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滨海城市公园植物物种多样性比较——以海口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植物多样性体现的代表区域。本研究采用典型样方法对选定的海口市10个主要公园的420个样方植物多样性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距离海岸线的远近将公园分为离海公园和滨海公园两大类,从植物种类组成以及物种α与β多样性指数等方面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海口市公园共有维管束植物320种,隶属于88科244属,植物种类丰富,但各公园植物分布相差较大,其中离海公园以栽培种居多,滨海公园以野生种和外来种居多;离海公园的植物群落α多样性高于滨海公园,其中草本层和灌木层物种α多样性滨海公园高于离海公园,乔木层则反之;两类公园之间乔木层和灌木层的β多样性指数相似性最低,草本层相似性较高。研究认为,生境差异性和人为干扰是产生城市植物多样性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南方滨海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植物长势差、存活困难,相当一部分绿化植物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盐害症状。但这些植物的盐害症状不同于常规的土壤盐害,表现出幼芽幼叶首先受害、迎风面受害症状重于背风面等,推测植物受害原因并非土壤含盐量过高。本研究在植物长势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土壤及气候分析,对中国南方滨海地区一线海岸24个县市开展了调研。结果表明: 一线海岸植物表现出较强的盐害症状,尤其是台湾海峡区域,但85.4%属脱盐土,且植物盐害等级与风速呈极显著相关,因此提出南方滨海地区绿化植物盐害主要原因是盐雾危害。绘制了首张南方滨海地区一线海岸植物盐害等级分布图,提出了一套植物盐雾危害的诊断方法,并就耐盐雾植物的筛选与配置、绿化工程措施及后期养护等提供了一系列建议,以期切实提高南方滨海地区园林绿化的整体景观效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福建平潭抗风耐盐园林植物的筛选与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平潭海坛岛植物野外调查研究与查阅相关资料,筛选出适合平潭种植的抗风耐盐园林植物89种,其中乔木34种、灌木28种、地被植物26种、红树植物1种;针对滨海防护林带、环岛景观路四大风口、竹屿湖等不同类型风口地带的绿地提出了抗风耐盐园林植物配置示例,为平潭乃至福建沿海岛屿的园林绿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精确估算生态系统内部环境梯度引起的养分循环差异, 对评估其生态功能十分重要。为探讨不同距海生境对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及养分归还动态的影响, 以福建省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木麻黄凋落叶为研究对象, 按照离海由近及远的顺序设置5个距离(T1到T5), 收集凋落叶测定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 1)海岸梯度环境对木麻黄凋落叶各元素含量及归还量具有显著影响, 由基干林带向林内元素含量、归还量呈线性规律, 总体上近海高于远海, 按照离海由近及远元素含量逐渐降低, 铁(Fe)、铜(Cu)、锌(Zn)和锰(Mn)在T4后上升, 归还量变化趋势与含量相似。2)凋落叶元素含量在不同月份存在显著差异, Na、Fe、Cu、Zn具有相似性, 6月、11月存在明显低谷; Mn在2至4月下降后波动上升。归还量总体表现为钠(Na)、Cu相似, 5、8、次年1月出现峰值;Mn、Fe、Zn相似, 5、8、11、次年1月出现峰值。3)土壤Na含量按照离海由近及远逐渐降低, 其他元素波动变化, 各距离之间差异不明显。4)凋落叶Na-Fe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Na-Zn、Fe-Cu、Fe-Zn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土壤与凋落叶相同元素含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Na和Cu达到显著水平。究其原因, 叶片元素含量差异受叶凋落时间差异造成的重吸收差异影响大; 月间差异因植物生命活动对元素需求量存在差异; 归还量差异与凋落叶量及元素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基于野外调查数据, 应用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生长特征, 结合时空代替法分析了江苏东台沿海滩涂2005-2013 年垦区植物群落演替及植被梯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1)主要优势物种互花米草和盐地碱蓬, 主要分布于2013 年垦区内, 且二者重要值此消彼长; 2009 及2005 年垦区内物种间重要值差异较大。(2)物种多样性受围垦年限及离海距离共同影响, 总体上, 物种丰富度随围垦年限及离海距离增加而增加; 2013 及2009 年垦区内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随离海距离增加整体增加; 2005 年垦区内自然植被较少, 无明显规律。(3)2013 年垦区内互花米草群落存在单峰现象, 群落中部长势最好, 盐地碱蓬于近光滩处株高及冠幅最大, 远光滩处盖度及株数最大, 总体随着围垦年限增加呈变差趋势, 这一变化特征与水盐条件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策勒绿洲外围6种人工栽培的优势防护林植物为研究对象,在绿洲外围设置A(0m3·m-2)、B(0.1m3·m-2)、C(0.2m3·m-2)3个不同灌水量处理实验,探讨优势防护林植物对不同灌溉量的光合以及水分生理响应特征。