垂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对不同发育阶段南方鲇脑垂体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南方鲇脑垂体由两个不同部位的胚胎细胞形成。源自胚胎原始口腔顶壁的上皮细胞团构成垂体的前、中腺垂体和部分后腺垂体 ;从间脑腹面漏斗体分离出来的细胞构成神经垂体和部分后腺垂体。受精后 32h ,原始口腔上皮细胞增生 ,口腔顶壁细胞群内凹 ,开始向内迁移 ;受精后 38h ,上皮细胞与口腔顶壁分离 ,形成实心细胞团 ,并沿着前脑腹面向间脑方向迁移 ;受精后4 5h ,细胞团迁移到间脑底部下方 ;初孵仔鱼原始口腔顶壁上皮细胞团位于间脑底部 ,与漏斗体接触 ;出膜后 36h ,上皮细胞团与漏斗体分离出来的细胞结合 ;出膜后 4 8h ,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清晰可辨 ;出膜后 4d ,腺垂体可区分前、后两部分 ;出膜后 6d ,GH细胞开始分化 ;出膜后 10d ,前、中、后腺垂体分化形成 ;出膜后 4 8d ,除GTH细胞外 ,其他分泌细胞均已分化 ;6月龄 ,分泌细胞分化完成。 1冬龄和 2冬龄幼鱼脑垂体仅前、中、后腺垂体体积及分泌细胞比例和部分细胞的超微结构与成鱼不同。  相似文献   

9.
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对GnRH受体在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神经系统、哈氏窝和性腺中的定位和表达进行原位杂交研究。结果显示,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尤其是在中脑右侧延伸出与哈氏窝相接触的漏斗样结构中的神经细胞、哈氏窝上皮细胞以及雌雄性腺中生殖细胞都有GnRH受体mRNA杂交信号,信号物质分布于胞质,胞核为阴性。表明文昌鱼神经系统、哈氏窝和性腺都能合成GnRH受体,从  相似文献   

10.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首次发现,神经肽Y(NPY)和β-内啡肽(β-Ep)样免疫阳性物质分布在文昌鱼神经系统和哈氏窝。NPY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出现在端脑前部和中部、中脑前部和中部以及后脑,NPY样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在文昌鱼脑的各部分与神经元交错呈网状密集分布。神经管的背面与中部均可观察到NPY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及其阳性纤维。β-Ep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及其神经纤维定位在中脑前部和中部以及神经管,且分布范围明显小于NPY。文昌鱼哈氏窝也有NPY和β-Ep样免疫阳性物质分布。这些结果表明,NPY和β-Ep可能作为脑内的一种神经递质,像鱼类那样,参与调节文昌鱼哈氏窝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的分泌活动,这为文昌鱼脑-哈氏窝复合体的密切关系提供新的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1.
尼罗罗非鱼神经垂体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方展强  何艾文 《动物学报》1990,36(4):352-359
尼罗罗非鱼神经垂体存在A_1、A_2和B型神经分泌纤维,其终端与腺细胞、毛细血管、组织间隔、基板或脑垂体细胞形成直接轴——腺突触联系、间接轴——腺联系和直接轴——脑垂体细胞突触联系,构成下丘脑对脑垂体腺细胞支配的三种联系形式。在神经垂体组织中还存在Ⅰ型和Ⅱ型两种结构和功能不同的脑垂体细胞。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脑垂体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组织切片和超薄切片对性成熟雌黄颡鱼的脑垂体进行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研究.黄颡鱼的脑垂体由垂体神经部和垂体腺部组成,垂体腺部又由前叶、间叶和后叶三部分构成.舍有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和催乳激素细胞组成腺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促生长激素分泌细胞、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细胞组成腺垂体间叶,腺垂体后叶由促黑色素激素细胞构成.  相似文献   

13.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首次发现,神经肽Y(NPY)和β-内啡肽(β-Ep)样免疫阳性物质分布在文昌鱼神经系统和哈氏窝。NPY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出现在端脑前部和中部、中脑前部和中部以及后脑,NPY样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在文昌鱼脑的各部分与神经元交错呈网状密集分布。神经管的背面与中部均可观察到NPY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及其阳性性纤维。β-Ep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及其神经纤维定位在中脑前部和中部以及神经管,且分布范围明显小于NPY。文昌鱼哈氏窝也有NPY和β-Ep样免疫阳性物质分布。这些结果表明,NPY和β-Ep可能作为脑内的一种神经递质,像鱼类那样,参与调节文昌鱼哈氏窝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的分泌活动,这为文昌鱼脑-哈氏窝复合体的密切关系提供新的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4.
用HE、尼氏染色和Holmes银染法对长鬣蜥脑垂体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发现其脑垂体分腺垂体、神经垂体两部分,为背腹型.HE染色观察到腺垂体分为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3种类型,另外还观察到室管膜细胞和神经垂体内的垂体裂;尼氏染色显示神经垂体的赫令氏体以及排列致密的腺垂体中间部细胞;Holmes银染法显示神经垂体的无髓神经纤维、垂体门脉系统的血管.首次发现垂体裂与中脑视叶的水管系统相连通.  相似文献   

