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患病情况,并分析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MHD患者229例记为研究对象。统计并记录所有患者CKD-MBD患病情况,并通过Kauppila评分对所有患者的血管钙化情况予以评定,将患者按照Kauppila评分结果分为钙化组与非钙化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以及血生化指标水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结果:229例MHD患者中CKD-MBD患病率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高甲状旁腺激素(PTH)、高磷血症、低钙血症、低PTH、高钙血症、低磷血症,占比分别为45.85%、42.36%、30.57%、20.09%、19.65%、10.04%。229例MHD患者血管钙化发生率为68.56%。钙化组年龄、透析时间、血磷、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高于非钙化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透析时间、hs-CRP均是MHD患者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MHD患者CKD-MBD患病情况不容乐观,多见于高PTH、高磷血症、低钙血症。其中年龄、透析时间、hs-CRP均与MHD患者血管钙化密切相关,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与左室重量指数(LVMI)、预后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医院从2016年5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182例MHD患者纳入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腹主动脉钙化评分分为钙化组(腹主动脉钙化评分>0分)145例和非钙化组(腹主动脉钙化评分=0分)37例。分析比较两组LVMI、临床基线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MH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影响因素。结果:钙化组LVMI明显高于非钙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均高于非钙化组(P<0.05);且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发现:钙化组患者全因死亡累积生存率以及心血管死亡累积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非钙化组(P<0.05)。钙化组年龄、透析龄以及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高于非钙化组,而25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非钙化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透析龄、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及LVMI均是MH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25羟维生素D3是MH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MH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与LVMI、预后密切相关,且年龄、透析龄、以及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25羟维生素D3、LVMI均是MH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血清锌a2糖蛋白(ZAG)、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血脂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84例,其中PCAD 患者86例(PCAD组),非PCAD患者98例(NPCAD组),再选取同期男性<55岁,女性<65岁健康体检者8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并检测空腹血糖(FBG) 、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LDL) 、甘油三酯(TG) 、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清ZAG、MCP-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ZAG、MCP-1与血脂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AD的影响因素。结果:PCAD组、NPCAD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家族史比例、体质量指数(BMI)、FPG、TG、MCP-1高于对照组,HDL、ZA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CAD组年龄、HDL、ZAG水平低于NPCAD组,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比例高于NPCAD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CAD患者ZAG与HDL呈正相关,MCP-1与HDL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HDL、TG、ZAG、MCP-1是PC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CAD患者MCP-1水平升高、ZAG、HDL水平降低,MCP-1、ZAG与HDL密切相关,且是PCA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变化及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从2017年5月2020年3月收治的81例LAA型ACI患者纳入研究,记作研究组。另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Lp-PLA2及SAA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p-PLA2及SAA诊断LAA型ACI患者的效能。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AA型ACI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Lp-PLA2及SA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血清Lp-PLA2联合SAA诊断LAA型ACI患者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上述两项血清学指标单独检测。经单因素分析可得:进展组入院时收缩压、纤维蛋白原、入院时NIHSS评分、颅内外血管重度狭窄/闭塞人数占比、Lp-PLA2、SAA水平均高于非进展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NIHSS评分、Lp-PLA2、SAA以及颅内外血管重度狭窄/闭塞均是LAA型ACI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LAA型ACI患者血清Lp-PLA2及SAA水平均明显升高,且LAA型ACI患者病情进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工作中应结合相关因素对患者进行治疗或干预,以防止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分析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碱性磷酸酶(ALP)、胎球蛋白A(FA)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关系并探讨其对CAC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165例CHD患者,根据是否伴有CAC分为CAC组(n=73)和非CAC组(n=92)。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FGF23、ALP、FA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D患者CAC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GF23、ALP、FA水平对CHD患者CAC的预测价值。