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辰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辰能生物)是从事天然可再生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的高新技术公司,拥有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研发力量、一流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健全的市场监测体系,现阶段主要是围绕1,3-丙二醇(即1,3-Propandiol简称1,3-PDO)产品的科研、生产、经营开展业务。  相似文献   

2.
清华大学化工系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一生物发酵法制1,3-丙二醇(PDO)中试技术已开发成功,并在此基础上与黑龙江辰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共同规划2万吨/年PDO项目,一期工程2500吨/年PDO装置正在设计中。  相似文献   

3.
对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pneumoniae)发酵生产1,3-丙二醇(1,3-Propanediol,1,3.PD)的补碱策略进行了研究。分别利用NaOH、氨水、KOH三种溶液作为pH调节剂,优化三种pH调节剂并得到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混合碱。当采用混合碱调控发酵pH值为7.0时,1,3-丙二醇的产量达到了55dL,比无pH调控(对照)发酵过程发酵水平提高了10.6倍。  相似文献   

4.
杰能科(中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第五届“杰能科”奖学奖教金颁奖仪式,2010年1月12日在杰能科无锡工厂举行。来自江南大学生物学院的21名学生和老师获得此次奖励。杰能科中国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陆格雷(Mr.Gregory Rood)和江南大学副校长符惠明教授为获奖学生和老师颁奖。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完善,全球生物基1,3-丙二醇的投产规模不断扩大,年产量不断增加。文章就1,3-丙二醇的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生产企业现状以及产业化技术进行分析。1,3-丙二醇是无色、无臭、吸湿性的黏稠液体,作为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和中间体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制药等行业。1,3-丙二醇  相似文献   

6.
从本实验室保藏的86株酵母菌株中筛选到20株利用4-羟基-2-丁酮(4H2B)生产1,3-丁二醇(1,3-BDo)的菌株,当转化液中4H2B浓度为10g/L时,经初步测定1,3.BDO含量,其中菌株32 1,3-BDO产量最高达6.5g/L,具有较好的1,3-BDO生产潜力。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实验,并结合18S rDNA基因分析,比对结果表明,菌株32与Pichia farinosa strain DC 3343相似性达99.8%,为Pichia farinosa的一个亚种。  相似文献   

7.
《生物产业技术》2009,(6):84-86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是国内食品科学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由科技部于2007年4月发文批准建设,2007年9月通过建设计划可行性论证。实验室以江南大学和南昌大学为依托单位.在两校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安全、食品科学)的基础上,以各自的“食品科学”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整合两所学校在相关领域的学科和研究基地的优势资源.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严格要求高标准地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8.
β-1,3.1,4-葡聚糖酶是一类能水解β-1,3.糖苷键和β-1,4-糖苷键的酶,因其主要分解大麦中的β-1,3-1,4-葡聚糖和细菌地衣多糖,所以又称地衣多糖酶。综述了β-1,3.1,4-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抗菌活性与机理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26(8):I0005-I0005
南京工业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简称“生工学院”)是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由生物工程系、制药工程系、药学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组成,设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拥有五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化工、工业生物催化、制药工程,生物材料、发酵工程)、五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化工、微生物、发酵工程、药物化学、食品科学)、二个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制药工程、生物工程)、五个学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化工、生物技术、制药工程、药物制剂、食品工程)。生物化工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生物化工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生物分离工程是国家精品课程。建有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药物研究所、药剂研究所;拥有江苏省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生物工程与技术基础实验和工程实训中心”是江苏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点。  相似文献   

10.
(1,3;1,4)-β-D-Glucans consist of unbranched and unsubstituted chains of (1,3)- and (1,4)-β-glucosyl residues, in which the ratio of (1,4)-β-D-glucosyl residues to (1,3)-β-D-glucosyl residues appears to influence not only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polysaccharide and therefore its functional properties in cell walls, but also its adoption by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during evolution. The (1,3; 1,4)-β-D-glucan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s non-cellulosic matrix phase polysaccharides in cell walls of the Poaceae, which evolved relatively recently and consist of the grasses and commercially important cereal species, but they are less commonly found in lower vascular plants, such as the horsetails, in algae and in fungi. The (1,3;1,4)-β-D-glucans have often been considered to be components mainly of primary cell walls, but recent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they can also be located in secondary walls of certain tissues. Enzymes involved in the depolymerisation of (1,3;1,4)-β-D-glucans have been well characterized. In contrast, initial difficulties in purifying the enzymes responsible for (1,3;1,4)-β-D-glucan biosynthesis slowed progress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genes that encode (1,3;1,4)-β-D-glucan synthases, but emerging comparative genomics and associated techniques have allowed at least some of the genes that contribute to (1,3;1,4)-β-D-glucan synthesis in the Poaceae to be identified. Whether similar genes and enzymes also mediate (1,3;1,4)-β-D-glucan biosynthesis in lower plants and fungi is not yet known. Here, we compare the different fine structures of (1,3;1,4)-β-D-glucans across the plant kingdom, present current information on the genes that have been implicated recently in their biosynthesis, and consider aspects of the cell biology of (1,3;1,4)-β-D-glucan biosynthesis in the Poaceae.  相似文献   

