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摄影的精神     
照相机.跟电脑和手机一样,都是当今世界最为普及的工具。事实上.现在有些照相机是与手机、电脑三者合一的。几乎每个人,至少住在城市里的每个人,都在拍照。至于说一个人的形象从来没有出现在照片上.这样的人几乎很难找到。在我们开汽车、逛商店或走在马路上时,我们的形象常常会在无意中被监控录像拍下来。  相似文献   

2.
要拍摄到生态的作品,拍摄的主体首先要具有生态意识,自己首先要是一个生态的人。只有怀着对生命最初的感动才能真正做到尊重被拍摄的对象。任何一个物种、任何一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都有它不依赖于人类价值评判的生态价值。生态摄影人的使命是通过自己的作品让人们认识到地球的美丽和生命的可贵,生态摄影入要始终怀着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用尊重生命的情感拿起相机。不管是为了助生态保护一臂之力、还是为了证实自己的摄影水平,或者仅仅为了自娱,都不应该成为生态的破坏者。那些为了拍摄到理想的画面不惜干扰生物的正常生活、破坏生境的做法都是应该受到鄙视和谴责的。让生物自由自在地存在,让读者看到生物自在的生活状况,是每个生态摄影人的责任。好的生态摄影作品应该可以涤荡入的内心,所以在拿起相机之前,别忘了带上满怀的爱意.就算在采光、构图上有所缺憾,也依然会感动人心,因为爱,是生命最初的感动。  相似文献   

3.
郭斗斗 《生命世界》2013,(10):40-45
在摄影艺术中,植物的美一直都是摄影师追求的自然艺术,植物形成的风景又是风光摄影的主角,植物及其花果与花盆、几座等环境的巧妙搭配又发展成为静物摄影。借助现代摄影技术,我们得以窥探植物世界的美丽与奥妙。  相似文献   

4.
生态摄影不同于其他门类的摄影,最重要的当然是指导思想的不同:摆脱了把摄影对象仅仅作为审美对象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而站到了更高的生态整体主义立场。当然也因为对象的不同,虽然生态摄影的对象囊括了动物、植物、微生物、自然风貌等,但有许许多多数摄影人都对野生动物情有独钟。可能因为人类与动物有近缘关系,也可能因为动物的多变性给了摄影人更多的挑战。对于生态摄影而言,装备和技术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好的相机和构图并不能保证可以拍摄到好的作品。生态摄影人最需要做的是熟悉、了解要拍的动物的生活习性,要有预判,然后是耐心的等待。适应摄影对象的瞬息万变是生态摄影的重点之一。很多出色的生态摄影师都有着深厚的生物学知识,而很多好的生态摄影作品都是摄影师费心费力长时间跟踪拍摄而来的,在拍摄动物时尤其如此。让一切在自然中发生,没有用任何人为的操作完成的作品才是真正的生态摄影。在等待中了偶遇了欲拍摄对象展示了你所期待的一刻,那是一场最美的意外。  相似文献   

5.
《人与生物圈》2012,(Z1):22-35
生态摄影,不是生态在左、摄影在右的平衡,虽然摄影是展示生态的形式,但生态应该是摄影的前提。生态,意味着摄影人应该了解、尊重和体现摄影的对象在生态系统中本真的状态,摄影人需要抓拍的是自然而然发生的瞬间,而不能为了人类的审美需要刻意营造所谓的具有美感和艺术性的氛围。这不是要摒弃生态摄影的艺术性,而是强调不能为了艺术性变得非生态。因为生态摄影的目的是用摄影真实地展现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命过程。当然,自然并不总是平和、美丽的,所以并非只有美丽的摄影才是生态提影,那些展现自然的残酷、毁灭、荒芜的摄影作品,只要真实地记录生态、只要是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出发,都可以是生态摄影。  相似文献   

6.
凝固的美     
金凌 《生命世界》2014,(3):91-93
正有人说摄影是"用光"的艺术,常调侃就是"把钱用光"的艺术。哈!每一个人对摄影都有不同的看法。其实拍摄一张好的照片并不一定要求高档的摄影器材。当然有高档的器材会更完美。有很多好的摄影照片都是出自于普通的器材。就像国外有一个流浪汉,从垃圾堆里寻得的零件,自制了一台相机。把他流浪的所见所闻拍摄了下来。他没有好的镜头,却有一颗乐观好奇的心。所以用他那破旧的相机拍摄的照片,张张都是那么的感动人心!还记得我的第一台单反,是去二手市场花了300多元淘得的机械式理光相机。虽然老、旧,功能也单一,但它着实  相似文献   

7.
<正>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头痛的经历,每年全球有9%的成年人因头痛而就医。有些头痛可能只是发作1~2次就好了,或者仅仅偶尔头痛几天,但还有一些头痛人群,他们的运气就没有那么好了。在头痛专科门诊,还会经常遇到一些慢性头痛的患者,他们的头痛属于持久不愈,头痛几乎天天都有,把患者折磨得苦不堪言,终日闷闷不乐。头痛的种类繁多,每一种头痛的特点也不一样:有些类型头痛甚至"隐藏"夺命危机;而大部分头痛,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属于良性的原发性头痛,虽不致命但  相似文献   

8.
重识西藏人     
廉莞 《生命世界》2006,(7):19-22
每个青藏地区以外的人,心里都有一个西藏人的形象,这种形象是书本、是影视、是走马观花似的旅游勾画出来的。这种形象不可避免的充斥着幻想、偏见,甚至是杜撰。那么在今天,真实的西藏人是什么样的呢?  相似文献   

9.
《生命世界》2012,(3):94-95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每一朵花的竭力绽放里,都有着各自的顽强和骄傲。在摄影镜头的无声讲述中,我们不难看到,无论是乱石堆中顽强生长的鸡蛋参,还是正气浩然的瓦上松,亦或是海拔3200米高地相偎的无苞杓兰,都在向人  相似文献   