结果显示:(1)在不同灌溉量下6种优势防护林植物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典型的单峰型变化,除红枣以外,其它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CBA。(2)随着灌溉量的增加,植物的蒸腾速率也在逐渐增大,灌木日蒸腾速率呈不规则的M型变化趋势。(3)除核桃外,其它植物清晨水势和正午水势均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均表现为BCA。(4)6种优势防护林植物在不同的灌溉量下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日进程基本上一致,且均表现为BCA。研究表明,从水分利用和灌溉量大小的角度来说,在防护林树种的选择中应该优先选用核桃、红枣、桑树和沙拐枣;综合考虑节水和植物生长的情况下,对红枣进行适量灌溉显然比核桃、桑树、柽柳、花棒和沙拐枣更为有效,所以红枣比其余5种植物更适于在策勒绿洲地区节水生长。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态学报》1958,44(8):819
精确估算生态系统内部环境梯度引起的养分循环差异, 对评估其生态功能十分重要。为探讨不同距海生境对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及养分归还动态的影响, 以福建省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木麻黄凋落叶为研究对象, 按照离海由近及远的顺序设置5个距离(T1到T5), 收集凋落叶测定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 1)海岸梯度环境对木麻黄凋落叶各元素含量及归还量具有显著影响, 由基干林带向林内元素含量、归还量呈线性规律, 总体上近海高于远海, 按照离海由近及远元素含量逐渐降低, 铁(Fe)、铜(Cu)、锌(Zn)和锰(Mn)在T4后上升, 归还量变化趋势与含量相似。2)凋落叶元素含量在不同月份存在显著差异, Na、Fe、Cu、Zn具有相似性, 6月、11月存在明显低谷; Mn在2至4月下降后波动上升。归还量总体表现为钠(Na)、Cu相似, 5、8、次年1月出现峰值;Mn、Fe、Zn相似, 5、8、11、次年1月出现峰值。3)土壤Na含量按照离海由近及远逐渐降低, 其他元素波动变化, 各距离之间差异不明显。4)凋落叶Na-Fe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Na-Zn、Fe-Cu、Fe-Zn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土壤与凋落叶相同元素含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Na和Cu达到显著水平。究其原因, 叶片元素含量差异受叶凋落时间差异造成的重吸收差异影响大; 月间差异因植物生命活动对元素需求量存在差异; 归还量差异与凋落叶量及元素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巴塘县矮岩羊与斑羚冬季生境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0~12月,在四川省巴塘县竹巴笼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调查法对矮岩羊和斑羚冬季生境进行研究,利用卡方检验和Mann-Whitey U检验分析其生境选择差异.结果表明,矮岩羊对17种生境因子有选择性,倾向选择中等以上避风性,石质或便石质活动基底,灌丛盖度10%~40%、种数>4种、高度>100 cm,草种数>5种、高度<20 cm或>40 cm,坡度>60°的南坡或西坡,隐蔽级<30%或>60%,水源距离>500 m,裸岩距离<2m,林缘距离1000~1 500 m,1级风,海拔高度2 600~2 800 m,人为干扰距离500~1 000 m,动物干扰距离80~150 m的生境.斑羚对15种生境因子有选择性,倾向选择上坡或山脊坡位,灌丛盖度10%~40%、种数>5种、高度>100 cm,草种数4~5种、高度>40 cm,坡度>60°的南坡或东南坡,南风,隐蔽级>60%,林缘距离<1 500 m,海拔高度>2 800 m,水源距离>1 000 m,人为干扰距离>1 000 m,动物干扰距离80~150 m的生境.因子分析表明,影响矮岩羊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为人为干扰距离、海拔高度、林缘距离、水源距离、灌丛高度、隐蔽级、风级和动物干扰距离等生境因子,而影响斑羚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为人为干扰距离、海拔高度、林缘距离、水源距离、坡位、灌丛盖度、灌丛高度、隐蔽级、坡向和风向生境因子.虽然两物种在资源生态位上存在部分重叠,但在生境选择利用和空间生态位上皆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2009年11月-2010年1月,根据野猪的生物学特征和黄泥河自然保护区的地形、地貌特点,在研究地区布设47条样线,对保护区的野猪冬季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测定了野猪对海拔、坡位、坡向、坡度、植被类型、郁闭度、树高度、树胸径、食物丰富度、隐蔽度、离水源距离和离人为干扰距离等12种生态因子的选择利用情况.结果表明:黄泥河自然保护区野猪冬季多活动在海拔≤1000 m,坡下位的阳坡平坦地带,食物丰富度高,隐蔽度强,郁闭度中等,且离水源≤500 m,离人为干扰>2000 m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内;主成分分析表明,栖息地变量前4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达到77.5%,较好地反应了野猪的栖息地特征;影响野猪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是海拔、坡度、离人为干扰距离,次要因子是离水源距离、隐蔽度、树胸径.  相似文献   

10.
