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短果大蒜芥(Sisymbrium loeselii L.var.brevicarpum Z.X.An)花蜜腺位于雄蕊基部花托上,属十字花科环状花蜜腺类型中的侧棱环四圆环亚型。蜜腺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分泌表皮上有变态气孔器,蜜腺中部的气孔器呈舟状分布。产蜜组织中的维管束来自于花托中的维管束分支,属较进化的十字花科花蜜腺的亚型类型。蜜腺原基是在花的各部分原基分化后,由雄蕊基部花托表面区域的2-3层细胞,经反分化形成,环状蜜腺发生发育同步,在蜜腺的发育过程中,蜜腺组织中的液泡和淀粉粒都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其原蜜汁由维管束提供,运转至产蜜组织,最后由变态气孔泌出。  相似文献   

2.
小花糖芥(Erysimum cheiranthoides L.)花蜜腺位于雄蕊部花托上,仅有2枚侧蜜腺,属十字花科侧蜜腺类型中的侧半环亚型,其2枚密腺均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分泌表皮上有变态气孔器,产蜜组织中有维管束分布,属较进化的十字花科花蜜腺亚型类型。蜜腺原基是在花的各部分原基基本分化完成后,由花托表面及雄蕊基部区域的1-2层细胞,经反分化形成,在蜜腺发育过程中,蜜腺组织中的液泡和多糖物质都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其原蜜汁在产蜜组织中加工合成,最后由表皮细胞和变态气孔泌出。  相似文献   

3.
荠的花蜜腺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荠(Capsella brsa-pastoris(L.)Medic.)的花蜜腺共4枚,都呈半圆形、绿色。蜜腺由分泌表皮、泌蜜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属于结构蜜腺。在花的各部分分化后,由花托表层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蜜腺原基。在蜜腺发育过程中,泌蜜组织的液泡和淀粉粒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荠的花蜜腺按其着生位置,属于花托蜜腺;其发生方式属居间生长,4枚蜜腺同步发生;根据其结构和泌蜜前后的多糖物质变化分析,其原蜜汁源于维管束的韧皮部,通过泌蜜组织输送到气孔下腔,然后由变态气孔排出。  相似文献   

4.
群心菜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群心菜(Cardariadraba(L.)Desv)花蜜腺6枚,包括4枚侧蜜腺的和2枚中蜜腺,属十字花科侧中蜜腺类型中的侧分离中间亚型,侧中蜜腺结构相同,都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组成,分泌表皮顶部分布的有变态气孔器,产蜜组织中无维管束分布,属较原始的十字花科花蜜腺亚型类型,在花的各部分基本分化完成后,由花托表层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蜜腺原基,蜜腺原基经分裂,分化和形态建成,发育形成成熟蜜腺,侧中蜜腺发  相似文献   

5.
龙眼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花蜜腺的形态结构、发育过程以及蜜腺的组织化学变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花蜜腺结构与泌蜜的关系、泌蜜方式、起源和系统演化等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龙眼的花盘蜜腺位于花托上,呈环状环绕在雌雄蕊基部外围,花芽分化约30d,在雄蕊和花被之间的花托表面,蜜腺原基也开始形成,由花托表面2~3层细胞脱分化形成居间分生组织发育而来;龙眼花蜜腺由分泌表皮和产蜜组织构成,属结构蜜腺;分泌表皮角质层极薄,密布单细胞绒毛,未发现有气孔;产蜜组织由亚腺细胞、产蜜细胞、油细胞和维管束组成;在蜜腺发育过程中,产蜜细胞的液泡和多糖物质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蜜腺的原蜜汁来源于韧皮部,蜜汁经表皮角质层渗出。  相似文献   