10.
生态摄影.不是生态在左、摄影在右的平衡,虽然摄影是展示生态的形式,但生态应该是摄影的前提。生态,意味着摄影人应该了解、尊重和体现摄影的对象在生态系统中本真的状态,摄影人需要抓拍的是自然而然发生的瞬间,而不能为了人类的审美需要刻意营造所谓的具有美感和艺术性的氛围。这不是要摒弃生态摄影的艺术性,而是强调不能为了艺术性变得非生态。因为生态摄影的目的是用摄影真实地展现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命过程。当然,自然并不总是平和、美丽的,所以并非只有美丽的摄影才是生态摄影,那些展现自然的残酷、毁灭、荒芜的摄影作品,只要真实地记录生态、只要是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出发,都可以是生态摄影。  相似文献   

11.
<正>面对疼痛,很多人都不堪困扰,它几乎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办公族的腰背痛、手腕疼,司机群体的腰脊椎痛,各个年龄都会有的牙痛,胃功能不好患者的胃疼,以及头痛、关节痛……面对疼痛,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疼痛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能忍就忍。还有人认为,疼痛是一种疾病症状,只要把原发病治好了,疼痛就会消失。其实不然,有的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或者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正> 在有关昆虫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为了获得标本的真实图象或制作幻灯片,经常需要对标本进行摄影,很多象飞虱、叶蝉一类小型昆虫,或者象卵巢那样的内部器官,还必须用实体显微镜放大,才能拍出合适的照片来。目前不少单位还没有带照相机的实体显微镜,为此我们介绍几种利用35毫米小型照相机进行显微摄影的简易装置。 一、单镜头五棱镜反光 照相机的显微摄影 用国产“海鸥DF”或日本制造的“美能达”135等有五棱镜反射式取景目镜的照相机,可以配合多种实体显微镜进行拍摄。首先要制作一个能上下升降的支架来支撑相机,再用DF近摄接圈(又叫接镜圈,照相器材商店有售),与实体显微镜连接,连接的方法是卸去相机镜头,  相似文献   

13.
<正>你是否传递或者接收到过小道消息?相信这个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都是肯定的,小道消息是个无处不在,甚至让人有些厌烦的字眼。而在这里,我们将提倡大家传递小道消息,接收到小道消息的人也一定会从中获取正能量,收获自信,这里的小道消息,是有魔力的正能量"携带者"。做一个小道消息传播者,你将看到无形的正能量在人们之间传递的奇妙现象,你会看到团队的逐渐凝聚,看到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位置,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当然,作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从哪里来?"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被这个问题所困扰着。所有的人类文化,对世界、生物和人类的起源都有自己的解释,而在科学产生之前,这样的解释往往是超自然的、神秘的,以创世神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创世神话,有的甚至有多种版本。但这些神话的基本格式都类似,都是为了说明宇宙如何从混沌中产生,无物如何变为有物,人又是怎么  相似文献   

15.
生态摄影作为记录生态关系.反映生态变迁,引起生态思考的工具,绝不只是某些摄影师的专利.而应该是一种公众广泛参与的摄影方式。从精心制作、多年积累沉淀的大作品.到身边的花花草草,鸟叫虫鸣的小作品.都可以成为生态摄影的佳品。  相似文献   

16.
谢小军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5):1026-1026
在我们这颗蓝色星球上细菌几乎无处不在,每个地方都有它们的踪影,但大自然对待它们显然没有对人类那样慷慨,从大地到海洋的几乎所有地方对细菌而言都是贫瘠的“荒原”,世界上的大部分细菌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忍饥挨饿,有限的生存资源使细菌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为了消除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7.
宫正、宗玉珍的《鄱阳湖湿地水禽摄影展》在北京引起轰动,环保界、摄影界、文化界和教育界好评如潮,赞誉他们是一对环保摄影伉俪。有人称:宫正、宗玉珍夫妇的知名度,是由环保照片扩展的,看他们的摄影作品犹如阅读生态报道或聆听环境论坛的演讲,令人心动。 宫正和宗玉珍所拍摄的风光、民俗以及环境生态作品,经常见诸报刊和汇集出版。近几年他们逐渐将重点聚焦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而且越来越投入、越执着。他们希望通过自己所记录的湿地生物的鲜活生命之美,唤起更多的人关注环保。他们的‘鄱阳湖湿地水禽生态’影展作品中有鄱阳湖湿地冬候鸟珍禽群体的生态纪实,也有夏候鸟中鹭科鸟类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8.
聚焦大自然     
自古人类就热爱大自然,在还没有文字的时代,人类就会在石壁上刻拓山、水、日、月、动植物的作品.当有了文字后,人类又用诗词歌赋的形式描绘眼中的大自然.有了照相机和彩色摄影后,摄影人更对大自然的记载和歌颂达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19.
生态摄影要处理好的四个关系1.要处理好拍摄人与生态之间的情感关系。同是一个生态状况,拍摄人理解的角度不同结论也许完全不同。因此.生态摄影照片往往需要多一些注解.便于读人理解和思考。看生态摄影作品也许和看别的摄影作品要求不同——不仅要看、更应细读。2.要处理好所谓”美”和“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方舟子 《生命世界》2005,(5):96-101
“我们从哪里来?”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被这个问题所困扰着。所有的人类文化,对世界、生物和人类的起源都有自己的解释,而在科学产生之前,这样的解释往往是超自然的、神秘的,以创世神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创世神话,有的甚至有多种版本。但这些神话的基本格式都类似,都是为了说明宇宙如何从混沌中产生,无物如何变为有物,人又是怎么出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