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中国石龙子繁殖季节血浆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中国石龙子繁殖季节中性腺变化与血浆性类固醇激素水平波动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雌性中国石龙子卵黄生成需要雌二醇(17β-estradiol,E2)的刺激。体现在卵巢重量于4月底至5月中旬间达峰值,血浆E2水平于3月底至最高值,此后显著回落,并于排卵前再次回升;血浆孕酮(progesterone,P)的生理功能在于输卵管卵的维持、促进胚胎发育和卵壳的形成。从3月中旬至4月底间,血浆P水平在基础值附近波动。5月中旬,随动物的排卵,血浆P水平迅速上升,至该月底达最高值,于产卵后迅速下降;E2随P的上升而下降,两者呈反向变动。雄性血浆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与生精作用、维持攻击、求偶及交配行为密切相关。血浆T水平于动物出眠后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并于4月中旬达峰值。5月中旬后,随睾丸的萎缩,血浆T水平也缓慢下降,至6月底达最低值。  相似文献   

2.
于1999年12月-2000年4月在成都动物园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只雌性小熊猫(Ailurus fulgens)粪样中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的变化,同时对其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雌性小熊猫进入发情期后,粪样中E2迅速升高,并多次出现峰值,表明小熊猫可能是季节性多发情动物。交配行为发生前E2出现峰值,P水平上升,说明E2和P是启动雌性小熊猫交配行为的重要因素;未伴随有P水平相对上升的E2峰值不能引起雌性小熊猫发生交配行为,该现象为暗发情。交配行为发生后P水平持续升高,据此推断小熊猫的排卵方式可能是诱导排卵,诱导因子是交配刺激。  相似文献   

3.
GnRH-a对卵巢黄体期生殖激素水平及卵泡募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体期垂体生理性抑制的情况下,应用GnRH-a后对于垂体和卵巢激素分泌水平及卵泡发育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受精(IVF)或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治疗的不孕妇女,给予常规长方案促排卵,并随机分为短效达菲林组(14人)及长效达菲林组(6人),两组分别于黄体中期开始给予每日短效达菲林0.05mg皮下注射或长效达菲林1/3支(1.25mg)单次注射处理.测定患者注射0、2、4日(对应于排卵后第7、9、11日)以及下一月经周期第2日外周血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及孕酮(P)水平.结果:两组FSH,LH水平在用药后第2天均达到最高值,随后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不同时间点问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E2水平在用药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无显著性.短效达菲林组P水平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长效达菲林组P水平在用药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然周期黄体期或服用短效避孕药周期应用GnRH-a是否能使FSH及LH升调节,从而使得卵泡过早募集.  相似文献   

4.
冯照军  季丽萍  施雯  夏小明 《动物学报》2007,53(6):1048-1053
于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用硫酸-蒽酮比色法和比重法测定了中华蟾蜍各月份的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及肝比重。结果显示:冬眠期间(11月至次年的2月),糖原含量逐月下降;2月份时出现临时回升,然后继续下降;4月份时肝糖原含量最低;5月份起,肝糖原含量逐渐上升;5月份时肌糖原含量为最低;6月份起,肌糖原含量逐渐上升。虽然在7-8月间出现过下降,两种糖原的含量在10月份时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值。这些结果表明,蟾蜍糖原含量在一年中呈现显著的季节性波动。越冬前所储备糖原的一部分可能用于越冬期间维持高水平的血糖,一部分用于基础代谢。2月份时糖原含量的临时上升,可能是血液中作为防冻保护剂的葡萄糖运回肝脏和肌肉中再合成糖原的结果。7-8月间糖原含量降低可能与蟾蜍夏蛰有关。雌性5月至10月期间的肝糖原总体水平显著低于雄性,可能与依赖可得到葡萄糖的卵母细胞中的糖原合成有关。糖原含量的季节变化与蟾蜍的生活状态(越冬、繁殖等)有关,并与血糖含量有联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葡萄品种皇家秋天与藤稔初代试管苗在第10天(根原基发生)时内源IAA和ABA含量达最低点后上升;ZRs含量达最高值后下降.皇家秋天继代试管苗的IAA在第8天(根原基发生)时达最低点,而后上升达稳定值;ZRs含量达最高值后下降;ABA含量降至最低点后急剧上升,在第10天(生根时)达最高值,持续4 d后又下降.藤稔继代苗在第6天(根原基发生)时IAA含量最低,后上升,持续到第12天后又下降;ZRs含量达最高值后快速下降,至第12天达稳定状态;ABA含量达最低值后缓慢上升,第10天(生根)达最高点后又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埋植外源褪黑激素(MLT)对水貂血清主要生殖激素年周期变化的影响,实验选用4月龄雌貂和雄貂各72只,分为A、B、C、D组,A组(雌貂)和C组(雄貂)不做任何处理,B组(雌貂)和D组(雄貂)于2018年7月7日至2019年7月7日埋植外源MLT。实验期间,每隔30 d每组随机选取3只水貂,心脏采血并分离血清,共12次。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分别测定雌貂和雄貂血清中主要生殖激素含量。结果表明:(1) A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催乳素(PRL)和孕酮(P)除冬季1月处于高水平,其他时间均处于较低水平;夏季在6月出现小高峰,P在7月出现小高峰;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在秋、冬季先下降后上升且在12月达高水平,春、夏季FSH呈逐渐下降趋势,LH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雌二醇(E2)在秋、冬季逐渐上升且在1月达高水平,春、夏季逐渐下降后波动。(2) B组与A组相比较,GnRH分别在10月和1月显著升高(P ≤ 0.05),且1月极显著升高(P ≤ 0.01);PRL在1月、2月、6月降低(P ≤ 0.05);P在10月、6月升高(P ≤ 0.05),1月降低(P ≤ 0.01);FSH和LH在10月显著上升(P ≤ 0.05),且FSH极显著上升(P ≤ 0.01),但FSH在1-2月降低(P ≤ 0.05),LH在3月显著上升(P ≤ 0.05)。(3) C组睾酮(T)仅在冬季1月上升至高水平;C组与D组相比较,T仅在1月降低(P ≤ 0.01)。由此得出,外源MLT能使1月GnRH浓度提高,PRL、P、T的浓度降低,使FSH和LH浓度于10月提前达峰值,E2于11月提前达峰值。埋植MLT导致雄性和雌性水貂发情时间不一致,因而此法并不适于种貂繁殖。  相似文献   