结果:CAC组血清FGF23、ALP水平高于非CAC组,血清FA水平低于非CAC组(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OR=1.220,95%CI:1.087~1.369)、高血压病(OR=1.461,95%CI:1.062~2.010)、血钙(较高)(OR=1.532,95%CI:1.042~2.251)、血磷(较高)(OR=1.209,95%CI:1.097~1.333)、FGF23(较高)(OR=1.012,95%CI:1.007~1.018)、ALP(较高)(OR=1.046,95%CI:1.023~1.070)为CHD患者CAC的独立危险因素,FA(较高)(OR=0.827,95%CI:0.750~0.912)为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FGF23、ALP、FA单独与联合预测CHD患者CA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0、0.773、0.786、0.915,联合预测CHD患者CAC的AUC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血清FGF23、ALP水平升高和FA水平降低与CHD患者发生CAC密切相关,可作为CHD患者发生CAC的辅助预测指标,且三个指标联合预测CHD患者CAC发生风险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叶酸(FA)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发病的关系,分析联合SAA、TSP-1、FA检测对URSA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URSA患者(URSA组)和同期于我院产科产检的102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检测血清SAA、TSP-1、FA水平,收集临床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URSA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SAA、TSP-1、FA联合对URSA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URSA组血清SAA、TSP-1水平高于对照组,F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URSA组年龄≥35岁、有吸烟史、饮酒史、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生殖道感染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体质量指数、URSA家族遗传史、职业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饮酒史、生殖道感染以及血清SAA、TSP-1水平较高是URSA发生的危险因素,而FA水平较高是URSA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AA、TSP-1、FA预测URSA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4、0.719、0.670,而三项指标联合检测预测URSA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72,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URSA患者血清SAA、TSP-1水平增高,FA水平降低,且与URSA的发生有关,联合检测血清SAA、TSP-1和FA对URSA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清磷(P)、降钙素原(PCT)、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对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17例,根据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n=91)和撤机失败组(n=26),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自主呼吸测试(SBT)前的血清P、PCT、25(OH)D3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PCT、25(OH)D3水平对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II)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T前撤机成功组血清25(OH)D3、P水平高于撤机失败组,PCT水平低于撤机失败组(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25(OH)D3、P、机械通气时间均是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25(OH)D3、P水平预测撤机失败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7、0.802、0.751,均低于三者联合应用的0.846。结论:血清P、PCT、25(OH)D3均是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影响因素,检测以上指标水平有助于预测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receptorexpressed on myeloidcells-1,sTREM-1)、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8例CAP住院患者(其中重症肺炎8例)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20例,所有病例均在入院后24小时内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法)测定其血清sTREM-1、PCT水平,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二者对CAP的诊断价值。结果:入院后24小时内,普通肺炎患者、重症肺炎患者血清sTREM-1、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重症肺炎组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诊断C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0.788,联合二者诊断CA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结论:sTREM-1、PCT均可作为CAP早期诊断有价值的参考标志物,sTREM-1比PCT更有参考价值,联合检测血清sTREM-1、PCT水平对CAP的早期诊断价值高于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骨桥蛋白(OPN)、Klotho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CT检查患者的血管钙化情况分为钙化组(48例)和非钙化组(61例),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对各组血清Sclerostin、OPN、Klotho蛋白、BMP-7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结果:钙化组、非钙化组血清Sclerostin、OPN水平高于对照组且钙化组以上指标水平高于非钙化组(P<0.05),钙化组、非钙化组血清Klotho蛋白、BMP-7水平低于对照组且钙化组以上指标水平低于非钙化组(P<0.0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与血清Sclerostin、OPN、Klotho蛋白、BMP-7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clerostin、OPN、Klotho蛋白、BMP-7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常伴随着血清Sclerostin、OPN水平升高,Klotho蛋白、BMP-7水平降低,且血清Sclerostin、OPN、Klotho蛋白、BMP-7是其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临床工作中应结合以上因素对此类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预防其血管钙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骨钙素(OC)、25-羟基维生素D[25(OH)D]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骨折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2年6月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71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将其按照是否出现胸腰椎骨折分成骨折组80例及无骨折组91例。比较两组血清OC、25(OH)D及PTH水平,以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骨折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明确血清OC、25(OH)D及PTH水平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骨折的效能。结果:骨折组血清OC、25(OH)D水平均低于无骨折组,而PTH水平高于无骨折组(均P<0.05)。