滨海盐生植物叶片δ13C与主要养分元素化学计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盐环境与土壤贫瘠成为限制滨海湿地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盐分稀释(salt-dilution)与盐分抵御(salt-exclusion)为盐生植物普遍的两种适生策略,这些策略影响植物水分与养分利用效率的权衡过程。以江苏盐城滨海湿地常见稀盐盐生植物、拒盐盐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滨海湿地不同盐生植物叶片δ~(13)C(水分利用效率的直接反映参数),与主要养分元素(N、P、K)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关系,以揭示不同盐生植物养分利用策略及养分利用效率与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权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滨海湿地盐生植物叶片N/P为15.3,较全球陆生植物平均值低,表现出N、P共同限制特征。两种盐生植物叶片δ~(13)C与N、P含量显著正相关,表明盐生植物采取N、P光合相关型策略适应不良环境。拒盐盐生植物叶片δ~(13)C与K~+正相关,采取K~+渗透调节相关型策略,以减小细胞渗透势、增加水分吸收,减轻植物体内盐分毒害。两种不同耐盐型植物δ~(13)C与C/N成反比,表明植物采取扩大水分利用效率以代偿减小的N利用率策略。稀盐盐生植物δ~(13)C与C/P成反比,且叶片P含量较高,表明植物可以提高P利用率以增大低水分利用率环境下的C合成和生物量。研究可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与RS的漳江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漳江口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11、2015及2017年Google Earth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基于土地覆盖数据构建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及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探究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2005-2017年漳江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呈恶化趋势,健康等级由亚健康转变为一般,其中压力、响应健康状况大幅下降,状态健康状况略微改善;(2) 2005-2017年研究区各子区域间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前阶段(2005-2011年)健康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西部>中部>东部>北部>南部,后阶段(2015-2017年)健康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北部>南部;(3)海平面上升、互花米草入侵、水产养殖池与网箱养殖扩增及海堤建设等是研究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恶化的主要原因,同时保护区的建设及多种保护措施的实施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维持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亚心形扁藻为样品,波长1 341 nm的Nd∶YAP激光为光源,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研究Nd∶YAP激光辐照亚心形扁藻对亚心形扁藻叶绿体自体荧光强度和叶绿体面积大小的影响。Nd∶YAP激光辐照后的亚心形扁藻通过488 nm Ar^+激光激发获得亚心形扁藻自体荧光图像及其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试验中除(10 W,60 s)辐照剂量组外,其余辐照剂量组均提高了亚心形扁藻的自体荧光强度,且所有的辐照剂量组均增大了亚心形扁藻的叶绿体面积。Nd∶YAP激光可刺激亚心形扁藻的叶绿体发育,促进藻细胞的生长,改善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蚤蝇是重要的法医昆虫,同时是实验室中遗传、发育和生物测定等研究的重要对象。然而,蚤蝇的昼夜活动节律和睡眠行为及其在脑部的神经网络目前还不清晰。本文通过捕获本地蚤蝇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研究了蚤蝇的昼夜活动节律和睡眠行为,同时表征了蚤蝇脑部核心钟神经元和多巴胺神经元。结果表明:蚤蝇在12h光照∶12h黑暗(12L∶12D)条件下不存在对开灯前或关灯前的活动预期,其双峰活动模式是对开关灯的光反应行为。