6.
四种蜜源植物花蜜腺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草莓、漆树、芥菜和薄荷四种植物花蜜腺形态结构各异。草莓花蜜腺着生在花管内壁上属花被蜜腺。芥菜花蜜腺4枚,包括一对侧蜜腺和一对中蜜腺。漆树和薄荷的花蜜腺为花盘蜜腺,位于子房基部。四种花蜜腺都属结构蜜腺,其中仅芥菜的侧蜜腺组织中具维管束。它们在发育早期均无特殊的原始细胞,都由花器官表层细胞反分化形成原基,再发育成蜜腺。四种花蜜腺发育过程中细胞原生质体的液泡都表现出了规律性的消长变化。漆树和薄荷的花蜜腺具典型的淀粉动态变化,草莓的花蜜腺则属非淀粉型蜜腺;芥菜花蜜腺介于这两种类型之间。草莓和薄荷的花蜜由表皮细胞直接渗出。芥菜则气孔和表皮泌出兼备而漆树通过气孔泌蜜。  相似文献   

7.
通过解剖镜观察、石蜡切片和薄切片等方法,对芝麻菜的花蜜腺的位置、形态、结构、发育过程及泌蜜前后组织化学变化进行了研究。芝麻菜花蜜腺4枚,分成两对,其中一对侧蜜腺较大,棱柱状,分别着生在外轮2个短雄蕊基部内侧的花托上,结构上由表皮、产蜜组织和维管组织构成;另一对中蜜腺较小,近棒状,分别着生在内轮4个长雄蕊外侧的花托上,结构上仅由表皮和产蜜组织构成。二者表皮细胞外都具角质层,且蜜腺产蜜组织细胞中只含少量的多糖物质。两类蜜腺的蜜汁均由变态气孔泌出体外。无论侧蜜腺还是中蜜腺,蜜腺原基皆是在雌、雄蕊已分化后,由花托相应位置表皮下的1~2层细胞分裂形成的。在蜜腺发育中,产蜜组织细胞在泌蜜前后不具明显的液泡变化。  相似文献   

8.
油菜花蜜腺的发育过程及组织化学变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油菜花蜜腺4枚,2故侧蜜腺和2枚中蜜腺。蜜腺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和维管束组成。蜜腺原基是在花的各部分原基发生后,由花托局部区域的表面数层细胞经反分化形成。但它在短期内,完成了形态建成,与花的成熟同步。在蜜腺的发育过程中,产蜜组织细胞的液泡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同时,淀粉粒、蛋白质的动态也较为明显,以上变化与蜜汁的合成和分泌密切相关。其蜜腺的原蜜汁是由韧皮部提供,运转至产蜜组织内加工,最后由变态气孔和泌蜜通道泌出。  相似文献   

9.
“新梨七号”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石蜡切片法 ,通过显微镜解剖观察对表现雄性不育性的“新梨七号”的花蜜腺位置、形态结构及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观察结果 :其花蜜腺发育完全正常 ,位于花托表面 ,由分泌表皮和蜜腺组织构成 ,属于花托蜜腺。蜜腺是由花托内壁表皮和其内侧相邻的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来。 PAS染色反应表明 :蜜腺细胞中的淀粉粒 ,在发育过程中呈现出一定消长规律变化。蜜汁是通过蜜腺表面特异的气孔泌出。盛花期 ,在花托的表面积累大量无色透明的蜜汁。因此 ,其雄性不育与蜜腺的发育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耿华美  付强  郭骏  王虹 《植物研究》2012,32(1):22-27
垂花青兰(Dracocephalum nutans Linn.)花蜜腺分布于子房基部的花托上,盘状蜜腺的上部裂成三小一大的四枚裂片,基部在膨大的花托外环绕一圈。蜜腺组织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和维管束三部分组成,是典型的结构蜜腺;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淀粉粒动态明显,因此又属淀粉蜜腺。在发育的过程中细胞液泡化动态明显,且淀粉粒和蛋白质具有明显的消长变化,蜜汁通过气孔器和表皮细胞的角质层泌出。  相似文献   