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骨质疏松病程及骨质疏松分级均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骨折有关(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70岁、骨质疏松病程≥6个月、骨质疏松分级为Ⅲ级以及高PTH水平均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骨折的危险因素,而高OC、25(OH)D水平均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骨折的保护性因素(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OC、25(OH)D及PTH水平联合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骨折的效能优于上述三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血清PTH水平升高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胸腰椎骨折的危险因素,而高OC、25(OH)D水平为保护性因素,联合检测三项指标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骨折的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正五聚蛋白-3(PTX-3)在小儿肺动脉高压(PAH)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2例PAH患儿及32例健康小儿,检测和比较其血清CRP、PTX-3水平,分析血清CRP、PTX-3水平的相关性,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价其对于PAH的诊断价值。结果:PAH组血清CRP水平(29.63±15.82 mg/L)、PTX-3水平(1.20±1.03 ng/m L)与对照组[CRP水平(3.38±1.74 mg/L)、PTX-3水平(0.64±0.43 ng/m L)]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CRP与PTX-3的相关系数r为0.356(P0.05)。血清CRP诊断PAH的ROC曲线AUC为0.983,临界点为6.6 mg/L;PTX-3诊断PAH的ROC曲线AUC为0.669,临界点为0.95ng/m L;两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86,临界点为1.01。结论:PAH患儿血清PTX-3和CRP水平均显著升高,CRP大于PTX对PAH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诊断的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联合血清铁蛋白(SF)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AAC)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4月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有无合并AAC分为钙化组(n=63)与未钙化组(n=49),比较两组临床资料、GNRI、血清SF水平。根据AAC评分将钙化组分为轻度钙化组(n=24)、中度钙化组(n=21)与重度钙化组(n=18),比较三组GNRI、血清SF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钙化患者GNRI、血清SF水平与AAC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AC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NRI、血清SF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发生AAC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钙化组年龄大于未钙化组,白蛋白水平及GNRI低于未钙化组,透析时间长于未钙化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血清SF水平高于未钙化组(P<0.05)。轻、中、重度钙化组GNRI依次下降,血清SF水平依次上升(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GNRI与AAC评分呈负相关,SF水平与其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透析时间增加、血磷、iPTH、血清SF水平上升,白蛋白水平下降与GNRI分值降低为AA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GNRI对AAC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4,血清SF的AUC为0.769,两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44,GNRI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为58.72%、77.66%,SF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为85.75%、73.51%,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为84.10%、79.67%。结论:GNRI下降及血清SF水平上升为维持性血透患者发生AAC的危险因素,与钙化程度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作为预测患者发生AAC风险的有效指标具有更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与炎症因子和动静脉内瘘(AVF)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MHD患者为MHD组,根据是否合并血栓形成分为血栓形成组41例和无血栓形成组84例,另选取我院同期8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risin、MBL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MHD患者血清Irisin、MBL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AVF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risin、MBL对MHD患者AVF血栓形成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HD组血清Irisin水平降低,MBL、IL-1β、IL-6、TNF-α水平升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HD患者血清Irisin与IL-1β、IL-6、TNF-α水平呈负相关,MBL与IL-1β、IL-6、TNF-α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T-框蛋白21(TBX21)、干细胞因子(SCF)、趋化素(Chemerin)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LN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疾病活动度的不同分成活动期组92例,非活动期组68例。另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尿素氮(BUN)、红细胞沉降率(ESR)、补体C3、C4、TBX21、SCF及Chemerin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BX21、SCF及Chemerin水平在LN中的诊断能效。结果:活动期组BUN、ESR水平均高于非活动期组,且非活动期组BUN、ES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补体C3、C4水平均低于非活动期组,且非活动期组补体C3、C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血清TBX21、SCF及Chemerin水平均高于非活动期组,且非活动期组血清TBX21、SCF及Chemer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LN患者血清TBX21、SCF及Chemerin水平与BUN、ESR水平均呈正相关,与补体C3、C4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血清TBX21、SCF及Chemerin水平联合检测诊断狼疮性肾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933、灵敏度为0.95、特异度为0.91均高于上述指标单独检测。结论:LN患者血清TBX21、SCF及Chemerin水平均存在明显高表达,且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临床工作中可能通过联合检测上述三项血清学指标,继而达到辅助诊断LN以及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联合检测血清糖类抗原(CA)19-9和CA72-4水平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2例胰腺癌患者作为胰腺癌组,以同期住院的68例良性胰腺病患者作为良性胰腺疾病组,同时纳入6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人群血清CA19-9和CA72-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评估各单项检测指标及联合检测指标对胰腺癌特异性诊断的价值。结果:胰腺癌组患者血清CA19-9和CA72-4水平分别为(137.69±25.32)U/mL和(6.96±1.25)U/mL,显著高于良性胰腺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血清CA19-9和CA72-4联合检测诊断胰腺癌的ROC曲线AUC高于其单独检测(P0.05),CA19-9和CA72-4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6.94 U/m L和4.23 U/m L,此时联合检测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94.7%,特异性为95.2%。