7.
高彦  冒韵东  王炜  马翔  钱晓乔  刘嘉茵 《生物磁学》2009,(12):2295-2296,2332
目的:探讨黄体期垂体生理性抑制的情况下,应用GnRH—a后对于垂体和卵巢激素分泌水平及卵泡发育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受精(IVF)或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治疗的不孕妇女,给予常规长方案促排卵,并随机分为短效达菲林组(14人)及长效达菲林组(6人),两组分别于黄体中期开始给予每日短效达菲林0.05mg皮下注射或长效达菲林1/3支(1.25mg)单次注射处理。测定患者注射0、2、4日(对应于排卵后第7、9、11日)以及下一月经周期第2日外周血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及孕re(P)水平。结果:两组FSH,LH水平在用药后第2天均达到最高值,随后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E2水平在用药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无显著性。短效达菲林组P水平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长效达菲林组P水平在用药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然周期黄体期或服用短效避孕药周期应用GnRH-a是否能使FSH及LH升调节,从而使得卵泡过早募集。  相似文献   

8.
苹果不同品种果实原花青素含量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香草醛-盐酸法测定了苹果(Malus domestica Mill.)5个品种的幼果和成熟果原花青素含量,并对品种‘富士'和‘新红星'果实发育期间原花青素含量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苹果幼果富含原花青素,5个品种含量在8.46~13.90 mg*g-1(FW)之间,以品种‘金冠'最高,‘乔纳金'次之.苹果成熟果实原花青素主要存在于果皮中,含量达4.232~7.307 mg*g-1(FW),果肉中含量为0.525~1.034 mg*g-1(FW),以品种‘新红星'和‘富士'最高.‘富士'和‘新红星'果实发育期间原花青素含量变化动态基本一致,发育早期果皮原花青素含量呈增加趋势,5月底达最高值,之后下降,7月中旬以后基本稳定;果肉原花青素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8月中旬以后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
小熊猫妊娠期粪便中孕酮、雌二醇的水平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春  魏辅文  胡锦矗 《兽类学报》2005,25(4):385-389
2000年3—8月在成都动物园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6只雌性小熊猫粪样中孕酮(P)和雌二醇(E2)的水平变化,同时对其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交配后的雌体粪样中E2浓度下降至基础水平,P浓度在30d后上升至150ng/g以上;怀孕雌体在妊娠期粪样中P水平在200ng/g以上,P峰值可以达500ng/g以上;假妊娠者粪样中P水平一般不超过150ng/g,P峰值在200ng/g以下;雌体产前半个月孕酮迅速下降,E2缓慢上升,产后P保持在基础水平。这意味着可通过测定粪便中P水平进行早孕诊断、产期预测和真假妊娠判断。根据行为观察和粪样激素分析可知,雌兽妊娠期为123—128d(X=124,N=5),产仔率为1.8/胎(N=5)。  相似文献   

10.
四眼斑水龟血浆生殖激素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探讨四眼斑水龟(Sacalia quadriocellata)的繁殖生理周期和生殖激素分泌特征,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法(RIA)分别测定了8月(夏季)、10月(秋季)、1月(冬季)、3月(春季)四眼斑水龟血浆中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IJH)、睾酮(T)、雌二醇(E2)、孕酮(P)五种生殖激素的含量.结果显示,四眼斑水龟生殖激素分泌呈现较明显的周期性,激素水平与环境温度的变化有关;雄性T含量夏季开始升高,秋季达到高峰,与精子的发生和成熟同步;雌性T水平升高促进其接受雄性爬胯,且作为雌激素合成的前体物质,间接作用于雌激素的合成;排卵会出现LH峰,E2含量排卵前几个月开始增长,刺激肝生成卵黄;排卵期间P含量较高,可能在排卵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4.
15.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6.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7.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