11.
新疆鼠尾草(Salvia deserta Schang)花蜜腺位于子房基部的花托上,为盘状的花托蜜腺,其顶部裂成4片,其裂片大小不等,比例悬殊。蜜腺由产蜜组织和分泌表皮构成,又为结构蜜腺。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淀粉粒动态明显,因此又属淀粉蜜腺。在发育的过程中细胞液泡化动态明显,且淀粉粒和蛋白质具有明显的消长变化,但PAS反应和苏木精脂类染色无明显变化。其泌蜜过程可能为:原蜜汁由邻近的韧皮部提供,经薄壁细胞运送至产蜜组织,在产蜜组织中进一步积聚、合成后,最终蜜汁通过变态气孔和分泌表皮细胞的角质层泌出。  相似文献   

12.
紫云英花蜜除环绕在子房基部周围,属于花托蜜腺。成熟蜜腺的结构由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构成。分泌表皮单层,细胞壁薄,其上有少量气孔存在,外切向壁角质层薄。泌蜜组织细胞5—6层。泌蜜组织基部具维管束、筛管或导管分子直达泌蜜组织基部。紫云英花蜜腺形成较晚,至露冠期基本成熟。PAS反应结果表明,紫云英花蜜腺是淀粉型蜜腺。蜜腺发育早期即在蜜腺细胞内充满众多的多糖颗粒。从结构和发育过程分析,紫云英花蜜腺的花蜜以分泌表皮层直接泌出为主,气孔泌出是辅助途径。  相似文献   

13.
艾比湖沙拐枣植物的花蜜腺位于花丝基部并延续到花托,属于花托/雄蕊蜜腺,蜜腺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在花的发育过程中,蜜腺由本身的原始细胞分裂、分化而来;其花蜜腺在发育过程中液泡化动态明显,PAS反应测试细胞具阳性物质。泌蜜方式为:蜜汁由特化的表皮毛分泌到植物体外;其可能的泌蜜机理为:前蜜汁由产蜜组织合成,经特化的分泌表皮毛泌出。  相似文献   

14.
异株百里香(Thymus marschallianus Willd)花蜜腺分布于子房基部的花托上,结构蜜腺盘状,成熟时膨大,环绕在花托外。蜜腺组织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和维管束三部分组成;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淀粉粒的积累是在蜜腺细胞发育的最初和最后,因此将其归为非淀粉型蜜腺。在发育的过程中细胞液泡化动态明显,而淀粉粒和多糖均不具有明显的消长变化;蜜汁是由韧皮部运转到泌蜜组织中的,再由表皮细胞的角质层渗到细胞外。  相似文献   

15.
杏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王虹  吴晶  邓彦斌 《植物研究》2002,22(4):456-458,T003
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花蜜腺杯状,位于凹形的花托内壁上,属花托蜜腺,由分泌表皮和产蜜组织组成。其分泌表皮具特化的角质层,气孔器下陷并失去关闭功能。液泡呈有规律的变化,淀粉粒的动态成较明显。分泌表皮中的淀粉粒逐渐减少,在杏花的初放期巳基本上完全消失,而产蜜组织中的淀粉粒积累却在杏花的初放期达到高潮。分泌表皮和产蜜组织中的蛋白质含量都较丰富,且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基本保持恒定,泌蜜方式为表皮角质层和气孔。  相似文献   