15.
文昌鱼LH—RH的初步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方永强  王龙 《动物学报》1989,35(3):339-340
作者(1984)曾报道文昌鱼的轮器哈氏窝匀浆中含有类似脊椎动物的促性腺激素。在此基础上,我们用 Sephadex G-25 柱层析法,从文昌鱼头部匀浆中初步地分离到 LH-RH 的活性物质,这种物质同样有促使幼体黑眶蟾蜍睾丸发育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echeri Gray)取自厦门同安琼头海区。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取自郊区,当年生,体重 3.6—5.1克。  相似文献   

16.
王多  胡永红  刘敬泽 《昆虫学报》2013,56(3):306-311
为阐明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孤雌生殖种群的哈氏器结构及发育特征, 用扫描电镜对其各虫期哈氏器进行了观察, 分析了血餐对哈氏器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种群幼蜱、 若蜱和成蜱哈氏器形态结构基本相同, 均由前窝和后囊构成。幼蜱前窝感毛6根, 位于同一基盘; 若蜱和成蜱哈氏器相似, 前窝感毛7根, 其中1根孔毛位于外侧基盘, 另6根感毛位于内侧基盘。各虫期饱血后哈氏器大小均比饥饿状态下显著增大(P<0.05)。幼蜱前窝与后囊面积比值与若蜱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若蜱前窝与后囊面积比值与成蜱相比差异显著(P<0.05)。各虫期哈氏器均在发育, 且血餐对哈氏器发育有重要影响。幼蜱至若蜱期哈氏器前窝与后囊的发育速度相似, 若蜱至成蜱期哈氏器前窝发育快于后囊。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孤雌生殖长角血蜱的哈氏器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7.
乌龟脑垂体显微及其腺垂体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乌龟脑垂体由柄形神经垂体和椭圆形腺垂体两部分组成,神经垂体位于腺垂体后部上方呈背腹型排列。神经垂体中神经叶不发达,腺垂体分为远侧部和中间部,特殊空泡结构成为垂体门脉系统的特征。远侧部细胞分为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3种。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腺垂体远侧部主要有5种分泌激素细胞:即生长激素(GH)分泌细胞、催乳激素(PRL)分泌细胞、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细胞和非分泌类型滤泡-星形细胞(FS)。生长激素分泌细胞核大、分泌颗粒少的特征成为乌龟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可能与乌龟具有生长慢、寿命长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神经垂体主要由神经分泌纤维、脑垂体细胞和微血管组成。神经分泌纤维主要是无髓鞘神经纤维,也有一些是有髓鞘神经纤维。神经垂体中还有一些多层体构造。神经分泌纤维有两个基本类型:A型纤维含有直径为1250—1750Å的神经分泌颗粒;B型纤维含有直径为450—1000Å的颗粒状囊泡。腺垂体的分泌细胞按其超显微构造的特点和所含的分泌颗粒大小不同可以区分为六个类型:催乳激素分泌细胞、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细胞、促生长激素分泌细胞、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和后腺垂体的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19.
GnRH在文昌鱼脑和哈氏窝的分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抗哺乳动物GnRH抗体研究了GnRH免疫活性细胞在文昌鱼脑和哈氏窝的分布。APA免疫染色法证明了哺乳动物GnRH免疫活性结构分布在文昌鱼端脑前端和靠近中脑的背部,中脑中部,神经管和哈氏窝中。GnRH-ir胞体有多种类型,一种是大脑胞体,可见在端脑和中脑,另一种为中等和小型胞体,这些胞体聚集在中脑中部(相当于鱼类下丘脑)以及端脑。长的念珠状GnRH-ir神经纤维从端脑腹外侧面延伸  相似文献   

20.
翁幼竹  方永强  胡晓霞  周晶 《动物学报》2001,47(3):304-309,T001,T002
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对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文昌鱼神经系统和性腺中进行定位研究。免疫反应结果显示:DA和NE免疫阳性神经细胞广泛分布在文昌鱼端脑后部、中脑前部和中部以及脊髓,我们还观察到,在文昌鱼漏斗部也有DA免疫阳性神经细胞及其纤维;在中脑中部,NE免疫阳性神经细胞及其纤维与另一个神经细胞相接触。此餐,文昌鱼精巢和卵巢中也存在DA和NE免疫阳性物,研究结果表明,DA和NE可有像在鱼类中那样,参与调节文昌鱼哈氏窝上皮细胞的分泌活动以及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