在全黑暗(DD)条件下蚤蝇内源活动周期接近24h。黑腹果蝇神经肽PDF抗体免疫显示蚤蝇脑部核心钟神经元4~5个,不像黑腹果蝇一样存在明显的神经轴突。在睡眠行为上,蚤蝇雄虫和雌虫在整体活动强度、睡眠节律模式、总睡眠上均没有明显差异。相反,雄虫总睡眠次数和晚上睡眠次数低于雌虫,而总睡眠持续时间、晚上睡眠持续时间、总入睡时间和晚上入睡时间高于雌虫。此外,影响睡眠的重要多巴胺神经元在蚤蝇脑部的分布与黑腹果蝇类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实现东方肉座菌纤维素内切酶EGⅠ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获得重组EGⅠ。[方法]通过RT-PCR获得EGⅠ开放阅读框。将EGⅠ成熟肽和PHO1信号肽的DNA片段插入p PIC3. 5K后,重组表达载体电转化毕赤酵母。通过甲醇诱导表达和镍柱纯化获得EGⅠ。以羟甲基纤维素钠检测活性,以肽N-糖苷酶F分析N-糖基化,以SDSPAGE分析表达情况和糖基化修饰。[结果]获得EGⅠ分泌表达菌株,诱导96 h后上清液活性为0. 513±0. 002 U/m L,纯化后的EGⅠ活性为0. 558±0. 012 U/mg。SDS-PAGE表明EGⅠ分子量在100~180 k Da,远高于预测值47. 3k Da,经肽N-糖苷酶F处理后,降至63~75 k Da。[结论]实现了EGⅠ的分泌表达,获得活性为0. 558±0. 012 U/mg的糖基化重组EGⅠ。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采自福建省厦门市的1种中国大陆新记录归化植物——匍根大戟(Euphorbia serpens H.B.K.),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室(CANT).  相似文献   

16.
杂草给水稻(Oryza sativa)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利用水稻自身化感作用被认为是对环境友好的杂草控制方法。稻壳酮A和B是水稻抑制杂草的主要化感物质,其中稻壳酮B是至今发现最高效的天然除草剂之一,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稻壳酮B可以从水稻根系释放到土壤中抑制周围稗草等植物的种子萌芽和生长。稻壳酮B的浓度大于3 nmol·mL-1时就能抑制水芹和莴苣的根和胚轴生长,同时稻壳酮A和B是水稻重要的植保素,可有效抑制水稻病原菌比如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等。此外,稻瘟病菌感染可诱导水稻合成更多的稻壳酮。该文主要对国内外有关水稻化感物质稻壳酮的性质、分布状况、化感作用、生物合成途径、检测方法、人工合成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稻壳酮研究过程中简捷检测方法、诱导因子和人工合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采自中国福建省蟋蟀总科长须蟋属的1个新种武夷长须蟋Aphonoides wuyiensis Yin.同时列出中国长须蟋属已知种类的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述膜壳科膜壳属绦虫二新种,即卷尾膜壳绦虫Hymenolepis chibiae sp.nov.和三宝鸟膜壳绦虫H.abundus sp.nov.卷尾膜壳绦虫标本采自福州的黑发冠卷属Chibia Hottentotta Brevirostris;三宝鸟膜壳绦虫标本采自福州的三宝鸟Euryst9omus orientalis abundus均为肠道寄生虫。  相似文献   

19.
Thalassospira xiamenensis M-5T was isolated from the surface water of a waste oil pool at the oil storage dock in the city of Xiamen, Fujian Province, China. Here, we present the draft genome of strain M-5T, which contains 4,705,237 bp with a G+C content of 54.65% and contains 4,343 protein-coding genes and 46 tRNA genes.  相似文献   

20.
丘华兴   《广西植物》1989,9(3):193-195
<正> 作者于1985—1986年在广东省汕头市普查中草药资源期间,曾注意到一种具香味的草药,据具花的标本;其花柱3裂,柱头为杯状集粉杯围绕,确认为离根香属(Calogyne R.Br.)植物。此后,陆续查阅华南植物研究所(SCBI)、厦门大学生物系(XMU)和广西中医药研究所(GXMI)收藏的最近30年来我国植物学工作者采集的标本,澄清本属植物分布于我国的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毗邻我国广西的越南(芒街)为分布新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