16.
十字花科植物花蜜腺的比较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十字花科植物普遍具有花蜜腺。通过对该科9族、36属的74种和1变种植物花蜜腺的形态和结构的比较研究,发现它们的内部结构都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以及维管束(有些种类缺乏)组成。分泌表皮上分布有变态气孔器,为分泌蜜汁的通道。其外部形态多样,花蜜腺的数量、形状、组成和着生位置等在同族的不同属或同属的不同种间都存在一定差异。根据花蜜腺在分布、形态和结构上的差异可将该科植物花蜜腺分为侧蜜腺型,侧中蜜腺型和环状蜜腺型,在三型下又可划分出19个亚型,并对该科各类型花蜜腺的形态演化关系以及各族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荔枝花蜜腺的结构发育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荔枝Litchi chinensis花蜜腺通过分泌蜜汁吸引传粉昆虫。蜜腺的结构和大小决定了蜜汁的数量和浓度, 后两者又必然影响昆虫的访花模式。本文研究了"糯米糍"和"妃子笑"荔枝花蜜腺的结构和发育特点。两个品种的雌、雄性功能花花蜜腺都位于杯状的花萼和具柄的子房之间及花丝周围的花托表面, 向上隆起, 形成发达突起的花盘蜜腺。成熟蜜腺结构上包含表皮、泌蜜组织和仅由韧皮部构成的维管组织, 属于典型的结构蜜腺。蜜腺表皮具多数发达角质化细胞壁的单细胞表皮毛, 表皮细胞外切向壁具厚的角质层。蜜腺顶端区具少数小的气孔器。泌蜜前, 泌蜜组织细胞具大量的淀粉, 且在泌蜜前后表现出动态的消长变化。泌蜜组织中具有两种不同形态特征的细胞分化, 推测其分别与蜜汁的合成和蜜腺组织损伤褐变的保护功能有关。雌、雄性功能花花蜜腺都是在花的其他结构基本分化完成后才开始分化发育的, 蜜腺的发育与大、小孢子的发育具有一定的协同性和相关性。依据蜜腺分化和发育过程的特征, 对荔枝花蜜腺在起源和系统发育上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丝瓜、葫芦、据楼三种植物的雌、雄花蜜腺在形态、位置、结构和泌密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其雄花蜜腺都位于花托上,由花托表面的细胞发育而来。雌花蜜腺位于子房与花冠之间,由两者间的细胞发育而来。雌、雄花蜜腺均为淀粉型蜜腺,其中三种植物的雄花蜜腺分泌表皮上气孔器丰富、淀粉粒多,蜜汁主要以渗透方式泌至分泌表应经变态气孔泌出而三种植物的雌花蜜腺缺乏气孔器,淀粉粒相对少,其原变汁主要以渗透和胞吐相结合的方式泌至分泌表皮,经薄的角质层处泌出。  相似文献   

19.
3种獐牙菜属植物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春迎  刘建全等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1):112-116,T003,T004
獐牙菜属的红直獐牙菜、抱茎獐牙菜和四数獐牙菜3种植物花蜜腺都属花被蜜腺,其结构相似,均由分泌表皮和产蜜组织组成,为结构蜜腺,是花冠其部薄壁组织恢复分和能力形成的,分泌表皮无气孔器,原蜜汁由蜜腺周围的维管束提供,经产蜜组织加工后,由分泌表皮外薄的角质层泌出。四数獐牙菜花蜜腺裸露,凸起,而另2化蜜腺凹限为囊状、;红直獐牙菜为脱落蜜腺、而抱茎獐牙菜和四数獐牙菜为宿存蜜腺,其花蜜腺的性状基本印证了3种獐牙菜属植物的系统位置。  相似文献   

20.
荔枝花蜜腺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花蜜腺呈盘状,位于子房和花萼之间的花托上。花盘蜜腺由表皮、产蜜组织、维管束组成。蜜腺的原始细胞由花托表面的2~3层细胞脱分化产生。成熟蜜腺产蜜组织细胞含有淀粉粒,为淀粉型蜜腺,表皮细胞内无淀粉粒。产蜜组织出现分化:PAS反应颜色深的细胞成网状分布,与表皮下方的1~2层细胞相连,构成蜜汁的运输通道;颜色浅的细胞分布于网眼处。蜜腺表皮上的角质层波状皱折,有泌蜜孔。表皮毛主要起保护作用,大部分蜜汁通过泌蜜孔排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