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模拟临床给药途径,Beagle犬腰椎穿刺置管多次鞘内注射巴氯芬注射液,观察其局部刺激性,同时进行犬行为学观察,为巴氯芬注射液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12只Beagle犬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巴氯芬给药组。行腰椎穿刺置管,使用单通道微量注射泵泵入给药,给药剂量为1000μg/d,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5mL,连续给药7d,恢复期7d。每日进行行为学观察,给药结束及恢复期结束时每组麻醉2只动物,取给药部位脊髓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给药及恢复期期间动物行为未见异常,给药结束时各组均有部分动物观察到置管处表皮感染现象,进行局部消毒处理后在恢复期第3天恢复正常。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给药及恢复期结束时各组动物脊髓均可见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或脊髓内钙盐沉积,各组无差别。给药结束时巴氯芬组1例动物脊膜处有肉芽组织形成,判定与置管操作有关。结论巴氯芬注射液Beagle犬腰椎穿刺置管连续7d鞘内注射,给药剂量为1000μg/d对脊髓无局部刺激性作用,动物行为也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
利庆华  黄德斌  李焱  谢绍英 《蛇志》2016,(3):331-332
目的探讨双侧锁骨下静脉交替置管与单纯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实验组采用双侧锁骨下静脉交替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纯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观察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和术后血肿发生情况,并于置管后1、2、3、5天于穿刺口取样及拔管前取导管血、拔管后导管头端行细菌培养,比较两组细菌培养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和术后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锁骨下静脉交替置管术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技术在危重症惠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珐:选取323例预计颈内静脉穿刺困难的危重症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穿刺时间、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二次以上穿刺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323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无一例因穿刺失败改行其他部位中心静脉穿刺.超声多普勒引导穿刺置管操作时间184.6±20.5s.超声多普勒引导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3%.超声多普勒引导二次以上穿刺置管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4.64%.结论: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引导危重症怠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缩短了置管时间,减少了穿刺次数,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一种大鼠鞘内穿刺置管针及导管末端注药装置在大鼠鞘内置管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6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常规组(C组,n=30)和改良组(M组,n=30)。C组使用尖端磨平的20G针头穿刺置管,置入微量导管后于大鼠颈部两耳间穿出,留置2~3 cm,导管末端热封后游离放置;M组使用鞘内穿刺置管针进行操作,并以微量注射旋塞保护鞘内导管末端。术后1 d评估两组大鼠运动功能,分别于术后1、3、7、14、21 d进行利多卡因试验,至30 d鞘内注射亚甲蓝定位,观察并记录鞘内导管位置;记录两组鞘内给药操作时间;测定术前及术后上述时点两组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 (PWT);术前及术后一周行旷场实验,评估两组大鼠自主活动情况。结果: 运动功能分级:C组Ⅰ级75.9%,Ⅱ级20.7%,Ⅲ级3.4%,M组Ⅰ级96.7%,Ⅱ级3.3%,M组运动功能分级Ⅰ级占比率显著高于C组(P<0.05);利多卡因实验和亚甲蓝定位导管位置显示:C组分别于置管后第14日、21日各有1例脱落,至置管后第30日,共有4例导管脱落,而M组导管均在位,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M组鞘内注药操作时间多在1 min左右,而C组超过3 min,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PWT变化情况:两组置管后一周内PWT有波动,第3日降至最低,两组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 0.05),置管后7 d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间比较无差异;旷场实验:M组置管前后在总路程、中央区活动路程以及运动时间和速度等方面均无差异,两组间各指标之间相比也无差异。结论: 改良型大鼠鞘内穿刺置管针较常规穿刺置管工具穿刺效能一致,但对大鼠运动功能影响小;微量注射旋塞能有效避免鞘内导管脱出,快速便捷完成注药,并对大鼠自主活动无影响,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设计一种大鼠长期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模型中微导管体外端的保护装置,并证明其有效性。方法 24只清洁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12)和应用装置组(n=12),术前1 d和术后第1、3、7天行转棒和热水甩尾试验,检查置入装置对大鼠运动及感觉神经功能影响情况。计数术后大鼠导管保留情况,利多卡因试验证实导管性能。结果本次试验两组大鼠术后均无死亡及明显瘫痪情况;术前及术后1,3,7 d转棒实验及热水甩尾实验均未见两组明显差异(P〉0.05,独立样本T检验,);对照组体外导管末端在术后几天内被损毁或拔出无法进行进一步实验,术后第7天应用装置组所有导管末端仍保持完整,利多卡因实验显示导管功能良好(P〉0.05,χ2检验)。结论该装置可有效保护置入大鼠腰蛛网膜下腔导管的体外端,非常适用于需要长期反复腰蛛网膜下腔注射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韩忠秀  唐忠敏 《蛇志》2016,(4):473-474
目的观察热敷联合握球活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早期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将86例PIC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38例)。观察组置管后24h指导患者进行热敷及握球活动,对照组仅给予一般指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肢体肿胀情况及渗血发生率、导管脱出情况。结果对照组肿胀发生率为22.9%,观察组为2.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渗血发生率及置管后1周导管体外刻度变化,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ICC患者早期进行热敷联合握球活动,能有效预防肢体肿胀的发生,且不引起穿刺口渗血及导管脱出,具有安全、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导管血透后并发穿刺口渗血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梅 《蛇志》2007,19(3):229-230
中心动静脉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是将导管直接插入粗大的中心静脉,具有血透时血流量充足、方法简单易行、可反复使用的优点,因此,该技术成为当今最常见的临时性血液透析的血管通道。但由于其管径较粗,置管时间较长,如护理不当,可导致出血、感染、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其中出血也较常见[1]。我科2004~2006年共有40例患者出现穿刺口渗血,经过精心的护理,未造成严重后果,现将预防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40例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病人,男28例,女12例,年龄18~62岁。透析前后出凝血时间均正常,其中经颈内静脉置管32例,经股静脉置管7例,…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观察预充式导管冲洗器防止静脉留置针堵管的临床效果。方法:12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64例,观察组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冲管。对照组采用传统冲管方法冲管。结果:观察组发生堵管的患者人数为9例(14.1%),对照组为21例(32.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人数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较传统冲管方法预防堵管更为有效,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并对两种不同方法的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血净中心自2005年7月~2011年7月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T)病例共计1153例,包括半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568例)及临时性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585例),临时性双腔导管留置应用Seldinger技术.半永久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采用美国Permcatch带涤纶套双腔导管,长度36-40cm,插管在局麻下实行,经颈内静脉应用Seldinger技术,采用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带一涤纶套固定,半永久性导管则根据所选用导管长度的不同按导管标示用纯肝素封管.结果:两种CVT方式中,临时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短,导管功能不良占27.1%,感染占27.0%,半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功能不良占9.7%,感染占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并发症低于临时性双腔导管,为解决由于自身血管条件而不能作人造血管或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选择了一条血管通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重症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应用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锁骨下静脉,首选右侧,如果穿刺右侧失败改为左侧。穿刺成功后用扩张器扩皮,最后顺导丝置入导管,根据患者身高置管长度为12~15 cm,局部缝合固定,外敷纱布封闭或用一次性贴膜封闭。静脉留置管接三通静脉输液管。结果:286例首次穿刺右侧成功282例,4例失败后改选左侧成功。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最短3天,最长45天,留置时间平均为18天。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神经外科中抢救治疗重症患者是十分便利、有效的措施。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较其他深静脉穿刺置管如股静脉、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及PICC相比较,更利于护理并具有费用低廉的优点。其方便、有效、经济的特点十分利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