11.
萤火虫荧光素酶的研究及开发利用蒋宇扬,金振华(中科院发育研究所100080)萤火虫荧光素酶(FireflyLuciferase;ECI.13.12.7)简称虫光素酶,是一种能将化学能转变为光能的活性蛋白质,即生物催化剂。由于它能把诸如ATP(三磷酸腺苷)一类生化物质转变成易于检测的先信号。因此,它能构成极好的生物传感器(Biosensors)。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制的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文山三七叶的挥发油成分,然后用GC-MS法分析并鉴定了各组成及质量分数。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9个成分,占总峰面积的73.09。主要挥发性成分及面积归一化法测得含量为棕榈酸(27.36%)、亚油酸(10.68%)、亚麻醇(8.60%)、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4.67%)、1,3-环辛二烯(3.90%)、5.十八炔(2.31%)、植物醇(1.92%)、六氢化法尼基丙酮(1.39%)、斯巴醇(1.35%)等。  相似文献   

13.
任重道远努力前进──记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元吉(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200032)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为适应植物分于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研究的蓬勃发展这一情况,于1938年10...  相似文献   

14.
现代生物技术文献概述王连琴(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f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科学和生物工程的时代,世界各国对生物工程给予极高的重视,新的生物工程公司不断地涌现,一个生物工业的时代即将到来。有关生物工程的论文、专著、专利等相应地大量涌现。生物工程涉及发酵。酶、细...  相似文献   

15.
用噬菌体展示筛选Gal-α-1,3-Gal的模拟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心移植是解决心脏移植供体少的有效方法.由于猪心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半乳糖-α-1,3-半乳糖(Gal-α-1,3-Gal),能与人体内预存的天然抗体结合产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AR),而无法应用于临床.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出一个能与抗B型血单克隆抗体(mAB anti-B) 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噬菌体克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竞争性ELISA结果表明,所获得的阳性噬菌体克隆能特异性地与mAB anti-B结合,并且这种结合可被蜜二糖(具有Gal-α-1,6-Glc的结构)所竞争抑制.由此推测,筛选到的噬菌体阳性克隆很可能就结合在蜜二糖与mAB anti-B结合的位点.同时,进行了阳性噬菌体克隆的抑制猪红细胞凝集活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此阳性克隆不仅可抑制Gal-α-1,3-Gal与抗体的结合, 也可抑制Gal-α-1,3-Gal与西非单叶豆凝集素(GS-I-B4)的结合.此噬菌体阳性克隆测序后,得小肽序列为CCWLLRQPVRFVRSIRS.鉴于以上的结果,认为此小肽可以作为Gal-α-1,3-Gal的模拟肽,同时有望开发成抗猪器官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新药.  相似文献   

16.
真菌β-1,3-葡聚糖合酶(β-1,3-glucan synthase,GS)是由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组成的酶复合体。在酿酒酵母中GS的催化亚基是由2个序列高度相似的基因FKS1和FKS2编码的,在其他酵母中也存在多个与酿酒酵母FKS相似的基因.而在大多数丝状真菌中只存在1个FKS基因。文中主要介绍酿酒酵母和其他重要真菌中FKS基因的研究进展.对FKS基因的结构、在细胞中的定位、以及调控机制作了概括,并讨论了以真菌β-1,3-葡聚糖合酶为靶标开发新的抗真菌药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昆虫知识》2007,44(4):I0001-I0002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英文简称SKLBPI,网址http://www.sklbpi.1abs.gov.cn),于1988年12月由原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建设,1992年1月通过国家验收,并对国内外开放运行。经过15年的建设,实验室已成为我国植物保护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8.
发展可再生能源,尤其是生物能源,具有显著的能量收益和碳减排效益。随着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减少,许多大宗传统石油化工产品正不断被使用可再生原料的生物制造产品替代。生物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1,3-PDO)顺应了这一潮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提高微生物发酵竞争力,优化发酵法生产1,3-PDO水平,势必增加1,3-PDO的生产效益。对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发酵法进行1,3-PDO生产的代谢机理、菌株筛选和利用、发酵参数的选择和优化以及发酵工程策略的设计和监测等进行综述,为利用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生产有重要工业价值的1,3-PDO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1988年获得国家计委批准启动建设:1992年开始对外开放;1995年通过了国家计委组织的验收:2001年和2006年先后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两次评估。评估专家组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成果、人才队伍和开放运行等方面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好评,认为实验室定位和研究方向明确.研究重点突出。  相似文献   

20.
对染病昆虫酯酶同工酶(简称酯酶)的变化进行分析测定,已成为了解病毒进入虫体靶器官后的病理生化变化以及病毒复制与虫体新陈代谢之间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方面的报道“J侧重于同源病毒——寄主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则针对银纹夜蛾(AWrammaagnata)幼虫感染异源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后血淋巴酯酶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材料11虫源实验室内用半人工饲料饲养三代的健康银纹夜蛾五龄村幼虫。l.2毒源由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生物工程室提供的已纯化的TnNPV病毒株。1.3幼虫血淋巴样品的制备挑选工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