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A19-9和CA72-4诊断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明显优于其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肾损伤分子-1(KIM-1)及可溶性CD134(sCD134)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LN患者100例,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SLEDAI≥10分)56例,非活动期组(SLEDAI<10分)44例。另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记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者的各项肾功能指标、血清sTM、KIM-1及sCD134水平,分析血清sTM、KIM-1及sCD134水平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M、KIM-1及sCD134水平在LN诊断中的能效。结果:活动期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均高于非活动期组、对照组,且非活动期组BUN、Scr以及ES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血清sTM、KIM-1及sCD134水平均高于非活动期组、对照组,且非活动期组血清sTM、KIM-1及sCD13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N患者血清sTM、KIM-1、sCD134水平与患者BUN、Scr、ESR水平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TM最佳临界值为24.46 ng/mL,曲线下面积为0.823;KIM-1最佳临界值为8.27μg/L,曲线下面积为0.823;sCD134最佳临界值为15.25 ng/mL,曲线下面积为0.823。结论:LN患者血清sTM、KIM-1及sCD134水平与患者疾病活动程度密切相关,对LN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临床可能通过联合检测血清sTM、KIM-1及sCD134水平,为LN的诊断以及疾病活动程度提供评估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磷水平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97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后24 h内的血磷水平分为低磷血症组(n=23例,血磷0.80 mmol/L)和正常血磷组(n=74例,血磷≥0.80 mmol/L);记录患者入院后28 d的预后情况,按照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血磷水平与患者死亡的关系,应用ROC曲线评估血磷水平预测患者死亡的临床价值。结果:与血磷正常组比较,低磷血症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较长、入院时血压及GCS评分较低、入院APACHEⅡ评分较高,死亡率偏高(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GCS评分低于存活组,而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血磷水平及低磷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提示:血磷降低是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入院28d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磷水平(≤0.68 mmol/L)预测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ROCAUC)分别为:0.88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9%;77.6%。最佳诊断截点为0.68 mmol/L。结论:血磷水平降低可能是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检测血磷水平对评估患者近期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肝衰竭合并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由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衰竭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感染分为感染组(75例)和非感染组(27例),采用干式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血清PCT水平,并检测两组患者白细胞(WBC)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进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CT、WBC、CRP、N%水平和SIRS评分对肝衰竭合并感染的预测价值大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PCT、WBC、CRP、N%水平和SIRS评分对肝衰竭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PCT、WBC、N%、CRP水平和SIRS评分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不同感染部位患者WBC、N%、CRP水平和SIRS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多部位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均高于其他单部位感染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和N%水平是肝衰竭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CT、N%、CRP、WBC水平和SIRS评分诊断肝衰竭合并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依次为0.916、0.763、0.752、0.746、0.682,PCT诊断肝衰竭合并感染的AUC值分别与N%、CRP、WBC和SI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518、3.672、4.103、5.106,P0.05)。结论:肝衰竭合并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PCT对肝衰竭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优于WBC、CRP、N%和SIRS评分等传统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9.
锌-α2-糖蛋白(zincα2 glycoprotein,ZAG)是一种新的脂肪因子,它能促进脂肪分解代谢。ZAG与体脂存在一定的联系:恶病质患者体脂减少,血清ZAG浓度显著升高;肥胖患者体脂增多,血清ZAG水平比正常人低;在一些疾病状态下ZAG表达上调,引起体脂下降。本文就不同状态下体脂与ZAG表达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清磷、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VAP患者。采集所有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并进行细菌培养。此外,将其按照预后的不同分为死亡组21例以及存活组39例,比较两组NLR、血清磷及PCT水平。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V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血清磷及PCT预测死亡的效能。结果:60例VAP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共82株,以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共检出革兰阴性菌75.61%、革兰阳性菌21.95%、真菌2.44%。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20.73%,铜绿假单胞菌18.29%,肺炎克雷伯菌17.07%,金黄色葡萄球菌13.41%,大肠埃希菌12.20%,其他革兰阴性菌7.32%,表皮葡萄球菌4.88%,肠球菌属3.66%,真菌2.44%。死亡组NLR及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而血清磷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均和VAP患者死亡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较高、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较长与NLR、PCT水平较高均是VAP患者死亡危险因素,血清磷水平较高是VAP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血清磷及PCT联合预测VAP患者死亡的效能优于上述三项指标单独预测。结论:VAP患者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临床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NLR、血清磷及PCT均和患者死亡有关,联合检测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